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4310417小云
-
2 # 伍拾情感
崖山之戰,元軍的兵力大約是二萬人,而宋軍具體多少人不詳,只知道帝、軍、民、官一大票人加在一起,大約二十萬人左右。但是真正的指戰員有多少,很難說清楚。
有關崖山之戰戰敗的原因,我不想多講戰術層面上的東西,那沒有意義,我只說一點:崖山已經是宋朝最後一個據點,此時他們只能依靠萬頃碧波作為最後的鬥爭點。這場仗打贏了,不過苟延殘喘一會兒而已。到了這一戰的時候,南宋小朝廷其實真的只是在拖日子而已。
有關“崖山之後再無中華”的說法,儘管近現代以來,被東洋倭奴反覆提起,但是最早出自於明末遺老錢謙益的詩句:“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你要說錢謙益是居心叵測,我沒有啥話好說。
事實上,漢族文明就是在宋亡以後出現了一次劇烈的倒退,蒙元如野蠻人一般,將漢人的文化戕害殆盡。漢人第一次徹底失去了政權,這是近千年前的五胡亂華都沒有出現過的。而蒙古人對漢文明的摧殘和破壞,更是五千年來頭一遭(後面還有第二波)。
說“崖山之後再無中華”居心叵測的,大抵指的是日本人說這句話。作為一個漢人,說這些話,半點毛病也沒有。
-
3 # 古月笑看風雲
蒙古人是不善海戰,可是元朝忽必烈滅南宋用的是漢人張弘範!民間流傳一段子,說張弘範領軍在崖山大敗張世傑後,在山崖石壁上刻字“鎮國大將軍滅宋於此”。後來,有個秀才在這十二字前加了個宋字,“宋張弘範滅宋於此”來嘲諷張弘範。下面我們要分析下,元朝為什麼能打敗南宋!
戰爭不是說任何一個方面強,就能取勝的。戰爭勝負是兩國綜合國力的較量。元朝到了忽必烈的時期已經是發展到了鼎盛的時侯。元帝國四處掠奪,蒙古騎兵南征北戰,版圖在不斷擴大,國力強盛。而南宋這個時候,只有苟延殘喘,國力一天不如一天。國土也在蒙古軍隊的南侵下一點一點的縮小。最後,朝庭皇帝都要逃亡海上了。這樣對比下,元朝無論兵將糧草各個方面都完勝宋了!南宋怎能不敗?
對於海戰,漢人出身的張弘範也是歷害的角色。能文能武的統帥,被忽必烈讚譽為“拔都”,意為勇士。厓山海戰是張弘範指揮的,他還是宋軍張世傑貨真價實的叔伯兄弟。張弘範率元水軍在厓山四面包圍了宋軍,元宋兩軍短兵相接。元軍登上宋船發揮北軍陸戰優勢,很快就打敗宋軍。南宋陸秀夫揹著小皇帝投海,以身殉國。張世傑突出重圍後,船遇風暴也死於平章山下。
南宋已經是強弩之末,強大的海軍也離不開大陸的補給。元軍海陸並進,把宋軍包圍住,就是光耗著也能把宋軍折騰完!
-
4 # 子墨散人
這個問題,元朝海軍沒有打的宋朝海軍滿地找牙,元軍的勝利主要是陸軍的勝利,相反宋朝海軍水軍都是優勢部隊,甚至南宋還有很強的海外貿易,沒有海軍的優勢是做不到的,
就好比美國強大的全國經濟貿易優勢也是需要強大的美國海軍為依靠的,所以中國現在全球貿易上升了同樣需要發展深海戰略,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另外元朝能掃蕩全球,其管理簡潔高效,高額的激勵政策,能善於利用投降軍隊,能容納各民族各種信仰各種人才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僅僅依靠蒙古人是遠遠做不到的
其中很多攻打南宋的人馬就是金國或者宋朝投降的人,包括攻打日本的不也是金國和高麗的人為主嘛。
還有就是元朝雖然殺人很多,但是對於工匠也是非常重視的,即使屠城工匠也是不殺的。
所以元朝強大,客觀上說是有其強大的原因的。包括其管理激勵重視人才在現代管理學也是值得學習的,
當然其做大之後的管理繼承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也是其管理的軟肋,如果大企業的運作照搬照抄也是有問題的。
-
5 # 血山飛蟲
崖山之戰,失敗的責任在宰相陸秀夫,陸秀夫混到什麼程度,他把十萬人的船隊用鐵鏈連在海面上,這個太業餘,他書讀的可能太多了,哈哈,華人都有這個特點,總是追求不和常理和先例的戰術,北宋滅亡就是動用了天兵天將,陸秀夫以為自己聰明,又在船上覆蓋了淤泥,防止蒙古人火攻,這個結果是完全喪失了機動性,即使開始能夠頂住,日子長了最後還失敗啊!由於在海面上缺乏淡水,蒙古人開始不大規模進攻,過了十幾天,宋軍的淡水消耗殆盡,渴的受不了了,不戰自亂,由於船隻連在一起也不能逃跑,然後蒙古人輕輕鬆鬆殺上來,士兵沒有水喝,那有戰鬥力啊!最後實際就是大屠殺,十萬人浮屍海上,比以往任何一次戰役都慘!縱觀宋朝的失敗的,明顯感覺統治者心智發育有問題,老是簡單的問題搞不清楚,老是犯低階錯誤,所以崖山之戰具體情況很少有人宣傳介紹。已經在海上了,就利用船的機動性跑,找個基地,再支援幾十年問題不大。
-
6 # 歷史評說
有人認為崖山海戰代表著華夏兒女最後的風骨,也宣示著赫赫揚揚三百餘年的大宋帝國的終結,崖山海戰使得傳揚數千年的華夏文明開始走向斷層,曾經睥睨天下、雄踞歷史長河數千載的漢族走向衰落,蒙元帝國由此正式登上了封建社會的舞臺。
數千年來一直存在這樣的疑問:在這場為國為民驅除韃虜、匡扶社稷的正義之戰中,南宋政府坐擁勝於蒙古十倍的兵力,卻為何最終被不善於海戰的蒙古軍隊打的滿地找牙、潰不成軍呢?我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宋軍士氣消極首先,南宋方面計程車氣已經遠不如以前,積貧積弱已久的宋朝遺留下了思想消極、行為怠惰的不良風氣,在這之前蒙古已經佔據了宋朝絕大多數領土,只餘下了崖山和海南島這兩座地勢偏僻、無所依傍的孤島聊以陳兵。
▲崖山海戰形勢圖
所以眼前的萬頃碧波是南宋最後的依靠,大勢已去的南宋朝廷深知已經步入了窮途末路,所以軍民計程車氣受到了極大的挫傷。大量士兵流亡於海上,終日過著缺糧少水、行蹤不定、亡命天涯的悽苦生活,這種如浮萍般朝不保夕的日子,使的他們看不到任何希望,不少人甚至已經滋生出放棄抵抗的消極念頭。
叛徒出賣叛將蒲壽庚的倒戈也給了苟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致命一擊,他將泉州的宋朝宗室與兩淮地區的精銳軍隊悉數屠戮,不僅如此他還將六百艘海船拱手送給了敵軍,這樣一來大大彌補了蒙古不善於海戰的先天缺陷。
▲蒲壽庚
蒲壽庚倒戈投敵帶來了一系列嚴峻的連環效應,外有猛虎、內有惡犬,內憂外患兼備也將南宋拖入了更加消極被動的境地。此外,在這場戰役爆發之前愛國大將文天祥的部隊全盤覆滅,這更加助長了蒙古的囂張氣焰,軍民也更加懼怕敵方。
戰術失誤南宋守將的戰略戰術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崖山地勢險峻,夾在茫茫波濤之中,原本若選在出海口為據點,即使不能穩操勝券也尚有撤退的餘地,但張世傑卻認為成敗止於此戰,他令手下焚燬了山上的營寨,將兵力全部集結到了海上,這一釜底抽薪的戰術非但沒能激起士兵們計程車氣,反而斷送了他們運輸糧草、汲取淡水的退路,疲弱不堪而又飢渴難耐計程車兵作戰實力也削弱了很多。
▲張世傑
此外,張世傑手握一千餘艘軍艦,而蒙古卻只有四百餘艘,張世傑卻沒有把握住主動出擊的時機,最後被蒙古兵分四路進行包抄,斬斷了所有的退路。
戰鬥力不足參與崖山海戰的南宋兵力雖有二十萬,但還包括了宮女、士兵家屬等,真正能夠集結投入到戰爭中的精銳屈指可數,加上這些士兵都是從各個地區潰敗下來的,在作戰的時候彼此不熟悉,配合性比較差,所以根本就無法擰成一股繩、齊心合力抗敵。加上南宋方面也沒能充分領導好民間抗敵義士,這些心懷救國之心的忠勇百姓被蒙古全部殺害,也讓南宋損失了一股可以組織調動的力量。
雖然崖山海戰使的南宋政權走向隕落,但華夏軍民合力抗敵、以及在大敵壓境時表現出的捨生忘死、以死捍衛尊嚴的 精神依然值得被肯定,也將一直鼓舞著後輩為祖國、民族的強盛去努力。
回覆列表
崖山之戰並非是蒙宋之戰,南宋原大將軍張世傑滅南宋與崖山海岸及海中,還有一位雜胡回族頭子,對宋軍和百姓進行了慘褲的屠殺,南宋軍民也早以成了驚弓之鳥,人心慌慌,豪無鬥志,人心喚散,縱有一個完整的艦隊,也是必死無疑,所以另一位大將身背九歲小皇子,跳海殉國,以免受到蒙元的欺凌喪失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