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思雪學長說策略

    首先,思雪先來聊聊叛逆和不成熟這兩個概念。按照弗洛伊德性心理發展階段理論和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人在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潛伏期或青春期都有各種不成熟表現。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個階段:

    1 嬰兒期(0~1.5歲):

    基本信任 Vs 不信任,相當於口欲期;

    2 兒童期(1.5~3歲):

    自主 Vs 害羞和懷疑,相當於肛欲期;

    3 學齡初期(3~5歲)

    主動 Vs 內疚,相當於俄狄浦斯期;

    4 學齡期 (6~12歲)

    勤奮 Vs 自卑,相當於潛伏期;

    5 青春期(12~18歲):

    自我同一性 Vs 角色混亂

    6 成年早期(18~25歲):

    親密 Vs 孤獨

    7 成人期(25~65歲):

    繁殖 Vs 停滯

    8 成熟期(65歲以上):

    自我整合 Vs 失望

    只有達到第六階段的人才知道自己要的親密關係是什麼,到了第七階段,準備為人父母之後,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那麼什麼叫做“叛逆”:沒有照著相關人的預期去做,和相關人定的方向不一致,謂之“叛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逾期,家長會對於孩子,老師對於學生,領導對於下級,長輩對於晚輩……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體系,這是個對於自我角色認知的自我探索的過程,認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各方面能力都在提高,才能走向成熟,更符合你的社會角色,才能謂之成熟。

    其實叛逆就是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跳板,每個人都要經歷這一關。人人都可能經歷叛逆期,自我是混亂的,到了獨立期,才統一起來,埃裡克森稱之為“自我同一性”,也就是“身份感”,知道“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所以叛逆不意味不成熟,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環節,希望思雪學長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 2 # 實用學術研究站

    你好!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的成熟意味著做任何事情都會深思熟慮,在權衡利弊以後去選擇相對於其他方法會明顯有優勢的方法去做一件事。而你問題所用的詞是叛逆,當一個人處於叛逆期時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或者批評的,做事只按照自己的思維想法去做事甚至會反其道而行之。

    當然,一個人想要成熟必須會經過叛逆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你也不必過分擔憂。當生活的壓力或者慢慢經歷不同的事情以後會變得成熟,每個人初入社會的時候都是稜角分明,以後會慢慢變得做事成熟穩重,這是一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當然,處於叛逆期的人或許會聽不進別人的批評意見,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書本來學習人生的為人處世哲學和人際關係的相處方式,然後自己加以驗證也能取得成熟的效果。

    所以說並不是一個人覺得自己叛逆期就可以為所欲為正大光明的放縱自己的不良習慣,相反我們真正需要了解的其實是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可以有每個階段的收穫,學習到人生寶貴的經驗,只有你自己經歷過了叛逆期,當自己的小孩或者其他人在經歷叛逆期時,你才能理解他們當時不一樣的想法和做事方式。

  • 3 # 理性走遍天下

    叛逆不僅不是不成熟,反而意味著孩子在逐漸成熟。

    最早的一次叛逆期出現在2歲左右。

    這個時期的孩子脫離了剛出生的無能、無助,開始學會走路、拿東西、語言等。

    這一時期的孩子典型的表現是,學會了說不,而且什麼都要說不。

    孩子的心理感受是:我是可以控制整個世界的,誰都要聽我的。

    那些父母不買玩具就滿地打滾的娃就是這個心理,因為他發現他不是上帝,所以直接奔潰了。

    對待這樣的孩子,要由著他,不要讓孩子奔潰的太厲害,因為這個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

    比如他就要自己吃飯,吃的滿地都是也由著他。

    大不了再收拾,但是有的家長就很霸道,堅決不允許孩子自己探索拿勺子喂自己吃飯這個事,就是砍掉了孩子探索世界的觸角。

    這個階段的孩子,以為自己的全能的上帝,太陽和宇宙都圍著他轉,分不清世界和自我,他要透過一次一次的自己嘗試,來逐步確認自我和世界的邊界在哪裡,比如我用勺子能用到什麼程度,我讓家長聽我的話能聽到什麼程度。

    這個階段的家長,看到他的叛逆,也要看到他的成長,放手讓他做而不要限制,這個過程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經過了這次叛逆期,孩子從嬰兒期進入幼兒期,之後的成長也比較慢,到了青少年期的叛逆。

    孩子身高體能逐步達到到了一個成年人的水平,從以前的孩子,一下子感覺自己可能不再是個孩子了,願意讓周圍的人用成熟的眼光來看自己,進入一個成年人前期的裝態。

    這個時期,有點類似第一次的叛逆期的是:

    1、確認自我。這個時候他覺得我是我,家長是家長,你不能強加你的意志給我。

    孩子的這一點要正確對待,中國的家長很多是專制家長,跟美國的家庭成員平等對待是非常不同的。

    我比較讚賞美國的家長的平等思想,比如跟孩子說話會蹲下來,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等,表象的後面,是平等思維下,家長對孩子的意見的尊重,比如孩子說我要去修車,父母可能不會反對而是會支援。

    這樣孩子從小就會體會到父母是把他當成一個個體,而不是附庸品,孩子的自我會發展良好。

    中國的很多家長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所謂父父子子,兒子就該聽老子的,夫為妻綱,媳婦就該聽老公的,導致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一直很專制。

    小孩子是很聰明的,當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弱小的時候,是不會跟父母對抗的,一旦發現自己長大了,有能力對抗了,會突然爆發出來對抗,這時候父母覺得招架不住,實際上這個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如果父母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能夠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深入瞭解,尊重孩子的選擇,不武斷的用自己的思想去管控孩子,把他當一個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的人來看的話,孩子有什麼好叛逆的?

    不要扼殺孩子的自我,一個人如果一直沒有自我,就會存在感極低,導致後面可能會發生一些更大的問題。

    在孩子發展自我的過程中,家長要盡力支援,讓他能夠主動探索。

    2、奪回主導權。

    2歲的時候,孩子要的可能就是一個零食,一個玩具,但是到了13歲,可能要的就很多了,比如:你不要管我跟誰玩;

    這種時候,父母如果覺得孩子的選擇不對,不要用粗暴的方式來妄圖他改變,而應該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

    有的家長說,我想跟他說,但是他還是不聽啊。

    那麼,你真的瞭解他麼?瞭解他看重的東西是什麼麼?

    所以,最怕的是,不瞭解孩子還盲目暴力的管理,就會導致這個專制和反抗專制的叛逆暴動。

    與第一次叛逆不同的是:

    1、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孩子。

    家長要是真的能做到,尊重孩子的選擇,然後告訴他結果也需他自己承擔,承認他是個獨立個體,兒孫自有兒孫福,我想孩子也會更能聽進去你的意見。

    2、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兩個博士也不一定生的出來一個博士。

    做個觀察者,看到孩子的閃光點,不要被世俗之見限制。

    無論他長成什麼樣子,都愛他。

    多點關愛,少點管制。

    中國很多畸形的家庭,為了孩子放棄了一切,然後又把一切夢想都投射到孩子身上,逼著孩子去承受多個人的壓力,這個是不公平的。

    無論一個孩子,還是好幾個,都要認識到,這個孩子總會離開,而不是一直綁在身邊。

    我覺得,一個孩子能發動一場叛逆暴動,這是好的事情,你該看到孩子的成長和孩子喊出來的自己的內心想法,應該去尊重他而不是以暴制暴。

  • 4 # 點心燈張權

    叛逆期其實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

    這就像種子要發芽, 它要鑽破泥土的封固。

    從另一個角度看,泥土本來是好好的,現在要把它弄破,這不是不好的事嗎?

    可是,對於種子來說,卻是它生長的必須的一步。

    它必須透過突破泥土的封固,而接受到Sunny、雨露、清風。

    叛逆期對於我們外人來說是叛逆,而對於孩子來說是他成長的一個階段。

    對於孩子的叛逆期,要引導他,肯定他,鼓勵他,讓他走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春中旬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