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紫翹

    史 鑑:韜光紀幽

    【原文】

    環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據西山之佳惟四寺①,靈隱為最勝②;領靈隱之勝有五亭,韜光為最幽。韜光在寺後之北高峰下③,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險峻,曲折蛇行,兩旁皆巖崖斗絕,數里中連屬不斷。嘉樹美竹森其上,兔絲女蘿之屬蔓延而羅生,枝蔭交加,蒼翠蒙密,日光漏木葉下,瑩淨如琉璃可愛。禽鳥聞人聲近,輒飛鳴翔舞,若報客狀。峰迴路轉,客或先後行相失,望見樹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遙相呼應,遇會心處,則倚樹而息,借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猶徘徊不忍去。道中聞梵音泠泠,如金石出林杪,因徐步聽之,久方及門。堂宇因山為高下,明淨整潔,一塵不生;周圍峰巒環抱,勢極奧曲,窈然深秀④,乳泉交流,屋上下隨處充滿,晝夜常如風雨聲。老僧八、九人,皆擁衲趺坐⑤,閉目靜觀,客至不起。惟庵主者出肅客坐小軒中⑥,焚香供茗果甚虔⑦。復引客出屋後,見大竹數萬,竹盡,西一小丘,高可數丈,攀援而登其上,望見西湖湛然在城下⑧,南北兩山繞湖,如雙龍抱一白銀盤,混漾不定,使人心目蕭爽,神思飄逸,疑乘雲御風,浮游於灝氣上也。籲!快矣哉!復循歸路下山。

    【註釋】

    史鑑(1434—1496),字明古,號西村,別署西村逸史。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書無不讀,尤熟於史。淡泊名利,友人引薦其入朝,多次婉言推辭,一直隱居不仕。所作《晴雨霽三遊西湖》為遊記文學經典。著有《西村集》。

    ① 四寺:指玉泉寺、集慶寺、靈隱寺、韜光庵。

    ② 靈隱:寺名。晉咸和元年始建,明萬曆十二年重建,在西湖西北靈隱山麓。

    ④ 窈然:幽遠的樣子。

    ⑤ 趺坐:即跏趺坐,雙足交叉,置於左右股上,是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

    ⑥ 肅客:恭敬地引進客人。

    ⑦ 供茗:送上茶水。

    ⑨ 蕭爽:清靜開朗。

    【品評】

    作者依山而行,漸行漸上逶迤盤桓中,層層深入,點點感悟,一個“幽”字入境來。

    文章精巧構思,文筆優美,行文婉轉,富有詩情畫意的流韻感。從多方面、多角度的開闊視野中展現了韜光亭綺麗景緻以及周邊風景的幽雅清逸。

    作者用筆灑脫,潑墨有韻,全景佈局極有流動張弛感,信手拈來的各種景物,精妙構建在一種清幽邃遠的境界中,嵌入輕巧,手法老道。文中所說“窈然深秀”的幽境,空曠寂靜,悠遠洞開。

    蔥綠的樹木修竹,蔓延的藤蘿纏繞,日影隱約斑駁,林鳥俏皮活潑,誦經聲傳來,有種泠泠不覺而起,浸透全身。泉水幽幽溢位,蔓延而開,四處充滿了生機盎然,使得一切更加高潔、澄澈,猶如此時此景下的心境般。

    當走出幽境,登上西小丘,放眼眺望遠處的湖山,迎來的是一個超逸闊大、絢麗無比的浩淼遼遠境界,恰似徜徉於天地蒼穹間,有種山水共徘徊的人生快意!於是作者記幽而存,諸君共享,快哉也!

  • 2 # 舊事如流水

    史鑑,明代人。《韜光紀幽》韜光、韜光亭,西湖的一處風景。紀幽、作者遊玩韜光亭的感慨。

    文章開頭用三個‘西山最佳,靈隱為最勝,韜光為最幽’,層層遞進,描述了在西湖風景中,與其它的景色對比,‘韜光亭’在這些風景中是最美麗的、最值得遊覽的地方。作者透過“路險峻,曲折蛇行”“枝萌交加,蒼翠蒙密”,正面描寫了‘韜光亭’的地勢險要,沿途風景秀麗的景色。透過“禽鳥聞人聲近,輒飛鳴翔舞”“則倚樹而息,借草而坐”,側面描述了鳥鳴和人的活動情節。正反交替,把作者自己遊歷‘韜光亭’的歷程生動地用文字表述出來,作者文字言語用得特別,文學功底之深厚可見一斑,此文可以說是古文言文中的極品中的極品。

  • 3 # 一念原創

    謝邀請!《韜光紀幽》,是明代人史鑑寫的一篇遊記散文。文言文,著力描寫西湖邊韜光亭以“幽”取勝的美景。寫景的文章,一般都是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或者情景並舉,而這篇《韜光紀幽》,給人的感覺卻是少有的全身心在景物,忘我賞景的狀態。作者似乎沒有心懷任何其他的情緒,沒有懷才不遇的憤懣不滿或者仕途不順的鬱悶孤獨或者隱居避世的消極悲涼等等,這些似乎都沒有,作者只一味寫景,或者說他自己全身心為景物之美傾倒,醉迷其中,不能自拔,再沒有別的情感心緒,除了對景物的熱愛之外。但也許,所有那些情感作者都有,而只是,面對這樣勝之又勝美之又美的景色,他得以全然忘卻了而已。

    文章起步用了三個“最”字,層層遞進,步步登高,交代韜光亭是西湖美景裡勝中之勝,幽中最幽。而“幽”字是全文的關鍵詞,中心字,以下的美文全是圍繞“幽”來寫的。從依山而行的路上,無論是險峻曲折蛇形的路,還是斗絕壁立的巖崖;無論是茂林修竹還是兔絲女蘿都無一不在成就一個“幽”字,至後來的“禽鳥聞人聲近,輒飛鳴翔舞,”和“客或先後行相失,望見樹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遙相呼應”,又無一不是在烘托一個“幽”字!

    繼續前行,未及佛門先聞禪音,經誦泠泠。堂宇內室,明淨整潔,一塵不生,外則被峰巒環抱,窈然深秀,乳泉交流,如聽風雨。“幽”的境地無處不在。軒中老僧庵主香客,焚香供茗,屋外竹林小丘,攀山而上上,赫然西湖就在城下眼底,放眼望去,西湖被兩山環抱的景象,就彷彿是兩條巨龍懷抱著一個白銀盤,一時令人心曠神怡,神魂盪漾,如圖騰雲駕霧一般,忘情於這山光水色中。籲,暢快無比!然後,再沿著回去的路下山。

  • 4 # 0過去現在未來0

    一、先了解一下史鑑其人

    史鑑,生於1434年,卒於1496年,享年63歲。字明古,號西村,今江蘇人,明代著名文學家。喜好讀書,對歷史尤為精通,博覽群書。一生皆隱居,不屑當官,聲譽遠近聞名。詩文俱佳,是明正德年間僅次於沈周的兩大文人之一。著有《西村集》八卷、《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二、瞭解一下《韜光紀幽》及其特點

    《韜光紀幽》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史鑑寫的一篇文言文,作者史鑑特別擅長於寫遊記和詩,此文是史鑑關於遊記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描寫了他遊覽西湖周圍西山韜光亭的所見所感所想,突出了韜光亭的幽靜,表達了他對韜光亭的喜愛和欣賞之情。

    三、《韜光紀幽》原文

    環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據西山之佳惟四寺,靈隱為最勝;領靈隱之勝有五亭,韜光為最幽。韜光在寺後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險峻,曲折蛇行,兩旁皆巖崖斗絕,數里中連屬不斷。嘉樹美竹森其上,兔絲女蘿之屬蔓延而羅生,枝蔭交加,蒼翠蒙密,日光漏木葉下,瑩淨如琉璃可愛。禽鳥聞人聲近,輒飛鳴翔舞,若報客狀。峰迴路轉,客或先後行相失,望見樹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遙相呼應,遇會心處,則倚樹而息,借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猶徘徊不忍去。道中聞梵音泠泠,如金石出林杪,因徐步聽之,久方及門。堂宇因山為高下,明淨整潔,一塵不生;周圍峰巒環抱,勢極奧曲,窈然深秀,乳泉交流,屋上下隨處充滿,晝夜常如風雨聲。老僧八、九人,皆擁衲趺坐,閉目靜觀,客至不起。惟庵主者出肅客坐小軒中,焚香供茗果甚虔。復引客出屋後,見大竹數萬,竹盡,西一小丘,高可數丈,攀援而登其上,望見西湖湛然在城下,南北兩山繞湖,如雙龍抱一白銀盤,混漾不定,使人心目蕭爽,神思飄逸,疑乘雲御風,浮游於灝氣上也。籲!快矣哉!復循歸路下山。

    四、具體賞析

    此文分為兩段,第一段主要寫韜光亭的美,韜光亭的幽。第二段主要寫寺廟的悠,寫登頂之後的開闊與舒暢。

    第一段:作者先用了三個“最”,層層遞進,把西湖周邊最美的地方點出來了,那就是韜光亭。之後就描寫他從山腳向山腰登山的過程,在登山中著到了什麼,山路如何,景物如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了,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如靈如現地表達出來了。山勢險峻,山路迴環,人跡罕至,景緻原始,從描繪中愈見幽,愈見雅。

    第二段,攀爬到了半山腰,聽到了鐘鼓聲,看到了寺廟,也參觀遊覽了廟宇,讓人心意澄清,既閒又悠,既靜又雅。乘著意興再往上爬,越往上爬,視野越開闊,看到了西湖如一抱間,湖光山色融為一體。終於爬到了山頂,意興更高,景色更美,胸懷更舒暢。

    此文是一篇優美的遊記,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文字優美,表述生動,胸臆靈動,景物幽雅,心情舒暢,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名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UZI韓服最新排位勝率曝光,AD位卡莎資料意外暴跌,網友:小狗手傷狀態影響!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