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宮外史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後,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設定雲中郡、雁門郡、代郡,並在新開闢的邊境修築了趙長城,趙國因而得以強盛。秦國也難以與之抗衡。

    胡服騎射,事實上是改革軍事編制,組建騎兵兵種,形成騎兵集團部隊。騎兵部隊的優勢是機動性強,突擊性強,行動迅速,可以機動靈活的打擊敵人。

    騎兵訓練以騎術、射箭為主,兼練刀劍、長槍以及陣法。

    相應的裝備服飾也進行相應的改革。騎馬射箭本是胡人的長處,相應地胡人的服裝也是適合騎射的,所以,就照搬胡服,騎兵們都穿胡人的衣服。

    有人說,實行胡服騎射,是淘汰戰車,非也,只是縮小戰車的數量而已。戰車有戰車的優勢,雖機動性差,但守禦牢固,攻擊性強。戰車、騎兵相結合,優勢互補,才更有戰鬥力。

    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實行胡服騎射,到公元306年,就小試牛刀。派遣軍隊攻打中山國,一直攻到了中山國都城靈壽(今河北平山)附近的寧葭(今河北獲鹿北),徹底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陘。

    趙武靈王還趁秦武王因舉鼎而死後,他的弟弟們爭奪王位的機會,西渡黃河,攻取了秦國與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區(今陝西北部與內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區),對秦國造成高壓態勢。林胡損失慘重,向趙武靈王獻出大量的良種馬,以求和解。得到良種馬後,趙武靈王又招募大量林胡勇士,擴編騎兵部隊。

    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又大舉進攻中山,合圍中山國的都城靈壽,向中山王索取四邑後退兵。

    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再次攻打中山國,奪取了中山與代郡和燕國交接的土地,把中山完全裹在趙國境內,對中山進行了嚴密封鎖。林胡與樓煩想與中山夾擊趙國的代郡,遭到了趙武靈王的痛擊。趙武靈王奪取了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建立了雁門郡(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寧武以北至內蒙古間地區)和雲中郡(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以南,長城以北之間),迫使林胡和樓煩大幅度地向北遷移。

    趙武靈王派人修建了兩道長城,以阻止林胡和樓煩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內蒙古烏加河、狼山一帶,第二道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包頭、呼和浩特至河北張北一線。

    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大舉進攻中山國,中山國國王投降,中山國滅。趙武靈王將中山國國王遷往膚施(今陝西榆林)。樓煩王不甘失敗,與中山王串通反叛,被趙武靈王攻殺。

    而其他五國呢?

    前306年,楚懷王滅掉越國,實力大增,引起韓、魏、秦、齊的大舉討伐,打的不亦樂乎。楚、魏兩方都向趙國求得支援。趙武靈王趁機派仇液入韓、富丁入魏、趙爵入齊,以堅其抗楚之心;又秘密派王賁入楚,轉達趙武靈王同意楚國南北夾攻的建議。趙武靈王又派樓緩入秦,密切觀察秦國內亂的發展。派代相趙固監視胡人的動靜,注意燕國對秦國內亂的反應。趙武靈王這一系列組合拳,把六國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這時期的趙國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

    而秦國能與趙國抗衡嗎?不能。因為秦國的國王廢立趙國都能插一手。

    秦武王因舉鼎受傷而死,沒有子嗣,弟弟們爭力,導致三年內亂。最後宣太后戰勝惠文後,欲立次子涇陽君公子芾為新的秦王,而趙武靈王不同意,決定立在燕國為質的宣太后的長子公子稷為新秦王。並派使者通知樓緩,讓樓緩告訴宣太后,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同時令趙固入燕迎立公子稷。

    如果宣太后不同意趙武靈王的意見,一場惡戰又將開始,秦國自知打不過,宣太后被迫不得已,只有同意趙武靈王的意見,立公子稷為新的秦王,這就是秦昭襄王。趙武靈王還脅迫秦國任命樓緩為秦相,以便為趙國謀得更多的利益。

    由此可見趙國的強大勢力。

  • 2 # 玉之溪

    答:『胡服騎射』不單單是改革軍制,更換騎兵的服飾,更是華夏民族吸收少數民族在運用騎兵作戰的優良傳統上的一次大膽嘗試。這種嘗試涉及飲食、服飾、作息時間、生活習慣。是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典範。當然這次嘗試,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僅使趙國拓地千里,更是使趙國軍力在戰國中後期,排在前列,數一數二,可以在對陣秦軍的戰爭中互有輸贏。

    趙國在趙武靈王繼位時,國力持續衰弱,他上位後,為了使趙國得到持續發展,於公元前307年,拜擺脫舊制和保守勢力的束縛,開始了強以推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

    改革成效初現時,趙武靈王,開始了攻滅中山國的軍事行動,中山國是草原民族建立的國家,戰力兇悍,縷敗屢戰,是個打不死的小強。公元前305年,趙國大軍從南、西、北三個方向大力圍剿中山國,將中山國打的奄奄一息。後來秦國發生內亂,秦武王,武王立遺囑,召回在燕國為質子的贏稷為君,趙武靈王也支援嬴稷為君,惠文後不同意,宣太后就開始了了惠文後的鬥爭,最終宣太后勝利,鬥爭中,趙武靈王,兵陳邊界,隨時干預,秦國的國主之爭,最終以嬴稷登上了王位。

    公元前302,吳娃死了,他是趙武靈王最喜歡的妻子,生前沒有提要求,死之前,希望趙武靈王立兒子趙何為王位繼承人,趙武靈王,為了滿足他的要求,就廢了,嫡長子趙章,立兒子趙何為繼承人。這為他以後,橫屍沙丘宮,埋下了伏筆。

    做完這些,公元前300年,他繼續開始了滅中山國的軍事行動,經過幾年的努力,最終徹底滅了為禍中原數百年,而使諸侯無可奈何的小強。之後他又開始了對草原部落開始了軍事行動,征服了諸多草原部落,擴地千里,成為了,戰國七雄中的大國、強國。北壓草原部落、向西使秦國低頭,向東向北攻擊燕國、向南將魏國拉下了戰國強國的寶座,使之俯首稱臣。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沒有國家敢招惹趙國。當時的秦國,也是經過商鞅變法以後的幾十年,國力也是很雄厚的,但被趙國壓著,可以想像一下趙國當時的強大。

  • 3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趙軍在改革以後擊敗過齊國和燕國,奪取過魏國的土地。廉頗是魏華人,但是不願意為魏國國領兵,他願意領著趙軍暴打自己的祖國,在被楚國招募後,他還感嘆楚國士兵不如趙國士兵戰力強。題目在趙國末年也曾經帶著半殘的趙軍,擊敗過秦國軍隊,秦始皇用反間計才擊敗他。趙軍還多次擊敗過遊牧民族的軍隊,打敗過匈奴大軍。在秦國商鞅變法後的六十三場戰爭中失敗的只有五場,有三場都是趙國打得,因此趙國在當時說是第二沒有問題。

  • 4 # 李論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確實效果顯著,讓趙國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而且這次改革,讓華人第一次穿上褲子。以前的人是不穿褲子的,為了方便騎馬,學習胡人服飾,才開始穿褲子。

    要說強,也未必有多出眾。戰國時期,秦國計程車兵最強;齊國的地勢最險;楚國的疆土最大。

    而胡服騎射,也只是單純軍事上的改革。在制度、思想和國力上還跟不上。即使是軍事上的改革,軍力也沒有秦國強。“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面對秦軍,趙國只能採取守勢,依靠長平一帶的有利地形進行防守。前者廉頗就是這個戰略思想,而趙括卻冒進貪功,與秦軍決戰。至此“長平之戰”趙軍大敗,殺神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 5 # 火器工坊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確實增強了趙國的軍事實力,但還沒有說讓趙國變得無人能敵。

    關於胡服騎射的改革,它不僅僅是一個強軍的改革,也是將國家的軍事大權從士大夫貴族手中徹底奪了過來,為中央所服務。

    改革後的趙軍,以輕便和高機動性的騎兵著稱,不過因為時代的侷限性,趙國的騎兵也並非是無敵的。

    首先第一點,戰國時,中國乃至世界都還不曾出現馬鐙和高橋馬鞍,故而騎兵在馬上必須要雙腿死死地夾住馬背,像後來的轉身騎射帕提亞戰術,都是在高橋馬鞍出現以後才能實現的。

    那時候的趙國騎射手,不過是可以向前騎射,或者停馬騎射。再不然就是憑藉高機動性在戰場上來回走位,伺機給予敵人重創。

    騎射改革,也是標誌著中國的軍事已經開始走向了由騎兵取代戰車的歷程。

    不過你要說除了秦軍別的國家都不是對手也是妄語。

    就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時候,天下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當屬秦國和齊國,尤其是齊國,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政治,從各個方面都超越了其他國家。

    在前287年,齊趙之間就因為爭奪宋國的領土而發生過戰爭,結果是趙國被齊國挫敗,而這已經是發生在胡服騎射12年後的事情了。

    在後來秦趙長平之戰時,趙國雖然當時已經是東方六國最強了,但是其軍力在面對秦國時還是很吃力,故而無敵一說真的是言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地年限50年的住宅產權,有沒有什麼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