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huangdyr釣魚人老黃

    退水現在如果是南方還是到處都能釣。由於退水本來水邊水草等藏魚的地方都沒水了魚更集中也沒地方躲吃的更少所以這種環境魚相對好釣。再過一段時間溫度更低了只能釣深水灣子了。冬天打白霜時釣清早魚口不錯。

  • 2 # 矩陣鏈

    要確認水溫的差異和選擇正確的時間

    一個地方如果溫差太大,無疑給我們釣魚帶來很多麻煩。我們一般釣的物件魚都屬溫水魚,它們都是趨溫的,在多數情況下哪裡的溫度高,它們就遊向哪裡。就是在溫差相對小一些的地方,魚也是在尋找更適合自己溫度的水域。所以我們在釣魚,經常出現一些釣點早晚好,有些釣點中午好。

    在自然界,太陽是從上面加熱水裡的水。這樣的結果就使得水溫很不均勻,同一時刻,同一水域的水溫度都有很大的差異,就連露天游泳池裡的水也經常是這塊熱那塊涼,這就要我們釣魚時“一日三遷” 。 這種現象在初春和秋末尤其明顯,在這兩個季節,早、晚要釣深,中午就要到相對淺一點的地方,這也是我們選點時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像在北方就有一個問題不要忽視,那就是陽面和陰面。我們能直觀的感覺山坡的陽面和陰面溫度上的差別,但是我們很少去感覺水裡的陽面和陰面的溫度差別。北方春、秋的太陽因為向南偏斜得比較厲害,所以山的陰面的溫度就要低的很多,同樣的道理,陰面水底的溫度也要低一些。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這個我們一般都知道。水之北為陽,水之南為陰,這點卻被很多人忽視了,或者說搞反了。原因很簡單,參照物變了,水之北不就是山之南的水下部分麼。有人說水面溫度都差不多,的確,由於風力的作用,水面的溫度是差不多,可我們是釣底,魚也是在底層活動,我們當然要考慮底層的溫度,除非你是釣花、白鰱。 總之,我們要正確的認識水庫不同情況下溫度的變化規律,很好的掌握這些規律對我們選點是有好處的。這是從宏觀上的選點,這些在很多地方和季節是很重要的選點依據。

    釣魚用餌

    有的朋友在很少有人垂釣的地方釣魚,用的全是商品餌料,結果狼狽不堪。民間有句俗話,叫“山豬吃不慣細糠” 。很少有人垂釣的地方,這裡的魚兒就沒有吃過商品餌料,見了你的商品餌料當然就不會動心,到那些釣魚,用餌還得就地取材。顆粒魚飼料在很多地方已經比較普及了,這個應該是釣魚的很好餌料。玉米麵、麥麩、穀糠和其他雜糧面都是釣魚的好餌料。 (蚯蚓等也可以)顆粒用水化開後,其粘性還是很不錯的。有人嫌化顆粒的時間太長,於是就把顆粒事先用磨子磨細,這也是一個好辦法。飼料廠本身就出顆粒粉,那是顆粒生產過程中的篩餘物,很多漁具店就有賣的。玉米麵是釣魚的好餌料,有些朋友嫌製作玉米麵餌料太麻煩,我看主要還是方法問題。一般人的玉米麵餌料是蒸出來的,所以整個製作過程就要麻煩一些,耗時也就多。我的玉米麵餌料製作很簡單,幾分鐘就好了,我在這裡介紹給大家:

    1、適量的涼水下鍋,同時也將很少(一小勺)的玉米麵下鍋,攪勻後點火併不停的攪動。這在北方叫做玉米麵糊糊,涼水就放玉米麵是為了讓他們很好的溶在一起,一分鐘燒開沒問題。

    2、再把其餘的玉米麵撒在已經燒開了的玉米麵糊糊上,這時就不要攪動了,蓋上鍋蓋,改小火燒兩分鐘。這時下層的糊糊還是在煮,上層的玉米麵就是在蒸了。這時的火一定要小,否則容易把鍋底的糊糊燒焦了。

    3、兩分鐘以後就可以開蓋,用鍋鏟把糊糊和乾麵拌勻,鍋底的鍋巴就不要了。如果拌勻後的餌料太稀,這時可以再加一點玉米麵,直到軟硬合適為止。做好以後的餌料冷卻後會變得比以前更硬一點,我們可以到現場再加水調整,太軟就不好辦了。水和麵的比例,試一下就知道了,我一直就是憑經驗搞的,這裡就不多說了。這樣做出的玉米麵餌料有很好的粘性,即使把餌料做得很軟效果也很好,鯉魚、鯽魚和草魚都愛吃。顏色也很好,很自然,扔在水裡很醒目,實為釣魚的佳餌。

    如何選點

    老釣位和新釣位。很多人愛把釣點選作老釣位而看不上新釣位,其實新、老釣位各有利弊。老釣位出魚好,那是因為老釣位已經形成了窩子,魚都愛到那裡去。但是,老釣位也是愛鬧小魚的地方,有些水庫的小魚可以把你鬧煩,讓你根本無法下竿釣魚。所以我的看法,在有小魚或者小魚多的地方,最好不要到老釣位去,另闢新窩是避免鬧小魚的很好辦法。很多人到處尋找避小魚的辦法,叫我說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人為的避開小魚。在老窩垂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投誘餌,釣餌用玉米粒、硬食等。在小魚多的水庫釣魚,我主張另闢新窩和走釣的辦法。找新窩很簡單,就找那些水深2-3米,岸邊基本平坦,起魚基本方便的地方。岸邊近處有沒有魚星,有沒有魚跳等現象也是我們選點的依據。我這次在外面釣水庫,基本都是在沒人釣過的釣點下竿,收穫很不錯。走釣就是把大部分東西留在基地,只帶少量的必須品,選定一個釣點,半個小時沒情況就往前走,在第二個釣點如果半小時還是沒情況,返回第一個釣點吃“回頭草” 。有些朋友是先一氣就打好幾個窩子,然後換著釣,這種做法的缺點是在打窩的時候,多少有點盲目性。我走釣的窩子是提出來的,在我提食做窩的時候,就對水底的情況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如果水下的情況不好,我可以隨時停止另闢新點,主動權時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當然要比先打窩後下竿最後又放棄的好。打窩與誘魚

    釣魚究竟是打窩好還是不打窩好,這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我一直主張釣魚還是不打窩好,這幾年,不論是在從未去過的地方,或是在新開闢的釣點,我還是不打窩,效果一點不差。我們知道,水裡魚的密度一般都比較小,窩子裡的餌料太多,魚進了窩子能很快的就吃上你的鉤餌嗎,當然不能。我們有時出現窩子發了,可就是不見咬鉤,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窩子太重。 我們都知道,水裡魚的密度都比較小,很難遇到魚群,有魚斷斷續續的進窩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窩子裡面的餌料不多,魚一旦進窩很容易發現鉤食,這樣上鉤的機率不是要高得多嗎。 魚是怎樣進窩的,先講一個打獵常識。我們都知道,打獵時如果有風,獵手一定要從獵物的下風處接近獵物,否則獵物早就跑了,那是因為風可以把你的氣味帶走。其實所有的氣味都是由某種傳播媒介帶走的,所以我們就聞到了某種氣味,氣味的傳播實質上就是某種物質分子的傳播。換個角度來說,如果這種傳播媒介不是流動的,我們就無法聞到想要聞到的氣味,比方說密閉的容器裡面的物質,我們是不可能聞到裡面的氣味的。還有一點要清楚,傳播媒介的密度越小,流動性越好,氣味傳播的速度和效果就越好,這都是常識問題。

    物資的氣味在空氣中的傳播我們都很熟悉,可是,物資的氣味在水中的傳播我們卻有點陌生。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們對餌料氣味在水中的傳播問題就好理解了。世上沒有一潭死水,靜止是相對的,流動是絕對的。我在很多水庫就明顯的感覺到水在流動,應該看到,水庫裡的水不是亂流的,它是在很多外力的作用下,作有一定規律的流動。我們餌料的氣味也只能在這個流動方向裡有效的傳播,換句話說,也只有在這個範圍內,那些覓食的魚才會順著這個方向進入你的窩子,那種一個好的餌料就能把四面八方的魚都誘來的想法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 不可否認,水有一定的能見度,但是魚也只有在有效的能見度這個範圍內,看見了餌料才會直接進窩的。魚塘裡的水也是流動的,其規律就是:上層順風走,底層逆水行。除了這些情況魚進窩就只是“路過”的了。 誘魚進窩我的做法有三個:

    一、 把餌料減小,連續拋竿。這裡有一條要注意,一定要對窩子裡還有多少餌料有一個基本的估計,長時間不上魚,窩子裡的餌料肯定就比較多,不能長時間拋竿下餌,這時就要換個方法來誘魚進窩。

    二、半路提竿。在鉛皮座上和雙鉤上都包上餌料(餌料不能大,有一點就行了),拋竿下水,當浮漂還沒有立到位時(大約離底還有半尺)就抖腕讓餌料散開下落。三、在鉛皮座上裹一團餌料,拋竿讓帶餌料的鉛皮座剛到釣點水面就抖手腕,讓餌料在釣點的水面上化散落下,這樣作很能誘魚進窩,散落在窩子周圍的餌料並不影響魚進窩後吞食鉤食。特別是在深水區,效果很好。 用盡了辦法還是沒有魚進窩,我的做法是換地方。在離這個釣點稍遠的地方照上述辦法再釣。並在適當的時候吃個“回頭草”,不要“一個心眼兒”釣魚,要多長几個心眼才行。

    注意事項

    釣魚選釣位,不要有一錘定音的想法,中醫開方子還講究試一下呢,何況我們釣魚。要敢於否定自己,這樣才能不斷進取有所作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11對比三星note10買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