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百曉生
-
2 # 隨遇面安
別的地方什麼情況,我不知道,而我居住所在地,威海,割完了麥子後(也就是夏至前後)那可真叫個幹呢。今年還下了點雨有些夏玉米還種上了,也有出苗的,有些還沒種,這不又沒雨啦。往些年,這個季節是真不下雨,拖到七月下旬來雨了,霜降來的早,這時玉米既是種上了,也不會成熟,被霜打死了。所以說,夏至來雨,對於真正的農民來說,真的很金貴。還好,現在的威海地區的黨和政府為百姓做實事,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只要願意幹,都給你掙錢的機會,錢雖不多,可活的充實。
-
3 # 鄖陽老五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勤勞樸實的古代人民在日積月累的生產過程,總結出了許多關於24節氣的諺語。利用節氣當天的天氣情況來指導農事和預測以後的天氣變化就猶如我們現在的天氣預報。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確實為當時的農業生產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也為我們現在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於夏至下雨的諺語非常之多。像“夏至下場雨,賽過中了舉”就表明了夏至下雨,有“夏雨值千金”的意思。也有“夏至大爛,梅雨當飯”,“夏至無雨六月旱”等等的說法。由於我們祖國面積廣大,東西南北,地域不同,氣候不同,因此,對於夏至天氣好壞的諺語在各地也都不相同。
夏至過後,天氣逐漸變的炎熱起來,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也多了起來。對於北方乾旱地區的農民朋友是非常渴望雨水的,只有風調雨順,農作才會豐收。而南方的夏季,氣溫高,雨水多,正常情況下,夏至過後就是南方的“梅雨季節”。正常的落雨有利於莊稼的生長髮育,而過渡的落雨則會給這些多雨的地方造成嚴重的水澇,非常不利於莊稼豐產。嚴重的雨澇很容易造成泥石流,山洪暴發等自然災害。
從我們現在的科學觀點來看,夏至這天下不下雨都是一種正常的天氣現象。實踐也證明,夏至下雨,不代表以後都豐調雨順;夏至不下雨也不代表以後天氣會幹旱。夏至以後的天氣情況完全由當時的自然因素來決定,並不由夏至這一天是否下雨來決定。
綜上,“夏至下場雨,賽過中了舉”這句諺語反映的是古人的智慧和實踐經驗,同時也反映了在農業生產中雨水對農作物的重要性。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這句諺語在農業生產中雖然不起到實際指導作用,但它作為古人智慧和文化的結晶,對我們宏揚和傳承中華文明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
4 # 兵團琳子
我未出嫁前是在新疆伊犁的尼勒克縣,尼勒克縣地處山區,很多農作物都是靠天吃飯,比如玉米,小麥。那個時候天氣沒有現在這麼熱,莊稼也比伊寧市周圍晚熟。每當夏至時節正處於玉米生長的黃金時期,還有旱田梁的小麥處於灌漿的時候,此時如果來一場及時雨,將會大大提升農作物的產量,所以說那個時候下雨就是上天最好的恩賜,而這一場關鍵的雨關乎著農民一年的期盼。在我們尼勒克,這樣的及時雨並不常見。
等我長大成人,時代也進步了,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科技手段進行灌溉,因為伊犁河谷是不缺水的,所以豐收的年份也多了很多!
我嫁到兵團的這十幾年,看到了農田水利設施的完善,大部分地區都擺脫了靠天吃飯,即使乾旱的年份也有天山雪水的澆灌!所以特別感謝國家對農村水利的建設!
最後祝祖國風調雨順,農民兄弟們都能喜慶豐收,穀粒滿倉!
-
5 # 鄉村關中
農民在長期的農耕生產中,總結出很多俗語,它在各個季節對於農作物的耕種、作務、收穫等都具有極其的重要性,而這些規律也都非常的經典。在過去幾千年裡,勤勞樸實的農民在日積月累的生產過程中,總結出了許多關於24節氣的諺語,利用天氣情況來指導農業生產和預測以後的天氣變化,就猶如我們現在的天氣預報一樣。
第一,夏至節氣對於農作物的影響。夏至過後,天氣變得炎熱,農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於北方乾旱地區的農民朋友來說,他們是非常渴望降雨的,因為只有風調雨順,才利於農作物生長,這為以後的豐收打下基礎。而南方的夏季氣溫高,雨水多,正常情況下,夏至過後就是南方的“梅雨季節”,正常的下雨有利於莊稼的生長髮育和成長,而過度的下雨,則會給這些多雨的地工造成嚴重的水澇,也不利於莊稼豐產。
第二,夏至下雨,好不好?節氣進入了夏至,氣溫升高,正所謂“夏至未到莫道熱,冬至未到莫道寒”,這個期間的溫度很高,Sunny也很充足,對於農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尤其是南方農民種植水稻,這個期間正是生長的旺季,因此,需要雨水灌溉。如果這個時候下雨,不僅能給農作物降溫,避免被高溫曬死、曬傷,而且土壤墒情良好,農作物的生長就更快了,不然就可能會被旱死。因此,農民都期望這個時候下雨,莊稼才能長得好,也不用人為的去灌溉,既利於莊稼生長,也為農民節省澆灌的費用開支。
第三,夏至下場雨,賽過中了舉。到了夏至,玉米進入快速生長的拔節期,此時會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而以前,由於灌溉條件差,根本沒有現在這麼便利的條件,農民只能靠天吃飯,所以,在夏至玉米正要拔節的時候下一場大雨,會滿足玉米生長所需的水分,這對於農民來說,比過去秀才中舉還重要。所以說,夏至一場透雨,緩解了玉米的旱情,對於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這在民間才有了“夏至下場雨,賽過中了舉”的諺語。可見,夏至下雨對農民的農業生產是多麼的重要啊!雖然這句話採用了類比的修辭說法,都是說明了這期間下雨的重要性。
第四,用誇張的修辭說法更加貼切。現在,我們來結合農業生產理解這句話,雖然具有誇張的成分,農民用過去“秀才中舉”的心情來表達對夏至下雨的渴望和喜悅,足以說明,農民在夏至時節的下雨,是相當的看重,也是非常的重要。民間運用誇張的修辭說,更加貼切,更加能表達出他們的心情。相信每個人看到這個俗語,都會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農民的喜悅,也正是這些誇張又貼切的說法,才會讓人們深深記住。
回覆列表
我感覺對於現代農業沒這麼誇張了!要知道,這句農諺“夏至下場雨,賽過中了舉”是一句過去的老話,也就是以往農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傳統農業時代所遵循並“靠天吃飯”的一種心情表達!畢竟那時候的農業生產主要以人力和牲畜為主,例如農戶餵養的牲畜提供農業所需全部肥料,並且利用牛驢騾子耕種作業,而過去灌溉方式更簡單,因沒有多少人工河渠和灌溉裝置,只能靠天吃飯,雨水多時利於糧食豐收,雨水少時則可能顆粒無收!
不過,上世紀末在我們父輩爺輩那會兒,農村很多地方其實會有集體“挑河”往事,就是在平地上開挖河流,因沒有挖掘和運輸機械,所有的泥土只能靠人工方式開挖和挑運,故而也被稱為“挑河”,正是在老一輩人的艱辛付出下,才形成了現在農村常見的大小溝河縱橫、水網密佈情景,再加上小時候每個村都有一座揚水站,使得農業生產開始擺脫靠天吃飯,也使得雨水雖然重要,但對於農業正常生產已經不起決定性作用了!
而到了現如今,農村種地方式更加先進,不僅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且農業灌溉方式也呈現多元化,既可以使用河流灌溉,也可以藉助機井使用地下水澆灌,同時,有時候也可以藉助當地人工增雨方式來緩解農田基本墒情!例如:
今年我們山東魯西北遭遇了長期高溫乾旱,尤其是夏收以來持續高溫炎熱,基本上沒有降雨過程,使得河流水位下降很快,在前陣農業灌溉旺季時已經乾涸了!由於我們這邊主要為夏收小麥和夏播玉米,一般玉米播種前後需要根據土地墒情及時澆灌農田,因而此時水源對於農戶正常農業生產非常重要!然而因為近期高溫炎熱,持續沒有下雨,使得農戶只能依靠人工灌溉進行,再加上河流水位下降很快,雖然對於農業正常澆水造成不利,但還好有地下水支撐,很多農戶只能藉助機井完成澆灌玉米地,並緩解了當前農田墒情!
所以說,即便夏至前後沒有出現降雨過程,其實對於現如今農業生產影響並不大,畢竟一場雨水並不能保證農作物後期的正常生長髮育,也不能決定未來氣象規律的變化,僅僅是過去傳統農業影響下的一種心得體會吧,已經不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因此,夏至降雨對於莊稼生長沒有那麼誇張,影響非常有限!不過,作為農戶還是希望夏至前後能有一些降雨過程,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以上僅為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