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鮮萊農產品
-
2 # 影山小石
現代農場種什麼好?有的講可以種綠植、又有的說可以種中草藥等等。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因地制宜,還有市場需求!
1、當地氣溫氣候、土壤適合種什麼最好,這個可以諮詢當地農業政府部門,他們一般都會告訴你當地最佳種值範圍。如果土壤不行,必要時可改良土壤。
2、產品、銷售,產品是否當地有人前來收購或者拿到別的地方銷售?是線上還是線下銷售?等等問題需要仔細考慮!根據市埸需求,以銷定產,定位好農產品,避免盲目性,才是現代農場在市場屹立不倒不二法寶。
3、綜合利用,要學會合理利用閒置資源。現代農場本來就是多元化,立體化,可以地下挖塘養殖,地上種植,空中也可利用!這樣可以利益最大化,節約成本!
4、抗風險、一定備有應急預案與流動資金,在災情或銷路不好時還有翻盤機會!
希望以上幾點能給農場帶來新的思路!
計劃進軍現代化農場,先聽聽王奕 說的7點個問題
當下,中國農業種植的一個現實是,種植規模與所獲得收益似乎不成正相關。
不管是農業領域的規模種植者,還是外來資本跨界搞規模種植的,成功的永遠只是少數,大多最終以“慘”字收尾,賠得一塌糊塗。成功的比例甚至低於我們常說的二八定律,即低於20%。
近兩年,筆者走訪了國內不少的大大小小的種植基地,這裡面,有大至1萬畝的蘋果、柑橘等基地,千畝基地佔比不少,最多的是千畝以下、200畝以上的適度規模基地。對於上千畝乃至上萬畝的基地而言,能保本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些規模種植企業中的大多數就是我們所說的職業種植者。
一、管理缺失,最突出的問題
“管理缺失,是規模種植戶最突出的問題,”這是基層調研時,我們得到的最多反饋。
果園管理是個系統的工程,包括果苗選擇、農資產品的選擇投入、植保營養、水肥、栽培、修剪等。
只有搞好種植管理,才能輸出,尤其是規模種植者來說,大多數最缺失的是管理。
管理缺失,指的不是不管理,而是現有的管理技術不能滿足基地品質生產的需求,或者對其標準化管理造成了不便甚至是阻礙。
我們見過一些上規模的果園基地,雖然也聘請了技術人員,但與散戶相比,管理還是太過粗狂,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品質不高,甚至不如散戶。
並且,受限於標準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等的限制,規模基地的品質、產量的穩定性不能保證,這也是收購商對於規模基地的控訴之一。
管理方面,對於規模基地而言,如何實現標準化種植、科學化管理是基地經營最為重要的一環。
在這方面,筆者談2個案例。海升來賓柑橘現代產業園區和鳴鳴果園。
海升來賓柑橘基地是廣西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智慧化等特點於一體的典型代表,也是廣西沃柑種植最值得關注的代表之一。
2016年建園,投建規模3000畝沃柑,2018年開始大量投產(2000畝),產量2000噸。關於海升在柑橘方面的佈局,詳細可閱讀筆者前幾日寫的文章“沃柑種植最土豪、最標準的基地,第一年投產就收穫了3個沒想到!”
中國沃柑看武鳴,這裡是沃柑的優生地帶,也是沃柑種植爆出致富新聞最為集中的核心區。
地處武鳴的鳴鳴果園有9000多畝的沃柑種植面積。其在沃柑方面的佈局也是廣西可圈可點的代表之一。
9000多畝的果園管理,是個系統的龐大工程。為了實現標準化管理,鳴鳴果園自主研發了一套農事資訊管理系統,主要用於農場的標準化管理,不僅僅是技術方面,還有人員管理、農事管理等。
據鳴鳴果園的負責人透露,這個系統在前幾年開始研發,目前已經在內部熟練應用,在手機系統上就可看到基地的全部農事操作情況。
我們發現,物聯網、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等在規模基地的管理中作用凸顯,並且隨著農業發展,必然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和趨勢。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實用並能落地。脫離了這個必要條件,一切都是百搭。
二、農資產品良莠不齊,甄選困難
其實,對於很多規模種植大戶尤其是外來資本而言,他們並不懂農資。
當下還有一個現象是,目前的大多數零售商服務不了上規模的基地(基本上超過200、300畝就服務不了),基地需要更專業、更高的技術服務,因此,越來越多的基地往生產上游端找資源,直接找廠家定製農資,並享受相應的服務。
但是,在當下農資產品魚龍混雜的情況下,規模種植者普遍面臨著甄選困難的局面。也就是說,規模種植者與優質正規農資產品存在不對稱的壁壘。
如何打破這種壁壘?這就是BAA萬商大會召開的意義之一,詳情請戳“>15000人,聚焦數千名種植者的盛會,究竟能給行業帶來什麼?”
三、投機心理
許多規模種植者,在決定做之前,過分看輕了農業種植。過於簡單的把規模種植認為就是品種、資金、農資、技術、銷售等方面的組合。
並且大多是短期思維,看中眼前利益,撈一把就撤的投機心理的大有人在。
這部分人,現在可能少了些。在前幾年柑橘火熱的時候,這種現象尤其突出。但是,往往的結果是,由於過分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農業,這些群體並沒有賺到,甚至賠了本最終撤出。
對於農業,筆者一直以來的觀點是:農業不是一個投機的行業,而是一個需要沉下心、認真對待的行業!
四、前期建園缺乏規劃,缺少定位
這點就是字面意思,建園時,缺乏充分的合理規劃,以至後期管理受阻。
這裡麵包括種植品種結構、水源、種植行間距等。以及基地的長遠規劃、市場把控和預估等。
“前期建園的規劃很重要。我們這裡有個規模較大的柑橘基地在最初建園時,行間距是2×3m,但是現在發現,這個行間距無法滿足機械化作業,給果園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擾,增加了很多人工。於是,下定決心,直接推倒了一半柑橘,改成了2×6m的行間距。”這是,前幾日筆者一行在廣西市場走訪時,得到的反饋。
因此,建園初期做好規劃,很重要!包括對資金投入的預估以及回報週期的預估,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農業投資週期長,資金的持續投入很重要!
五、用工難,人力短缺,人工成本大
這是目前我們所接觸的所有規模種植基地都面臨的問題。人工成本也成為目前基地投入中佔比最大的。
這種情況下,一些便於農事操作的農機具、水肥一體化等智慧裝置需求越來越大。如何省工省時又高效,成為規模基地的突出需求。
六、盲目跟風
盲目跟風是普遍現象,比如這幾年發展火熱的沃柑。
對於這個現象,筆者想說的是,一時跟風一時爽,但是一直跟風,很可能會出問題。
但是,也有清流所在。
我們在廣西武鳴調研時,遇到了一對跨界做農業種植的大學生夫婦,他們的基地公司起名獨特——廣西嬰兒果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這是2位大學生夫妻跨行做農業的故事,有運營思維的現代化職業種植者,為了尋回兒時的味道,2016年開始在武鳴投建600畝紅江橙,共4萬株。
對於紅江橙這個品種,相信很多人都知之甚少,筆者也是。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小眾品種,是他們堅持的方向。
不堵行情,不跟風熱門品種,堅持小眾品種品質種植,種出讓嬰兒可以吃的品質紅江橙!這種情懷和堅持值得稱讚!
七、缺乏(好的)銷售渠道
這應該是所有的基地都需要的,也是大多數的一個痛點。或者說如何對接上好的銷售渠道,是其核心需求之一。
優質優價,現在越來越多的規模種植企業有了這方面的意識。因此,如何打通種植者與優質收購商之間的壁壘,是當下迫切需要努力的方向。
如何解決?
綜上,說到底,對於規模基地來說,核心就是如何種好、賣好的問題。如果能解決這2個問題,種植的痛點基本就解決了。
這就需要我們為真正的職業種植者賦能!
當下,隨著職業種植者的崛起,農資行業發生翻天覆地地變化,品質農業成為大勢所趨,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種植者規模擴大擴種帶來的種植技術缺乏、市場資訊閉塞、對農業生產資料真假優劣難辨、產銷對接不暢、豐產無法豐收、資金缺乏、管理缺失等等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