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傲江湖161104

    孫策曾經動過這個賊心,那也不是袁紹勸勸之類,而是孫策的雄心。無奈,孫策中途夭折,孫權繼位,連自己能不能坐穩位子都不知道,哪敢有挑戰曹操的想法。而曹操袁紹,都是重量級的人物,忙著逐鹿中原,誰也瞧不上孫權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屁孩。所以,根本就沒有這回事。袁紹戰敗了,也是往他家鄉冀州逃,袁紹死了,其子也是往烏桓逃,孫權,連想都沒想過。當然,都是大家都不看好孫權,才有曹操赤壁之敗

  • 2 # 涼薄青年丶玖壹

    三國演義,此時的東吳,孫權只想陣守,他根本就不想冒險,

    況且東吳最大的敵人,不是曹操而是劉表,東吳謀士也不少,不可能糊塗到如此地步,

    於曹操一旦開戰,恐劉表趁虛而入,腹背受敵,更何況他也不敢於曹操抗衡,

    況且袁紹生性多疑,好謀而無斷,出爾反爾,反覆無常,

    根本就不可能聯合,這就是孫權不和袁紹聯合的簡化,簡單概括,

    不周諒解,及補充。

  • 3 # 赤道企鵝

    因為孫權掌管的江東,由於是依仗虞、魏、顧、陸四大家族的,所以導致東吳在用兵方面就是“固守有餘,進取不足。”

    另外,孫策遇襲而亡,孫權剛剛上臺,江東境內還不是很安定,況且江東的主要敵人是荊州的劉表,北上攻曹怕被劉表趁虛而入,所以孫權拒絕了與袁紹結盟。

    曹操為什麼退守官渡?

    其實就是因為袁紹強而曹操弱,那麼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就得佔據地利,而曹操就選擇了官渡,並提前佈置戰場。

    曹操兵少所以只能集中兵力、重點防守主要關隘,以逸待勞,官渡是袁紹進攻曹操大本營許都的必經之地,況且官渡緊鄰許都,後勤不會拉的太長。

    於是三國期間三大戰役的第一場,官渡之戰便進入了高潮部分。

    後來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獻計火燒烏巢,袁軍軍心大亂隨之崩潰,曹操以少勝多贏得了官渡之戰的最後勝利。

  • 4 # 大鍋故國神遊

    這個問題分成兩段。

    一是孫權和袁紹結盟的問題,簡單回答的話,這是沒有的事情。

    孫策以袁術部曲身份入江東,隨後立即撇清並斷絕了和袁術的關係,因為認同袁術就形同叛逆,這是孫策政治水平高超的表現“時袁術僭號,策以書責而絕之。”然後孫策馬上就著手重建和許昌漢廷的聯絡,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體現曹操意志的漢廷。《江表傳》“策遣奉正都尉劉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詣許,拜獻方物。”

    在建安三年(198年,官渡之戰前兩年),曹操把弟女嫁給了孫匡(孫策之弟),孫策這邊則把孫賁的女兒嫁給了曹彰,孫曹形成了聯姻關係,自然更不可能和袁紹結盟了。

    雖然孫策一度有偷襲許昌的計劃,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是袁紹授意的。建安五年官渡之戰袁曹相持期間(建安五年八月到九月),孫策遇刺身亡,孫權這個時候才接過江東的基業,並繼續了和漢廷的聯絡。建安五年十月袁紹已經戰敗,孫權方面自然不可能跟官渡戰敗的袁紹取得什麼聯絡,更談不上結盟了。

    官渡之戰後兩年,袁紹病亡。

    第二是曹操退守官渡的問題,簡單回答這是因為曹操無力固守更北的地區,已經退無可退了。

    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中,記載了幾個官渡初期曹操對袁紹區域性作戰的勝利(《三國志·關羽傳》: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又《三國志·武帝紀》:荀攸說公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公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裡,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

    但是這掩蓋不了袁紹以優勢兵力不斷逼近許昌的事實,史書這樣的記載,這很可能是出於誇耀曹操武功的目的。同樣的還有後來被質疑頗多的袁曹兵力對比的記載。(《三國志·武帝紀》: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裴松之對此也曾有過類似的看法,直言“欲以少見奇”。

    總之我們看到的就是,曹操放棄延津而退守官渡,因為這是最後的防線了,在建安五年的九月,曹操主動出擊袁紹,被袁紹打敗,退回官渡,兩軍繼續相持。

  • 5 # 媤念成癮

    首先孫權沒有拒絕過袁紹的請求,因為啥?因為當時孫權接手的時候袁紹已經敗了,除非腦子有坑才會在那個時候和袁紹聯合,對抗曹操。就算有關係孫權也不可能去和一個戰敗了的袁紹聯合對抗代表大義的曹操啊。另外和袁紹有關係的是他爹孫堅他哥孫策,沒他啥事,等他管事的時候啥事都沒了。

    其實也是袁紹太坑了,不然就算百萬頭豬都能把曹操那十萬人給頂死,這都能失敗,只能說天意如此了,再加上袁紹的名聲在外,誰不知道他什麼情況,謀士分派系,兒子還坑爹,武將還打不過劉備呢,這還玩個錘子啊。就算孫權當時管這事,他腦子也有病相幫袁紹去,他底下的人也不可能同意啊,就周瑜都能打死孫權。

    曹操為何退守官渡,你們大家好好想想,十幾萬人能打贏了那都是老天幫忙了,怎麼可能有那麼多人去管理接手那麼多底盤呢,還有當時只是打下來了,內部不要了啊,這要是把兵把謀士都派出去管理新的底盤老家怎麼辦。以曹操的性格不到沒有辦法了,他能放棄?這都是被逼的,他只能在最大的範圍內接手底盤,加以穩固。不然老家被端了,老曹能鬱悶死。

  • 6 # 歷史都付笑談中

    拒絕和袁紹結盟,猜測兩個原因吧:

    當初袁紹密令劉表劫奪孫堅的傳國玉璽,後來孫堅在和劉表的戰鬥中身死,所以孫家和劉表、袁紹結仇;孫權本來就沒有孫策那種進取心,更何況此時剛剛繼位,年紀輕輕,內部不穩,還是順奉中央朝廷,這也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

    曹操退守官渡的原因:

    敵強我弱:儘管曹操在黃河南岸,以突襲的手段打了兩仗,擊殺顏良、文丑,挫傷袁紹銳氣,但改變不了敵強我弱的事實,如果進行野戰,恐怕還是不行;地形優勢:官渡是通往許都的咽喉要道,依山傍水,曹操在這裡經營許久,防禦堅固,並且他的補給線短,袁紹推進到官渡,補給線被拉長;但袁紹實力太強,儘管曹操計算的如此周密,如果許攸沒有叛變,或者說哪怕烏巢保住了一部分糧草,曹操恐怕都打不過袁紹。

  • 7 # 閒來聊聊歷史

    袁術僭稱帝號,孫策寫信斥責他,並同他斷絕交往,曹操上表奏請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封他為吳侯。官渡之戰前,當時袁紹勢力十分強大,孫策又佔據了江東,曹操的勢力還不能完全施展,就想暫且先安撫孫策。曹操於是把他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小弟弟孫匡,還為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孫曹兩家形成了聯姻關係。對孫策的第第孫權、孫翊都以禮相召,又令楊州刺史嚴象推薦孫權做茂才。

    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大戰,孫策也積極準備想暗中襲擊許都,迎接漢獻帝。他秘密

    整訓部隊部隊,任命了眾位將領。但他還沒有進一步採取行動,卻被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行刺,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孫策剛剛統一江東沒有多久,地方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因此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此時和曹操先維繫原有的良好關係,得到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對內穩定人心,加強自己的執政根基,不和袁紹結盟抗曹是正確的選擇。

    官渡的地形特點: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為汴水的起點。當時,鴻溝運河西連鞏洛,東下淮泗,而官渡實為樞紐。 荀彧曾經給曹操寫過一封信,他建議曹操扼守住官渡,“扼其喉而不得進”。 由此可以看出,東漢末年,官渡是許昌北面的門戶,是一個重要的渡口,也是保衛許昌的重要屏障。官渡之戰爆發前夕,從雙方兵力和態勢上看,袁紹兵多,曹操兵少,袁軍隨時隨地都可以渡過黃河。如果曹操分兵把守渡口,兵力分散不利於防守更何況袁紹已經佔據了黃河南岸的青州,態勢對於曹操來講非常不利。

    從後勤供應上看:退守官渡,靠近許昌,曹軍的供應方便;反之,使袁軍的補給線延長,供應不便。袁紹一方決定採取“立即進攻,集中兵力,直搗許昌”的作戰方針。曹操一方決定在以弱抗強的總形勢下,決定以智取勝,要用二萬精兵抗擊袁紹。他採取了決戰防禦,也就是說,曹操決定在削弱敵人後,尋求戰機與袁軍決戰。 為了爭取戰略上的主動,曹操採取“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作戰方針,將決戰地點選在官渡,並作出了戰略部署。

  • 8 # 憨憨愛吃飯

    這是啥時候的事兒?再說官渡的時候,曹老大已經奉天子以令不臣了,就算你說的是真的,孫權的智商會幹那麼蠢的事兒麼!何況袁老表是啥人,誰不知道咋回事兒

  • 9 # 劉坤忠120

    奪中原者,爭天下也。當時中原地區最大的諸侯有袁紹據有河北四州,曹操據有河南徐州之地,袁術據有準南穎川之地。袁術有僭越之心,孫策脫離袁術,進取江東,佔領江東八十一郡。逐鹿中原,各大諸侯重點關心中原地區,江東偏居一隅,孫策撿了個大漏,後來牢固控制江東,孫策去世後由其弟孫權掌管東吳。袁紹沒迎獻帝以令諸侯,翻然醒悟,準備收拾曹操,聯絡天下有生力量。致信結盟孫權,共同對付曹操,意思通告你,只要你東吳不摻和,憑我袁紹就可消滅曹操。孫權執政不久,東吳兵力微弱,也不想得罪曹操,琬言謝絕了袁紹。

    袁紹少謀寡斷,拖延時日,給了曹操充分準備,將兵力集結到河南河北交界的官渡一線,以拒袁紹,鞏衛許都。後來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打得袁紹滿地找牙,從此偌大的袁紹集團土崩瓦解。

  • 10 # 陳之煜

    首先說孫權這邊,官渡之前,孫權哥哥孫策被刺客暗殺,江東本來就是孫策征戰打下的地盤,人心不穩,從孫策斬殺江東名士就可以看出,況且江東地方勢力上本來還有四大家族,這個時候別說連袁滅曹還是連曹抗袁,都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江東地盤裡還有山越盜匪,這個時候不是想著雄霸天下,而是安穩自己的地盤,而且上游還有荊州劉表,也不是一個無能之輩,況且袁紹打贏曹操,也會元氣大傷,那個時候再向袁紹投誠也可以,如果袁紹打不贏曹操,那麼問罪的事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孫權根本不理袁紹。而且當初孫權的父親孫堅屬於袁術一派,而孫堅被殺也跟袁紹脫不了干係,孫權怎麼會跟殺父仇人合作。

    曹操不是退守官渡,而是把戰場放在官渡,官渡可以說是曹操袁紹地盤的交界處,此處四方都有曹操防守位置,可以左右地方形成連橫之勢,不至於孤軍作戰,而袁紹由於幷州青州兵馬被曹操的防守部隊擋住,袁紹可謂孤軍作戰,只是軍隊人數多,但是官渡可謂曹操佔盡地利,不留袁紹一馬平川單位機會,也無法繞過曹操的防禦工事只能硬碰硬。其實袁紹一開始也不是想在官渡跟曹操決戰,顏良進攻白馬,文丑進攻延津,都是想邁過官渡,可是曹操就死力把袁紹部隊往官渡趕。所以曹操不叫退守官渡,而是叫親自選了一處葬送袁紹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養好暹羅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