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北農村人

    以前農民種地確實辛苦,無論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菜類棚類等!隨著現代化發展農業技術、機械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很大程度減輕了農業體力勞動。

    種莊稼也要講技術、用科學。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啥作物產量高、收入高,怎樣種?本地土壤有啥特性,較適合種啥作物?現在都搞特色農業,規模種植,有特色形成規模,定單來了,客戶來了價格就好了!(廣饒具李鵲鎮有胡蘿蔔之鄉,丁莊有大蒜之鄉,店子鎮蔬菜之鄉、西紅柿之鄉),農民俗話說一畝園十畝田就是這個理!趕上運氣好種出了特色,種地也能發大財。比如今年的香菜——芫荽,簡直是特色中的特色,全國各地價格都很好。今年種10畝香菜換套房不成問題!種地必須講科學用科學,農民說的‘不誤農時,勤上坡、懶趕集’就說明種莊稼要細心,該施肥施肥,該澆水澆水,該噴藥噴藥。病蟲害早發現早防治,避免耽誤作物生長!

  • 2 # 袁計溶

    這個問題要看你是哪裡人,採用何種生產方式,種什麼,收穫如何等等因素。

    我們這裡山地多,平地少,不適合機械大規模耕種。以農業養家餬口的農民已經很少了。但一部分人依然堅持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樂此不疲。他們的觀念就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一位馮姓婦女,有人經常勸她不要去田地裡苦受了,不如去做工算了,但這位婦女我行我素,一年到頭在田地裡辛苦勞作,她一人一年的收入除去成本,就有三萬左右。她說,自己的特長就是搞農業生產,去幹別的,一來不熟,二來不自由。

    和這位婦女相反,有的農民提到農業就直呼老火,家裡的田地荒蕪幾年,已經是芳草萋萋了。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種糧不值錢造成的,當然有的是懶惰怕吃苦。怕吃苦又怎能獲得盆滿缽滿呢?農業是細緻活,農作物一天天在長,但禍害糧食生長的雜草也伴隨農作物在生長,不及時根除,到時候只能收草仔。春天一到,萬物復甦,各種病蟲開始蠕動,吞噬葉子,這時農藥要上陣了,你不可能看著蟲子一點一點把活苗吃乾淨吧!農作物生長的條件之一就是土壤,土壤板結,必須翻鬆,以利植物根系發達生長。要想成果豐收,得施化肥,一季莊稼至少施肥兩次。如遇天干地燥,就要想方設法灌溉。總之,搞農業生產,必須經常在田地裡辛苦勞作,觀察,才有收穫,否則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 3 # 湖南三農劇場徐小六

    種地人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

    這就是農村人對土地有種隔捨不得的情感,因為土地不僅是農村人的命根子,而且還是農村人發家致富的好田地。在過去,一戶農戶種植自己的土地也許是解決了溫飽。

    但是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誰也沒有想到在過去三十年裡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中國農民,而如今卻不用種地而且還能吃好喝好。

    中國農民的生活水平看出了國家的富強。如今的中國農民搖身一變變成了農民工,這些千千萬萬的農民工遍地各個城市,為建設城市而努力奮戰,其工資不比種地差,他們所得的收入又回到家鄉,個個把個小洋樓蓋。

    他們也許比過去的農民還要辛苦,更累,可是他們過得更幸福!

  • 4 # 怡農心話語

    種地是苦是樂,只有農民的心裡最清楚,農民種田種地,無外乎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填飽肚子,就算是樂在其中,也是苦中作樂罷了。

    像我還小的時候,生產隊的糧食連年減產,除了上繳公糧之外,剩下的糧食根本不夠吃,所以經常捱餓肚子。直到改革開放後,家裡分到了自己的責任田,心裡甭提有多高興。當看到家人用辛勤勞動換回了金燦燦的稻穀時,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喜悅。

    到了收稻穀的那一天,激動得一天晚上都睡不著覺。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拿著禾刀跟著哥姐們到田裡去割禾苗去了,手裡拿著沉甸甸的稻穀,一時間高興過頭了,不小心把手指割了一下,血流不止。從那時起,就深深體會到種田的艱辛。

    長大後,自己成家立業了,種田成了我養家餬口唯一的職業。從犁耙田開始,基本上一天到晚都在田裡轉,特別是種第一季水稻,稻田都要求做到三犂三耙,最少也要做到二犂二耙,總之,田泥越溶爛越能保水。

    秧苗移栽到田裡的時候,更加要認真、細緻地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因秧苗還短小細嫩,田水不宜太深,也不能太淺,適中為宜。半個月之後,秧苗漸漸復甦轉氣,這時要適當地追加一次氮肥,增加秧苗的增長速度。

    此後,要把田間的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認真觀察秧苗是否有什麼病蟲害,要儘早發現儘早根治。一旦病蟲害大面積傳播開來,再去防治就來不及了。

    總之,種田是一項很艱苦的工作,由秧苗入田到稻穀收成這幾個月時間,基本上都是無微不至地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不能有一點鬆懈,大部分時間都是人不離地頭的情景。儘管如此,當自己的辛勤付出換回了豐碩成果,心中有種說不出來的喜悅:種田雖然很辛苦,但也苦中有樂。

  • 5 # 青花韻律185098660

    謝悟空問答邀請。在農村的現實生活中,對於種地一事不無如你所說的兩種人的存在,種地喊苦的人,早年間俗稱‘懶漢二流子’樂在其中的人,受人誇獎說,“本本分分過日子”可是社會的變遷意識的更改,這樣或那樣蠢蠢欲動的思維是不可避免的。“種地不離田頭地”是老祖宗的言傳身教,同時也是千百萬年來亙古不變的莊稼人的諄諄真理!

  • 6 # 提神

    不是有人認為,而是所有農民都認為種地的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憫農》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就是農民種地辛苦的最真實寫照。可是農產品越來越不值錢,糧食價格一度低迷,化肥、種子、機械價格居高不下,嚴重地挫傷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覺得種地越來越不划算,可做為以種地的職業的農民來說,如果再買糧吃,一來沒有錢,二來讓人笑話。因此種地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不是樂在其中,而是苦中作樂。

    農村有句俗語“種田不離田地頭,開店不離店門口”。這裡只說說“種田不離田地頭”的意思。

    看似簡單的種地,同一塊地裡,同樣的種子,不同的人去務作,到收穫的時候產量明顯的不一樣,因為這裡面也有農民“不離田地頭”的原因。

    種地是個細心的差事,也是必須勤快的活。並不是朝天撒了種地,在家坐等幾個月就收割的事。種子下種幾天後,要去看看出苗齊不齊。如果苗不齊,就要補種。如果是高梁、玉米苗不齊了待苗“出月”了,可以移栽的。苗補齊了,地裡的雜草也開始長出來了,就要噴施農藥,或人工清除雜草。開春過後,地裡的蟲子也開始活動,傷根吞葉,又該噴施農藥了。為了給糧食補足肥力,小麥要深施化肥,耙磨鎮壓;玉米、高梁等要逐苗壅上化肥。夏天到了,地容易乾裂,影響著農作物的生長,又得去澆水。草又長高了,還不得去拔草。土壤板結了,還要去翻鬆,促使作物根系生長。看到作物揚花了,結果了,那些討厭的鳥雀又來偷食,又要綁些草人放在地裡,用來驚嚇它們,保護作物的“安全”。莊稼並不是統一的時間收割,山地、原地、川地有區別,不同的種子也有區別,因此快收割的季節,忙壞了農民,每天早、晚都得去地裡看看莊稼的“成色”,這早一天收割了,可就是癟的。可以說,農民像呵護“嬰兒”一樣對得自己種的莊稼。

  • 7 # 音樂人其然

    在農村,總是有許許多多諺語被農民一代一代的傳下去,這其中有的是關於如何立身和處世,有的則是關於如何分辨氣候變化等等!

    言而總之,這些俗語能夠流傳至今,無不是有著一定的道理和實用性!

    那麼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農民口中所流傳的“種田不離田地頭”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種田不離田地頭”

    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理解為,種田的人們不要離開田地裡頭。意思是用於警戒我們,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應時時刻刻的關心,關注農作物的生長髮育過程,避免不必要的因素產生!

    將農作物播種下地之後,並不是“高枕無憂”之時,應每天到田地裡頭檢視農作物的生長是否良好,如果幹燥就給它澆水,有雜草就給它拔掉,有害蟲也要及時除掉!

    作物生長髮育過程中,有許多階段需要我們親力親為,即便還沒有種農作物,也有許多農民經常到地裡頭看看雜草多不多,什麼時候該翻地,還要提前弄些農家肥到地裡,以改善地裡的土壤環境,提高農作物的營養生長需求!

    正因為農民的辛勤勞作和付出,因此才有“種田不離田地頭”一詞,其實還有下一句叫做“開店不離店門口”,這些都是用來提示我們後人,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實實的去做,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是一心一意勤勤懇懇的去付出才有回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叛逆是否意味著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