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曉黎明

    這樣的結果只是在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權衡得出的結果。在錢面前教育親情道德甚至以後的壽命(如很多塵肺病患者不一定不知道他們工作的後果但還是選擇了錢)都被捨棄了。這才是本質。只談父親缺失太膚淺沒意思。也不會有結果。

  • 2 # 嘻嘻哈哈的老爸

    在家庭教育中,作為父親的老公不要以工作忙,不要以自己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而喪失作為父親的責任。

    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父親的教育可能比母親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對培養孩子的陽剛,勇敢,堅韌等性格有很大的作用。

    男人對家庭不光是經濟層面的擔當,更應是家庭精神層面的擔當,這就包括了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為什麼是父親是山?父親就是家庭的依靠,父親就是孩子的雨傘,父親就孩子的指路明燈。

    作為妻子在和老公就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上,應該是加強相互間的溝通和探討,而不是抱怨和爭吵。你認為是這樣嗎?

  • 3 # 鋸沫老樹的粉絲

    孩子多大了?需要爸爸做什麼?男孩還是女孩?什麼情況下需要爸爸存在?從一點一滴做起,你得讓他做,你要給自己理由讓爸爸去關注孩子,要有領導的智慧,你的學會在老公和孩子面前示弱,不要你什麼都行,你要學會沒他們不行,讓他們對你有足夠的重視和幫助,這實質是智慧的讓他們參與到你的生活中來,孩子到了一定階段是特別需要爸爸的,有些生活習慣,生活態度,價值觀受爸爸影響很大,假如你的老公沒那麼智慧,那就算了別為難他。順其自然。

  • 4 # 曉說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項看似簡單卻講究科學的學問,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出力。

    傳統觀念裡,大部分家庭夫妻雙方都會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這其實是根據社會角色不同而賦予的分工不同。有句話說得好,“父親決定一個家庭發展的方向,母親決定一個家庭的溫度”。

    可見,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都很重要。如何不讓當老公缺位,要根據每個家庭情況而定。一般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充分溝通,達成共同意見。夫妻雙方在教育孩子上,思想上要形成重視家庭教育、共同出力的同識。特別是孩子的成長是有黃金期的,千萬不能錯過。

    二是形成規矩,讓老公在所能及的基礎上,定期參加親子活動,讓全家人能夠在各種活動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是巧借學校力量,特別是密切與老師溝改通,讓老公一起配合做好家庭作業的輔導,如一些手工製作、體育運動輔導、社會實踐等。

    當然,夫妻雙方相互體諒,互相補臺也很重要,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牢騷。

    總之,做好合格的家長不容易,特別是有些家庭老公在外打拼,已感到身心疲憊,需要切實做好調整,用自己的奮鬥精神去激發孩子成長。真正做成孩子每步成長,夫妻雙方都不缺位。

    個人看法,純屬交流,請多指正!

  • 5 # 心靈之音的空間

    其實想把老公拉回到教育孩子中,就要調動他內心的動機,問一問他,他小的時候他的爸爸是怎樣教育他的?他和爸爸是疏離的,還是親近的?他喜歡爸爸的教育方式嗎?

    當你作為妻子去平和地問這三個問題時,他會思考給出你答案。那你就需要透過他的回答來進一步組織你的語言了,比方說:

    如果他和爸爸從小的關係是疏離的,一直是由媽媽教育,跟媽媽比較親,那麼他覺得如果讓他再變成小時候,他希望爸爸會怎樣對待他?也就是給他怎樣的父愛呢?

    推己及人,現在他也有了孩子,那麼他如果無意識地仿照爸爸對他的方式,繼續孩子的話,那麼是否孩子長大以後也跟他疏離呢?這是他希望看到的嗎?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他與爸爸關係很好,父子關係融洽,那想不想再去把這個好模式去繼承下去呢?

    其實往往男人在教育孩子這一塊當甩手掌櫃,他的爸爸就是這樣的人,他無意識地在模仿爸爸。

    其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很清楚地發現,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足,比如有沒有情緒化啊,當孩子惹你生氣了,你是否要打罵孩子吧?你內心的控制慾哪裡來的?是從父母那裡繼承過來的。

    那如果你不想再繼續把這個問題輪迴到孩子身上,那從你這裡就要開始使用新的模式,我在這裡推薦一本書,李雪《當我遇見一個人》,這本書裡主要是講母嬰關係。

    書裡提到了一個故事,一位爸爸看到兒子打球回來,兒子高興地對爸爸說“今天我們打了兩小時籃球,好高興啊!”爸爸說了一句:“嗯,打球有益身心健康,挺好的。”

    兒子就在那個當下感覺內心的情緒被卡住了,能量淤堵在那裡,父親說的沒錯啊,但是為什麼內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直到他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娶妻生子,還是會回憶這段往事感覺到不舒服,於是他找到了一位心理諮詢師,諮詢師告訴他“那是你的爸爸看到了你身上的功能價值,而沒有關心你內在的感受和情緒。”

    他一下子感覺內心有一股能量得到了釋放,是的,自己一路學習、畢業、找工作、娶妻生子,感覺都是在為父母活著,父母讓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

    我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去這樣做,但我沒有關心我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諮詢師告訴他“其實父母也是關心他的,他們覺得只要讓你物質上生活得好了,就是對你最大的關心了,因為他們當時所處的年代,是一個連溫飽都沒有很好解決的年代。他們帶著那樣的文化烙印走到了今天。”

    “但是你並沒有經歷過那些物質匱乏的時候,你一生下來,父母就會保證你衣食無憂,那麼你就會需要更多的精神滿足,但是有關於這一點,父母是給不到你太多的。”

    “你要知道父母是愛你的,但是他們不會真的懂你,那接下來你的生活就要從今天開始,問問自己想要什麼,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去看到父母那一代人的侷限,好好經營你的小日子。”

    他對諮詢師表示感謝,內心感覺這麼多年鬱結在心中的情緒消散了很多,今後要為自己好好活,他也會去疼愛妻子和孩子,更會注意去關心他們內心的感受,更知道了呵護自己內心的感受,讓自己真正快樂起來。

    以上這個故事是想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有多麼大的影響,如果年輕一代的父母,還是在按照過去老的教育模式,這樣是不好的,父母也需要學習,觀念需要更新,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 6 # 老鼠有大米

    最近有個熱門詞叫“喪偶式育兒”,指的是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缺失。

    其實,爸爸作為一個家庭裡面的重要角色,能為孩子做的事情很多,從日常生活到出外遊玩,爸爸都可以參與進來。

    至於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或許是因為生活,或許是一些別的原因。

    那麼,作為媽媽,怎樣把缺席的爸爸拉回家庭教育中呢?

    1.媽媽要學會放手

    不要孩子一哭,就趕緊衝過去,這時可以嘗試讓爸爸去哄寶寶,如果爸爸沒能哄住寶寶,也不要埋怨、指責,而是多鼓勵他說:剛剛開始是這樣的,多哄幾次,瞭解了寶寶的脾性就很容易哄住寶寶了。

    2.可以讓爸爸陪孩子玩遊戲、閱讀等,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來。

    3.平時多跟爸爸聊聊育兒經,徵求爸爸的意見,什麼樣的育兒方法最好。

    曾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公益廣告,大意說的是媽媽帶著女兒到自動取款機取爸爸打過來的錢,下面是他們的對話:

    媽媽:爸爸給我們錢,可以去買東西了。

    女兒:爸爸不去嗎?

    媽媽:爸爸工作忙,乖啊!

    媽媽取了錢,就牽著女兒的手準備走,而女兒卻依依不捨的不停地回頭看。

    在小女孩的心裡,對爸爸的印象就是自動取款機,心裡想著爸爸陪她玩的畫面都是自動取款機。

    這讓我想起前些時間看過的一篇文章:拿起工作,就陪不了孩子,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道出了千千萬萬個因為工作陪不了孩子的爸爸的辛酸和無奈。

    我家孩子的爸爸也是在外地打工,一年到頭,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最多也只兩個半月,平時都是影片聊天中看看彼此,聽聽彼此的聲音。也算彌補一點點對孩子的愧疚。

  • 7 # 貓王故事會

    家庭教育中,媽媽往往關心孩子太多,有時太強勢。爸爸由於經常在外工作,一是顧不上關心孩子,二是媽媽管孩子管的太多,也不願再插手了。要把爸爸拉回來,必須明白父親在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要維護男人的尊嚴和權威,讓孩子多聽爸爸的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婆媳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