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楓文史娛
-
2 # 百里方傑
最近好劇太多了,簡直追不過來,才抽出時間看了半集《清平樂》,看到呂夷簡夙夜未休、出入太后寢宮,結果被八大王趙元儼給堵個正著,諷刺他不知所謂,半夜跟自己的寡嫂、當朝太后不清不楚。
這位八大王被呂夷簡無視的時候,還非常可愛地用柺杖戳地,一臉的“快看這邊!看我!”,小表情惟妙惟肖,簡直是可愛本愛了。
不過,等一下,八大王這個稱呼……是不是有點耳熟?他跟八賢王有什麼關係嗎?
不用懷疑,肯定有關係,在《宋史》裡面,既找不到八大王,也找不到八賢王,但我們基本可以肯定,這裡的八大王,肯定就是指的八賢王,比較賢明的八王嘛!八王又是仁宗的叔叔,再加個“大”字,就成了八大王?
姑且認為,我們的這種推測是正確的,事實上編劇團肯定也是這個心思,八大王=八賢王,這點毋庸置疑,但是!
小夥伴們是不是覺得又有點小疑惑?
經歷過無數影視劇洗禮的小夥伴們,是不是依稀記得,八賢王好像是一個叫做趙德芳的傢伙?陳道明還演過八賢王呢,《包青天》、《楊家將》系列劇中,八賢王也基本是作為最可靠的正派大佬出場,幫助仁宗除奸佞、遠小人。
尤其那一條“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的紫金鐧,威風凜凜,無數次成為關鍵時刻幫助主角團喊“刀下留人”的道具。
有這麼多電視劇佐證,那八賢王應該叫趙德芳才對啊?趙元儼是什麼鬼?
呃,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YY戲劇害死人啊!
真正的歷史上,並沒有八賢王趙德芳,只有這位八大王趙元儼,他還有個更響亮的名頭“二十八太保”,這名字怎麼來的呢?原來,趙元儼在兄弟中排行老八,而因為太宗特別喜愛這個兒子,不想他太早出宮,便一直留他住在宮裡,直到二十多歲才就封,因此宮裡就稱他為“二十八太保”。
趙元儼雖深受,但他母親並非皇后,最終與皇位失之交臂,即使如此,趙元儼與哥哥真宗關係良好,一直頗受器重。
真宗即位後,先是封趙元儼為曹國公,第二年封廣陵郡王,接著又封為榮王,並且先後身兼節度使、檢校太尉、中書令等要職,是真正的身份尊貴的實權派。
不過,很快趙元儼的人生就出現意外,他的侍婢縱火,火勢綿延到禁中(宮裡),這使得他非常懊悔,每次見到真宗哥哥就痛哭,真宗雖然很同情這位老弟,也不得不將他降職封為端王,搬出宮住到已故駙馬都尉石保吉家中。
當然,這次降職並沒有影響到兄弟二人的感情,很快真宗又找機會給弟弟升官,依然享受詔書不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等超級待遇。
直到真宗崩逝,劉太后臨朝垂政,趙元儼才開始倒黴了。
他深受太后猜忌,自己心灰意冷,屢出狂語,不再上朝參政,被排擠出權力核心圈。
但趙元儼朝野內外評價很好,史書上稱他“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而且對待母親王德妃極為孝順,親自侍奉藥食。在重文輕武的宋代,這位親王酷好讀書,文詞、書法都是一絕。
仁宗親政後,趙元儼再次受到重用,他也極力迴應皇帝侄子的這份看重。
一次陝西邊境西夏人來犯,朝廷軍費緊張,趙元儼主動提出,捐出自己當年的公用錢五十萬充作軍費,解燃眉之急。
什麼是公用錢呢?可以看作是朝廷對宗室、官員的福利,也有點類似三公經費,用於吃喝、宴請、出行儀仗等公用支出。
趙元儼作為皇叔,相應支出不少,一下子全捐了,自己必然拮据。仁宗不忍心苛待皇叔,便只收了一半,退回一半。
後來,趙元儼病重,仁宗親自調藥侍奉,叔侄密談許久,說了不少體己話。仁宗要賜趙元儼五千兩白銀,也被他推辭了:“臣羸憊且死,將重費家國矣。”
從趙元儼一生來看,他有起有落,但與真宗、仁宗兩朝君主都相處融洽,盡心輔佐,的確稱得上賢王二字。
至於說大家熟悉的八賢王趙德芳,其實只是後人牽強附會,對太宗篡位傳聞的過度解讀。
所謂趙德芳差點繼承皇位,卻被叔叔太宗所謀奪,為了補償他才賜八賢王之位以及紫金鐧,這均是毫無依據的胡言。
趙德芳為太祖第四子,前面尚有活著的哥哥趙德昭(太祖次子),並非排行第八,如何能稱得八王?
而且,趙德芳死於太宗開寶六年,當時他並未封王,死後追封岐王。
而趙德芳之兄趙德昭,在此兩年前自殺,有可能與太宗後代爭皇位的人,都已經煙消雲散。
一個太宗時期便已死的岐王,又如何能跨越真宗、成為仁宗的皇叔呢?
從前的影視劇將趙德芳推為八賢王,無非是為太祖一脈鳴不平的一廂情願,而《清平樂》劇中終於還原歷史上真正的八賢王,這份心思,份屬難得。
回覆列表
八賢王是八賢王,八大王是八大王,這倆不是同一個人。
過去聽劉蘭芳評書《楊家將》,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八賢王,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經常為楊家將主持正義。
評書裡的這個人物可不是虛構的,而是歷史上的真實存在,他名叫趙德芳,是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
趙德芳生於公元959年,於公元981年病逝,只活了23歲,可謂英年早逝,十分可惜。
公元976年,趙德芳的父親、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他的叔叔,也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即位成為皇帝,這一年趙德芳還是個十七歲的少年。
趙光義即位後,封侄子趙德芳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大家一定很好奇,這到底是個什麼官呢?
這是一份很高的殊榮,地名與皇帝的年號同名,此後,這裡也成為很多達官顯貴的分封之地。至於節度使和同平章事,前者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兼軍區司令,後者則相當於宰相,這三個職位加在趙德芳身上,足見宋太宗趙光義對這個侄子的重視。
公元981年,趙德芳因病去世,宋太宗親自到侄子的靈堂哭祭,並下令停止朝會五天,追贈他為中書令、岐王,後又加贈太師,改封為楚王。
從上面可以看出,八賢王趙德芳一直活在自己的父親和叔叔那個年代,後來的大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和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當政期間,他已經不在人世,也就是說,他同這兩位皇帝的朝政根本就沒有交集。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八大王。
八大王名叫趙元儼,生於公元985年,請注意,這時候八賢王趙德芳已經去世四年了。
趙元儼是宋太宗的第八個兒子,同八賢王趙德芳是同輩兄弟,但他倆生在不同的年代,根本就無從謀面。八大王之所以稱為八大王,一是因為他排行老八,二是因為他在父親宋太宗還活著的時候就被封為周王,這位王爺一身正義,凜然不可侵犯,被天下人所忌憚,名聲遠播,民間百姓、老幼婦孺都知道他的大名,所以被世人尊稱為“八大王”。
(歷史上的八大王趙元儼畫像)
上面這段評語在《宋史》中有明確記載:"元儼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當時八大王有多麼令人害怕呢?民間傳說,那時候燕冀一帶的小孩夜裡哭鬧,大人就嚇唬說,“八大王來了”,小孩馬上就被嚇得不敢哭了。
那麼,《清平樂》中說他有陽狂病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宋真宗趙恆去世後,他的兒子趙禎即位,這就是宋仁宗,由於趙禎年紀尚小,一切都由劉太后臨朝聽政。八大王位高權重,很怕自己的這位皇嫂猜忌,於是便在家裝作有陽狂病,也就是神經病,從而閉門謝客不去參與朝政。
從這一點上就可看出,八大王是個非常聰明之人。
公元1044年,八大王趙元儼在王府裡因病去世,享年六十歲。
八賢王、八大王,這兩人其實是從未有過交集的兄弟關係,後人經常把他們混為一談,把很多八大王的故事安在八賢王身上,殊不知,八賢王只活了23歲,即使手拿金鐧,又怎能上朝堂去打他的叔叔趙光義,而平輩的趙恆即位時他已經去世,就更不存在什麼上打昏君、下打讒臣這一說了。
而趙德芳明明排行老四,為什麼會被稱為八賢王呢,其實這正是後人張冠李戴,將趙元儼的老八帽子扣在了趙德芳頭上。
有趣的是,趙光義雖然篡了哥哥趙匡胤的皇位,但兜來轉去,到宋孝宗時,皇位卻又重新回到了趙匡胤這一支,而宋孝宗趙眘,正是八賢王趙德芳的六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