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力行天下

    沙蝦是中國廣東東南沿海常見的經濟蝦類,屬新對蝦(Metapenaens)是指新對蝦屬的種類,在中國南方(廣東)俗稱麻蝦、沙蝦、基圍蝦,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常見蝦類。 棲息習性

    新對蝦是廣鹽性、營游泳和底棲生活的蝦類。對底質的選擇不明顯,廣泛分佈了泥沙、沙泥、沙等底質海區。新對蝦的幼蝦常聚集在淺海河口附近或內灣半鹹淡水區,隨著生長逐漸移居近岸淺海棲息活動。成蝦喜歡棲息於沙泥或泥沙底質,有潛沙習性,白天常潛伏沙中,當天氣寒冷,透明度大時,隱蔽很深,可達8~10釐米,但兩眼和觸角必須外露。黃昏時開始活動,夜間活動頻繁,在水溫等環境條件不利時,整個身體潛入沙中,步足支撐整個身體,游泳足舒張擺動,僅眼睛外露且不停地轉動,觸鞭件在外而自由擺動,其觸覺功能。潛沙的蝦一旦受到刺激,就會從沙中躍出,所以沿海群眾利用這個習性,採用手推網(蝦推)觸底採捕。新對蝦游泳時,步足自然彎曲,游泳足頻頻划動,兩條細長的觸鞭向後分列身體兩側,轉向、升降自如。

    適應性

    新對蝦發育和生長及生命活動因種的不同對水溫、鹽度、pH值、溶解氫等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種,成蝦的適應性廣,胚胎髮育和幼體變態的適應範圍就較窄,特別是成蝦對低鹽度、低溶解氧等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食性

    新對蝦是雜食性蝦類,其食性隨著生長髮育階段的不同而異,其攝食方式從濾食型逐漸過渡到捕食型。蚤狀幼體開始攝食,到仔蝦這一階段,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在自然海區常以矽藻、綠藻及貝類幼蟲、輪蟲等為食;人工育苗時可川蛋黃、豆漿、酵母、蟹肉、蟹膏等代用飼料和單細胞藻類、輪蟲等。成蝦在自然海區以捕食底棲生物為主,包括攝食小型底棲甲殼類、多毛類、小貝類及底棲藻類等,兼食底層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食雜性,對食物要求可塑性大。人工養殖時常投餵米糠、豆餅、麩皮、花生餅、小貝類、小雜魚蝦及配合飼料等。

    生活史

    新對蝦一生要經過變態發育,其變態發育過程大致如下:受精卵 (經過12~16小時)→無節幼體(經過2~3小時)→蚤狀幼體(經過3~4天)→糠蝦幼體(經過4~5天)→仔蝦(經過8~10天)→蝦苗(經過3~6個月)→成蝦。新對蝦在整個變態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多次蛻皮和蛻殼。從無節幼體發育到仔蝦要經過12次蛻皮,仔蝦以後還要經過幾十次蛻殼才能生長為成蝦。每蛻皮或蛻殼一次,其身體便長大一些,蛻皮或蛻殼的間隔時間越短,發育生長就越快。新對蝦蛻皮或蛻殼的快慢與水溫、比重、水質、飼料等環境條件有密切關係,若上述條件不適,往往蛻皮或蛻殼受阻,發育和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甚至停滯,嚴重者導致死亡。

    6繁殖

    刀額新對蝦是1~2年生蝦類,1齡的新對蝦性腺便能發育成熟,性成熟個體最小體長為8釐米,最小體重為7克。性成熟的體長範圍為8~16釐米,上要體長範圍詞為10~15.5釐米。5~9月,體長在10釐米以上的個體性腺大部分已成熟,9月少數個體為體長8釐米的蝦,性腺也開始成熟。

    雌雄性比

    刀額新對蝦雌蝦生長比雄蝦快,因而成蝦時性別差異較大,雌蝦明顯大於雄蝦。在自然生長群體中,也是雌蝦佔優勢,全年平均佔60%,最高為 6月佔68%,最低為12月50%。在體長和性比的關係中,雌蝦所佔比例隨體長的增長而增加,以5月為例,體長6釐米的蝦,雌蝦佔優勢;體長7~11釐米的蝦,雄蝦佔優勢;體長11釐米以上的蝦,雌蝦佔優勢;體長達13釐米的幾乎全是雌蝦。

    性腺發育

    雄性性腺發育成熟的外觀特徵是:在第5步足基部上方各有一個白色豆狀的貯精囊(或精莢囊),非常明顯。 成熟雌蝦的卵巢從頭胸部胃前方向後引直到腹部末端,透過甲殼可以開到卵巢,色澤依成熟過程由淡橙色變為暗綠色或赤綠色。 成熟卵巢的卵徑分佈範圍較廣,除主峰外還有小峰,卵於大小有顯著差異,有成熟卵也有未成熟卵,這表明刀額新對蝦的卵子是分批發育成熟的。

    產卵季節

    在廣東沿海,每年3~10月都可捕到成熟的新對蝦親蝦,但主要有兩次繁殖盛期,第一次是5~6月,第二次是8~9月,尤以5~6月為繁殖高峰期。產卵多在夜間21~22時至翌晨2~3時,每次產卵量為 10萬~20萬粒,產卵後卵巢內仍可見到大小不等的再生卵,可再次發育成熟併產卵,為多次產卵型。

    新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

    海水對蝦養殖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受病毒病的困擾,使生產受到極大影響。而將新對蝦馴養在淡水中,控制了高鹽度環境下才能大量繁殖的強毒弧菌等病原菌及病毒的生長,從而減少了疾病的發生。有人曾在淡水馴養新對蝦中做過感染病毒試驗,養殖在海水塘中的新對蝦,8月下旬開始發病,到9月中旬基本死完,而淡水塘中的新對蝦卻未發病;用海水蝦池因病死亡的新對蝦肝胰臟投餵養殖在淡水中的新對蝦仍發病死亡,而對照的新對蝦投餵顆粒飼料卻未發病。可見,在淡水中飼養新對蝦,若投餵帶病毒的飼料,仍有可能發生對蝦桿狀病毒病。因此,淡水馴養新對蝦,應儘量不投餵海產小雜魚,以免感染病毒。目前,南方最經濟有效的辦法是投餵福壽螺肉,來源廣,價格低,變害為利,既能滿足新對蝦生長所需營養,又可避免底質水質惡化,減少病害發生。

    淡水馴養新對蝦改變了成蝦棲息的生態環境,疾病少,但在飼養40~50天后,養蝦池內的敵害生物會逐漸增多,這時必須及時清除,選用的藥物多為茶麩。使用時將茶麩搗碎,再用熱水浸泡12小時左右,按茶麩乾重,每立方米水體用茶麩15~25克,全池潑灑,既能殺死蝦池內的雜魚,又不會影響新對蝦的生長。

    新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

    海水對蝦養殖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受病毒病的困擾,使生產受到極大影響。而將新對蝦馴養在淡水中,控制了高鹽度環境下才能大量繁殖的強毒弧菌等病原菌及病毒的生長,從而減少了疾病的發生。有人曾在淡水馴養新對蝦中做過感染病毒試驗,養殖在海水塘中的新對蝦,8月下旬開始發病,到9月中旬基本死完,而淡水塘中的新對蝦卻未發病;用海水蝦池因病死亡的新對蝦肝胰臟投餵養殖在淡水中的新對蝦仍發病死亡,而對照的新對蝦投餵顆粒飼料卻未發病。可見,在淡水中飼養新對蝦,若投餵帶病毒的飼料,仍有可能發生對蝦桿狀病毒病。因此,淡水馴養新對蝦,應儘量不投餵海產小雜魚,以免感染病毒。目前,南方最經濟有效的辦法是投餵福壽螺肉,來源廣,價格低,變害為利,既能滿足新對蝦生長所需營養,又可避免底質水質惡化,減少病害發生。

    淡水馴養新對蝦改變了成蝦棲息的生態環境,疾病少,但在飼養40~50天后,養蝦池內的敵害生物會逐漸增多,這時必須及時清除,選用的藥物多為茶麩。使用時將茶麩搗碎,再用熱水浸泡12小時左右,按茶麩乾重,每立方米水體用茶麩15~25克,全池潑灑,既能殺死蝦池內的雜魚,又不會影響新對蝦的生長。

  • 2 # 農村小佘

    沙蝦屬於熱帶亞熱帶種類,一般不耐低溫,南方的種類如斑節對蝦,墨跡對下長毛對蝦下等待低溫12到14攝氏度度左右即發生死亡中國沙蝦可耐5到6度的低溫,日本對沙蝦耐溫大概在5到8度。養殖方式在空地上挖一個小型的暫養池,面積約佔蝦塘面積的3%~5%,將蝦塘所需蝦,先經過密集強化,透過這種方法,可大大增強蝦對蝦塘環境的適應能力。

    飼養管理水質管理

    水質要求pH值為7.0~8.0,溶解氧不低於4毫克/升,水色以黃綠色為好,透明度在30~40釐米,放養前期每隔5天左右加水10釐米,夏季高溫季節加至最高水位。 平時要勤巡塘,經常換水以改善水質。有條件的池塘最好配備增氧機,整個養殖期間保證水質清新。

    投飼管理

    投餌量根據季節、水溫和水質等情況靈活掌握。如水溫在20~30℃,攝食旺盛時,應多投餵飼料,水溫低於15℃時則少投飼料。配合飼料每天分2~5次投餵,由於蝦夜晚活動,因此晚上投餵量佔日投量的60%,並設定餌料臺,以便檢查攝食情況,做到不剩殘食。

    堅持早晚巡塘

    主要觀察白天有無缺氧浮頭現象,並注意檢查進水口網袋和防逃網是否破損。 同時還要檢查蝦的攝食、脫殼和生長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如何做,才能促進腹部恢復生產之前的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