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溪是我呀
-
2 # 法外狂徒張三君
如果說網路遊戲的億萬利潤葬送了一代年輕人的青春的話?
那電商的億萬利潤是不是葬送了實體店家的生活?
廣場舞的喧鬧是不是葬送了老年人的晚年時光?
麻將的噼裡嘩啦是不是葬送了中老年人的家庭?
手機的出現是不是葬送了所有人的人生!
...
存在即合理
網路遊戲只要不違反法律,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我們不要只看到一個事物的消極的部分!我們也要看到事物的積極的部分!
你可曾知道電競遊戲已經是亞運會的比賽專案之一?同時在為申奧做準備!
你可曾知道早期的電競選手們如人皇SKY披上國旗為國爭光的榮耀?
另外,電子競技早已經成為了國家的一個體育專案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同時有多少體育專案在最原始時都是一種遊戲?
網路遊戲的發展同時也帶動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著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國家為地方的GDP作出了大量的貢獻!同時它的汙染和能源消耗也是最少的!
網路遊戲作為同電影動畫片動漫相同性質的文化產業正在帶來著越來越積極的影響!
所以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它,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表現形式還需要我們給予肯定和支援!
-
3 # 淡然尋味
如果你是一位年輕人,如果你喜歡遊戲,讓我們一起分享對遊戲的看法!
遊戲是什麼?遊戲是網路時代的休閒娛樂方式之一。
遊戲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是讓人放鬆心情產生愉悅感,或者是為了社交!可以說是一種精神的放鬆劑,它的價值自然就體現在這裡!
對於遊戲葬送他人怎麼看呢?不是遊戲葬送他人青春,是沉迷遊戲葬送了青春!許多的人都玩遊戲,手機遊戲的使用者有八億之多,按遊戲葬送人青春這麼個道理來說,那我至少有8億人已被葬送了青春了!
遊戲本來沒有錯,有錯的是你沒有這個自制力,或許可能是因為你太閒了沒有事情做,或許是因為你已經放不下這個遊戲了!
但這都不是遊戲的問題。如果沒有遊戲的話,總有出現一種方式會讓年輕人沉迷!對不對?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個方式是什麼,但是絕對會存在!對此,我對網路遊戲的看法是保持中立的,對於那些無法離開遊戲成迷的人,青春是毀在你們自己手上的!不是毀在網路遊戲上的!
至於網路遊戲的高額利潤,這其實就是別人休閒娛樂花錢一個道理,利潤高不能說明任何東西,也和遊戲沉迷,沒有任何道理!
-
4 # 歐氣眷顧的男人
青少年為什麼會喜歡玩網路遊戲?
玩家進入網路遊戲的動機之一:滿足其社會交往上需求的需求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是社會性動物,人們大家多數時間都是與他人一起度過。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人之所以整合群體來生活,是進化的結果:能夠提高其生存的能力;首先,多人配合能夠完成一個人單獨不能完成的任務,比如獵殺一頭大象;其次,能夠大大減少尋找配偶的時間。獨居的動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來尋找自己的配偶。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研究組織激勵時應用得最廣泛的理論。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我們來對這幾個層次的需求進行分析,會發現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在一個社會中能夠得到更好的滿足,而社會、尊重的需求,只有置身於一定的社會關係中才能得到實現。都必須在一定的社會中才能夠得到實現。
生理需求: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這類需求的級別最低,人們在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之前,總是盡力滿足這類需求。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樣,在安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之前,人們唯一關心的就是這種需求。社會需求:社會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別人按照他們的實際形象來接受他們,並認為他們有能力,能勝任工作。他們關心的是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
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的目標是自我實現,或是發揮潛能。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人們上網的目的之一是尋求溝通。我們來看一個關於上網需求滿足的一個研究。楊宜音、陳午晴、徐冰在一項有關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需求的研究發現,上網滿足了以下人們六種心理需求:
這些需求哪些能夠在網路遊戲中得到滿足?哪些需求是和社會關係有關的?華人比美華人更需要在網路遊戲中尋找人際關係與美華人青少年相比,中國青少年缺乏溝通交流的機會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華人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覺得中國的某些父母,在子女出問題的時候,才出來責怪學校,責怪老師,責怪網路遊戲等等,而不是反思自己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不僅僅是養活他就行了的,還必須要陪他玩、陪他娛樂,和他經常進行溝通,保證他在心理上能夠健康的成長。當然還包括讓他得到好的教育,不只是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思考和行為的方式。
美華人比華人更注重與子女的交流溝通:在美國,將十二歲以下的子女單獨留在家中,是違法的。美國地方廣大,交通方便,自然環境好,經濟發達,這些特點造成了美華人對戶外活動的偏好。每到週末很多父母都回帶著孩子去打棒球、打籃球、野營、釣魚、打獵等等,美國小孩在這些戶外活動中不僅玩得很開心,還建立了自己的社會關係,交了很多朋友。反過來看中國的情況,我覺得父母陪伴小孩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中國小孩被沉重的學習負擔和學習班壓得喘不過氣來,而娛樂、社會交往等方面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都被壓抑了。很多小孩都是被關起來長大的。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小孩的另外一個交流渠道也非常匱乏。我們現在反過來看我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將生理性成癮和心理性成癮做一定的區分:吸毒是生理性成癮,會在人的身體裡留下毒品的受體,如果這些受體沒有定期和毒品的化學分子結合,就會導致人生理上的不適。而心理性成癮則不同,心理性成癮往往是因為導致成癮的事物的正面的原因。我的觀點是,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恰恰反映的是這個社會內容的匱乏,學校教育的枯燥和家長的責任心缺乏。網路遊戲幾乎成了青少年獲得快樂的唯一渠道,也是玩家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渠道。
回覆列表
葬送這些年輕人青春的是他們薄弱的自制力,網路遊戲只是替他們背鍋而已。
“就是王者榮耀這種遊戲把我家孩子害了”、“網路遊戲只會荼毒青少年”,我個人是極其厭惡諸如此類的言論。
遊戲的存在本該是增加生活趣味的,就像我們小時候玩捉迷藏和跳皮筋一樣,只是現在科技發達了,老套的遊戲形式被淘汰了,而網路遊戲的趣味性更加濃厚了。
每當我看見有家長控訴網路遊戲禍害了孩子的時候,我會很疑惑。沒有哪個孩子不愛玩遊戲,為什麼偏偏你的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呢?
我身邊有不少喜愛玩網遊的朋友,其中甚至有人初中就進網咖玩遊戲,但是他們的初中、高中以及大學的成績都非常優異,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拎得清,知道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的時候學,他們從不沉迷其中。
我也是個喜愛網路遊戲的年輕人,但在我的青春裡,網路遊戲給我帶來了很多歡樂,給我和朋友之間創造了很多話題。
所以,自認為被遊戲毀了的年輕人,不用逃避,你的青春被葬送,只是因為你有著不堪一擊的自制力罷了。而那些控訴網路遊戲的家長,你們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比你們分給孩子的時間更多,所以你們也不用逃避,不用為你的孩子找藉口,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教育的失敗,如果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引導孩子合理分配時間,何至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