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潘走鄉村
-
2 # 耳朵呀
一般情況下滿一歲孩子會學走路,兩歲會走路說話,4歲不說話嗎,建議大人多給孩子帶帶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大人多教教孩子,祝所有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
3 # 小主爸爸說家教
孩子話說不清,咬字不清,叫人也不清,而且也上醫院查了,沒問題,這樣說來,父母一定很著急吧。
善學哥細緻幫你分析了這個問題,出現這個情況,得趕緊找出原因才對呀,所以從“心理懼怕”和“缺乏鍛鍊”兩個方面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講不清楚話,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一:因為“被否定過”(心理懼怕和負面暗示)
第一種情況是,心理懼怕。意思就是,孩子剛開口說話的時候,被否定過,或者多次被否定過,所以呢,孩子以後就不愛開口。一旦孩子不愛開口,那麼就不會經常說話,不經常訓練,也就越來越說不來,說不清,形成惡性迴圈。這就是心理懼怕,孩子說話不受肯定和歡迎,他就害怕說話,害怕說不好,害怕大人指責。大人可以細細回想,是不是有大人在孩子面前“經常性指責”?不一定是指責說話,指責孩子不愛學習啊,指責孩子太貪玩啊……讓孩子有了“不被肯定”的消極感受。
另一中現象——負面暗示。我身邊有個朋友的孩子,兩三歲,上醫院查也沒問題。但是我在一旁發現,孩子父母笑著說:“這孩子什麼都知道,講是會講,就是不愛講話。”“就是不愛講話”,就暗示了孩子:不愛講話是被大人允許的,我可以不講話或少講話,繼續用身體、表情表達意思就好了。所以孩子也就被負面暗示,少講話,或不講話,也沒什麼,從而錯過了語言(口語)發展關鍵期,沒得到充分鍛鍊,不僅以後說話表達差,還可能形成自卑心理,過分低估自己的能力。
原因二:沒能誘導、鼓勵孩子說話,缺乏訓練
因為原因一,孩子就沒鍛鍊;如果也沒有大人的鼓勵和誘導,孩子也沒有訓練說口語。既說得少,又沒有正確教導,孩子自然沉默得多,即使非說不可,也就說不清楚。
那麼,怎樣有效的克服這個問題呢?孩子需要鼓勵和誘導,對這樣的孩子不能再指責和否定。鼓勵孩子說話,應當從讚揚他其他正確行為開始。應當陪伴孩子玩耍,在遊戲中與孩子互動,不要刻意的教孩子說某句話,先從與人打招呼,說簡短的口語,如“乾杯!”“不客氣!”“再見!”“你好!”……這個時候,只要孩子說出話,清不清,都應該鼓勵他:“你說得對!”如果他沒有說出話,那麼應該誘導他說出事物名稱。比如(手裡拿著小汽車,誘導)“這是什麼呀?”帶領孩子大聲朗讀繪本,帶領孩子唱有趣又簡潔的歌謠。大人做好朗讀示範,孩子不太願意也暫時不要著急,慢慢來,只要帶領他,他樂意做這件事,就一定要鼓勵他。千萬不要發脾氣,想三兩天就怎樣怎樣好,那是不可能的。另外,帶領孩子唱歌謠,藉助電腦、電視、手機,只要引誘孩子參與這件事情,他即使起初靦腆,父母也應該動起來,跳起來,唱起來,營造快樂情景。每次放孩子喜歡的一兩首,反覆歌唱,快樂舞蹈,把孩子帶入朗讀和唱歌的情景中,快樂訓練說口語。可以選擇去興趣班,在群體中訓練說話本領,讓更專業的老師教育。如果選擇這樣做,一定要引導、鼓勵孩子參加這樣的興趣班,可以嘗試陪伴他去參與,逐步過渡到他能獨立接受學習。一定要與培訓老師溝通好孩子的情況,並統一用“鼓勵式教育”,不能有打擊、嘲笑孩子的言行舉止。不然,容易出現止步不前的情況。帶領孩子參加小朋友多的活動,在活動中誘導孩子與小夥伴交談,培養孩子交往能力。比如參加親戚的生日會,野外露營,親子戶外運動聯盟,幼兒園遊園活動等群體活動,在活動中帶領、指引孩子邊玩邊說,寓教於樂。在選擇帶孩子的人員問題上,一定要選愛誇孩子的大人和老師。不能讓習慣打罵孩子的大人教育孩子,不能讓經常愁眉苦臉的大人帶孩子,以免教育不當,讓這種問題成了孩子今後交朋友、展示個人能力的障礙。有些父母或隔輩依然用傳統打罵說教式方法教育孩子,這是不可取的。有的教育者,雖然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強,但是在教育孩子上,還依然簡單粗暴,這更是要選擇遠離的。話說不清的問題,只要堅持“鼓勵表揚”“陪伴帶領”,就可以做到。但是,因為說話不清,引發自卑,不願意與人交談等問題更值得重視。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干預解決,這是好事。不然,問題存在時間越久,就容易引發一連串問題,再加之年齡增大,習慣固定,那時要改,可能父母就難以改變,甚至專業人士都做不到。
愛孩子,就陪在他身邊,改變父母不積極的因素。你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需要“鼓勵和肯定”,你一定能做到的。耐心點,孩子身上每個問題,都不是三兩下就能解決的。
有點囉嗦了,呵呵!祝你孩子早日矯正。
-
4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四五歲的小孩說話說不清是什麼問題?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很多適齡的孩子出現語言發音不準、吐詞不清的問題,這時候家長就會由不在意而變得焦急不安,遇到孩子出現吐詞不清、發音不準的問題,建議首先進行語音檢查,找到原因,再根據原因採取對策。
兒童口齒不清一定有問題嗎? 當然並非如此,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是不可能直接發出準確的發音的,一般家長覺得孩子口齒不清是覺得有問題的,但其實語言發育還是有很大的伸縮性,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
那麼如何判斷是否是正常現象還是非正常現象呢? 有些家長可能過於著急,其實兒童語言發育的過程體現在發音上本來就是從不準到準確的過程,這是因為發音也是一種動作,像其他動作一樣,是需要肌肉的發育來支撐的,所以我們不能一出生就學會走路,剛學會走路就能走好,所以一般三歲以前兒童發音準可能是正常的,當然,如果家長覺得有異常,可以透過語音檢查來判斷。
很多家長不是專業人士,對語言病理學缺乏相關的認識和科普積累,只憑經驗判斷有失公允,那麼究竟應該從哪些角度看待孩子說話不清楚的問題呢? 相關部位的結構出現問題自然可能導致發音動作無法完成,但一般是比較明顯的,不過有些也是比較隱藏的,有些則容易誤判。
相關部位的肌肉功能問題就會導致發音準確性的問題,而導致相關部位肌肉功能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很多,而有的可能已找不到原因。同時,兒童學習發音的過程,首先是要對聽到的聲音進行模仿,再透過聽覺進行對比和改正,如果聽力有問題,比如聽不準自然學到的聲音就不會準確,然而聽力損失如果發生在兒童語言發育初期,也不是那麼容易判斷的。
另外,身體上的任何肌肉運動都要受大腦的支配再透過神經傳導指命令傳遞到相關部位上,所這個系統出現問題也可能產生髮音的問題。
當寶寶說話不清楚、吐詞不清時,家長們不要著急,先從自己做起,幫助寶寶攻克語言難關:
想讓寶寶早說話,爸爸媽媽要先學會把自己變成“話癆”!當寶寶發出不同的聲音,那就說明寶寶要說話了,這時候我們給出的迴應越積極,越能激發他交流的慾望。 平時宅在家的時候,可以給寶寶讀讀繪本,一邊講一邊指著繪本上對應的圖案,手把手、對準口型學起來。
-
5 # 梨花漫天—春兒
每個孩子的發育特點不一樣,有的孩子很小就能表達清晰,發音清晰,有的得等到上小學學拼音了才能說清晰。你不用著急,有很多問題是大了自然就解決了。還有家長要多陪伴,父母跟孩子多說話,當你面對孩子看著她跟他說話的時候,他也會專心的看著你的嘴,這時候是教他的最佳時機,其他的電子產品誰也替代不了父母的言傳身教
-
6 # 顫動你的心靈
正常,這樣得孩子有可能在小時時候被嚇的,或者做的不對被訓斥了,在主要的就是在1到3歲未著重與孩子交流和語言啟蒙,交流太少,玩伴太少,在幼兒園或者未集體生活,自己沒有行程需要系統邏輯,大些就好了,特別是在幼兒園或者與小朋友多一起玩
回覆列表
我建議你是不是帶孩子去看一下,如果診斷確實沒問題的話,那麼就得靠你們來給她糾正發音了,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你們平時教她語語的時候發音準確些,她接受的次數多了,也就習慣了,我想會慢慢好起來的。如果是舌胎下那個什麼筋的問題,那麼早看也就早治,反正孩子還小,早治效果好,恢復也快。 是小孩牙牙學語的過程,學習並能清楚準確地發音快慢是因人而異.有的小孩快一歲了還不太會說話,但長大後卻口齒伶俐.就象大器晚成似的.但是首先要求父母的普通話要儘量標準,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直接學習物件,他在不斷地聽和學. 當孩子說出一些口齒不清的詞時,及時給他糾正一下,次數多了,孩子也就記得了.和孩子講話要比較慢、口齒清楚、聲調溫和親切,並儘量讓他理解自己的意思。孩子說話發音不清,大多是因為在學說話時父母沒有注意糾正而習慣的。 孩子小的時候,個別詞都會有些發不準的,大了自然就好了. 另外,建議能給孩子多聽一些兒童教學錄音的東西,讓孩子每天多接觸清晰準確的發音,科學又合理的發音速度,這樣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