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就是實現社會價值
-
2 # 農村阿扭哥
如發生暴發性出血病,選用0.5ppm二氧化氯,0.5ppm高效消毒精進行防治,效果較好。另外,每隔15天每畝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25千克化水全池潑灑,調節水質,預防病害
不需要肥水!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平常的改底工作沒有做好,一下雨導致上下水的對流,把水的中下層的有機質懸浮物帶入了水的中上層,所以水渾,亞硝酸鹽超標,亞硝酸鹽超標也影響水的中上層藻類的光合作用,所以溶解氧偏低。
建議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抑菌底安改底,連續兩到三次,提高水的電荷,沉降有機質,增加透明度,同時也降低了亞硝酸鹽,還需要配合德國技術的藻啟用素,解決藻類的適應性問題,根本不需要肥水!
養殖戶用藻啟用素護藻培藻
養魚養蝦主調水,助藻生長是關鍵!一個池塘要培養出優良的水質,必須要培養出良好的藻相。但到了養殖後期,水質環境日益惡化,“倒藻”和“藻類老化”頻繁出現對水質汙染影響嚴重,養殖戶要怎麼護藻培藻?
Fynbos 藻啟用素,應用德國的ComCat
生物技術和CoatGroTM 生物包裹技術,內含植物源生物刺激質和中微量元素,解決水中藻類的適應問題,補充藻類所需的非營養類物質和中微量元素,促進藻類細胞增殖加快,低溫培水,高溫穩水。德國科學家從凡波斯植物種子提取物裡面提取的生物刺激素,能有效啟用藻類體內的酶活力,極大提高營養元素的含量,增加細胞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強藻類在低溫和高溫條件下的耐受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藻類低溫或超高溫的存活和生長問題。
實驗發現,使用藻啟用素的藻類生長速度比未使用的快了100%,還能夠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所以想解決“藻類老化、倒藻等”的難題,試試藻啟用素吧
-
3 # 談車論道
菌藻平衡
清瘦水池塘
放苗前一般是剛清完塘或消毒完的塘,水色較清,水體中藻類和肥料都不足。這時,最好能引進一部分優質的老塘水;讓水中的藻種多一些,然後再施生物肥料,藻類會慢慢長起來的。如果由於水中重金屬離子超標導致水中藻類培養不起來;就要先用有機酸解毒,然後再重新肥水培藻。
渾濁水池塘
水中泥沙顆粒太多,藻類太少。如果直接下肥料,由於泥沙太多,會把肥料吸附一部分,影響肥料的吸附,造成水色難肥。因此,最好還是換一部分新鮮水。然後淨水底改把水中的泥沙沉降下去,讓水體變清澈一些,再用生物肥料培養藻類。
浮游動物較多池塘
未放苗池塘由於水中浮游動物太多,藻類還沒長起來就被吃掉了,導致水體藻類培養不起來。可透過殺浮游動物來減少其危害,再進行肥水培藻;已經放苗的池塘,是不主張再殺浮游動物的;因為他們也是種苗的天然開口餌料,而且弄不好對種苗也有很大的影響的,可透過不喂料或少喂料來讓種苗吃掉浮游動物,看浮游動物減少時再重肥水培藻。
有害藻類為主的池塘
由於藍藻的大量繁殖,導致其它藻類長不起來。水色看起來很綠,其實藍藻底下全是黃濁水,這種水不利於種苗的生長。這時要先除掉藍藻,經解毒後再重新肥水培藻。
倒藻池塘
由於天氣或其他原因,水中的藻類突然大量死亡,導致水體變濁變色。首先減少藻類產生的毒素對養殖品種的危害,可用過氧化鈣、石灰、多維等產品處理,水質穩定後,進行肥水培藻。
鹼度、鈣鎂離子濃度較高池塘
鹼度、鈣鎂離子濃度過高過低,池塘中肥水培藻影響很大。這時需先調整水質,穩定水質後再進行肥水培藻,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培菌的方法
培菌的時機:水體消毒後,池塘中的細菌數量較少,應及時補充有益細菌;快速形成優勢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細菌的繁殖。養殖過程中應定期使用有益細菌。每隔5-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細菌在池塘中的優勢生態位。
選擇合適的有益細菌:透過多年的研究和生產應用證明。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三種有益細菌適合在對蝦養殖中使用。芽孢桿菌適合定期使用;光合細菌和乳酸菌可根據具體水質情況而選擇使用。
合適的碳氮比:有利於有益細菌的繁殖。養殖中後期水體中缺乏碳源,使用糖類可補充碳源,促進“菌相”和“藻相”穩定。
如何培藻培菌
放苗前,在放養苗種之前5-7天,合理施用藻類營養素和芽孢桿菌。進行培藻和培菌,最佳化養殖水環境,培養優良活餌料和有益生物絮團。
放苗時,水色不宜太濃,最好保持透明度50釐米左右。土池或老化的肥塘,適用無機復混營養素,配合有益菌發酵培藻營養素。新池、鋪膜池、沙質底的瘦池,宜使用有機無機復混營養素,配合有益菌發酵培藻營養素。
放苗後,苗種和浮游動物攝食浮游微藻,會引起水色變清;應注意及時補肥,促進浮游微藻繁殖,保持水質穩定。一般在放苗後3天左右,及時補肥和培菌,保持藻菌平衡。
養殖過程中,保持池塘“藻相”和“菌相”的穩定是對魚蝦養殖管理過程最關鍵的技術環節。必須注意“及時培藻”和“定期培菌”。
-
4 # 生活就是實現社會價值
一,透過浮游微藻和有益細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轉化養殖代謝產物,調節水質,抑制有害細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營造適宜對蝦健康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如圖1所示)。 “培藻”的作用:(1)能保持養殖水體中高含量的溶解氧;(2)消除有害因子,平衡酸鹼度;(3)營造良好的水色和合適的透明度,抑制底生絲藻、有害藻類、寄生蟲的繁殖;(4)透過浮游微藻、浮游動物食物鏈為蝦苗—幼蝦提供優良活餌料,提高蝦苗—幼蝦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培菌”的作用:(1)以菌克菌,有益菌形成優勢,能抑制有害菌(弧菌等)的繁殖生長,減少病害發生;(2)能夠及時降解、轉化池塘中的有機物,促進優良藻類生長;(3)有益菌能夠形成生物絮團,提高水體自淨的能力,也可以成為對蝦的優質活餌料,節約飼料。
二、蝦塘藻與菌的調控技術 1.培藻的技術要點 (1)具備優良的水源 注意不要過量使用消毒劑或殺藻劑,避免破壞水源中的藻種。 (2)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培水 由於Sunny充足,藻類生長較快,最好在晴天的上午使用培藻的營養素。 (3)選擇合適的培藻營養素 浮游藻類是浮游在水中,能快速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營養,需要使用溶解性好、配比合理的營養素。農用的化肥(尿素、磷肥、碳銨等),適用於種植業,透過被土壤吸收,為植物提供營養。如果在水產養殖中,大量使用化肥進行培藻,只有少部分營養被藻類利用,大多部分營養卻被池泥吸收,會使池底有機質過多,引起底質惡化,也容易造成藍藻等有害藻類過度繁殖。 2.培菌的技術要點 (1)培菌的時機 水體消毒後,池塘中的細菌數量較少,應及時補充有益細菌,快速形成優勢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細菌的繁殖。養殖過程中應定期使用有益細菌,每隔5天~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細菌在池塘中的優勢生態位。 (2)選擇合適的有益細菌 透過多年的研究和生產應用證明,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三種有益細菌適合在對蝦養殖中使用。芽孢桿菌適合定期使用;光合細菌和乳酸菌可根據具體水質情況而選擇使用。 (3)合適的碳氮比有利於有益細菌的繁殖。養殖中後期水體中缺乏碳源,使用“糖蜜”可補充碳源,促進“菌相”和“藻相”穩定。
3.藻類營養素的種類 (1)無機復混營養素:氮磷比(N∶P)適宜浮游綠藻和矽藻的需求,溶解性好,不易為池底膠泥吸附,能夠快速促進藻類生長。適合土池或老化池塘使用,也可用於養殖前期快速培藻。 (2)無機有機復混營養素:含氮、磷、有機質、生物發酵物等多種成分,既能快速培養綠藻和矽藻,又能保持長久肥效。適合新池、鋪膜池、沙質底池塘使用。 (3)微量元素營養素:含鈣、鎂及多種微量元素和碳源,可補充藻類所需的微量元素,調節碳氮比,促進水體中營養的平衡,穩定藻相。適合養殖過程中藻類繁殖不良,水色變清、出現“倒藻”等情況使用。 (4)有益菌發酵培藻營養素:含有益菌、碳源、有機營養等,能夠促進藻類和浮游動物繁殖,營造優良水環境。具體方法:芽孢桿菌、麩皮或米糠,加適量的水,浸泡發酵6~8小時,發酵過程用曝氣頭充氣,效果更好
-
5 # 農村阿扭哥
如發生暴發性出血病,選用0.5ppm二氧化氯,0.5ppm高效消毒精進行防治,效果較好。另外,每隔15天每畝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25千克化水全池潑灑,調節水質,預防病害
不需要肥水!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平常的改底工作沒有做好,一下雨導致上下水的對流,把水的中下層的有機質懸浮物帶入了水的中上層,所以水渾,亞硝酸鹽超標,亞硝酸鹽超標也影響水的中上層藻類的光合作用,所以溶解氧偏低。
建議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抑菌底安改底,連續兩到三次,提高水的電荷,沉降有機質,增加透明度,同時也降低了亞硝酸鹽,還需要配合德國技術的藻啟用素,解決藻類的適應性問題,根本不需要肥水!
養殖戶用藻啟用素護藻培藻
養魚養蝦主調水,助藻生長是關鍵!一個池塘要培養出優良的水質,必須要培養出良好的藻相。但到了養殖後期,水質環境日益惡化,“倒藻”和“藻類老化”頻繁出現對水質汙染影響嚴重,養殖戶要怎麼護藻培藻?
Fynbos 藻啟用素,應用德國的ComCat
生物技術和CoatGroTM 生物包裹技術,內含植物源生物刺激質和中微量元素,解決水中藻類的適應問題,補充藻類所需的非營養類物質和中微量元素,促進藻類細胞增殖加快,低溫培水,高溫穩水。德國科學家從凡波斯植物種子提取物裡面提取的生物刺激素,能有效啟用藻類體內的酶活力,極大提高營養元素的含量,增加細胞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強藻類在低溫和高溫條件下的耐受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藻類低溫或超高溫的存活和生長問題。
實驗發現,使用藻啟用素的藻類生長速度比未使用的快了100%,還能夠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所以想解決“藻類老化、倒藻等”的難題,試試藻啟用素吧
-
6 # 談車論道
菌藻平衡
清瘦水池塘
放苗前一般是剛清完塘或消毒完的塘,水色較清,水體中藻類和肥料都不足。這時,最好能引進一部分優質的老塘水;讓水中的藻種多一些,然後再施生物肥料,藻類會慢慢長起來的。如果由於水中重金屬離子超標導致水中藻類培養不起來;就要先用有機酸解毒,然後再重新肥水培藻。
渾濁水池塘
水中泥沙顆粒太多,藻類太少。如果直接下肥料,由於泥沙太多,會把肥料吸附一部分,影響肥料的吸附,造成水色難肥。因此,最好還是換一部分新鮮水。然後淨水底改把水中的泥沙沉降下去,讓水體變清澈一些,再用生物肥料培養藻類。
浮游動物較多池塘
未放苗池塘由於水中浮游動物太多,藻類還沒長起來就被吃掉了,導致水體藻類培養不起來。可透過殺浮游動物來減少其危害,再進行肥水培藻;已經放苗的池塘,是不主張再殺浮游動物的;因為他們也是種苗的天然開口餌料,而且弄不好對種苗也有很大的影響的,可透過不喂料或少喂料來讓種苗吃掉浮游動物,看浮游動物減少時再重肥水培藻。
有害藻類為主的池塘
由於藍藻的大量繁殖,導致其它藻類長不起來。水色看起來很綠,其實藍藻底下全是黃濁水,這種水不利於種苗的生長。這時要先除掉藍藻,經解毒後再重新肥水培藻。
倒藻池塘
由於天氣或其他原因,水中的藻類突然大量死亡,導致水體變濁變色。首先減少藻類產生的毒素對養殖品種的危害,可用過氧化鈣、石灰、多維等產品處理,水質穩定後,進行肥水培藻。
鹼度、鈣鎂離子濃度較高池塘
鹼度、鈣鎂離子濃度過高過低,池塘中肥水培藻影響很大。這時需先調整水質,穩定水質後再進行肥水培藻,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培菌的方法
培菌的時機:水體消毒後,池塘中的細菌數量較少,應及時補充有益細菌;快速形成優勢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細菌的繁殖。養殖過程中應定期使用有益細菌。每隔5-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細菌在池塘中的優勢生態位。
選擇合適的有益細菌:透過多年的研究和生產應用證明。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三種有益細菌適合在對蝦養殖中使用。芽孢桿菌適合定期使用;光合細菌和乳酸菌可根據具體水質情況而選擇使用。
合適的碳氮比:有利於有益細菌的繁殖。養殖中後期水體中缺乏碳源,使用糖類可補充碳源,促進“菌相”和“藻相”穩定。
如何培藻培菌
放苗前,在放養苗種之前5-7天,合理施用藻類營養素和芽孢桿菌。進行培藻和培菌,最佳化養殖水環境,培養優良活餌料和有益生物絮團。
放苗時,水色不宜太濃,最好保持透明度50釐米左右。土池或老化的肥塘,適用無機復混營養素,配合有益菌發酵培藻營養素。新池、鋪膜池、沙質底的瘦池,宜使用有機無機復混營養素,配合有益菌發酵培藻營養素。
放苗後,苗種和浮游動物攝食浮游微藻,會引起水色變清;應注意及時補肥,促進浮游微藻繁殖,保持水質穩定。一般在放苗後3天左右,及時補肥和培菌,保持藻菌平衡。
養殖過程中,保持池塘“藻相”和“菌相”的穩定是對魚蝦養殖管理過程最關鍵的技術環節。必須注意“及時培藻”和“定期培菌”。
回覆列表
一,透過浮游微藻和有益細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轉化養殖代謝產物,調節水質,抑制有害細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營造適宜對蝦健康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如圖1所示)。 “培藻”的作用:(1)能保持養殖水體中高含量的溶解氧;(2)消除有害因子,平衡酸鹼度;(3)營造良好的水色和合適的透明度,抑制底生絲藻、有害藻類、寄生蟲的繁殖;(4)透過浮游微藻、浮游動物食物鏈為蝦苗—幼蝦提供優良活餌料,提高蝦苗—幼蝦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培菌”的作用:(1)以菌克菌,有益菌形成優勢,能抑制有害菌(弧菌等)的繁殖生長,減少病害發生;(2)能夠及時降解、轉化池塘中的有機物,促進優良藻類生長;(3)有益菌能夠形成生物絮團,提高水體自淨的能力,也可以成為對蝦的優質活餌料,節約飼料。
二、蝦塘藻與菌的調控技術 1.培藻的技術要點 (1)具備優良的水源 注意不要過量使用消毒劑或殺藻劑,避免破壞水源中的藻種。 (2)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培水 由於Sunny充足,藻類生長較快,最好在晴天的上午使用培藻的營養素。 (3)選擇合適的培藻營養素 浮游藻類是浮游在水中,能快速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營養,需要使用溶解性好、配比合理的營養素。農用的化肥(尿素、磷肥、碳銨等),適用於種植業,透過被土壤吸收,為植物提供營養。如果在水產養殖中,大量使用化肥進行培藻,只有少部分營養被藻類利用,大多部分營養卻被池泥吸收,會使池底有機質過多,引起底質惡化,也容易造成藍藻等有害藻類過度繁殖。 2.培菌的技術要點 (1)培菌的時機 水體消毒後,池塘中的細菌數量較少,應及時補充有益細菌,快速形成優勢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細菌的繁殖。養殖過程中應定期使用有益細菌,每隔5天~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細菌在池塘中的優勢生態位。 (2)選擇合適的有益細菌 透過多年的研究和生產應用證明,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三種有益細菌適合在對蝦養殖中使用。芽孢桿菌適合定期使用;光合細菌和乳酸菌可根據具體水質情況而選擇使用。 (3)合適的碳氮比有利於有益細菌的繁殖。養殖中後期水體中缺乏碳源,使用“糖蜜”可補充碳源,促進“菌相”和“藻相”穩定。
3.藻類營養素的種類 (1)無機復混營養素:氮磷比(N∶P)適宜浮游綠藻和矽藻的需求,溶解性好,不易為池底膠泥吸附,能夠快速促進藻類生長。適合土池或老化池塘使用,也可用於養殖前期快速培藻。 (2)無機有機復混營養素:含氮、磷、有機質、生物發酵物等多種成分,既能快速培養綠藻和矽藻,又能保持長久肥效。適合新池、鋪膜池、沙質底池塘使用。 (3)微量元素營養素:含鈣、鎂及多種微量元素和碳源,可補充藻類所需的微量元素,調節碳氮比,促進水體中營養的平衡,穩定藻相。適合養殖過程中藻類繁殖不良,水色變清、出現“倒藻”等情況使用。 (4)有益菌發酵培藻營養素:含有益菌、碳源、有機營養等,能夠促進藻類和浮游動物繁殖,營造優良水環境。具體方法:芽孢桿菌、麩皮或米糠,加適量的水,浸泡發酵6~8小時,發酵過程用曝氣頭充氣,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