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餘小魚

    每當我們想做些事情的時候,通常會先列出待辦清單、願望清單、戰略性計劃,等等,這些我們想擁有、得到、體驗的一切身外事物,然後再去一步步實現。

    我們一直遵循這樣一個步驟,哪怕實施的途中心力交瘁,也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制定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方式。

    美國重量級職業規劃師、成長教練丹妮爾·拉波特說,累是因為我們把實現目標的步驟搞反了。所有這些抱負志向都由一種“想要體驗某種感覺”的內在渴望所驅動。

    比如,當你翻開一週日程表時,你想體驗哪種感覺?又或是當你早上穿衣打扮時,當你推開辦公室門時,當你接電話時,當你完成大作、簽下大單子、墜入愛河時,你分別想體驗哪種感覺?

    這樣的話,當我們想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步驟就發生了改變:首先搞清楚內心到底想體驗哪種感覺,然後再去設計我們的待辦清單和願望清單。

    為什麼說這個步驟才是實現目標的正確方式呢?

    丹妮爾·拉波特說,這要源於八年前的一個新年前夜。當時孩子們已經睡覺,旁邊放了零食,房間裡放著音樂,壁爐裡燒著火。丹妮爾覺得今夜是制定願景的時間:目標!計劃!很多計劃!

    她拿出一張大硬紙板,劃分為許多生活區域,比如家、愛、金錢、工作。她和愛人開始在每個區域寫下目標,並一起討論。但是寫著寫著,丹妮爾覺得這不能算一張願景板,但也不只是一張待辦事項表。因為它還缺了些什麼。它似乎很充實卻空洞,急切但一點也不振奮。於是,她拿起一支其他顏色的筆,開始在每個區域胡亂寫下積極感覺的詞語,比如自由、富足、性感、愛自然、創造力、真愛……

    丹妮爾寫下一堆積極的感覺,然後問自己:“為了體驗這些感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後來發現,這個簡單的問題是一種新生活方式的起點。它不露聲色地引發一串連鎖鉅變。它讓丹妮爾放棄目標制定,戒掉待辦事項,最終跟壓力山大的時間管理揮手告別。

    丹妮爾對這個發現反覆試驗,分析總結,後來著就《深度渴望:如何有效達成你的目標》一書。在這本書裡,丹妮爾這樣寫到:大多數人生規劃工具關注外部目標和外在成就。這非常有意義,目標驅使生命前進。然而它們忘了利用藏在任何目標背後的最為強大的引擎——你最渴望的感覺。

    也可以這麼理解,你不是在追逐目標本身,而是在追逐那些你希望透過達到目標獲得的感覺。

    而這種想獲得的感覺,就是一種深度渴望。它是一種思想體系,它適用於任何你心儀的、正在使用的日曆系統或目標系統。它是拉車的馬。

    當你清楚你想體驗什麼感覺時,你追逐的目標可能會改變,你追逐它們的方式也可能會改變;當你清楚你想體驗什麼感覺時,你的外部目標會在你的精神世界裡移動到一個更加舒服的位置,你會感到更加整合;當你清楚你想體驗什麼感覺時,追逐本身變得更加令人滿足,過程的質量和目的地開始在你內心融合。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把內心最渴望體驗的感覺牽引出來呢?

    丹妮爾在《深度渴望:如何有效達成你的目標》這本書裡把這個過程分為五步:

    第一步:在每個生活領域你想要體驗什麼感覺?

    你最渴望體驗的感覺不需要被總結為一個字,也可以是“性趣盎然的”“天人合―的”“熱情參與的”。

    你怎麼描述都行。抽象也行,具體也行。你想感覺辛辣、鮮紅、通電?你想感覺十種不同方式的自信?寫下來。閉上眼睛,調準頻率。允許你渴望的感覺自由流動。不要自我審查。向深處探尋,但保持輕鬆。

    任意識流動,但你無須勉強自己非要想出一大堆詞語。如果每個部分你只寫出為數不多的幾個詞,可能表明你已經離答案很近了。

    比如,你可以把生活領域分為這幾個方面:

    (1)生計/生活方式

    (2)身體/健康

    (3)創造力/學習

    (4)人際關係/社會

    (5)本質/靈性

    第二步:查詞典釋義,理解每個詞的深意。

    一詞一世界。詞語的官方釋義並不總是跟當代或個人的理解匹配。也許你發現鍾愛的某個詞竟然有—層老派的道德訓誡意味,讓你愛不起來。歸根結底,你必須自己定義每個詞。詞義只需吻合你的心靈,無須滿足詞典的要求。你可以讓詞典釋義影響你對詞的選擇和印象,也可以選擇跟隨你的直覺理解,甚至依據你的經驗修訂釋義。

    這裡沒有正確或錯誤。如果你感覺快被浩如煙海的釋義淹沒了,就放下詞典,重歸輕鬆。如果你感覺你寫的詞不如詞典裡的靈性、複雜、高階,請允許它保持簡單,因為簡單可以很自由。

    第三步:做出你的初選,回顧你寫的詞,圈出最讓你共鳴的那些。

    試著選出不多於十個詞。第一輪初選沒選中的詞,你以後還可以再加上。所以沒必要有壓力——這本該是個有趣、興奮的過程。

    也許這個過程對於你是不停地鬥爭、反思、鬥爭、反思。這很棒,因為你會更清晰。如果你對某個詞搖擺不定,或者雖搖擺不定但依然感覺必須得留著它,沒關係,相信這個過程會為你揭示你與這個詞的關係真相,

    第四步:模式識別,預備瞄準。

    你會留意到一些相同的感覺和詞語在各個地方重複出現。這很好,因為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中,人們都傾向於在各個生活領域去追逐相同的感覺。你既想要人際關係中的“活力四射”,也想要事業上的“活力四射”:關於工作,關於生活方式,你都想要感覺“充滿創造力”。你既想要與你的靈魂“聯結”,也想要與你的身體“聯結。

    瞄準最渴望體驗的感覺是這一環節的關鍵。最核心的渴望等於無限力量。如果你有很多很多最渴望體驗的感覺,就會很難排出優先順序。選擇那些準確到讓你覺得觸電的詞。

    你需要把範圍縮小到最核心的感覺。理想情況下,你可以選擇三至五個最渴望體驗的感覺。要的不是覆蓋面廣,而是基礎緊密。可以這麼想:你要找的是指南針的東、南、西、北,而不是你踏足的每一條街。

    你得找到不同詞語之間的冗餘、重疊部分,剔除這樣的詞,整理出對你而言最具力量的候選名單。

    第五步:最終選擇,選三到五個你最渴望體驗的感覺,然後閃耀吧,親愛的,閃耀吧!

    最重要的一刻已經到來!此刻我正在想著你,向你耳邊傳送著光和低語:最渴望體驗的感覺。

    如果你想選多於五個,請便。如果七是你的幸運數字,那就選七個。聚焦是好的,但用適合你的方式去做更好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確內心最渴望體驗的感覺之後,付諸行動。

    丹妮爾建議每年只選擇三到四個重要意圖或目標。今年,帶著熱忱和卓越做三到四件事,而不是把一堆事做到湊合。這是丹妮爾的理論。她說,你可以認為有道理也可以認為沒道理:重要的意圖和目標需要花時間去實現,一年光陰轉瞬即逝,所以你必須專注。把一些目標暫時擱置確實不好受。這是當然。但它們還會回來的。就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而言,搞定幾件了不起的事遠遠大於部分完成―大堆事。

    還要明白一個關鍵點:我對什麼最興奮?

    什麼最能把你點燃?什麼最讓你的心震顫?別管它是不是艱鉅、合理。在你的諸多意圖和目標中,你對哪個最熱衷?熱情是一種特殊的情緒,它能激起、合成其他各種積極情緒。

    最後,丹妮爾在書裡說渴望是一種修行。有的人想活得驚濤駭浪,有的人想安穩度過這一生。你可以依據最渴望體驗的感覺規劃你的每週每月。

    如此這般,我們達成目標的途中是不是就不那麼心力交瘁了呢?

  • 2 # 張萌萌姐

    如果想要一個目標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須將其分解成一個個能夠執行的任務。

    第一,分子分解法

    眾所周知,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粒子,是一個非常小的單位,我們吧大目標當作一個物體,把小目標當作構成他的分子,那麼分子分解就是把大目標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

    第二,重要性法則

    一個大目標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目標,但其中往往只有幾個小目標,才是對大目標的最終實現起決定性作用,人們常常把關鍵目標叫做難啃的骨頭,而重要性法則就是幫你找出那些難啃的骨頭。

    第三,目標排序法

    完成一個大目標,往往需要很多步驟,有些目標實現是以小目標的完成為前提,這就是要求我們對分解後的小目標進行排序

    在完成目標中靈活運用這三個方法那麼離你的目標實現就不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