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斷劍66336482

    咱肯定不是詩人。談戀愛的時候,寫過許多詩,也發表過幾首。現在想想,當時不很憤怒。俺也有不少朋友是知名詩人,寫情詩朦朧詩的,好象也不太憤怒。還認識咱省銅陵市一個寫兒歌的,叫謝採筏。他跟俺說起他的兒歌,神采飛揚,沒有一點點憤怒的樣子。對了,兒歌可不可以歸類於詩歌,尚有一辯。這人情詩也寫得不錯。六四屆大學畢業生。席慕容的詩,在憤怒的情緒裡,肯定寫不出來。對了,席是畫家,不算詩人。權當沒說。

  • 2 # 風雅宋

    “憤怒出詩人”一語,是古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約60年一約140年)的話,出自他的一首諷刺詩。

    這首詩很長,現有的漢譯本似乎都不甚好,就不移錄於此了。該詩次第呈現了社會的種種亂象,爾後詩人出場了:

    “誘惑貪婪的少婦的人能讓誰安穩地睡眠。輕薄的妻子、著童袍的淫棍能讓誰安靜。即使沒有天才,憤怒出詩句,或如我的,或如克魯維埃努斯的,什麼樣的都可以。//自從當年狂風暴雨給大地帶來洪水滔滔,丟卡利昂駕著一葉小舟航行在高山之上,他呼請命運,用徐緩的呼吸使石頭和暖,皮拉給男人們創造出自然裝束的女人,人類的一切行為、願望、憂懼、憤懣、愛慾、歡樂、紛爭,都將是拙作的食糧。”(摘自新浪博主“漁樵閒話”的部落格)

    在尤維納利斯這裡,“憤怒出詩人”指的是社會的醜惡混亂,都能夠激發人的情緒,可以成為詩歌創作的源泉。

    後來,尤氏這句詩逐漸被提升到了普遍意義的高度,指激烈的情緒,可以促發人們的文學創作。

    其實,中國古人亦有類似的說法。

    孔子解讀詩歌功用時,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其中的“怨”,指的是揭露肉食者為政之失,抒發個人的怨憤之情。這跟尤氏的“憤怒出詩人”顯然是相通的。

    【圖:孔子聖相】

    孔子之後,屈原《惜誦》有“發憤以抒情”之句,因為內心不平,有鬱積,有情緒,要抒發之,吐之於口,形之於言,便可能成了詩歌。

    司馬遷點檢歷史人物和王國命運時,常有種種困惑,他發現天道難測,善人未必受到特殊的眷顧,如孔門最賢達的顏淵,窮困夭折。作惡多端如盜蹠者,反而得享高壽,活了八十多歲。司馬遷仗義執言,為李陵鳴不平,結果身陷囹圄,慘遭腐刑,使得他對人世有了更為深切的體驗,當然,更多的不平,這一切都被他轉化為繼續編寫《史記》的動力。他在《史記》的序言《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中,提出了“發憤著書”說。富有才華、胸有大志之人,在現實中遇到萬般挫折,無法實現理想抱負,滿腔幽憤,最後化作寫作的動力,從而,紓解內心的焦灼感,也使得個人的價值在著書立言中,得到某種實現。

    在司馬遷之後,韓愈根據孟郊和李賀等友人的悲劇人生,提出了“不平則鳴”之說,歐陽修的哥們梅堯臣提出了“詩(人)窮而後工”的說法,清代的趙翼在題元好問詩詩說提出了“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等等。

    以上系列說法,或有所偏重,但都強調詩人情緒的發動,情感的鬱結,對詩人創作的促發作用。

    世人有種種,為何偏偏詩人這麼需要“憤怒”之情和“不平”之心呢?

    原因在於,詩人身份具有特殊性,純粹天真,單純敏感,善良正直。古今中外,詩人常作為世間的良知代言人而存在的。他們的憤怒,並非總為自我而起的,他們的創作,也不是為抒發自己的小情緒的。

    詩人應該是道義的守護人,他們應該為弱者、為被壓迫被侮辱,為遭受到一切不公者發言,為他們討回公道。當然,道義的公道,時常體現在文字之內、人們心中。

    如果從文藝創作角度來看,內心的失衡,情緒的波動,乃至心理的糾結,可能是促發創作的重要動力。

    【圖:世界現代主義大詩人里爾克】

    大詩人里爾克一度迷戀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請後者嘗試為自己作治療。治療進行一段時間之後,里爾克果斷放棄了,他說,如果繼續治療下去的話,自己內心的衝突、矛盾和糾結可能都消除了,只是自己可能再也寫不出詩歌了。

    相對於安寧、平實的凡俗人生,能夠觸及神秘世界,抵達真理的詩歌,是他更為看重的。因此,他寧願繼續痛苦下去。簡單說,詩人里爾克就是不希望自己喪失詩人觸覺的敏感和對外界的痛感了。從這種意義上說,“憤怒出詩人”中的“憤怒”,實際上是詩人對外界的某種“痛感”,而未必是憤怒不平的情緒了。

    更多人文靠譜解讀,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 3 # 海心蔚藍

    我覺得不是憤怒出詩人,而是亂世出黃雄,時世出豪傑,窮困潦倒,孤獨惆悵,情難自擬。境界高抒長情露才華出詩人,我是這樣理解的。因人萬般糾結的時候,雖說思緒混亂。而此時的一揮而就,卻留下千古名篇,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沐春風深入靈魂洗滌心靈,感同身受不得不佩服詩人偉大的"情操"。留傳後世供我們瞻仰拜讀。

  • 4 # 半島文學

    只有一小部分人附和這個規律。科學地講,憤怒促使腎上腺激素增加,可能激發人的潛質,對有“靈感”的人來說,能迸發出激情語言,那就是詩了。

  • 5 # 高靜環

    謝邀問,回答,如何理解“憤怒出詩人"這句話?我想這句話,不是完全正確的,很帶有片面性。"憤怒出詩人”,得看什麼樣的人"憤怒”?假如是一個不懂文學,沒有寫詩能力的人的"憤怒",是不會“出詩人"的。只有懂的文學創作,有寫詩能力的人在“憤怒"時,倒會寫出更好,更優秀的詩篇。詩人要有寫詩的知識,素養,激情。常言說,喜,怒,哀,樂皆成文,詩人"憤怒"的時候,更會寫出比平時更好的詩篇,原因是,憤怒,激情,感情交集在一起,詩人就會寫出好的優秀的詩篇。比如說岳飛的《滿江紅》,就是在"憤怒"的激情下寫的,忠憤可見!回答到這,僅供參考!謝謝!

  • 6 # 使用者61261209737

    巛題元遺山集》

    [清朝-趙翼]

    身閱興亡洗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清朝學者趙翼的這首七律說的是元朝大詩人元好問的創作成就與他顛沛流離身多不幸有關。

    “憤怒出詩人。”這句話說明了詩與詩人的心境緊密相關,由此可以引申為作品與作者的心境緊密相關。屈原放逐漢水而著的《離騷》,司馬遷受腐刑後而作的《史記》,曹雪芹家道衰落後寫的《紅樓夢》,都成了曠世名篇,萬古流傳。李白、杜甫、陸游、辛棄疾、李清照……歷史上有名的詩人大多曾經,或受排斥,或遭貶,或懷才不遇一生顛沛流離,或命運多舛身陷困境。由此看來,逆境的確能激發人去沉重思考,洞察人性和社會,併發“憤”圖強。

    “憤怒出詩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只適用於某些人。詩人首先是人,是人就要吃飯,如果連起碼的生存條件都無法保障,“詩”恐怕只能擱到一邊。

    詩人不一定憤怒。只要有一顆詩心,情真意切,與時代同脈搏,與大眾共心聲,就有可能創作出好詩。

    過去如此,當今如此,以後還是如此。

  • 7 # 自娛自樂知

    這裡的憤怒是指心中有一股巨在的能量要向外噴發,它要找到一個憤瀉口,如果是寫詩那麼他是個詩人,如果作畫那麼他是個畫家,如果是作曲那麼他是個歌唱家,以此類推。所以憤怒不止能出詩人,還能出許多其它的藝術家。

  • 8 # 逍遙宇宙a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到岳飛的《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當時他率部抗金勢如破竹,本應乘勝追擊。無奈高宗與秦檜已一心求和,下12道金牌招岳飛退兵回京,解除兵權,以莫須有罪名將岳飛下獄並殺害。時年39歲。

    岳飛20幾歲從軍,英勇善戰,屢建戰功。在國土淪亡之際,矢志報國。岳母在其後背刺字‘’精忠報國‘’,成為後世美談。這一首《滿江紅》,充分表達了詩人當時對敵人無比憤慨,激發愛國之情,寫下氣吞山河之萬古詩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羅斯德式經典拉格啤酒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