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軒松1971

    既然是孩子,就屬於未成年人,在家父母就有監管教育的義務。不管是父母也好,老師也罷,對孩子的監管教育初心都是好的,只不過採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每個人都有隱私,每個人都有秘密,我們都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私人空間,孩子也不例外。

    每個家庭都不相同,每個孩子個性、習慣等也存在千差萬別,我們應該結合孩子的特點,採取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比如有的孩子性格開朗,什麼事都願意和大人交流分享,這部分孩子較好管理,也沒有多大隱私;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把什麼事都裝在心底,不願意和家長老師交流,班上的好朋友也沒幾個,這部分孩子內心無法傾訴,私下會找方式表達,如畫畫、日記等;也有一部分是家庭原因造成的,父母感情或其他不太和諧的因素引起孩子的對立反感,只好採取逃避的方式。

    父母借整理房間去翻孩子的東西,我想既然是借,也不是每天每時都借,這是有目的的。可能父母發現了孩子近段時間表現的異樣,平時活潑開朗逐漸沉默了啊,一放學回家就鑽進房間不願出來啊,與父母交流總是躲閃走神啊等等,那麼,父母作為孩子的直接監護人,藉故翻翻孩子的物品不但可以理解,而且很有必要。

    我們都知道,孩子未成年,遇到挫折無法採取積極的方法去處理,這就要求做父母的給孩子做好堅強的後盾。當父母發現孩子異常而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去了解的時候,我還贊成用恰當的方式去看看他們的私人物品,防患於未然。我們現在有的孩子容易走極端,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不能正確面對,或者被人欺侮了忍氣吞聲,這些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在心理上造成巨大陰影,使他們對社會對生活失去意義,這些都會對孩子今後的人生造成很大影響,最可怕的是極個別的會選擇結束生命。等到造成事實,父母才在整理孩子遺物時發現,悔恨終生。試想,如果父母或者其他人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表現,採取積極的方法引導孩子,同時制止不正當的行為發生,那結果又會怎樣呢。在新聞媒體上時不時的聽到有對孩子性侵事件,其實等到父母發現,等到公安機關立案偵察,這種事已經不止發生一次、不止於一人了。難道這些孩子遭受了這麼大的侵害會一點反常都沒有,所以作為父母,隨時要與孩子談心,隨時要注意孩子的表現,有時採取一些非常手段去了解孩子也是必須的。

    以上這些說得有點過了,但是,哪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真心希望家長在獲取孩子的秘密或者在獲取秘密的過程中被發現,能夠保持理智,多與他人溝通,爭取老師的配合,針對不同孩子的不同特點,想出切實有效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與孩子同苦同樂,一同成長。

    當然,我們更希望每個孩子的秘密都是美好的,心中的小太陽永遠是燦爛的。

  • 2 # 補丁驛站

    我已經成年好久好久了,手機經常被某人翻看,經常被問及去哪幹什麼之類的。我不介意,或許會尷尬,但沒有隱私被刺探、窺破的惱怒,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愛”!

    當我們年少時,某人可能會是父母、師長……

    當我們成家後,某人可能會是愛人、孩子……

    最可怕的是沒有人過問你的生活,沒人關心你做過什麼,正在幹嘛,將來是怎麼打算的……

  • 3 # 彬彬樂學

    怎麼看待有些父母以整理房間為藉口,不顧孩子隱私,翻孩子東西?這個問題通常發生在正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父母美其名曰“防止孩子幹壞事”。為了更好地監督孩子,父母會以整理房間為由或者以送吃的為藉口,對孩子當時的行為進行檢查。

    有這樣一位母親,自己是幼兒教師,家裡有個14歲的兒子。這位母親經常以送水果為名去探查孩子在做什麼,孩子很無語。每次送水果,水果盤上的每個削過皮的水果都要插上牙籤,“寶寶,來吃水果了”。對!就是這個稱呼!寶寶這個詞,也許孩子都習慣了,是不是現在好多父母都這樣稱呼孩子呢?面對這一切,孩子既羞澀又緊張,但只能接受。

    這位母親在和孩子說話時,眼神不斷地巡視孩子旁邊的抽屜和電腦,很想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正處於青春期且有寫日記習慣的孩子,哪個孩子的日記本沒有被家長偷偷看過?更有甚者,家長還問孩子日記中有關內容是否是孩子的真實想法兒!可笑至極不?!孩子除了內心表示憤怒之外,還能咋樣?很多愛寫日記的孩子,從此不再寫日記了,甚者做出更極端的事情。

    孩子更需要被尊重

    有一些父母錯誤地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殊不知,孩子從出生到成人,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作為父母,需要避諱的地方很多。比如:不要跟異性子女過於親暱;不要在異性子女面前穿著過於暴露;進孩子房間,需要敲門,得到允許後再進去;不要把父母認為正確的觀念強加給孩子。這些就是對青春期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大玩具,也不是父母豢養的寵物。有些父母經常感嘆: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孩子,這不公平!尊重是相互的。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加上父母的耐心教導,並時刻注意言傳身教,孩子更容易教育好。

    孩子需要隱私空間

    眾所周知,隱私是需要被尊重的,理應受到法律保護。在家庭裡也如此。處於學齡期的孩子,家長應當保護孩子的隱私不受侵犯。給孩子獨立的房間,可以上鎖的書桌,不拆看孩子的信件、日記,不隨意觸碰孩子的物品等。

    有些父母,打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去侵犯孩子的隱私。殊不知,這樣做,反而害了孩子,只會給青春期孩子的心靈蒙上沉重的陰影。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敏感、自尊,很難忍受別人的誤解和偏見。父母應主動去了解他們,與他們溝通、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多創造家庭內部的民主、和諧而又溫馨的氛圍。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為他人所知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內心世界的秘密既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內容,這是孩子逐漸成熟的表現,屬正常現象。父母對此應該予以尊重,應特別注重平時與孩子的交流,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與隱私的基礎上,平等對話,情感交流,循循善誘,孩子會主動向最親近的父母敞開心扉。孩子的隱私得到充分尊重後,孩子更願意主動跟父母吐露心聲。也許這是避免此類矛盾的最好辦法。

    家長與孩子適當保持距離

    “保持適當距離,才是真愛”。有一則網傳的文章中曾經提到過:兩隻刺蝟如果捱得過緊,就會彼此傷害到對方,如果保持合適的距離,大家都舒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家長對孩子的關懷要適度,如果像對待小孩子那樣對待大孩子,孩子不僅不感恩,而且還會反感。更有甚者,會弒父弒母。

    最近瘋傳的北大學生弒母案,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案犯在幾年前的一篇網文中曾經提到:

    “她把好的一面留給別人,把壞的一面帶回家,她說過,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除非殺了我,受夠了,真的受夠了,所謂最深的愛也是最深的恨。死就死吧,誰都別想好過。”

    “愛之深,責之切”。請那些不懂教育的父母不要再拿這句話來替自己解脫了。類似北大學子弒母案這樣的悲劇難道發生的還少嗎?仔細想想,那些媽寶男,該跟孩子分床不分床,該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時候,都是由父母包辦代替,諸如此類的事情做的多了,該放手時不放手,這個家庭離悲劇也就不遠了。

    請那些以整理房間為藉口,不顧孩子隱私,亂翻孩子東西的父母,請早點驚醒吧!有尊重,就沒有傷害。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願父母們“以恕己之心恕人”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孩子。他不僅僅是你的孩子,也是你的朋友,同樣也需要被尊重。愛孩子,請給孩子多一些尊重,給他應有的隱私空間。這樣,就會少一些彼此間的傷害,多一分家庭和諧,社會才會更安定。

  • 4 # LoveVV474

    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感受,我爸媽從來不給我整理房間,從小到現在我的房間都是我自己整理,我要給他們什麼東西,就是我拿給他們,我不拿給他們,他們也不會擅自翻我東西。有些事,我想說就說,我不想說,或者明確說了這事已經結束了,翻篇了,解決了,他們也不會多問。我覺得這樣挺好。

  • 5 # 葉輕舟001

    你這比我好多了,我父母經常沒經過我同意翻我房間,特別是些個人隱私什麼的,都發到家庭群裡當話題,調侃…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哪怕是請了些長輩來都沒用(當時是答應好好的)事後全部拋腦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居里夫人和阿基米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