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暖風心理趙老師

    有一個看起來待遇不錯的工作,但是依然也會有不想做的時候。這樣的想法也屬正常,可能的心理原因如下。

    一,長時間的職業倦怠。

    工作到一定時間,職業發展駕輕就熟,變得不再具有挑戰性。人們都有喜新厭舊、求新求變的需要,對習以為常的事情可能表現的有些厭倦。

    二,工作發展遇到了瓶頸期。

    當遇到職業發展的轉折期或瓶頸期的時候,工作穩定,但是升職無望,突破無門,前途迷茫帶來的焦慮感也會產生消極的心理感受。

    三,缺少工作的成就感和意義感。

    工作不錯,待遇不錯,以世俗的觀點來看,都挺好的。但是有些工作不容易發揮自己優勢,體現自我價值。也需要重視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這個工作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透過職業發展有沒有獲得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價值。

    所謂的“作”,在別人看來就是無端生事,不作不死。就像《都挺好》中的父親蘇大強,也只有當事人知道,我們從來不會無理取鬧。那看似難以伺候的“作”也只有對親近的人,對自己感覺安全的人才敢有所表現。

    愛找事,以此來表達不滿,尋求關注。每個人作的背後都有不曾被滿足的需求。問問自己這份看起來不錯的工作中,還有哪些內心的感受被忽視了,需要關注。

    從此,用心感受工作給你帶來的成就和價值,用心愛上工作,這不僅是你謀生的手段,也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相信看到你這樣的認知轉變,家人和老闆也將對你刮目相看。

  • 2 # 珞佟談心

    我想你是遇到了“職場倦怠期”。從心出發 破冰職場“倦怠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三點一線or兩點一線的日子不斷在重複著、你有沒有偶然思慮起、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是否依然讓你神采奕奕、充滿活力?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工作不斷重複、單調乏味…?

    你是否從前很上進、現在卻一心夢想休假去…?

    你是否不再為自己的一點點進步雀躍歡喜…?

    你是否碰到一些麻煩事就急躁易怒甚至情緒失控…?

    你是否變得對他人的指責表現得無能為力、無動於衷或消極對應…?

    你是否開始懷疑自己處理同事關係、上級關係的能力…?

    ……

    事實上、你並不希望如此、你依然想要擁有活力、依然希望自己積極上進、依然還有不曾實現的目標或理想、你只是覺得心力交瘁、有心無力、有些茫然、無所適從罷了。

    但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許此刻你正在遭遇職場倦怠期!

    為什麼會產生“職場倦怠”呢?

    我們知道人們的行為都是在一定的動機下產生的、而動機的產生和人的需求、興趣有著密切的聯絡。需求不能被滿足、興趣缺乏、動機就會減退或者消失、被動機所推動的行為也會減退或消失。

    職業倦怠就是在人對所從事的工作失去興趣或缺乏動機、但又不得不為之時產生的厭倦心理和情緒。

    u 人的因素是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有以下幾點:

    ① 你是否真的懂得自己、現在所從事工作是否真的適合你自己?

    我們從小長到大會學會很多、認識很多、但最後發現最難認識的是我們自己。

    大多數人在懵懂中選擇了專業、在慌慌忙忙中選擇了工作。忙忙碌碌工作一段時間或很長時間後、才發現自己入錯了行。

    職業與個人特質的錯位、長期發展下去必然會引發職業倦怠。

    ② 對於組織或工作的期待值落差太大

    每個對職業有欲求的人、都會對所從事的職業有自己的期待。

    隨著在企業內的成長、逐步發現個人的工作待遇、職業發展等不能得到滿足;個人的理念、價值觀與組織導向嚴重不一致、失去了組織歸屬感和認同感。

    這種環境中、從個人的原始期望到高階期望均不能被滿足時、顯而易見會產生職業倦怠。

    長期處於高壓工作狀態、容易讓人身心疲憊;工作嚴重缺失可控感、人員即使勞心勞力依然對結果不得預知。

    這兩種狀況下、越強的個人責任感、越容易讓人心力疲憊、精力耗竭。如工作任務和內容的頻繁變換、工作中不可控因素長期佔50%以上、客戶的負面評價等。

    ④ 社交壓力和社會輿論

    比如員工和周圍的同事沒有積極的聯絡、年齡漸長催婚、家庭內耗等帶來的壓力。

    ⑤ 個人心理特質本身容易產生倦怠

    如性格特質、健康問題、觀念、家庭因素等。有一些性格容易遭遇職業倦怠、如自我評價低、凡事追求完美主義、A型性格、外控性格等。

    A型性格 是一種“工作狂”的性格,情緒容易緊張、急躁,進取心強。在外界看來衝勁十足,就像永遠不會斷電的長效電池,縱使身心已經超出負荷,這樣的性格最易導致身心的倦怠。

    ⑥ 另外、職業倦怠與工作自主性和工作心理成熟度都有關係。

    根據研究、工作自主性與職業倦怠呈負相關;

    工作心理成熟度可以正向調節工作自主性與職業倦怠的關係。

    也就是說當工作心理成熟度高時、自主性高的情況下、職業倦怠下降趨勢會較為顯著。

    例如企業信譽度、企業經營產品特性等等。都會給個體帶來額外的心理壓力、容易造成對企業和崗位的迷惑造成職業倦怠。

    ② 崗位職責不明確、導致人員工作內容變換良多、員工發展前景不明晰、沒有自我成就感。

    崗位職責不明晰、會給員工造成發展前景無定向、容易導致對個人發展的擔憂、產生對現有工作的倦怠。

    不會講故事的老闆不是好老闆、同時好老闆不會只講故事。

    ④ 人際關係複雜、同時上下級缺少溝通;

    ⑤ 企業或行業前景不佳、企業動盪、容易導致人心不穩、缺乏信心而造成員工的工作倦怠。

    我是珞佟,一名心理學愛好者和專業初學者。我想用心理學知識幫助自己,也溫暖他人。

  • 3 # 末日的回想

    大家好,我是回想,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感覺心累了,對工作缺乏熱情。

    可能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有時候我也這樣。但是仔細想想,其實就是心累了。工作嘛,肯定會有一些工作流程,還有和同事們的相處。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某一方面並不和心意。對外面有著一些嚮往,對自己的處境又有些不捨。面對已經爛熟於心的工作流程,時間一長肯定會產生疲憊,就會缺乏對工作的熱情。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還缺乏一種果斷之情,有這樣的想法的人,多半是年齡在30歲左右的人吧?

    其次,沒有足夠的壓力或者動力來驅使自己。

    換句話說,就是有點放任自己,不想失去這樣安逸的生活,又缺乏面對挑戰的衝勁。猶豫和矛盾一直在心頭環繞,之所以看中工作和待遇,更多的是享受這樣的優越感,如果換一份工作或者是換一個環境,可能遇到不如意的會比現在多得多。其實沒必要糾結,在沒有出現足夠改變你人生軌跡的事情,大可不要去想離職的事情。否則,你只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再次,正視自己很重要。

    你很清楚你想要的是什麼,而現在的狀態很顯然你已經擁有了。人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就像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一樣。你也害怕沒有了現在的工作你會不知所措,但是繼續呆在這裡似乎還有點不甘心?又不知道該去做什麼?這個時候,你最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正視自己的態度。不妨在原有的環境下挑戰一下自己,給自己找一點樂趣或者是壓力來激勵一下自己。

    最後,還是要理性一點。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迷失在自己的感性裡,憑著自己的感覺去想?但是往往這種錯覺會讓你產生不良情緒。理性一點總是好的,客觀一點分析事情,就好比你現在的生活,失去了這份工作,你可能並沒有現在如意。那就踏踏實實的不要去胡思亂想,按照原有的計劃去做就好。感覺累了就出去走走,看看風景,找找那個真實的自己。當然,選擇權還是在你的手中,就是看你更傾向於哪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英語常用寫作開頭句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