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枚明粉

    楊金水連他自己都救不了,還能救了沈一石。而且作為首富的沈一石捲入朝野政治中,加上軍餉奇缺,用下邊沁功利主義也就是題中之義了。1、需要自救的楊金水

    浙江改稻為桑推行的阻礙,收購農田的失敗,楊金水在執行政策中已經處於不利的一面。隨著海瑞的查案,一步步開始引出後面來,當然也有鄭泌昌、何茂才鐵了心往宮裡扯。楊金水最需要的就是及時止損。作為皇帝陛下的奴才必須一切為皇帝考慮。至於自己的好友與生意夥伴則顧不過來了。

    (楊金水)

    2、沈一石捲入政爭

    沈一石無心捲入這裡,也沒能力捲入其中。但作為首富自然就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捲入,想想齊大柱都能捲入,何況他呢?

    (沈一石)

    而且皇帝—呂芳—楊金水織造局;裕王-徐階、高拱、張居正-趙世貞;嚴嵩、嚴世蕃-胡宗憲三方的施政理念、財政需求、利益分肥投射到浙江,沈是怎麼也躲不過去的。

    在古代社會,商人捲入政爭下場是不好的。尤其是遇到財政危機的時候。

    3、財政有多麼危機?

    在中央財政虧空,所以需要開通商路,能把江浙絲綢送到西洋,所以需要加大桑田。

    在地方需要對倭寇作戰,軍餉錢糧非常緊急。所以需要不惜一切代價籌餉。

    邊沁的功利主義就很明確就是用最小的代價去獲得最大成果,這比帕累託累進與零和博弈更有操作性。

    選擇犧牲一個,成就更多,那就果斷選擇。

    (嚴嵩的話)

    當楊金水自顧不暇的時候自然顧不上沈一石,何況沈一石還捲入財政危機時候的政爭中,沒有人能解開這個棋眼。畢竟“天地不仁,聖人不仁”。

    海瑞的經典描述“這些皇室宗親、宮中宦官、各級官吏所兼併之田莊佔天下之半皆不納賦,小民百姓能耕之田地不及天下之半卻要納天下之稅,這些更是人人皆知,人人不言!”

    (海瑞並非不理解帝國政治,只是他覺得事情應該是他本來應該有的樣子)

    海瑞還有個困惑是胡宗憲幫他解決了。

  • 2 # 布夫舟

    楊金水和沈一石、還有之前死去的李玄,都喜歡上了同一個女人,那就是芸娘。楊金水畢竟沒有多少時間留在浙江,他回宮是不能帶芸孃的。所以他認了芸娘做乾女兒,那個時候,楊金水問芸娘願意選擇高翰文、還是沈一石,芸娘沉默不語。楊金水替她選擇了高翰文,然後淡淡的說了句,跟著沈一石是沒有下場的。

    改稻為桑本來就是朝廷剜肉補瘡,趁機斂錢補虧空。這件事情辦砸了,此時的胡宗憲又在東南打仗,正缺少軍餉。唯一能夠拿出錢來的,只有像沈一石這樣大商人。他原本是靠著給織造局當差,積攢下龐大的家業,但是他的錢並不都是朝廷的。當時這個大明朝,上到皇帝、首輔、下到地方大員都是這麼認為的,可想而知沈一石必定會被抄家。

    沈一石的結局,不光是楊金水看出來, 胡宗憲和海瑞也看出來了。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像他那樣依靠皇權的商人是沒有地位的。表面上看著沈一石是浙江首富,但是在朝廷中他是算不了什麼的。他牽扯進了織造局,牽扯到宮裡面的事情,改稻為桑失敗以後,他除了死還能去哪裡?

    至於說他保沈一石就更加不切實際了。楊金水權力很大,但是楊金水只是宮裡面的奴才。他的權力是來自於嘉靖皇帝,改稻為桑已經傷及了嘉靖的顏面。一旦無法妥善的處理,他是沒有什麼好果子吃的。怎麼死,不過是嘉靖一句話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理由。

    其實和楊金水相比,沈一石是幸福的。因為他沒有後顧之憂,他只需要一死便能夠解脫,自己唯一的牽掛無非就是芸娘。憑藉這楊金水和高翰文的為人,芸娘是能得到妥善照顧的。

    楊金水則不一樣,他需要替嘉靖管好織造局,更要替遠在北京的老祖宗穩住局面。如果自己除了大的差錯,自己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後面楊金水的結局也的確是這樣,為了矇混過關,不得不裝瘋賣傻,這樣活著,還不如像沈一石那樣痛痛快快的死去。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3 # 泊圖泊途

    《大明王朝1566》製造局楊金水和沈一石誰也救不了誰。在這部劇中,大家發現有很多亦正亦邪的人物,這兩位就是,這並沒有顯得不合理反而讓人物更加真實。

    還記得楊金水和沈一石最後的對話嗎?沈有很多事瞞著楊恰恰保護了楊,而他真實的想法依然無法知曉,人是複雜的,謊話和真話的交織,根據特定情況的特殊表達,事情就成了另一副模樣。

    (《大明王朝1566》楊金水)

    製造局太監和商人的出現是大明朝廷的政策的產物,這是國庫空虛的民間表達,小閣老嚴世藩為了加快補足國庫的程序,選擇指示地方去炸堤淹田來使土地賤賣,減輕商人的負擔。

    可是這種見不得光的辦法還是被發現,那就勢必引起更大的矛盾。地方為了減輕民間負擔,讓民力可迴圈使田的價格穩定,但是沈卻拿不出那麼多錢來。

    (《大明王朝1566》楊金水)

    倭寇要打,百姓要活,宮廷龐大的開支也需要錢,各級的搜刮還要錢,嘉靖還在煉丹,大明王朝連拆東牆補西牆的資本也快用光了。這種情況下,楊、沈二人能獨善其身嗎?

    皇帝不滿、嚴世藩不滿、民間不滿卻都沒辦法,風口浪尖上楊、沈騎虎難下,唯獨死耳。嘉靖無法讓他們活命,呂芳不能、嚴家也不能。當然楊也許高明些,他保住了性命但也受到了更大的折磨。

    (《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

    最後的抄家也不盡人意,因為沈並沒有多次錢和絲帛,他的只是空殼罷了。事情以處罰各部的管事太監和鄭泌昌、何茂才告終。

  • 4 # 新知傳習閣

    不要說楊金水救不了沈一石,就算是天王老子也做不到這一點。所有的人都在盼望著沈一石去死,他自己除外。

    沈一石是一個絲綢作坊的商人,他周旋在官員和針織局左右,依靠皇宮和政府的支援,巧取豪奪,賺下萬貫家財。

    針織局就是由嘉靖皇帝派出去的太監掌管的賺錢機構。每年織出來的絲綢收入中皇帝要拿提成的,甚至隨便一句活就要拿走上萬匹絲綢。

    楊金水主導的針織局不生產絲綢,他們只是絲綢的搬運工。每天種桑樹、採桑葉養蠶、紡織絲綢這些事都由沈一石替自己去操辦。

    換言之,沈一石是在為楊金水打工,間接為嘉靖皇帝打工。嘉靖皇帝很純粹,只管索取財富和金錢,其他的他都不管。

    至於嘉靖皇帝落下的虧空,只能由官府、太監和商人來替他遮掩。明明是嘉靖皇帝貪得無厭造成的惡果,卻只能由下邊的人人來背這口黑鍋。

    嘉靖皇帝永遠都是英明神聖,甚至他還夢想著自己長生不老。他老人家永遠萬歲萬萬歲,怎麼會犯錯誤呢?

    嘉靖皇帝永遠不會犯錯,這是第一條。如果嘉靖皇帝犯錯誤了,請參照上一條。這就是嘉靖皇帝的邏輯。

    但當時國家出了大問題,導致民不聊生、民怨沸騰。官員都沒有工資可以發放,前方奮勇作戰的將士們的軍餉和糧草都供應不及。

    出現了這麼大的問題,總要找個替罪羊。當時的大明內閣首輔嚴嵩說過一句話:歷來造反的都是農民,哪有幾個商人能夠造反作亂?就連沈一石自己也說:民變在即,便掠之於商。

    不管是嘉靖皇帝還是閩浙總督胡宗憲,包括浙江巡撫趙貞吉都深深明白這一點,只有把商人和貪官的家產給抄了,才能暫時解決當下的困局。

    楊金水只是宮中派出的一個太監,既是光明正大,又是偷偷摸摸來替嘉靖皇帝賺錢的。不管是明規則還是潛規則,他都要遵守。

    楊金水只是嘉靖皇帝的一條狗,嘉靖皇帝明確指示要處置沈一石,這是任何一個人都改變不了的決定。

    當海瑞在審案時,諸多的證據都把矛頭指向了嘉靖皇帝,都表明正是嘉靖皇帝的貪婪才造成了浙江財政上的問題。

    但這些事又不是嘉靖皇帝自己親手操辦的,處罰皇帝是不可能的,捨車保帥,處罰皇帝的狗奴才楊金水就是最好的辦法。

    聰明的楊金水自然明白自己的處境,他連自己都救不了,又怎麼能救沈一石呢?楊金水只好裝瘋賣傻,既洗脫了沈一石的罪名,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運動減肥一旦停止,即使控制飲食也會反彈很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