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鬱離

    1.先說結論:摺疊屏手機是手機行業見頂後,頭部廠商焦慮和自救的產物。

    這一幕,曾經在6年前的PC市場上演過。

    我在iPhone 也不能倖免:智慧手機行業正式宣告“PC 化”中寫到過那段歷史:

    其實,個人電腦行業也經歷過同樣的歷程。

    讓我們回到2012年。那年的衰退,PC廠商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2013年10月,INTEL聯手眾多PC廠商,高調推出了“Ultrabook”,超極本。超極本試圖在產品形態上做出創新,推出了“detachble”和“convertible”兩大品類,以“變形本”為品類定義,並提出了“PC平板二合一”的Slogan。

    一時間,各家PC廠商奇招盡出,各顯其能:除了常見的可以拆成平板的二合一本之外,聯想推出了“Yoga”系列可以360度翻轉的產品;華碩推出了雙屏的“太極”筆記本;所有這些筆記本均支援螢幕觸控,搭配最新的Windows 8系統,希望徹底改變大眾使用傳統“Clamshell”形態筆記本的方式。

    然而事與願違。超極本的出現並沒有挽救PC的頹勢。使用者對於廠商強行推廣的全新形態也完全不買單,大家把超極本買回家去,其實仍然是當做傳統筆記本在使用,基本沒有使用所謂的全新形態和互動。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2.

    說回摺疊屏手機

    三星和華為的摺疊產品細節邏輯有所區別,三星是內摺疊,華為是外摺疊。不論用怎樣的摺疊方式,其目的都是一樣的:實現一個便攜尺寸下,對大螢幕的追求。又或者說,實現了手機和平板的二合一。

    摺疊時是一個手機形態,展開後變成一個平板狀態。摺疊屏手機既解決了攜帶的便利性問題,又滿足了對平板大螢幕的需求。看上去很美。

    可實際上呢?

    華為Mate X展開後是8英寸的平板。摺疊之後?是6.6英寸。三星Galaxy Fold展開後的尺寸是7.3英寸;由於是內摺疊,摺疊後外屏是一個狹小的4.7英寸的小屏,嵌在一個狹長且巨大的機身裡。

    付出巨大代價、耗費無數研發成本、BOM成本換來的摺疊屏手機,帶來了多大的提升呢?從6.6英寸到8英寸的提升。

    在主流全面屏手機尺寸都在6.3英寸以上的今天,一塊7-8英寸的平板究竟有多大的實際市場需求呢?要知道,8英寸的iPad mini已經有5年沒有更新了。

    那麼,除了螢幕的擴大之外,摺疊屏手機還有沒有帶來其他的好處?

    沒有了。

    3.帶來的只有一大堆新問題

    三星Galaxy Fold為了應付摺疊和展開兩種形態,一共搭載了6顆攝像頭;複雜的鉸鏈是否有足夠的跌落強度和結構強度,以應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使用場景,比如一屁股坐上去?

    外摺疊的華為Mate X的柔性螢幕基板是塑膠材質,這將如何應付日常使用產生的磨損?

    手機貼膜該如何進行?

    電池續航是否足夠?

    種種細節表面,這兩款摺疊屏手機的產品成熟度還遠未達標。

    第二個問題是價格。

    這樣的定價體系反映了兩件事:摺疊屏的成本極高;三星和華為並沒有真的打算押寶在摺疊屏手機上。

    除此之外,安卓系統下孱弱的平板軟體生態、新系統帶來的螢幕適配、相容性問題,都是摺疊屏這一新的產品形態帶來的新問題。

    蘋果會不會推出摺疊屏產品?

    我認為不會。

    自iPhone X推出,蘋果自己對智慧手機的終極形態已經定義完畢蘋果從來就不是一家“追新”的公司,恰恰相反,蘋果在新技術的應用上,相當保守。更何況,這一次摺疊屏手機的產品定義僅僅是對現有手機產品的形態做了一次不成功的改良,還遠遠沒有到顛覆現有產品的程度。蘋果沒有任何理由跟進。

    回想6年前,Wintel聯盟大力推進“PC平板二合一”的時候,蘋果也從未推出一款“detachble”或者“convertible”的變形本產品。

    微軟從WIN8開始推出Metro UI,全面最佳化支援觸控屏,而蘋果的MacOS卻巍然不動。直到今天,已經更新到High Sierra版本的蘋果筆記本,仍然倔強地不支援螢幕觸控。對於蘋果來說,已經進化到終極形態的產品,再做漸進式改良已無意義,所有的顛覆性創新都應來自於外部,而非內部。

    經歷過PC時代的蘋果,更能理解行業大趨勢的不可逆。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蘋果的財報中將不再報告iPhone的銷量,這恰恰證明,蘋果高層對手機行業的“PC化”已經有了充分的預期。

    5.那麼,三星和華為不知道摺疊屏形態並不是未來嗎?

    當然不是。其實三星和華為清楚得很。

    三星的釋出會上,留給Galaxy Fold的時間只有15分鐘,遠遠不及留給S10的時間;華為的摺疊屏手機Mate X定價2299歐元,也說明了華為的態度。

    兩家推出摺疊屏手機的目的很明確:佔領創新的高地,賺“吆喝”。兩家的摺疊屏手機目前都還關在籠子裡,媒體也都無法試玩,上市時間也都在幾個月後。這種釋出方式也決定了這兩款產品“炫技”的屬性遠大於實際銷售。

    ——轉自托馬斯白(知乎)

  • 2 # 鄉農小梅

    最近與摺疊屏手機有關的訊息又開始流傳開來了,涉及到的手機品牌有三星、LG,以及一些中國產手機品牌,甚至連沉積已久的微軟也摺疊屏手機的訊息。

    難道說全面屏才剛剛流行一年,摺疊屏手機的時代就又要來了麼?

    1.先來說摺疊屏手機最受期待的三星,三星不僅是智慧手機全球銷量第一,而且還是全球最知名的手機螢幕供應商,摺疊屏必不可少的柔性OLED螢幕基本都把持在三星手中。

    所以基本不管誰想要製造摺疊屏手機,少不了找三星提供螢幕和技術支援,當然三星也早就有設計製造摺疊屏手機的計劃。

    2.其實早在兩年前三星就確認了正在研究一款可摺疊螢幕的手機,最近又有訊息表示,在三星2018年的手機新品清單中,居然就有疑似這款摺疊手機的代號在內。

    不光三星,同為南韓手機品牌的LG也在加緊研發可摺疊螢幕手機。而且LG研發的可摺疊手機還不是兩塊螢幕摺疊的形式,而是選擇了三摺疊,也就是完全展開之後可以達到一款平板電腦的尺寸。

    3.再加上微軟之前被曝光的可摺疊手機,雖然可摺疊手機還只存在於實驗室中,但可以明顯感覺到,它一旦出現,大有取代目前全面屏的趨勢。

    而且最近哥倫比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可彎曲的電池,它由較硬的儲存電荷的部件和周圍的較軟的緩衝部件組成,就像是脊椎骨一樣可以做到一定完全,這又為可摺疊螢幕手機解決了一大難題。

  • 3 # 千尋之音

    摺疊屏這樣不夠成熟,成本又高昂的技術被廠家急著投入商用,我覺得能說明現在的智慧手機廠商已經想象力匱乏了...摺疊屏,給我的感覺,就像初中生寫作文不夠字數,硬湊的那一百多字,勉勉強強的感覺...無論摺疊屏是不是手機廠商眼中的未來,我只覺得,手機的未來不應該是這樣的。

  • 4 # 霜之哀傷Frost

    還早。

    摺疊屏現在的技術還是不夠成熟,無論是三星的召回,還是華為的跳票,都表現出摺疊屏本身的脆弱性。

    雖然技術上實現了摺疊屏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但是在穩定性和耐用性方面都尚未到達商用程度。三星和華為重新設計摺疊屏以後,短時間內看,耐用性得到了提高,至於之後的實際使用情況還要等後續的使用者反饋。重度使用條件下,會暴露更多問題。

    其它品牌雖然聲稱進行摺疊屏研究,但是基本上也還是依賴供應鏈技術,只是做軟體層面的適配而已。所以如果供應鏈技術沒有得到突破的話,摺疊屏的定位會更傾向於一個昂貴的玩具。

  • 5 # 愛芯

    從2018年年底開始,摺疊屏手機的概念逐漸被熱炒,甚至被認為能“摺疊下一個十年”。然而經過2019年,人們才發現讓夢想照進現實並不容易。除了來自技術的挑戰,高昂的價格也成為摺疊屏手機走向大眾化的“鐵門檻”。(摘自中新經緯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大強這樣的父親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