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識小錄

    “黃腸題湊”說得通俗點,其實就是用木頭累成的槨室。

    黃腸題湊最早見載於文獻是在《漢書·霍光傳》中:

    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㛔十五具。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載光屍柩以轀輬車,黃屋左纛,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

    顏師古注引蘇林雲:「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又引如淳雲:「漢儀注天子陵中明中高丈二尺四寸,週二丈,內梓宮,次楩㛔,柏黃腸題湊。」

    也就是說,用黃心的柏木累堆在棺外,因為柏木削除樹皮後是黃色的樹心,所以稱為“黃腸”。又因為木樁的頭都向內,因此又稱為“題湊”。

    黃腸題湊這種墓葬形制,起源於先秦,到了秦漢時期成熟起來。先秦的槨雖然也是一塊塊木頭拼湊而成,但是他們通常都是透過榫卯結構,使得槨成為一個整體。而秦漢時期的黃腸題湊則不用榫卯結構,只是單純地將他們累起來。(秦公一號大墓)

    秦漢墓葬中用到黃腸題湊的多是高等級的貴族。比如甘肅禮縣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墓主應該是秦景公,其槨的形制就是黃腸題湊。又比如高郵天山漢墓,是廣陵王劉胥及其夫人的墓,等級規模相當之高,其槨的形制,也同樣是黃腸題湊。從考古發現和傳世文獻來看,秦漢時期用到黃腸題湊形制的,大多是財力比較雄厚的高等級貴族。(高郵天山漢墓)

  • 2 # 幾葦渡

    黃腸題湊,是漢代及以前,帝王一級使用的槨室,等級最高。

    最早文字記載見《漢書·霍光傳》——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賜……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

    三國時魏人蘇林在註釋中說: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

    又如《漢書·董賢傳》——令將作為賢起冢塋陵旁,內為便房,剛柏題湊。

    漢代禮制,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金縷玉衣等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經皇帝特賜,個別勳臣貴戚也可使用。

    東漢時出現了用石頭取代木材的做法,稱為黃腸石 。《後漢書·禮儀志》載:建造陵墓時,方石治黃腸題湊便房如禮。

    請看幾個例項:

    北京大葆臺漢墓

    墓主人推測為漢武帝兒子燕王劉旦或廣陽傾王劉建(劉旦兒子)

    1974-75年發掘,最早發現的結構清晰完整的黃腸題湊大墓。

    其結構由墓道、甬道、外迴廊(外藏槨)、黃腸題湊、內迴廊、前室和後室諸部組成。墓室的中心是梓宮、便房、黃腸題湊。

    這套黃腸題湊由15880根長0.9米、截面為10釐米見方的木柱壘疊成的42米長、3米高的木圍牆,木端朝向棺槨。

    江蘇旴眙大雲山江都王墓

    墓主人江都王劉非,位於盱眙縣馬壩鎮雲山村的大雲山頂,於2009年發掘。包括了“中字形結構、黃腸題湊、玉棺和金縷玉衣”四種西漢諸侯王葬禮規格。

    安徽六安王墓

    位於六安市三十鋪鎮雙墩村境內,2006年發掘

    山東菏澤定陶漢墓

    2010-11年發掘,墓主人為西漢哀帝的母親丁太后。

    江蘇揚州廣陵王墓

    1979年發掘於高郵市高郵湖西新區神居山,墓主人是漢武帝兒子廣陵王劉胥。1982年搬遷到揚州。

  • 3 # 蔡駿

    “黃腸題湊”,是古代的一種喪葬制,主要流行於秦漢時期,這個名字在西漢中期才出現,最初見於《漢書·霍光傳》中,之前叫做“題湊”,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黃腸”,就是去皮後的柏木,顏色淡黃而得名。“黃腸題湊”是等級最高的槨室,天子以下諸侯、大夫、士也可用題湊,但只能用松木。除非天子特許,諸侯王和重臣方可用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即槨室為四周用柏木枋堆成的框型結構,外面有便房,也用柏木堆壘成,裡面放有大量陪葬品。《呂氏春秋》有言“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題湊之室,棺槨數襲,積石積炭,以環其外。”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一方面顯示墓主人高貴的身份與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棺木不受損壞。

    秦漢帝王槨室用黃心柏木枋層層平鋪疊壘,一般不用榫卯,更像堆牆頭;木頭皆內向為槨蓋,與同側槨室壁板垂直。若是墓主人復活,從內側觀看四壁,只見枋木端頭,猶如屋簷四垂,是為“題湊”。

    秦始皇萬年長眠之棺槨,是史上最宏大的黃腸題湊。

  • 4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古代的帝王將相生前享受榮華富貴,死後還想繼續這種“特權”,於是在墓地上下功夫。據相關文獻記載,西漢皇帝的地葬式就相當的特別,4個字——黃腸題湊。

    然而, “黃腸題湊”到底是什麼樣子,世人只聽聞過,但探究到真相的並不多。直到近代北京豐臺區大葆臺西漢墓的發掘,考古專家才揭開了這個千古謎團。

    上世紀70年代的1974年,當時正值全國各地大搞建設,“葆臺村”當時準備興建一座現代化工廠,結果在挖掘儲油罐地坑時,鑽探機械竟從地下帶出了許多木屑和古錢幣,考古專家趕到現場後,推測此處必有古墓,後進行初步發掘,果然找到了這座西漢時期的巨大王陵。

    保護性發掘工作有序推進,令考古隊員吃驚的是,很快出現了一堵“木牆”整道木牆南北長15米左右,東西寬10米左右,高達3米,而厚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8米。整個“木牆”是由一根根打磨光滑的條木堆砌而成,粗略一算,條木數量多達上萬根。而且這種木枋的是中國獨有的黃心柏木,具有很長的儲存時間。而柏木是很珍貴的,不是隨便能找得到的,可以說“一根柏木,一兩黃金”。

    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代價建這樣奇怪的木牆呢?就在大家疑惑不解時,一名老考古隊員卻興奮地跳將起來,他指出這道木牆很可就是傳說中的“黃腸題湊”。

    提起“黃腸題湊”的最早記載要追溯到《漢書·霍光傳》,書中記載:“老臣霍光死後,漢宣帝賜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藏槨十五具。”也就是說大將軍霍光死後享有了這一殊榮。

    “黃腸題湊”可以說是秦漢的一種特殊葬制,是帝王一級使用的槨室,等級最高,甚至高過於金縷玉衣。

    “黃腸題湊”都存在於豎穴木槨墓中,整個結構就像一個現代的小套間。在考古挖掘中,我們發現的比較著名的“黃腸題湊”案例有:秦公一號大墓、定陶漢墓、大葆臺漢墓、長沙王陵墓、大雲山漢墓等等。而“葆臺村”發現的這座古墓,經過專家詳細的考釋論證,得出結論:認為此墓的主人是廣陽國開國諸侯傾王劉建及他夫人的合葬墓。

    “黃腸題湊”具有很強的防盜功能。據悉,2009年初,一夥盜墓賊在大雲山頂部挖掘古墓,結果盜墓賊挖到了“黃腸題湊”。結果他們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散盡家財,洞下作業近半個月,仍然沒能攻破它。專家看後,笑道:他們挖到了堅不可摧的“黃腸題湊”,太背運了。

    當然,“黃腸題湊”之所以這麼堅不可摧,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有料”。黃腸題湊的原料是柏木,本身這種材質就非常堅固耐用,且柏木內含材脂,耐腐蝕能力很強,一座西漢墓,整個棺槨是由柏木堆成的,木材要達到1、2萬根,一座墓相當於一座森林,如此大的“防盜牆”,盜墓賊顯然不能輕易突破。

    二是“有序”。黃腸題湊,是一層層平鋪上去的,所用柏木,也都將表面打磨光滑,倘若有略微不平處,還要墊上薄木片或木屑以使各層保持嚴密整齊,僅在頂部加一層壓邊木進行鞏固。對工匠的手藝要求較高。嚴絲合縫的高要求工藝,它必定堅固。

    後來,當地文物部門聞訊趕到了盜墓現場對大雲山漢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考古勘探發掘,專家確定大雲山頂部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已發現南北走向的三座大墓,還有13座陪葬墓,以及武器坑和車馬坑。

    根據墓中出土的帶有“江都”字樣的封泥和印章,因此考古專家斷定墓主很可能就是漢景帝的兒子,生前被封為江都王的劉非。近一年多的發掘,讓專家最興奮的是墓中發現黃腸題湊、金縷玉衣和玉棺等,同時墓中出土了金銀器、玉器、編鐘、編磬、兵器、通鼎、禮樂器等等陪葬品。

    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黃腸題湊墓僅14座,可見其極罕見珍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實施海禁是因為倭寇海盜,沒有倭患的清朝為何也實施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