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nyboy
-
2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不準確。
簡單數來,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雖然都帶“奧”字,但是並沒有本質上的聯絡,除了二者都是歐洲國家,他們並沒有其他共同點。
不過,要說兩者沒有共同點也不完全對,比如兩國都是二戰戰敗國,而且都被肢解了!
今天的歐洲,依然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地區之一,尤其是東歐,除了俄羅斯,其餘都是小國家,成為世界上國家最擁擠的地方。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和100多年前的一戰密不可分,正是因為《凡爾賽和約》對戰敗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肢解,才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1、民族眾多導致統一遙不可及
今天的全世界分佈著超過2000個民族,構成了多彩的世界。任何地方都是民族眾多的地方,特別是人口稠密的歐亞地區。
任何民族都想建立自己的政權,所以就會出現多個政權,然後大民族政權就會逐漸融合小民族,最終形成多民族的國家,今天的中國和俄羅斯都是這樣形成的!
但是歐洲的民族一直以來都很均衡,這使得歐洲一直很難出現佔據明顯人數優勢的民族,這值得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出現巨大困難。
不僅如此,在前221年中國建立大一統多民族帝國時,歐洲還在四分五裂。在皇權政治逐步統一中原時,基督教逐漸統一了歐洲。
今天的歐洲,依然是基督教的天下。因為宗教先於政治,因此歐洲各地普遍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體制。教皇為了保持對各地的控制,人為製造各地的分離和割裂。
羅馬帝國將基督教作為國教後,基督教獲得發展,但是也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最終分道揚鑣,直到今天形成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三個派別。
宗教相對於政治統治而言抽象且缺乏實際約束力,這使得歐洲各地長期以來都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神聖羅馬帝國更是長時間一盤散沙。沒有政治整合也就沒有民族融合,這使得歐洲各地長久以分裂為常態。
奧匈帝國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的。事實證明,民族融合需要和強有力的軍事征服相結合。而奧匈帝國既沒有民族融合,也沒有軍事征服,而是上層的聯合。
神聖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奧地利改組為帝國。半個世紀後,弗蘭茨一世將匈牙利由王國提升為帝國,二元帝國正式建立。
奧匈帝國是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主導的二元帝國。其內部既沒有語言統一,當然也沒有民族融合,自然是外強中乾,世界大戰風暴襲來,奧匈帝國首先倒下。
本來就沒有真正統一,解體自然是歷史必然。相比之下,奧斯曼帝國要相對好一些。從1299年建立帝國開始,奧斯曼帝國雖然也是在奉行政教合一,但是奧斯曼帝國的元首和宗教領袖蘇丹集於一人,這使得奧斯曼帝國的凝聚力天然要高於奧匈帝國。
再加上伊斯蘭教在凝聚力上要強於基督教,這決定了奧斯曼帝國凝聚力相對強!
但是,奧斯曼帝國是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境內民族眾多且差異天差地別,雖說地處亞歐非三洲的路口,民族融合程度要高於奧匈帝國,但是由於其地理跨度太大,且和很多國家接壤,使得奧斯曼帝國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歐洲出現近代化曙光時,由於奧斯曼帝國沒有與時俱進,所以越來越成為周邊國家的肥羊,被稱為“西亞病夫”。
近代化的浪潮讓各國都出現了民族覺醒,奧斯曼帝國也不例外。因為境內民族眾多,所以奧斯曼面臨的局面更為險惡。待到國力不足以維持對各民族的優勢時,帝國的解體就無可挽回。
一戰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催命符!
2、列強博弈使得東歐支離破碎
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之所以解體後就再也回不到從前,除了境內民族眾多,民族覺醒不可能整合在一起,更重要的原因是:
周邊的列強不允許強大的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存在!
一戰前,奧匈帝國是五大強國之一,是當時世界列強成員;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排名歐洲第三;機械儀器製造業和軍工實力排名世界第四;資源總儲備和軍隊數量位列歐洲第四;農產品和原油產量位居歐洲第一;重炮武器位列世界第一。
而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國土面積超過550萬平方公里,掌握東西文明陸上交通線達600年之久,成為東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阻礙,其海軍更一度稱雄地中海。
對於歐洲各國而言,大國的存在固然可以發展為夥伴,但更多的可能是對手和威脅。
作為著名攪屎棍,英國不希望歐洲大陸出現強國,數量越少越好,甚至連法國也肢解了最好。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存在對於英國殖民非洲和進出紅海殖民亞洲阻礙甚大。
法國作為歐洲大國之一,更不希望東歐出現和自己匹敵的大國。對於東歐的俄國而言,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存在是俄國南下地中海以及中東的最大障礙。
所以在歐洲列強的眼裡,東歐各國支離破碎就挺好,而且是越碎越好。一戰作為天賜良機,英法等國沒有理由不充分利用。所以《凡爾賽和約》割走了德國1/8的土地,肢解了奧匈帝國,《色佛爾條約》直接將奧斯曼帝國領土肢解為包括土耳其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解體表明: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不一定是解體的根本因素。畢竟奧匈帝國並不落後,列強的博弈才是合久必分的最重要原因。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為一系列國家,受周邊國家的影響,他們逐漸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奧斯曼帝國只保留了今天的土耳其部分,緊接著凱末爾革命成功,土耳其成為共和國。
隨後在二戰中,學乖巧的奧斯曼帝國保持了中立,至少是表面上的中立,這使得奧斯曼帝國恢復昔日版圖成為奢望。二戰後隨著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解,新的國家紛紛誕生,奧斯曼帝國終歸成為一個遙遠的神話!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一戰後的俄國歐洲部分疆域是縮水了。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後,蘇聯已經陸續奪回。包括1939年9月17日出兵奪取波蘭東部;1940年3月搶佔波羅的海三國;1940年6月奪取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地區等!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值得認真回答一下。
這個問題,說白了,只有華人能問得出來,因為世界上古往今來的諸多文明,不管是已經消亡的還是現存的,只有中國的文明把“統一”上升到了一種文化、一種觀念。
直接來說,不管是蘇聯的解體,還是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的解體,其直接原因無非就是:境記憶體在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信仰、多個文化形態。所以走向解體是很自然的事情。
對這類國家來說,他們本來並不存在“統一”,領土和人口都是透過征伐而獲取的;所以,這些國家最終會走向“解體”,征伐的領土和民族多數會走向獨立。
所以,對這些國家,嚴格來說談不上什麼“統一”。
征服與解體,才是這類國家、文明的常態。
而中國則不然,這要拜儒學所賜。儒家今文經學在漢代發揚光大,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
春秋大一統。大一統,是一個洞賓短語。大,是動詞,意思為推崇、廣大;
一統,是名詞,但不是指領土,因為古代只有“天下”觀,沒有“領土”觀。這裡的一統,指的是文明的統一,文化的統一。
大一統的意思就是,王者的天下,應該是仁義道德的“王道”流佈天下。
而這種觀念,最終深刻影響了華人的思維。
當代的華人,大多數不會去追究‘春秋大一統”的原始含義,但“大一統”的理念已經侵入骨髓。所以,大多數華人一聽到“分裂’,馬上會非常警惕,視之為‘底線“。
更有趣的是,大多數華人還會把這種理念推廣到對其他文明、文化、國家的歷史的理解上去。而這個問題,把歐洲一些征服帝國的解體,也視之為“分裂”,就是一例。
現在我們可以說,只有原本是渾然一體的“統一”,才談得上有“分裂”;而透過征服強行捏合的“帝國”,只會走向“解體”。
這種把統一作為一種價值的理念,對維護中國的統一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我們也不宜把這種思維和理念去看其他的文明,這會影響我們對外界的判斷。例如英格蘭公投脫離英國,英國公投脫離歐洲,很多華人不理解,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