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ku小動物
-
2 # 米南德王問道
聶斯托利派是一支與大部分正統基督教派有理念衝突的東方派系。這種衝突讓他們早早的在歐洲和西亞的大部分地方失去了生存空間,開始向東發展,最終成為了最具有東方影響力的基督教教派。至今仍在很多地方存在和發展。
聶斯托利派源自他的創始人--聶斯托利,一個生活在公元5世紀的亞洲神父。聶斯托利和當時很多東方教派所在地區民眾一樣,不能理解深奧的希臘哲學思想。所以,他們也就很難理解正統基督教學派裡堅持的“三位一體”論。也就是耶穌本人是上帝的肉身,在降生的時候就具有神性,只是在當時不具備聖靈。
在聶斯脫利的理論中,耶穌降生時只是凡夫俗子,在死後才升格為神。在他作為上帝之子在人間活動的時期,他沒有什麼神性可言。按照這個推論,那麼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也不是什麼聖母了。因為她的兒子就是凡人。
此觀點一出,很快就遭到了正統基督教學派的口誅筆伐。但這架不住文化水平低還想象力不足的敘利亞老農,對聶斯托利的說法深信不疑。於是,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分支被宗教大會判定為異端。聶斯托利本人遭到了驅逐,他的教會也將被下令取締。教徒們必須改變門派,否則也按照異端處理。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聶斯托利派也就與支援正統派的羅馬帝國不對付,轉而投靠了羅馬的東方死敵--薩珊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雖然奉行比較保守的祆教信仰,但並不會要求所有屬民都強行改宗。而且出於反對羅馬在東方統治的需要,他們很樂意庇護聶斯托利派。於是這個小派系就在兩河流域紮根,將總部設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內。他們的傳教士開始不斷向東,順著陸上與海上的絲綢之路傳教。
在4-5個世紀的時間裡,聶斯托利派就在東方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雖然不可能威脅波斯正統的祆教,卻可以在中亞眾多城市、部落之間,爭取到佛教、摩尼教甚至原始宗教的信徒。當然在這個階段裡,聶斯托利派的主要活動,還是依託城市的。只有在城市較多的地方,才會有繁盛的教會團體。
結合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來看,這些來自原本羅馬東部境內的難民,也為亞洲腹地帶去了很多技術。包括羅馬人傳統的玻璃製造業優勢、機械製造、農業,甚至還有軍事技能。這對於波斯人來說是非常划算的事情。聶斯托利派本身,也開始了第一輪的東方化程序。之前他們雖然就是東方教派,但主要生活在希臘-羅馬文化區中。現在他們必須將《聖經》翻譯成波斯語和阿拉伯語。聖畫與聖象也逐步脫離羅馬-拜占庭風格,走向中亞樣式。
完成這些初級的本土化轉變後,聶斯托利派就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波斯宗教了。他們的下一輪擴張就進入了印度,並順著商路來到了東亞。在對外風氣較為開明的唐朝中前期,聶斯托利派以大秦景教的名稱,在幾個著名的大城市地區發展起來。其中既有長安,也有當時非常繁榮的河套與山西北部一帶。連可以走海路通商的廣州、蘇州和江淮地區都有。
只是在唐朝政府開始對佛教寺廟開刀後,景教的發展才收到了波及。但除了在長安以外,其他聚集大量胡人番商的地區,這種禁令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只有等到南方的廣州等地被黃巢摧毀,景教才開始衰落。北方的晉北地區,則能要到沙陀人實施而北宋立國才開始徹底衰敗。當然,在比較尊重基層自主選擇遼國,聶斯托利派依然長期存在。
從中我們也能注意到:當時在東方的聶斯托利派,已經在很多方面都與佛教趨同。主要表現在翻譯經文、聖象風格等方面。也可能是為了方便傳教而主動進行了接地氣改變。這讓聶斯托利派的很多東西,在後來與佛教、白蓮教的東西看上去很像。
在阿拉伯穆斯林崛起後,波斯帝國被摧毀。但聶斯托利派並沒有立刻受到衝擊。原因也很簡單,穆斯林對於同出猶太教的宗教,一開始比較寬容。作為有經人的基督徒,只需要繳納點宗教稅,其他什麼都可以由著自己來。所以聶斯托利派在這個時期還處於發展壯大之中。
但隨著穆斯林統治者的個人喜好變化,基督教的地位和待遇就經常起起伏伏。聶斯托利派也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逐步放棄在城市地區的教區人口爭奪戰,向著東方的非城市化地區推進。這樣一來,大批說波斯語和粟特語的教士,開始輕車熟路的進入突厥語佔優勢的草原地帶。大量的突厥化部落開始改宗聶斯托利派,連帶影響了幾個後來加入蒙古的部落聯盟。除了早期的回鶻人,大名鼎鼎的乃蠻部落,就信仰基督教東方派。邊上的克烈人也是如此。
所以在成吉思汗的早期蒙古帝國軍隊中,有很多信奉聶斯托利派的貴族和士兵。他們在同中亞的穆斯林世界作戰時,已然有了一點聖戰的味道。他們當中的不少佼佼者,也成了後來西方人一直想要尋找到的“約翰長老”的原型。
就連早期的伊爾汗國,也尊奉聶斯托利派為國教。著名的阿魯渾汗,甚至還派遣了一名叫拉班掃馬的教士為代表,出訪歐洲的基督教國家。這位原籍西域的回鶻教士,就一路經過君士坦丁堡和羅馬,會見了拜占庭帝國皇帝、羅馬教皇、英王愛德華一世(電影勇敢的心 裡面的大反派)等當時的歐洲政要。
在東亞的元朝,蒙古人帶來的色目人中也有不少聶斯托利派教徒。他們就在東亞推動了該教派的第二次興盛。只是在當時,他們也要夾在佛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儒生之間。所以並不顯眼。這個短暫的輝煌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為止,才被強制的同行打壓策略所刻意消滅掉。
明朝後期,西歐人從海路再次帶來了天主教。他們發現已經無法找到聶斯托利派的蹤影了。不過一直到今天為止,聶斯托利派依然在伊拉克、中亞、印度等地存在。他們還發展到了香港,在那裡建立了一個教區。
回覆列表
聶斯托利派是基督教的一個教派。
其實基督教內部的各種教派還真是蠻多的。因為耶穌的故事比較神奇,所以大家對耶穌的理解也產生了一些分歧,這些分歧在基督教早期就產生出不同的教派。
公元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中分裂出了阿里烏斯教派,阿里烏斯認為耶穌的地位低於聖父和聖靈,因此受到教皇的反對。
公元五世紀,基督教內部出現了繼阿里烏斯教派之後的第二次信仰爭議。
安條克的神父聶斯托裡(Nestorius)於公元428年成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他堅持認為基督身上的兩種本性有明顯區別,並且傾向於強調人性的一面。他發明了一種獨特的學說,認為耶穌的母親瑪利亞,是作為人的耶穌的母親,而不是作為神的耶穌的母親。
這種說法遭到了亞歷山大主教聖西里爾(St. Cyril)的猛烈攻擊,聖西里爾亦得到教皇的支援,因此在公元432年的以弗所大公會議(the Council of Ephesus)上,聶斯托裡派學說受到譴責,瑪利亞被再次確認為“上帝之母”,聶斯托裡則被流放。與此同時,很多聶斯托裡派的信徒離開了羅馬帝國,向東遷移。作為拜占庭的敵人,他們受到波斯薩珊帝國的歡迎,因此大部分在波斯定居,並建立教會。後來他們遍及整個亞洲,甚至在中國也建立了教會。東方的基督教徒基本都是聶斯托利派。又以景教知名。
在羅馬帝國內部,爭端並未因聶斯托裡的流放而結束。君士坦丁堡的一位年老修士歐迪奇(Eutyches)把西里爾的學說發展到了另一個極端,主張道成肉身的過程包括“在結合之前具有二性(神性與人性),但在結合之後或結合的結果,只有一性。”他把基督身上的人性最大限度降低,認為其人性只是“他神性汪洋中的一滴葡萄酒”。教皇利奧(Leo)著文《利奧之大卷》(Leo’s Tome)譴責此種學說,並簡潔易懂的闡述了羅馬信仰,即基督同時擁有兩種本性:神性和人性。他既是一個真正的神,也是一個真正的人。
451年在查爾西頓(Chalcedon)召開的大公會議,即第四次大公會議,確定《利奧之大卷》是對正統信仰的權威解釋。這次會議使東正教系統的教會和羅馬天主教再度認同同一個信仰。但同時也造成了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次大分裂,埃及的教會堅持基督一性論,並從統一教會分裂。敘利亞與敘利亞東部的波斯和阿拉伯地區大部分教會也脫離了大公教會,另外組成了他們自己的聶斯托裡教會,與正統的大公基督教一刀兩斷。基督教的主流教義認為基督的本身具有兩種本性,即神性與人性,這種“兩性說”就成為基督教的正統。基督一性論和聶斯托裡派被正統教會認為是異端,但在埃及和亞洲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