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南西多事

    1、你有什麼問題在中國,你的行為不符合晚輩行事的潛規則。

    長輩在打掃衛生,你應該主動幫忙:讓我來讓我來。

    一起去吃飯,長輩杯子裡沒茶了,你應該主動倒茶。

    長輩說,你想吃什麼就儘管點,你應該說,夠了夠了不用了。

    長輩說,下次上門來就不用買禮物了,浪費錢。你應該就當沒聽到,下次還得帶禮物。

    不懂這些潛規則,在中國就是不懂事的表現。

    2、他們的想法他們想滿足自己的控制慾,想體驗控制你的感覺。

    喜歡講“只曉得看手機”的長輩,多半是自己不玩手機的,所以也想讓你不要玩手機。這就是“控制”,是“權力的釋放”。

    在職場和人際交往中混得風生水起的人,一般對晚輩都沒有什麼控制慾。

    因為他們的控制慾在日常生活中就滿足了,無需再回到家控制晚輩。

    事業越不如意的人,往往越喜歡打罵老婆兒子。

    事業發展越好的人,往往對家人越好。

    怕老婆會發達,聽過嗎?

    和上面講的是同一個道理。

    3、所以他們是“對人不對事”

    簡單來講,因為你長期不懂長輩對晚輩的潛規則。

    加上他們的控制慾,造成了長輩對你“這個人”產生了不滿。

    所以你在他們的吩咐下去不去做事,這是次要的。

    “你這個人懂不懂事”,才是關鍵所在。4、那你應該怎麼辦當然是多學點人際交往潛規則啊。

    你實在不想學的話——

    如果只是偶爾見面的長輩,少和他們接觸唄。

    如果是你爹你娘,爺爺奶奶,早點自立賺錢,搬出去住吧。

    相見好同住難,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不變的真理。

    如果你現在還沒本事搬出去住,又不想學潛規則,就把自己多鎖在房間裡吧。

    不服憋著,憋到有本事搬出去住為止。

    畢竟你穿的住的花的吃的都是你長輩給的,胳膊擰不過大腿。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是另一項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不變的真理。

    最後,祝你早日解決這些矛盾,成為熟知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優良傳統的大人吧。

  • 2 # 麻煩踩下剎車

    這是人很典型的一個心理,不只是長輩會這樣做,各種年齡的人都會。

    就像你說的打掃衛生的事情

    其實打掃衛生這麼小的事,他們自己做一下,也沒什麼吧,但是他們想讓你做,而這麼小的事情,直接讓你做,他們會認為不值得說。

    但是他們想讓你做,那怎麼辦呢,就拿你別的事情來說你,比如你怎麼天天玩手機啊什麼什麼的。其最終目的是讓你去打掃衛生。

    這是很多人的通病,想說你某件事,但是事情太小不值一提,但是他們又不說不痛快,所以就在你別的事情上拉扯,把問題放大,最終還是拉扯到他想說的事情上。

  • 3 # 創業梅姐

    首先覺得因為年紀的關係,長輩和我們是有一定的代溝。年輕人,因為成長的環境和過去的老人有一定的差別,老輩人思想裡面的持家和敬老的思想和我們是不一樣的。讓我們做事或者看我們做事的時候和她們的想法不一樣,那麼就會說“我們年輕的時候怎麼樣,我們是怎麼樣做家務的,我們是吃了多少的苦的,我們是怎麼樣對待長輩的”等等一系列的好多的話。言外之意就是我們不懂事了。不會持家、不會照顧孩子、不會照顧老公了。

    她們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和她們是一樣的。老輩人會覺得她自己是成功的,你要像我,你才能是我們想要的後輩的樣子。

    其實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慢慢的和她們溝通,讓她們明白,社會在進步,人是不能一成不變的。我們成長到現在這個年紀,也是要適應社會的。

    比如消費觀念不同,當她們看到我們用手機下單,在網上消費買日用品,或者是蔬菜水果的時候,那她們就會覺得你是比較懶,這些東西完全可以自己去超市買,為什麼要在網上下單買呢?

    其實在她們想要挖苦你的話還沒有說出來之前,你可以告訴她,首先在網上訂這個沒有多花一分錢,有時候活動價還是比較低的,其次這樣買的東西和自己去超市買沒有兩樣,都是新鮮的,質量也沒有區別,最主要的是省下了你去超市的時間,可以做其它的工作。

    經過幾次這樣的溝通、磨合,慢慢的老輩人也會對我們的生活了解,並且挖苦的話也就不會再有了。

    其實老一輩人的挖苦無非就是想讓我們知道,他們比我們的生活經驗豐富,社會閱歷多,我們就可以按她們說的,如果是好的有用的就接納,如果覺得有些不適應現在的生活,那麼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就可以了。沒必要為這事太糾結了。

  • 4 # 豆子吧

    這個就好比如長輩準備打掃衛生了,我們在看手機沒主動去,她就會說天天只知道看手機,天天看手機,扯一段舊事。我說你叫我,我就會做啊,她卻說你沒長眼睛嗎……然後我們覺得很煩,如果直接說要幹什麼,我肯定會去做啊,沒叫我們的時候我們那會時時刻刻盯著他們呢?這個其實很好理解的,就兩句話,第一,他們望子成龍,天天看你什麼都不趕真的很生氣。歲數大了總愛發牢騷。第二,他們希望說了你以後,你以後可以多多注意這些,而不是讓你幹活你去了,下回在幹活還要叫你,只是讓你養成習慣,只是表達方式不對了。

    父母長輩不說都是對的,但一直不都是錯的,錯的只是方式,身在這麼好時代的我們理解理解他們吧。

  • 5 # 清平灣2017

    忍不住主動來回答。

    我長期以來也很奇怪,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呢?直說不是更方便嗎?

    挖苦完了,晚輩做了,就覺得是自己挖苦來的,晚輩不誠心;晚輩不做,就覺得正應了自己的挖苦,晚輩也不是誠心的。

    這不是跟自己較勁嗎?

    長輩對於晚輩的“不懂事”,很無奈,認為是不成熟、不通人情世故。

    核心就是跟自己較勁,跟自己較勁,跟自己較勁。

    主要是“含蓄”。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請求別人多不好意思,不表達吧,又想表達。乾脆折中一下,“猶抱琵琶半遮面”,不直接說,挖苦,別人做了那是他良心發現,是他應該做的。

    其中的奧妙和小心思哪裡能用語言表達清楚。當然有些人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想的,就是習慣了。

    大約很多人並不喜歡直來直去,那樣太理性,沒有情感在裡面吧。

    其實有些人談戀愛時“作”,也是這樣的,“哼,如果愛一個人就會如何如何”。

    小作怡情,大作傷身。長期作,把人都作跑了。

    “作”從一定程度上是心理弱勢。能理解儘量理解吧,理解不了該怎樣就怎樣,累。

  • 6 # 李建中心理諮詢

    叫人做事不直說,希望別人可以猜到自己的需要,直接給自己滿足,有的人覺得如果需要自己表達自己的需要,那就是要求人的了,長輩更不能求人了,最好是自己什麼都沒說,意味著我沒有求你做事,但希望別人是可以猜到自己的需要,並且給予很好的滿足。這樣好像才可以體現出自己做長輩的高高在上。不過需要猜的話,當然就很容易猜錯了,也許你很想為他做一些事情,但因為不瞭解他的需要,你做的肯定是不符合他的心意的,他自然是不滿意的,生氣難受起來,挖苦一番就難免了。心裡很失落,需要得不到滿足,只能靠挖苦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是可能越是這樣,別人越是遠離他,他就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這是一個惡性迴圈,他自己也挺難受的。

    並不是長輩都是這樣,而是一部分長輩是這樣的,這跟長輩自己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的,一般這樣對待你的長輩,他們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承受了很多這樣的對待方式,尤其是他們的父母對待他的方式,很可能比你現在所承受的還要痛苦十倍,但痛苦歸痛苦,他們在這樣的對待下成長,同時也映象學習學會了這樣對待別人的方式,尤其是面對晚輩的時候,自己是晚輩的時候,得到的就是這樣的對待啊,好的對待方式沒有學習,什麼溝通,瞭解,尊重,理解等,好的方式沒有得到,也就沒有學會,等自己老了,面對晚輩也會這樣的對待方式。

    如果沒有覺察和反思,長輩的問題確實很難改變,但你知道規律之後,你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在理解長輩的行為之後,你擁有獨立的選擇權利,你可以選擇怎麼樣對待這樣的長輩,包容接納還是保持距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這要看自己的性格和心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在書荒時選擇想看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