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T修行者
-
2 # 昀熹手記
小米之所以備受大家關注,也就是因為他的價效比的原因。
一個企業,要麼貼地氣,產品有價效比;要麼有創新,做大家喜歡;要麼做高階,讓大家願意去追逐。只有這樣,才會做成能讓大家喜歡的企業。
小米創立之初,是以UI起價,開始並沒有做手機,而是做的定製化系統,當然這個取得了不錯的好評,正因此,才有了後面的小米手機,而且小米手機的配置,可以說在當時,算是比較高階的硬體配置了,而價格,缺是做到了行業一半的水平。
也正是因為如此,小米才獲得了很多米粉的喜愛。而也是因為他便宜,小米手機又被大家戲稱為屌絲機。當然這都是插曲。隨著小米的發展逐步擴大。不僅僅侷限於手機方面,電視,路由器,膝上型電腦,可謂是應有盡有,東西多的已經成為一個生態鏈的小米。硬體依然採用價效比這一王牌,堅持用最好的硬體,實惠的價格來面對廣大使用者。
很多新涉足的產品,甚至打破了老牌產品的定位,可以說是打亂了曾經的產品市場,對涉足行業可以說是影響還是相當大的。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說是插線板了,自從小米出了插線板,作為老牌插線板大哥地位的公牛,也被迫釋出一系列降價產品,來應對來自小米的衝擊壓力。
話說回主題,如果小米沒了價效比,當然,如果小米想做高階高價,如今看來,作為小米的需求者,可能多半不會買帳的,畢竟小米的擁護者,還是因為小米的價效比而吸引,如果哪天小米出高價產品,除非必要,不然也很難撼動市場。
所以說,就算小米沒有了價效比,和其他產品價格相當,小米目前的狀態來看,小米依然有著相應的市場吸引力。
-
3 # 極客視界
「有可能這是最後一次小米的旗艦機在 3000 元以內了。」
這是雷軍在公佈小米 9 售價時說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儘管在釋出會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小米的幾位高管在社交媒體上活躍的像個高仿號一樣,不停的釋放著小米 9 要漲價到 3000 元以上的訊號。但是隨著雷軍在釋出會上宣佈出 2999 元起的價格,小米 9 最終還是選擇最後一次守護「極致價效比」。
而且這個價格是雷軍反悔的產物,據雷軍透露,最早小米內部花了好幾天得出一個定價:6GB+128GB 的小米 9 為 3299元。但是,事後雷軍睡不好覺,左思右想之後下了很大功夫說服所有高管降價,最後小米 9 定價 2999 元起,比小米 8 2699 元起的定價漲了 300 元,但去年同期小米 8 6GB+128GB 版本的售價是 2999 元 ,所謂的漲價,其實並沒有漲。
作為一款真·全球首發高通驍龍 855 的手機(這次比三星要早),同時還具有 imx586 為基礎的三攝,DXO 衝到了 107 分,僅次於華為的兩款旗艦機排名世界第三(現在已被三星 S10+ 超過,排名第四),補齊了小米在拍照方面的短板。除此之外還有 COF 封裝的三星 AMOLED 6.39 英寸水滴屏、27+20 的充電組合、屏下指紋,NFC等等。雖然沒有讓人感覺炸裂的亮點,但是這麼紮實的水桶機,小米 9 完全有底氣去定一個 3000 元以上的價格。
▲截圖自:DxOMark
漲價也是跟小米既定的策略相符合的,從 Redmi(紅米)獨立劃分就可以看得出來,按照小米的規劃,此後小米品牌開始衝擊中高階市場,紅米去穩住價效比這塊招牌,高低兩開花。紅米的品牌總經理盧偉冰也有意識的開始用「友商」這個稱呼去做到兩者的切割,這些都是為了讓小米放開手腳去做價格上的衝擊,雷軍最後選擇了放棄,並不單單只是為了給米粉最後一次「真香」的機會,而是他實在太瞭解小米和中國手機市場了。
▲現在兩開花是趨勢
其實決定一款產品定價的不是成本,而是市場。小米漲價的關鍵不是放棄價效比,而是市場能否接受這種漲價。 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小米對於 3000 元以上所發起的每一次衝擊都以失敗告終,從第一款定價 3299 的產品小米 note 頂配,到最近一款定價 3299 元的小米 mix 3,四年時間過去了,這些小米 3000+ 定價的產品,沒有一款真正被市場所認可。 尤其是 mix 3 ,銷量慘淡,有產品力不足的原因,同樣也有品牌建設不力的因素,最關鍵的還是在提高定價失去了部分線上渠道的銷量之後,線下的小米無法提供相應的補足。
▲MIX 3
這次小米 9 這麼定價也是從兩個層面考慮的,一方面 2018 年整個小米手機的市場表現並不理想,第四季度甚至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根據 IDC 資料顯示,2018 年第四季度中國市場前五大品牌市場份額變化,華為 27%,OPPO 2%,vivo 3%,蘋果 -20%,小米 -35%,放到全年來看,小米也下跌了 6%,小米目前急需一款熱賣機型去給當前的頹勢畫上句號,所以這次捨棄了利潤率,用更加極致的價效比去刺激銷量。
▲資料自:IDC
另外一個層面則是為了更好的去把線下給鋪起來,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品牌,小米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線上下渠道的不力,而中國手機市場真正的大頭反而是線下。在線上,iPhone 以外的高價機銷量其實都不高,包括生命週期預計銷量超 2000 萬臺的華為 P20 系列,在京東的評論數也沒有超過 100 萬,而支撐起 OV 的 R17 和 X23 的線上銷量就更加慘淡了,但是這三款機型線上下的表現則是非常強勁。
▲華為 P20 Pro
這種強勁的根源不僅在於華為和 OV 線下門店的多點開花,同時也在於這幾款機器給線下做到了足夠的利潤空間,讓導購體系為主的線下銷售有足夠的動力去推薦這幾款機型,每賣出一臺手機所能拿的提成都非常可觀,而這正是小米的軟肋,過於追求價效比和集中在小米之家銷售的模式是其線下一直跑不起來的根源。所以這次小米雖然沒有漲到 3000 元以上的價位,但是依然還是將售價提升了 300 元,這 300 元其實就是給線下渠道的紅利,雖然不多,但是比以前還是有所提升。其他的則寄希望於代言人王源的帶貨能力了。
當然手機漲價本質上也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就算強如 iphone 這種擁有定價權的行業巨頭同樣也無法避免步子邁得太大扯著蛋的悲劇,在沒有出現巨大提升的前提下強行提價的結果就是銷量狂跌,而華為則是透過爬坡式的漲價策略慢慢提到了 5000 的檔位,到了這個檔位之後的華為的定價就非常謹慎了,Mate 20 Pro 相比 Mate 10 Pro 在做到了巨幅提升的前提下,依然只敢維持原價,當然結果還不錯,市場需求非常火爆。小米想要一口吃成胖子,本身也的確是不現實的事情,只能依靠在提升產品力的前提下慢慢爬坡,畢竟在品牌建設這塊,前幾年的小米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挺難逾越的障礙,想要邁過這個坎,所要付出的艱辛遠比其他品牌要更大。
▲步子邁大而焦頭爛額的蘋果
有意思的是,小米的這一輪不漲價的打法反而讓魅族非常難受,以至於黃章在魅族社群急的都變身成「素質狂魔」,風度盡失。在「淺談米酒 2999 元從何而來」的帖子中回覆網友:「想衝高端但眼高手低,賤慣了高不起來,賤人賤己賤行業」。
這就是這個行業的冷酷,有人笑的時候,總會有人哭。
小米當初以價效比高而受到大家歡迎,以前的小米主要賣手機,如今,小米成了雜貨鋪。當前同樣有價效比同樣很高的產品,創新力更強,小米手機該如何發展?
回覆列表
瀉藥,筆者的觀點是當小米沒有了價效比,小米就只有慢性死亡了。
小米手機大家都知道他的優點是什麼就是價效比,小米每年的釋出手機的價格都不高,如果有人跟他同檔位競爭的話,小米賣不過就降價這是小米的基本套路,以前還耍耍猴,現在都不用耍了,說明小米的熱度在降低。再說說小米米家裡面的東西,說句不好聽的的就是個貼牌,裡面的東西不都是抄襲別人的設計,小米電飯煲抄襲無印良品,空氣清淨機抄襲巴達木空氣清淨機,小米盒子抄襲蘋果,小米電池抄襲三星,還有很多我就不說了,一家做手機以極其低的價格來沖銷量,米家靠山寨,這還好是在國內,要是在國外小米能給告倒閉。你告訴我沒有價效比誰還買小米?小米8買個4000你還會買?所以小米沒有了價效比是最不遠的只有慢性死亡。 筆者知道這樣說米boy肯定要噴我,無所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