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喜生活

    今天來跟大家說說唐朝宦官是怎麼一步步變得權利大到可以廢立皇帝的?唐朝的宦官簡直就是一堆奇葩的存在,殺了唐憲宗,唐敬宗,擁立唐文宗,宣宗,僖宗等,大多數成了宦官的傀儡。整個唐朝中後期宦官團體都在朝野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為何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存在?主要是因為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家的策略導致。安史之亂後,雖然安祿山史思明之流失敗了,但是地方割據勢力崛起,朝廷權力被削弱了,為了平衡內部權力,唐朝皇帝便過多開始依仗身邊的太監們,從李輔國擔任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太監們逐漸掌握了軍權,用來制衡外戚和士族集團,開始的時候效果很好,有效的打擊了一下藩鎮割據。

    但是也就那麼一下,後來藩鎮的割據形成了制度化,所有的軍事財政和行政都歸各節度使掌握,從此唐朝的君王就只能動用禁軍了,而此時禁軍掌握在太監手裡,太監又逐漸的掌握了行政的權力,所以一旦太監廢立皇帝,藩鎮節度使根本不想管,皇帝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而且中央朝廷也能很好的過度,彷彿已經習以為常了。

    大部分人可能都會覺得,是高力士開啟了唐朝權宦的先河,然而我要說,這是錯的,高力士根本就是被冤枉的。歷史上的高力士其實非常小心謹慎,真正的禍首應該是唐肅宗和李輔國。作為東宮舊屬,肅宗皇帝在做太子的時候就非常信任他,在登上帝位以後更是把整個宮內外的事情都交給他。而在安史之亂的大背景下,皇帝最能信任的、最不會背叛自己的也只有宦官,因此逐漸的,李輔國獲得了一樣東西,那就是軍權。

    老塗說事覺得縱觀肅宗、德宗兩代皇帝,宦官專權都是一脈相承的,因為在安史之亂的情況下皇帝也只有信任宦官。德宗繼位以後削除了宦官的軍權,卻在涇師之變中發現只有太監能幫自己,因此回京以後更加變本加厲地寵幸宦官。直到甘露之變中,仇士良殺掉了所有的大臣,而御座上的唐文宗只能瑟瑟發抖一聲不吭,這標誌著宦官在唐代的權力舞臺上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宦官集團的徹底倒臺,則是要到朱溫用屠刀將他們和唐王朝一起徹底埋葬。

  • 2 # 歷史哨聲

    唐朝宦官從唐玄宗時開始獲取巨大權力。著名的宦官高力士,很多人都知道。但唐朝時的宦官權力變大,更多是在於他們以手中的神策軍來支援唐朝皇帝而鑄就的——都是建立在血汗的基礎上,不是唐朝皇帝隨便給的——也是建立在功績基礎上的。

    唐朝宦官你需要了解的知識

    唐朝設定有內侍省,專門管理宦官的。內侍省設定有:

    “內侍四人;內常侍六人;內謁者監六人;內給事八人;謁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寺人六人”

    除此之外還有五局:

    “掖廷局掌宮人簿籍;宮闈局掌宮內門禁,其屬有掌扇、給使等員;奚官局掌宮人疾病死喪;內僕局掌宮中供帳燈燭;內府局主中藏給納”

    唐太宗時定下定製:內侍省不設定三品官,內侍就是長官,官階四品。

    唐中宗神龍年間,宦官人數有3000人,七品以上的宦官有1000多。

    唐玄宗天寶年間,宦官人數已經有4萬人(包括宮女),品官黃衣的有3000人,品官朱衣以上就有3000人。即三品官階的宦官就有3000人。

    唐朝宦官權力的發展歷史

    1、第一個有權力的宦官,不是大名鼎鼎的高力士,而是跟隨李隆基在誅殺韋后時立功的楊思勖。楊思勖和高力士不同,高力士權力再大,也不過是內侍省的一個太監,很少能夠出去,而楊思勖是一個經常率軍征戰的太監。

    作為一個率軍作戰的太監,楊思勖的功績有:

    1、參與平定李多祚,被越級提拔為銀青光祿大夫,可見他的功勞不小;

    2、跟從李隆基誅殺韋后,成為李隆基的爪牙、心腹,累遷為右監門將軍;

    3、在開元初,平定安南梅玄的叛變;

    4、平定五溪覃行璋叛亂,被封復國大將軍,後又加驃騎大將軍,被封虢國公;

    5、平定邕州梁大海叛亂;

    6、平定瀧州陳行範叛亂。

    2、唐玄宗時大肆封官宦官是唐朝能夠掌握唐朝內廷之權的根本原因。高力士權力之盛,就連太子李亨都要稱呼高力士為“二兄”

    文有高力士,武有楊思勖,這就是唐玄宗時期的宦官情況。

    3、在唐玄宗時還分文武的官宦,到了唐肅宗時,李輔國就集文武一身,開始了唐朝宦官在內廷領武職的傳統。因為李輔國積極要求太子李亨即位,併為此謀劃不少,李亨在靈武即位後,就封了李輔國元帥府行軍司馬事。唐玄宗時的文物分開,就這樣集中到了一個人身上。

    李輔國在唐肅宗時期,其實和高力士、楊思勖的地位差不多,雖然他是文治兼武職。但李輔國最創新的地方還不止於此:

    他還是第一個出任中書令的太監。這是秦漢以來,乃至唐朝之後都沒有出現過的時期。秦朝的趙高已經被證實並非太監,只是出生時身份低微而已。

    如果不是李輔國過於攬權,一心想要施展自己的雄心壯志,他也不會被唐代宗利用程元振給罷免軍權等所有職務。

    客觀的說,李輔國並不是一個奸臣,只是一個過於著急、過於展現自己的人而已。只是信任他的唐肅宗已死,雖然唐代宗沒有李輔國的擁立也無法即位,但唐代宗無法像父親唐肅宗一樣信任他。

    4、李輔國之後的程元振是一個沒有什麼雄心或者能力的人。他能夠借李輔國的位置,不過是他和李輔國一起擁立唐代宗,加上他肯為唐代宗除去李輔國。他對於唐朝宦官權力的加強,基本沒有什麼作用。

    5、真正奠定唐朝宦官權力的大人物來了——魚朝恩。魚朝恩是唐朝第一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在唐肅宗時,魚朝恩就因為功勞累遷為左監門衛大將軍(楊思勖是右監門將軍)。但因為魚朝恩和郭子儀的鬥爭,魚朝恩不被唐肅宗重用。後來魚朝恩被唐肅宗派去陝州,統領在陝州的禁軍。注意,這裡的禁軍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策軍。

    763年,吐蕃攻破長安城,唐代宗東逃到陝州。當時其他禁軍都散亂無序,只有魚朝恩率軍整齊有序的神策軍迎接唐代宗。從此之後,魚朝恩以神策軍得到了唐代宗的重用和信任,官拜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

    最後魚朝恩,因為自己的得力部下神策軍都虞候劉希暹之案而畏懼自殺。

    下圖是神策軍碑碑文

    魚朝恩開創了唐朝宦官擁有自己軍隊的先例。從此自後,唐朝宦官手中就有了兵。這就是唐朝宦官為什麼能夠廢立皇帝、和朝廷大臣抗衡的實力。

    6、魚朝恩死了之後,唐朝一度杜絕太監領軍的現象。唐德宗時曾經將禁軍交給白志貞。但白志貞沒有什麼能力,只管賣軍籍給富人,讓他們逃避兵役。最後導致涇師之亂時,長安城被起兵計程車兵所佔領。

    唐德宗收復長安後,就特地重新重用宦官率領禁軍,特別設立護軍中尉和中護軍職位,以:竇文場為左神策護軍中尉,霍仙鳴為右神策護軍中尉,張尚進為右神策中護軍,焦希望為左神策中護軍。

    這實質上是對魚朝恩以太監掌控神策軍的制度化和確認。從此之後,唐朝太監的權力就非常大。因為他們手中有神策軍,掌控了皇帝,這和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本質上沒有區別。

    對此,《舊唐書 宦官》中說得很明白:

    “後李輔國從幸靈武,程元振翼衛代宗,怙寵邀君,乃至守三公,封王爵,干預國政,亦未全握兵權。代宗時,子儀北伐,親王東討,遂特立觀軍容宣慰使,命魚朝恩為之,然自有統帥,亦監領而已。  德宗避涇師之難,幸山南,內官竇文場、霍仙鳴擁從。賊平之後,不欲武臣典重兵,其左右神策、天威等軍,欲委宦者主之。乃置護軍中尉兩員、中護軍兩員,分掌禁兵,以文場、仙鳴為兩中尉,自是神策親軍之權,全歸於宦者矣。”其實,客觀的說一句,唐朝皇帝和太監都是相互依靠的,他們都是依靠從安史之亂時崛起的神策軍來確立自己的權威。

    唐德宗之後,唐朝大臣不是沒有試圖從宦官手中奪走神策軍的軍權,只是失敗而已。唐順宗時的丞相王叔文,就想用朝廷將軍範希朝為左右神策軍、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節度使來奪取宦官對神策軍的權力。

    即任命範希朝為專門管轄神策軍等禁軍的節度使來奪取。

    但王叔文的努力沒有成功。

    正是因為宦官有神策軍在手,唐朝文官集團手中無兵,這才有文官集團要求朱溫來長安誅殺宦官的事件。這也導致了朱溫先滅宦官,後滅文官就集團,因此控制唐朝皇帝。

    也就是說,唐德宗及之後的唐朝,能夠繼續存在,基本上就是依靠太監領軍的神策軍來延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美劇《慾望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