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人間混日子的付不易
-
2 # 瓶子天天向上
這個問題,最早在我小的時候就問過媽媽了哈!
她告訴我的和我現在瞭解到的基本一致,
就是當時楚國愛過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國民很傷心,他們紛紛用竹筒裝進糯米等五穀雜糧扔到江中,希望魚兒蝦兒不要啃食屈原的屍身,就是竹筒粽子,是一種緬懷屈原的心願。
年代久遠,後來的人們就用竹葉,葦葉,來包起糯米,就是後來的粽子。
我瞭解的就是這麼多,期待更好的更多的答案。
祝福大家端午節安康!
-
3 # 老喵玩遊戲
公元前三百四十年五月五日,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面對國家瀕臨死亡悲痛欲絕,他抱一塊大石頭投汨羅江而死,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愛國詩人,人們開始用竹筒裝滿米投入江中,目的是讓魚蝦吃米,別吃屈原的身軀。這就是最早的“筒粽”。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吃粽子和雞蛋來祭奠屈原,也有的地區仍然把煮熟的粽子雞蛋投入江河湖海,保留著原來的習俗。至於屈原愛不愛吃粽子史書上沒有記載。
-
4 # 心中的蓮花XZdlh
謝邀。不是屈原喜歡吃粽子,而是為了紀念屈原有了粽子。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棟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吃粽子,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
5 # 關注美食大全
傳說公元前340年,屈原不忍面臨亡國之痛投河自盡,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粽子便由此改進而來並慢慢成為端午美食,以此紀念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一般認為,它是為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
在《史記》記載,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屈原一心想著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後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
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
《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中國端午節美食。
除了紀念屈原一說,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以下幾種說法:
說法一:“九子粽”的傳說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篇:“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松。”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說法二:求子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
6 # 讀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中國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人們都知道,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
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裡,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他峨冠博帶,一如生前,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鄉親們高興極了,紛紛擁上前去,向他行禮致敬。屈原一邊還禮,一邊微笑著說:"謝謝你們的一片盛情,楚華人民這樣愛憎分明,不忘記我,我是死而無憾了。"話別談舊間,眾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就關切地問道:"屈大夫,我們給你送去的米飯,你吃到了沒有?"謝謝",屈原先是感激,接著又嘆氣說:"遺憾哪。你們送給我的米飯,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鄉親們聽後都很焦急:"要怎樣才能不讓魚蝦們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說:"如果用箬葉包飯,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節,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節過後,屈原又託夢說:"你們送來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大家又問他:"那還有什麼好法子呢?"屈原說:"有辦法,你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龍的標記就行了。因為水族都歸龍王管,到時候,鼓角齊鳴,槳橈翻動,它們以為是龍王送來的,就再也不敢去搶了。"角黍,就是現在的粽子。
從此端午節包粽子、划龍舟的習俗,就由屈原的故鄉傳向全國,由古代傳到今天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九歌》、《天問》等不朽詩篇,獨具風格,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南北朝時期梁·吳筠在《續齊諧記》中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五月五投汩羅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並命舟楫拯救之。" 後人便沿襲成了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在湖南的汨羅江畔的屈子祠中有一副清朝郭嵩燾聯雲:"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獨宗變雅開新格;懷沙沉此地,兩千年後,惟有灘聲似舊時。"正是屈原的"孤忠"贏得時人和後人的擁戴,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人們喜歡端午是因為屈原的緣故,是屈原使這個節日平添了一種民族的精神,使它具有了綿長悠遠的生命力,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我們有著更凝重的理解和感悟。永遠的《離騷》,永遠的屈子,就如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考和回味。
-
7 # 濤濤雨露
心中的蓮花XZdlh
6小時前
謝邀。不是屈原喜歡吃粽子,而是為了紀念屈原有了粽子。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棟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吃粽子,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回覆列表
不是 公元前340年,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懷抱大石投汩羅江,人們為了不讓水裡的魚蝦啃食屈原的屍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裡,為了讓水中的魚蝦吃飽就不啃食屈原了,後來,每到5月5日人們就會來紀念屈原。一直流傳到現在,並不是屈原喜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