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康醫生

    這個問題是很多家人困擾的問題。如果確定是糖尿病,那就可以拿一些併發症去說服他,比如不及時控制血糖會眼底病變,會失明,會糖尿病足潰爛,會神經病變等等,一般人都會怕,就不得不去醫院了

  • 2 # 營養跟我學

    首先你自己得掌握一點糖尿病的小知識,其二得對不去就醫的心理有了解,要勸人嘛,必須勸在點子上。下面就從這兩點教教大家怎麼勸。首先,從接診的病人來看,不外乎有這幾個心理:1、自己的糖尿病的典型的“三多一少”的反應不明顯,(三多一少指的是吃得多喝的多尿得多體重下降)覺得自己跟正常人一樣,何必去醫院;2、覺得如果需要吃藥了可能就不能停藥,覺得是藥三分毒,也覺得吃藥麻煩,想拖到必須去的時候才去。3、怕花錢,覺得現在還不算嚴重,不想浪費錢,等實在控制不了再說。4、據說可以飲食控制,自己先控制著,少吃點。那麼對於你來說,就要各個擊破了。首先你自己要了解一些知識:糖尿病的三多一少並不是人人都會出現,沒有不代表不嚴重。這個病在初期比較容易控制,費用較少。如果沒有得到有效醫治,病情是會逐步發展的,因為多一天的血糖高,就會多一天的胰島損害。後面血糖也會越來越高。本來初期治療只需要服用一種藥物,如果到了後期血糖很高時,需要幾種藥物聯合使用,更有甚者,需要用到胰島素。胰島素的費用會比口服降糖要更高。即使這樣,血糖也不一定能控制的好。因為你的胰島功能已經損害的比較嚴重了。更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不知不覺就來了:1、糖尿病腎病,發展到後期需要透析。非糖尿病引起的需要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血管可能能用20年,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只能用10年,意味著10年後即使你還能維持著,血管已經不能再行血液透析了,你得想其他辦法。這是多麼可怕的事。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展到後期視網膜會脫落,會失明。3、糖尿病足,筆者在讀研究生時,給很多糖尿病足的患者換過藥,場景你絕對難以想象,揭開紗布,惡臭撲鼻,腳趾裡面爛透了,會通著其他腳趾。大部分患者的結局是截肢,因為這種傷口很難好,除非你血糖控制的非常好,換藥換的特別到位,另外還要一部分運氣。而一般到這個地步的病人,血糖一般都比較難控制了。對於一個餐後血糖10.2mmol/L的病人,如果年齡在4、50歲,算比較高。年齡在60、70歲,倒是可以放寬一些。另外飲食控制也不是自己想當然的少吃點就是對的了,否則也不會有專門的醫學營養學,如果實在不想吃藥,就想先飲食控制看看,那建議去醫院的營養科去掛個門診,專業的醫生會教你怎樣控制。

    所以,綜上所述,千萬不要因小失大,諱疾忌醫,發現了問題早點就醫絕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 3 # 門三奇聞趣事

    首先,肯定要向他解釋糖尿病的危害,向他普及知識,引起他的重視。

    其次,大部分人都不喜歡看病,可以撒一個善意的謊言告訴他不是去看病,醫院裡有個大夫或者專家是咱們朋友或者親戚,找他去聊聊,不要錢也不排隊,就相當於串門了,讓他放心不是給自己去瞧病的。

  • 4 # 凡凡聊天

    謝謝邀請,那是因為他自己沒有感到難受,如果感到難受,他自己就會去醫院看病。不過,作為他的親戚,即然知道這個病的危害,就應把這個病的結果告訴親戚,別讓親戚耽誤了病情,造成不好的後果。實在不行,就陪著親戚一起去醫院看病,我媽媽就是在一次體檢時查出了糖尿病,之前什麼症狀都沒有,從此以後就在沒離開過藥。前兩天心梗,還好發現及時,現在轉危為安,所以發現了病,就及時去看。

  • 5 # 工地小跑老冰糖

    我相信你已經試過好多辦法了,都沒有取得好效果,是不是感覺很無奈。

    我親身有所體會,我的父親年事已高,有冠心病和腦梗塞,每年讓去外地做體檢,都一推再推,家人勸,親友來講道理,反正就是找各種理由,我很理解他們那代人的心裡,受過苦,受過窮,怕花錢。但是有病也不能不醫,勸說沒有作用後,我想到一個辦法,首先從父母期望子女的角度出發,父母總期望你能過個好的生活,所以對你的工作非常重視,我就直接給父親說:你不去醫院檢查,那我就請假在家陪你,直到你什麼時候願意去檢查我再去上班。這個方法一招見效,第二天就願意去了,還是自己喊我說他去醫院檢查,當然了真的請了假陪父親去做檢查。

  • 6 # 聊醫聖手

    飯後兩小時血糖已經10.2mmol/L,血糖確實高了一點,那為什麼不願意去看病呢?

    可能發生的原因有:

    1.患者對自己身體的感覺缺乏正確認識,對自己所患的疾病持否認的態度,這樣造成的後果導致病情惡化。

    2.性格的因素,性格開朗,堅強的人,對疾病的痛苦的耐受性強。這種人就很好的會和醫務人員配合治療。性格不良的人則常常很難適應。

    3.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文化背景,有著特定社會習俗,價值觀念和信仰及處理各種事物的態度,這些不同程度的影響個體對健康與疾病的認識和求醫的方式。

    那我們怎麼才能有效勸導患者去接受治療呢?

    首先對患者的尊重是首要的,要多關心問候,加強溝通,取得信賴,談話要不怕麻煩,常談談令他高興的往事,聽他們說話時要專心,回答詢問要認真聆聽。取得信賴後,勸導患者真正接納疾病並認真對待疾病。使他認識到治療疾病是當務之急,身體健康恢復是家庭和事業的根本。在日常交談中也有,也可有意識的給他們介紹一些不治病,不耐心治病而使疾病長期遷延的例項。動員其家庭和工作單位妥善安排患者所牽掛的人和事,儘量減少他在養病治病的後顧之憂(比如為了照顧家庭省錢而不願意去治療)。鼓勵他配合醫務人員儘快治療疾病。

  • 7 # 木木健康思維

    先了解一下糖尿病診斷要點:1.有糖尿病症狀:(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只要滿足下列血糖值的一個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餐後血糖大於11.1mmol/L。2.沒有症狀者,需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診斷為糖尿病。但為慎重起見,必須有隔天相同的檢查加以證實。

    不願意去看病可能有以下原因:

    1.現在沒有疾病症狀,認為自己沒病。

    2.對疾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3.有些老年人由於各種原因,不想給子女添負擔,有病硬扛。

    為什麼這些觀點是錯誤的,疾病早期診斷後,我們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和合理藥物治療,完全是可防可治的。如果等疾病出現併發症再來治療,經濟上花錢多不說,用在看病上的時間更多,而且生活質量也大大下降。

  • 8 # 全科家庭醫生

    你好。

    他可能對糖尿病的認識不夠全面,糖尿病為現在很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一經確診就需要終生用藥,這也是初發糖尿病患者很牴觸的地方。但如果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出現的併發症會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值得慶幸的是,只要飲食、活動量及藥物三者配合得當,是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的。

    你應該多和他講一講糖尿病的併發症,這個不是嚇唬人。控制好血糖,對他自己接下來的人生絕對是獲益的。

    1. 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

    單次的餐後2h血糖為10.2毫摩爾每升,可能為糖尿病早期,也可能為糖尿病。肯定是需要及早明確並開始干預的。

    糖尿病的診斷需符合以下任意一條即可診斷: 1、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多食、多飲、多尿、消瘦):加上一下任意一條即可診斷:①隨機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糖(空腹8小時以上)≥7.0mmol/L;③OGTT(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2、無明顯糖尿病症狀的人群:如果血糖指標達到上述1條中①、②、③任一血糖標準,需在另一天覆查上述任一指標,如仍達到上述血糖標準,方可診斷。 我們正常人群的空腹血糖應<6.1mmol/L、OGTT後2小時血糖應<7.8mmol/L。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我們把血糖高於正常範圍,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人群統稱為糖尿病前期,具體包括:①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6.1mmol/L且<7.0mmol/L,同時餐後兩小時血糖<7.8mmol/L;②糖耐量異常:空腹血糖<7.0mmol/L,且餐後兩小時血糖≥7.8mmol/L同時<11.1mmol/L。 降糖方案需要根據糖尿病分型及胰島素釋放實驗來決定。

    2. 糖尿病的併發症。除了下圖之外,題主可以搜一下真實的圖片給他本人看一下,並強調出這些併發症都是可以透過及早治療避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裡關羽帳下五大將在歷史上的命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