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己

    曾國藩擊敗太平軍不是用打死的,而是用勒死的。總體來說這是慈禧的功勞!當時慈禧開始掌權,這時候的慈禧絕對稱得上是鐵娘子。當時慈禧首先使用的是外交手段切斷太平天國的外援,英法兩國。慈禧首先許諾跟英法和談,答應他們的通商要求跟開放通商口岸要求,英法隨後答應切斷對太平天國的武器彈藥供應。

    其次,曾國藩的戰壕消耗戰法。曾國藩在這個時候開發了一種新戰法,戰壕戰。這種打打就是透過挖戰壕然後人躲在戰壕裡射擊,這樣的防禦能力很強而且傷亡就會很小,並且還能逼迫太平軍也得采用這種戰法來對峙,這完全就是在跟太平天國拼國力,這時候太平軍缺彈藥的弱點就被放大。比如,曾國藩前後拿了清政府六年的財政收入大約2億兩白銀,太平軍國力不足,根本拼不下去。

    第三則是圍而不打。基於前面兩步的戰略只要困著就能夠取勝,因此曾國蕃也不急功近利,採取了穩紮穩打的方法,等著太平天國自己窮死餓死。

  • 2 # 宋洋一宋邦文

    咸豐九年七月起,朝延下紹湘軍謀。

    欲廊清之諸路順,必先破此金陵地。

    欲破金陵出重兵,必圍安慶扎滁和。

    安慶戰略處之重,必破此城定輸贏。

    國藩林翼同商量,吉安之戰脫穎出;

    吉字菅中一大將,湘軍猛將曾國荃。

    一八六零年五月,國荃進軍集賢關。

    東西北方圍安慶,湘軍水師堵江南。

    三面挖開兩興壕,內困城軍外打援。

    太平猛將陳王成,五萬人馬來解圍。

    外圍築壘十八座,你包我來我圍你。

    雙方展開肉搏戰,不惜代價各自為。

    湘軍死傷胡來補,玉成兵將欲戰少。

    長途拔涉糧神盡,無法突破繞桐城。

    湘軍反包陳玉成,大吉攻破赤高嶺。

    四座營壘湘軍破,三千精兵外圍亡。

    又聽菱湖兩岸破,十八營壘歸湘軍。

    可憐太平八千兵,報孝天國全陣之。

    安慶城內糧已盡,投降副將弼天豫;

    並獻挖道破城計,城外地道城內通。

    九月五日城馳破,程學啟率降部攻城中。

    葉芸不及湘軍進,萬餘天兵血戰亡。

    拿下安慶賀國荃,以少勝多功名傳。

    被胡林翼贊之為,勞苦可念,其堅忍尤為可敬

    得之安慶湘總住,共商大計破金陵。

    國藩六字戰法湘軍記,“結硬寨,打呆仗”。

    1860年6月16日,南京二十餘丈高城牆被炸開

    湘軍大舉城內進,塝晚時分京淪陷。

    國藩雖進城中感萬千,勝利要靠他二人:

    湘軍財政支掌者:胡林翼。

    英勇善戰大將曾國潘之弟一一曾國荃。

    胡林翼1812年生於湖南益陽縣,24歲中孝進士,25歲進了翰林院。用今天話說:他就是十足學霸。他任湖北巡府時,時值大平軍幾次佔領武昌,整個湖北亂作一團,庫存空虛,然而胡林翼主要控制鹽稅和漕運等手段,一年間有幾百萬兩稅銀,收入僅次於繁榮江南地區。他把這個錢主要給湘軍軍餉。為此,曾國潘讚譽他既會找錢又不勞民。

    他招募兵員,隨時給曾國潘前線補充士兵,他們都是兩湖農民。

    他高瞻遠矚,有戰略眼光,他主張建立兩湖大本營之後向東去打南京。湘軍去安慶之時,他提意派人去江蘇浙江發展根據地,最終從三個方面合圍南京。

    後來的事實證明胡林翼的方法是對的。1861年湘軍攻克安慶後,隨即派李鴻璋去上海;左宗棠去浙江,完全是按胡林翼的目標而走。

    只可惜胡林翼沒看到他的宏偉目標,1861年8月,胡林翼在武昌聽到安慶克復和咸豐病逝,訊息,26日胡林翼也病逝了。曾國潘為胡林翼死專寫奏摺:大意說:胡林翼運帷幄,主持大局,湘軍才有今天的功績;胡是第一功臣。胡林翼在不停前進,理想之大,而他的命只是49歲就結束了他的一生,使後人感之痛心。

  • 3 #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相比於太平軍時而西征、時而東進的搖擺戰略,曾國藩一開始就制定了沿江攻擊,直取天京的戰略方針,並長期堅持。為了有效執行這一方略,湘軍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強大的水師。咸豐四年(1854年)秋,湘軍將入侵的太平軍趕出湖南老家後,立即傾巢出動,水陸並進沿長江攻擊,連續攻克湖北省會武昌等地,兵圍江西重鎮九江城。

    隨後的兩年裡,在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精銳迎頭痛擊下,曾國藩及所屬湘軍也曾屢遭挫折,但沿長江東進,壓縮天京戰略空間,切斷其糧源、兵源的戰略方針從未放棄,湘軍主力也始終不離長江兩岸。最終,在咸豐八年(1858年)5月19日,攻陷九江等地,開始攻擊天京城在長江上的最後屏障——安慶,也是當時安徽省的省會。

    太平天國為了解救安慶付出了最大努力,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等大將集中兵力攻入湖北,威脅武昌,企圖用“圍魏救趙”的方法逼退湘軍。同時,英法聯軍也無意中摻了一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威脅北京,還一把火燒掉了圓明園,即便如此,湘軍主力依然不為所動,最終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9月5日一舉攻陷安慶。

    隨後近1年時間裡,太平天國形勢迅速惡化,湘軍以安慶為大本營,向下遊發起一輪又一輪的猛烈攻擊,南京和安慶之間的城市一個接一個的陷落,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太平軍毫無還手之力。同治元年(1862年)5月,湘軍圍攻天京,儘管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軍回援天京,集結20萬人兵力鏖戰40多天,卻始終奈何不了佔據著長江運輸線的湘軍。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結束了從湖南開始的長江征戰之旅。

  • 4 # 史海撲通

    所謂戰略,就是基於宏觀性和長遠性,把各種紛繁複雜的要素按輕重緩急、先後次序進行整理排列,然後拿出最有效的行動方案。曾國藩在軍事上最大的長處在於他有出色的戰略頭腦,善於對環境做系統、全面的分析,從大處著眼,進行整體的戰略謀劃。在平定太平天國期間,曾國藩始終堅持的都是一個戰略,總結下來為八個字“先剪枝葉,再伐根本”,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極為高明的戰略。何為“先剪枝葉,再伐根本”?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後,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北伐,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圍繞南京已經伸入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浙江、江西等多個省,攻佔多座城池,掌握了長江這條軍事運輸線,透過長江等水系,將各省的資源統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有生命力的整體。所以必須沿長江從上而下切斷其軍事補給,拿下武昌,奪取九江,佔領安慶,縮小其勢力範圍,最後直抵南京。

    一直唱反調的咸豐皇帝儘管曾國藩多次上疏主張自己的戰略,可是下達全國軍事命令的是咸豐皇帝,咸豐和曾國藩的想法截然相反,他認為戰爭的關鍵是拿下南京,這樣散落在各地的反叛勢力會自動瓦解,所以他從全國各地抽調大清帝國的精銳部隊,在南京的北面建立一座江北大營,在南京西南建立一座江南大營,希望南北夾擊,迅速攻破南京城。可惜這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計劃,南京城地勢險要,當初朱元璋修這座城池,前後花了二十一年,城牆堅厚,據說南京城牆不僅是中國第一大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牆。太平軍又設防嚴密,能在南京腳下站穩腳跟就已經不錯了。而後江南江北大營先後失敗,徹底證明咸豐皇帝的戰略錯誤。湘軍的戰術

    戰略上的正確加上戰術上的穩紮穩打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湘軍的戰術跟曾國藩本人一樣並不花哨,“結硬寨,打呆仗”是湘軍十餘年打仗使用的唯一方略,曾國藩自己也總結說從未用一奇謀。由於太平軍善於遊擊作戰,湘軍剛開始沒有經驗,被太平軍突然襲擊,吃了大虧。於是曾國藩總結經驗,湘軍每天紮營後,都會圍繞營地挖兩道深溝,沿著溝再築起兩道高牆,把自己保護起來,修好之後,晚上派軍隊輪流站崗。攻城時也採用挖溝的方法,在城外挖兩道長壕,把城圍起來,裡面一道長壕是為了斷絕城中的糧食補給,防止城裡人突圍。外面一道長壕是為了抵抗外來援軍的攻擊。最後城內糧食斷絕,戰鬥力下降,取得勝利。

    基於這種圍城的打法,在攻打安慶時,還創造了“圍城打援”的戰法。一方面圍城,另一方面在城外狙擊援兵。透過圍城吸引援兵,然後打援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曾國藩打仗可以算是踏踏實實,穩紮穩打,不求奇謀,不貪小利,與太平軍鬥爭了十多年,雖然幾經挫折反覆,最後取得了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反感你的妻子拿你的錢幫助她的弟弟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