-
1 # 所以然者
-
2 # 立志成蟲
反間計只是起到了讓崇禎下決心殺袁崇煥的作用,崇禎刻薄猜忌對領兵的武將更是如此,朝堂上文官集團慣用道德綁架的吹毛求疵什麼人什麼事兒都能挑出一大堆毛病,這些只圖一己之私根本不是為國家江山負責的言論充斥了崇禎的耳朵,天天聽這個,謊言多次重複就變成了真理。袁崇煥當然不是完人,更不是朝堂上那些只會慷慨激昂喊口號的人,他打仗做事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的,當然不是不幹實事空談道德忠誠的君子,可惜朝堂上充斥了太多的偽君子。崇禎對袁崇煥早起了殺心,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讓袁崇煥死的名正言順
-
3 # 99336916
崇禎十六歲繼位,滿懷中興之志,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這年紀也就讀初三,還是懵懂青春期,心智還不成熟,別人說什麼都深信不疑。這個年紀碰到滿嘴跑火車的袁崇煥,袁崇煥告訴他,自己5年之內,給你解決問題,平定遼東。如果有社會閱歷和城府的怎麼可能相信他能做到?崇禎大喜過望,對袁崇煥信任有加,官位、尚方寶劍還有糧餉舉國支援,想不到袁崇煥上任才一年多,己巳之變就讓辮子軍在眼鼻子底下鬧騰了,以前估計還想著遠在天邊呢。袁崇煥很多事情,確實也說不過去,丟蒙古北韓盟友,殺毛文龍弄散皮島,賣糧幫後金度過災年,私下議和,遣散援軍,讓皇太極不費一兵一卒潛越過了薊門天險。
袁崇煥的一生是成也吹牛,敗也吹牛。袁崇煥人到中年35歲,中萬曆四十七年三甲四十名進士,一般人混個5品也就退休了。他卻跑到關外轉了一圈,就敢放言:予我兵馬錢糧,我一人獨守此。南方人見過幾次下雪結冰?會冬季作戰嗎?在軍營呆過一天嗎?有帶兵的經驗嗎?就敢吹牛獨守?
己巳之變趕到薊州,又放言:必不令敵越薊西,結果敵人很奇怪的到了天子腳下,讓皇親國戚們看現場直播他如何大戰辮子軍,這段有些腦殘專家替他辯解,袁崇煥此舉是以皇城部署,用他的憑城用炮戰術,也不用腦子想想,用皇城部署不要皇帝同意並配合嗎?他之前彙報過嗎?又講什麼他九千勝了後金軍十幾萬,之前畏敵如虎,這會兒戰鬥力爆棚了嗎?唸了什麼咒語嗎?如果袁崇煥這時候戰鬥力暴升,力戰而勝,怎麼著也不會被凌遲處死吧?老百姓看在眼裡,也不會恨的吃他肉吧?皇太極長途奔襲、勞師遠征吃了敗仗不退,還想被圍殲嗎?滿文老檔記載就比較真實了,袁崇煥戰的是莽古爾泰率的蒙古偏軍,不僅敗,而且敗的很難看。所以他才會在後金軍還沒退的情況下,以議餉的名義讓他來,然後被逮捕入獄。這裡有個疑問:1皇帝不用議餉,正常召見他會來嗎?2己巳之變他的詭異指揮,出工不出力是不是一直在和皇帝談條件要餉呢?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如出一轍,要吳三桂勤王,先拿200萬兩白銀來。
所以就沒有什麼崇禎不中反間計,袁崇煥就不會死,這一說法。種瓜得瓜,袁崇煥他已經早就為自己種下了死因了。
回覆列表
明史記載袁崇煥死於皇太極反間計一說,簡直就像京劇裡的群英會。說的是滿清俘虜了明朝兩個太監,在商量事情的時候故意說袁崇煥是內應,還故意讓這兩個太監聽到,再故意讓這兩人逃脫,回到宮廷之後上報崇禎,最後捉拿、並殺了袁崇煥。這個故事跟三國演義蔣幹盜書如出一轍,三國裡離間曹操殺了蔡瑁張允,這裡離間崇禎殺了袁崇煥。曹操殺蔡瑁張允立馬就能醒悟,而崇禎半年之後殺袁崇煥,自始至終沒回過味兒來。也只有滿清這種沒什麼文化的朝廷,才會寫這種橋段來炫耀自己的英明神武,由於情節跟小說差不多,細節咱們就不討論了。
照正常理解,半年時間足夠將案件查個水落石出,但崇禎依然痛下殺手,只能說明不是死於離間計。今天重點說一說大明崇禎二年(1629年)前後都發生了什麼,導致崇禎皇帝將袁崇煥捉拿之後審問、核查了半年,最終還是下決心殺了他。
因大明天啟六年(1626年)寧遠大捷擊敗努爾哈赤而名噪一時的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這一年後金努爾哈赤因在寧遠受受打擊,不治身亡,皇太極繼位為大汗。蒙古在這一年十月,被皇太極擊伏朵顏三衛之一內喀爾喀部(朵顏三衛:喀爾喀、兀良哈、察哈爾等部,位於今天河北承德一帶),打通了前往科爾沁草原的通路。
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於寧錦大捷再一次擊敗後金,讓皇太極悻悻而歸的袁崇煥,卻在朝廷傾軋中成為犧牲品,七月即辭官回家。同年八月,天啟皇帝駕崩,弟弟朱由檢登基為崇禎皇帝。登基後的崇禎帝用半年多的時間,拿掉了九千歲魏忠賢,大權在握正式掌握朝政。同年正月皇太極徵北韓,三月北韓半島舉國投降,成為後金附庸(此時袁崇煥任遼東巡撫,前一年剛慘勝寧遠大捷,正忙於修繕錦州等城池,自顧不暇無力救援)。同年蒙古察哈爾部(河北張家口一帶)的奈曼和敖漢兩部落,夾在林丹汗(蒙古諸部名義上的大汗)和皇太極勢力之間,他們為緩解兩者間的對立關係,甘願充當調停者角色。派綽爾濟喇嘛去瀋陽與皇太極議和。皇太極不僅不同意議和,還暗示兩部落歸順後金、共同對抗林丹汗。林丹汗知道了察哈爾部落通款後金的事實後,不但沒有理解他們左右為難的處境,反而攻擊察哈爾。察哈爾兩部落不堪林丹汗的壓力,於1627年六月背叛林丹汗,歸附後金,並與皇太極訂立盟誓。自此,科爾沁草原半數已掌握在後金手中。
大明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崇禎皇帝準備重新啟用袁崇煥。平臺召對時袁提出五年復遼,崇禎大喜任命其為薊遼督師,總管遼東、天津、登萊(山東半島)軍務,相當於方面軍總司令兼前敵總指揮。袁崇煥尚未到任,遼東士兵因欠餉而四處譁變。到任後進行系列安撫,軍心逐步穩定,強化訓練後戰鬥力有所回升。皇太極於同年九月六日,後金大軍出征察哈爾。二十日進擊席爾哈、席伯圖、英、湯等處,俱下。第二天追至興安嶺,獲人畜無計其數。十月中旬勝利而歸,從此整個河北北部科爾沁草原全部為後金所有,皇太極也具備了繞過明朝重兵佈防的遼西走廊,直接攻擊河北長城沿線的戰略條件。
崇禎二年(1629年)五月,袁崇煥計殺毛文龍,統一了遼東部隊的指揮權。同年11月皇太極繞開遼西走廊寧錦防線,從位於科爾沁草原的遼寧朝陽市經凌源市,突破今天唐山市遷西縣的喜峰口長城入關。袁崇煥帥兵經山海關回援,並於北京城下擊退皇太極,然後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的小說情節。袁崇煥在皇太極退兵後,被崇禎皇帝以通敵罪名捉拿下獄。
袁崇煥下獄之後,其屬下遼東部隊人心惶惶,在部將祖大壽率領下擅自撤回山海關。見最有戰鬥力的遼東部隊撤兵,皇太極因而再次圍困北京。朝廷因京師危急,命兵部行文遼東部隊回兵京師,祖大壽及遼東將領不聽。皇帝下發明詔,命遼東部隊回兵遵化切斷滿清退路,還是不聽。無奈之下請求監獄中的袁崇煥寫信給部隊,祖大壽等接信大哭,數萬大軍悲聲震天,旋即回兵收復遵化、遷安等四城,將滿清留守關內部隊全數驅逐出長城以外。
袁崇煥是個將才,但不懂政治。部隊是誰的部隊?朝廷的!面對不聽皇帝命令,已經基本譁變的部隊,他有三個選擇:1。上策:要求回部隊。理由是部隊已經譁變,朝廷的聖旨都不起作用,我人不到現場,難以用書信遙控。人到對自己絕對同情的部隊之中,朝廷再也不能把他怎麼樣;2.中策:書信不要寫的那麼真摯感人,話不要說的那麼堅定,模稜兩可、敷衍了事,這樣祖大壽不會聽命攻打遵化,也可以逃脫性命;3.下策:身陷囹圄都可以用書信遙控部隊,說話比朝廷都好使,剛登基兩年的皇帝會怎麼想?這是在培養曹操嗎?所以,從祖大壽回兵攻打遵化的那一刻開始,袁崇煥必死了!
之所以遷延了半年多,崇禎才殺死袁崇煥。除了政敵攻擊以外,崇禎心理也充滿矛盾。用袁崇煥可以制衡後金,從北京城下遼東部隊的戰鬥力來看,殲滅皇太極也就是個時間問題。但後金滅亡以後,誰來制衡袁崇煥?完全服從於袁崇煥的遼東十萬虎狼之師的戰鬥力,是關內任何一支部隊都難以與之抗衡的啊!攻滅後金之後,會更加精銳,更加服從於袁崇煥的威信,那時怎麼辦?
或許會說先用袁崇煥消滅後金,等後金滅亡之後,逐步奪取袁崇煥的兵權,或者如司馬炎對付鍾會的手段。談何容易!鍾會的兵都是朝廷的,家也都在中原不在四川,他個人掌控能力有限。而袁崇煥的兵家都在遼東,並且各級將領都是他一手提拔的,從遼東部隊不聽聖旨,卻聽命於袁崇煥一封信就能看出端倪。並且突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捉拿下獄,即使之前沒有別的想法,經過這次事件君臣感情已經出現裂痕,也難保以後不會有想法。與其將來遺患,不如忍痛昧心先殺了他!
這才是崇禎猶豫半年多,殺袁崇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