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天命愛乒乓

    削球手,物以稀為貴。

    削球只是乒乓球打法的一種,會的人少了,許多人沒碰到過,不適應其打法,輸球是正常的。

    但削球手也有侷限性,守多攻少,只等著別人進攻失誤得分,有被動性,不是主流。

    正規隊員稍加訓練就能對付。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就夠了。

  • 2 # 土土女排

    在丁松獲得1995年世乒賽男單季軍之後,中國的削球手沒有在單打上有太多亮眼的表現,即使拿過世界冠軍,也多為團體專案,女隊的王輝、範瑛、武楊都作為團體成員拿過世界冠軍,大多數沒有在關鍵場次上過場。而剛剛在全錦賽奪冠的侯英超,在世界大賽上單打最好成績也不過16強。

    中國乒乓球國家隊是經常組織隊內大迴圈的,要在隊內打出有說服力的成績來,才能代表國家隊出戰國際賽事,特別是劉國樑上任以來推行得直通賽制,大賽前用最直接的方式選拔參加世錦賽的球員。這種賽事下,往往吃虧的就是特殊打法的運動員,特別是削球手。隊內的比賽,誰幾斤幾兩互相太熟悉,比賽比拼的是內功,而不是花裡胡哨,這是削球和怪拍的一些慣用的出球線路和變化,已經被隊友掌握,任憑你怎麼變,都逃不出兩面橫板的狂攻亂炸。所以靠變化取勝幾乎死路一條,考實力又沒有絕對能力,要想參加世錦賽只能靠教練分配名額,至於奧運會,中國選手自始至終未派過削球手。

    新世紀以來,能在國際上比較有名的削球手包括南韓的朱世赫拿過2003年世錦賽男單亞軍,金景娥拿過2004年奧運會女單季軍,再就是2016年奧運會女單季軍北韓的金松伊。他們不見得要比中國選手的整體實力強,但是獲得參加比賽的機會非常多,同時反映出了削球獲得成績有多難,天天出來打國際賽事的,最終卻沒有一個在大賽單打奪冠的。

    削球本來就是一種被動防守的打法,透過旋轉變化和反攻製造得分良機,很多選手就突破不了削球這一關,給削球選手爆冷製造了機遇。日本名將福原愛幾乎沒有在國際賽場戰勝過同時代的金景娥,而且2016年奧運會好不容易打進女單四強,銅牌爭奪戰還是沒有過金松伊削球這一關。

    所以說,削球只適合爆冷,終究不能成為主流。在弧圈球拉攻越來越強勢的情況下,削球越來越沒有市場,世界大賽單打前八名中削球手都絕跡了。目前中國隊只保留了馬特、劉斐少數幾人在國家隊陪練,他們更多的是模仿北韓日本選手的打法,至於侯英超想陪練也有心無力了。

  • 3 # 華夏鍵盤員

    2019年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前四名有兩位削球手,可謂近幾十年來都很少見的情況。削球手在全國錦標賽上獲得冠軍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剛好國內頂尖削球手都有獲得過錦標賽男子冠軍的歷史。1963年張燮林,1995年丁松,2000年和2019年的侯英超。當然時間年代的不同技戰術主流風格會不同。但還是能體現削球在任何時代都有作為冠軍黑馬的實力。雖然,在現代當代削球並不是主流打法,但在近代史前期一段時間削球是乒乓球的普遍打法。今年2019年,削球復古打法如今有點回暖的跡象,但並不能打破主流打法的格局。不過也反映了一些問題。近十多年,國乒隊從高層開始,過於注重西方模式的體能訓練,又出了很多例如像“女子技術男性化”等的方針。姑且在此不談對與錯,但問題遲早會顯現出來的。我今天不討論理論,也不辯論論證。我用近段時間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說明。第一,就是年輕運動員缺乏全方面的訓練,調節能力差。內戰輸給退役六年的削球老將,外戰不敵外國協會選手。第二,主力隊員頻繁應戰,參賽和訓練累積的傷病嚴重困擾著國乒核心主力隊員。在比賽增多的情況下,沒有真正科學合理的訓練方式,一味增加高強度訓練必然會出現傷病。同時,對乒乓球技戰術細節的研究以及研究時間顯得不太足夠。年輕隊員猛打猛衝不講技戰術細節已經屢見不鮮,導致敗果連連。技巧和智慧缺乏嚴重,並且沒有把自身功夫實力和技巧智慧協調統一起來形成屬於自身特有的技戰術風格體系。所以,很多球員難以突破瓶頸,並且更進一步會導致很多年輕球員喪失信心,就像最近的某核心主力。大概如此。

  • 4 # 有道體育1973

    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削球選手侯英超和馬特出盡風頭,相繼闖進4強,這在國乒歷史上是相當罕見的現象,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39歲的“乒壇老兵”侯英超還在決賽中戰勝王楚欽奪冠,因此有人認為削球打法的春天來了。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削球的打法技術特點,以及侯英超奪冠的背景,我認為這個結論完全站不住的。

    削球技術的側重點是防守,決定了削球手在比賽中多數情況下處於被動防守的狀態。

    削球從字面意義上可以看出,就是利用球拍的表面摩擦力切削乒乓球,讓乒乓球自身產生比較大的旋轉,他與弧圈球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技術特別適合於防守,但是不能給對手帶來太大的攻擊,因此,採用這種技術的球員在比賽中,多是處於防守的狀態,當對手開始拉球后,退守中遠臺防守。但是削球手可以並且利用削球產生的旋轉變換落點,讓對手的進攻帶來失誤,並消耗對方的耐性和體力。

    比較成熟的削球手多是採用削中帶攻的打法,在對手進攻乏力的時候出其不意發起攻擊,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國乒的歷史上,曾經有一位最成功的削球手,這個人就是丁松。1995年的天津世乒賽男團決賽,丁松作為“秘密武器”被蔡振華派上場,由於不熟悉削球,卡爾松在與丁松的對決中吃盡苦頭,最終敗下陣來,中國男團3-2險勝瑞典奪冠,可以說那一屆世乒賽至今仍被稱為國乒的經典戰役,當時正值瓦爾德內爾的巔峰期,決賽更是獨取2分,因而丁松得到的那一分意義重大。而且丁松在那一屆世乒賽還取得了男單季軍的成績,因此被後人稱為“世界第一削”,之後的削球手都把丁松當做偶像。曾經獲得2003世乒賽亞軍的南韓選手朱世赫就表示

    “丁松是我的偶像,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乒乓球大趨勢是兩面弧圈快攻,削球技術只能作為輔助技術不會成為主流

    現在我們翻看歷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能夠取得好成績的削球手少之又少,男子有丁松(團體世界冠軍、男單季軍)、朱世赫(世乒賽男單亞軍)、侯英超(兩屆全錦賽冠軍),女子有金景娥(04年奧運會女單季軍),金宋依(16年奧運會季軍),在兩面弧圈強盛的今天,削球已經被認為是落後的技術打法,而很多弧圈選手是把削球技術融入到自己的打法中來,當做一種調整攻和調整比賽節奏的手段。

    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就是“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攻字當頭,可見進攻是獲勝的關鍵性指標,當一個削球手被對手反覆研究後,很容易就被摸清套路,看看朱世赫、金景娥這些年走過的經歷,雖然都是最優秀的削球手,削球技術爐火純青,但是在面對國乒選手的時候,即使贏過一次,也很難在同一選手中再贏第二次。現在在國乒內部,削球手的主要作用就是給國乒主力當陪練,為的是應對國外優秀的削球手做針對性的訓練。

    在與削球手的比拼中,為什麼最初很多人會不適應?

    削球號稱“膠皮糖”,球的的旋轉大。對一些年輕選手來說,最主要的還是心態,再有就是使用蠻力比較多、變化比較少,不會動腦,一遇到怎麼打都打不死的削球手的時候,讓自己白白耗費了體力,逐漸失去耐性,從而導致失誤增多輸球。

    有經驗的優秀選手在對付削球手時多采用變化球的落點,同時還有長短結合變換節奏,積極調動削球手正反手防守,讓削球手跑動增多,失誤率增加。

    正確看待侯英超的奪冠,正如侯英超自己所說,主力沒參賽給了我機會

    對於老將侯英超奪冠,我們既要看到老將的堅持,也要看到這次全錦賽國乒為了奧運會休整了幾個主力,加上幾個參賽的小將王楚欽、梁靖崑、林高遠等國乒隊員由於連續征戰公開賽顯露出來的傷病和疲態,給了侯英超爆冷的機會,如果在正常的比賽狀態下,侯英超等削球手奪冠的機會真的不多。

    從侯英超奪冠也給了我們一些警示,國乒一線和二線年輕小將們,這些人被稱為“國乒未來的希望之星”,國乒給與他們鍛鍊的機會不是不多,但是現在看來,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正常情況下,馬龍等主力沒參賽,正是他們出成績證明自己的時候,但是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對比一下同年齡段的林昀儒和張本智和,後馬龍許昕時代的國乒男隊未來前景不容樂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世界上全部國家停止石油開採365天,會對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