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基層組織駐外採編

    質疑美國宇航員當年在月球上的彈跳

    來看一下美國宇航員的彈跳,一開始影子很短跳了10多米後影子變長了,說明光源離宇航員很近

    其次彈跳賤起的塵土落地很快,就像在陸地!

    月球的引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宇航員的跳躍應該就像飛起來一樣,可是美國登月宇航員的跳躍是如此這般輕鬆愉快,一點也不吃力!

    在月球上美國宇航員輕而易舉踩出這麼深得一個腳印,月球的引力那麼小,宇航員要用多大的力氣才能實現?

    宇航員用腳挑起來的土塵,那麼快就落地,最起碼沙塵應該落得很慢很慢!這就和在地球上完全一樣!假設他跳的不高,與服裝有關。塵土落地也和宇航服的重量有關嗎?

    大家有什麼看法?

    〔附《登月騙局》

    作者/倚窗-望雨〕

    以美國現在的航天科技載人登月球還是不可能的,想要安全返回地球那只是幻想。以前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載人登月,因為載人登月是可以,返回地球就不可能,不要跟我說上世紀七十代美國阿波羅號載人登月,那時候是蘇美兩國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達到震懾蘇聯而撒的彌天大謊的騙局。擁有普通智商的人稍微過一下腦子都知道是個騙局,拍一些照片和錄製一點所謂的紀錄片來忽悠全世界,美國有些地方很像火星和月球的地貌,看美劇科幻片都有很多相似,難道美國電影製片公司是到月球或者去火星取景嗎?所以美國至少五到十年內載人登月想再安全返回地球都不可能,不要說財力問題,現在美國比五十年前的經濟增長几十倍。

    稍微會思考的人都應該明白,在地球上登月都需要運載火箭發射架,沒有運載火箭發射架是無法將載人航天器送入空間的,到目前為止的航天科技再返回地球就得在月球上建造運載火箭的發射架,就算月球引力比地球小,返航也需要登月時燃料的三分二,登月不比汽車上坡返回原點下坡開空檔可以不用燃油。要明白一點,地球到月球可是38萬公里,軍用人造衛星離地球最遠的只有兩千多公里,而商用的地球離衛星僅四百多公里。不要聽別人忽悠什麼什麼太空飛船呀宇宙飛船之類的,到現在為止任何國家還沒有這樣的科技,要是有這樣的航天器,發射衛星和空間站給養就不用運載火箭了,要知道,重型飛機都可以載重一百噸,太空飛船宇宙飛船等不得載重幾百上千噸,直接用太空飛船或者宇宙飛船來運送給養就可以了,還有衛星可以用此類航天器運送到預定軌道放就行了,何必多此一舉而用運載火箭運送衛星和給空間站給養呢。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登月其實是個騙局,其目的是震懾當年的蘇聯,那年代是蘇美冷戰時期,別說50年前了,就算現在美國也沒有載人登月科技,除非有人願意把自己的骨頭扔到月球上去葬,後來美國宣佈不再登月是因為怕載人登月的騙局大白於天下,之後已經有好幾個國家衛星上天了,再設騙局可是會被監測到有沒有從月球返航的航天器的。本文轉發〕

  • 2 # 石江月

    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終於實現了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宏偉目標後,僅僅過了3年,“阿波羅”計劃就宣告終止。這也讓很多人至今仍疑惑重重,為什麼“阿波羅”計劃就這麼戛然而止了?

    那麼,美國誓言在5年內,將宇航員再次送上月球是否能實現?新的“阿特米斯”登月計劃與當年的“阿波羅”計劃有什麼不同?

    很顯然,“阿波羅”計劃的制定與開展有一個巨大的時代背景,那就是冷戰。當時美蘇兩個世界霸主在太空競賽中你追我趕很激烈。由於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且實施了人類首次載人航天活動,所以一度佔據了領先優勢。

    此時的美國揹負著整個西方陣營的巨大壓力。這已經不是技術性的問題,如果美國這個西方大國仍然在太空競賽中落後於蘇聯,那就將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所以,美國必須在下一項重大太空活動中領先於蘇聯。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計劃主任菲利普斯

    所以,1961年美國決定實施“載人登月”計劃,目的是顯示美國擁有足夠強大的技術力量,完全符合“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這個身份。這樣以來,“阿波羅”計劃也代表著美國已經孤注一擲,必須贏下這一回合。

    在50年之後,美國啟動新登月計劃,更多還是從開發月球資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月球上有著許多非常有價值的礦藏,比如氦-3就是是地球上稀缺的核聚變原料。而且,美國方面認為,月球上蘊藏著水冰資源,如果能夠解決水資源的問題,就能夠實現在建設月球基地。如今月球是“公共資產”,不屬於任何國家,所以先到先得。

    此外,月球的低重力、高真空環境能夠用於生產特殊的材料和藥物等。最重要的是,載人登月能夠有效拉動經濟發展,在50年前“阿波羅”計劃產生的3000項專利中有1000多項用於國民經濟。

    針對外界在“登月”50週年時,對美國為什麼沒有再登月的質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汀解釋了為什麼美國在40多年前暫停了載人登月計劃,以及美國載人航天計劃如何才能向前推進。

    在布里登斯汀看來,進行再次人類登月,有技術風險也有政治風險。其中更主要的是政治風險,如果沒有政治風險,美華人現在已經多次登上月球了。布里登斯汀說,“坦白地講,如果沒有政治風險,我們現在已經在火星上了”。

    問題主要出在資金上。這位主管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人說,過去幾十年的登月計劃由於時間長、耗資大而無法繼續實施。“過去,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我們曾努力重返月球和火星,但每次計劃耗時都太長,花費的金錢也太多。多達幾百億美元。”

    布里登斯汀

    布里登斯汀指出,現在,特朗普尋求加快該專案的程序,“以消除政治風險”。

    很多人如今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特米斯”(Artemis)計劃非常關注,這一計劃到底擔負什麼樣的任務?有分析認為,特朗普的目標更為廣泛。“阿特米斯”計劃則是旨在製造一種新的重型火箭、太空艙和登月飛行器,用於5年後的新登月任務。

    也就是說,“阿特米斯”計劃與50年前美華人的登月計劃不同,美國NASA是想要以可持續的方式重返月球。換句話說,美國現在追求的不光是“登月”這麼簡單,而是留在月球上。

  • 3 # 寒蕭99

    說到阿波羅登月的問題,首先應該瞭解當年的背景。

    二戰之後,美蘇即建立起各自的陣營,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成為東西方對立的兩大陣營,以美蘇為首,在各個方面開始敵對和競爭。

    在航天領域兩國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因為航天的基礎就是火箭技術,這直接關係到國家安全和戰爭的優勢,因此從一開始,航天競爭就非常激烈。

    由於蘇聯在二戰中獲得了德國大量的技術資料和裝置,再加上蘇聯早期的航天理論也比美國更先進,因此在航天競爭的開始,蘇聯佔據了較大的優勢。從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到第一次載人航天,再到第一次太空行走等等一系列的航天活動,蘇聯都爭到了第一,而美國只是緊跟在後面。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肯尼迪政府決定在載人登月專案中超越蘇聯。馮布勞恩是阿波羅計劃的總負責人,在他的帶領下,從1961年就開始了登月計劃的準備,在阿波羅飛船之前,美國先後發射了9艘徘徊者號探測器,5艘勘測者號探測器,3艘月球軌道環行器,這些都是為了載人登月做的準備工作。

    而蘇聯,在登月競爭中,本來也是旗鼓相當的,但可惜在最後關頭,登月火箭的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的逝世,最終導致了火箭的失敗,進而蘇聯的登月徹底失敗。

    而美國在6次載人登月後,由於政治目的已經達到,便結束了原本計劃中後面的登月活動,原本的18號用於與蘇聯聯盟號飛船進行了對接,而土星5號火箭則發射了天空實驗室。

    總的說來,載人登月在當時來說已經是人類科技的極限了,而且承擔的風險極大,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不適宜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政治競爭的需要。雖然,也獲得了大量的科學資料,為後面幾十年的月球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資料,但對於國家來說,繼續下去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因此,登月活動被停止,美蘇都轉到了空間站和太空梭的研究上,直到進入21世紀,登月才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因為現在的技術遠遠超過當年,現在進行登月,從資金,技術,風險等方面來說,都已經比較成熟了。

    因此,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會再次登上月球,而這次,不再是隻為了政治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科學而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12歲問我,他自己小時候怎麼去的肚子裡,該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