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邂逅80398
挺佩服你們這些人,為了回答一個題找那麼多歷史資料,我是沒那耐心的,能簡單說兩句,就說兩句。不能簡單說的,就拉倒了。耐心查資料!
-
3 # 榮耀子洲
穆桂英的“穆”姓,考古學家衛聚賢先生在《楊家將及其考證》一文中以為是“慕容”一語的音轉。說慕容氏作為古代鮮卑貴族,久有尚武的傳統。歐陽修先生在《楊琪墓誌》中寫到:“楊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楊琪是楊文廣的堂兄,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曾在《楊家將故事與楊業父子》中指出,楊琪既娶於慕容氏,楊文廣與慕容氏聯姻,自然也是可能的。清.乾隆《保德州志》也曰:“延昭子文廣,取慕容氏,善戰。”也許這就是一種巧合,正好同美谷界的傳說有些相同,咱們一起去聽聽看看。
從大理河拐進磚廟溝,穿過幾十里的山峁溝粱,爬上一道長長的陡坡,眼前突然坦坦蕩蕩,數百畝的塬地平平整整地展示在人們面前,這就是磚廟鄉的美谷界。
巾幗英雄穆桂英的出生地位於美谷界村的北面,在一個名叫穆家圪嶗的地方,傳說穆家圪嶗的西邊原來是馬姓的住地,圪嶗的東邊,是穆姓住地,而就在這穆姓居住地方的東面,有一個不大的山峁,山峁上有一顆碗口多粗的酸棗樹,酸棗樹下靠東不遠的崖面上,有一孔破舊的土窯洞,這就是穆桂英出生的地方。書本上常說穆桂英出生在山東,其實就是出生在這山的東面。這不僅是因為美谷界村西有三個地名分別叫東梁、東灣、東家焉,更因為穆桂英的出生窯洞,在穆家圪嶗的東面,突出山峁的東邊。仔細觀察穆桂英出生的窯洞,由於多年失修,大半個窯洞口已被泥土遮擋,原有的土坑也已被泥土淹沒,我們只能根據窯洞頂上那顆少見的酸棗樹來猜測,這窯洞的年代已經非常久遠。
走下山坡,是一塊名叫箭灘的平平展展的塬地,塬地的南邊是穆桂英的栓馬樁遺址(現成地名)。栓馬樁不遠的山坡上,有一股清清的泉水,是穆桂英的飲馬泉遺址。傳說穆桂英每天起床後就在這裡練習射箭,你看,塬地西邊那不算大的小山峁,不正是排列箭靶的地方嗎?穆桂英走馬練箭累了,就將戰馬牽到南邊的小土堆前現在叫栓馬樁的地方,然後讓家丁將馬牽到不遠處清清的泉水去飲馬,這不正是一幅美妙的寫真圖嗎。
漫步在拴馬樁前,山樑上堆積著不少的碎石破瓦、殘存像塊,廢墟中有一塊石碑,風雨的侵蝕使字型大多脫落,仔細辨認,還是可以看到“道光五年(1825)重修”的字樣,想必這裡曾經有座廟,是紀念穆桂英還是其他,現已無從考證。
人們常說穆桂英生在美谷界,長在穆柯寨,那美谷界在這,穆柯寨又在什麼地方呢?村民們說,也不遠,就在磚廟溝的東邊,離美谷界也不過二十來裡,現在名叫龍尾峁寨的山寨。
站在磚廟溝的西邊向東望去,穆柯寨(現叫龍尾峁寨)從大山中蜿蜒而來,從兩條溝之間,突出在磚廟河谷當中,猶如翹起的龍尾,高俊而挺拔,易守而難攻,山寨下四季常溫的暖水泉依然如故,山寨上人工修築的下山取水暗道和通往後山的寨門洞、土窯洞現在還有遺存。烽火連天的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只能站在山寨上,望著高天厚土遙想當年的情景。
傳說,唐朝之後,這裡是宋朝與西夏的交界地帶。由於兩國經常在這一帶打仗,不少人為了防身自衛,從小就喜歡練習武功,因此各山寨均有武術教練。穆桂英出生在美谷界,從小就隨父穆羽練兵習武,再加上其天資聰敏又能吃苦,學習的金搶銀刀,很早就有一定的名氣。有一年,穆桂英隨父駐守穆柯寨,因陣前與楊文廣交戰,相互認識後產生感情,才歸於楊家將之列,成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這是否真實,我們無法一一核實,但從美谷界“一馬一灘三界十八坪”的地名和穆柯寨的地形來看,這裡肯定有其一定的特殊之處。
也許真是那樣,淮寧河流域不是現在也一直流傳著楊文廣作為宋朝官員駐守綏平寨的故事嗎?北宋時期,這裡是宋朝和西夏相互爭奪的地盤,穆桂英隨父駐守穆柯寨(在今子洲縣磚廟鄉)的時候,楊文廣正好駐守在綏平寨(在今子洲縣何家集鎮),二者之間只不過四五十里的距離,或許當時還是同一屬地?在奉命抵禦外來入侵的時刻,當地山寨上的地方武裝力量,自然是當地駐軍爭取的主要物件。當楊文廣多次前往穆柯寨進行說服的過程中,雙方美女愛英雄,英雄喜美女,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何況穆桂英還有一身高超的武功)。久而久之,相互愛戀了,楊文廣娶穆桂英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這同《宋史.楊業傳》記載楊延昭只有一個兒子即文廣是不矛盾的,也同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既楊文廣是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同楊宗保是同一個人是相符的。也許是“文廣字仲容”,在人們口頭傳說或文字記錄中名與字的某次失誤將仲容說成宗保而造成的。至於戲曲中穆桂英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也許就是文人墨客在創作中為了戲劇中包袱的需要才增添的。
也許有人還會問,既然這樣,那為什麼史書上沒有穆桂英的記載呢?其實這很正常,中國幾千年封建的傳統禮教,除了“節婦”的頌歌之外,連婦女當了狀元也要把名冠記在丈夫身上,能有幾多書籍來記載婦女的事蹟?再加上這裡是宋朝和西夏兩國互相爭奪之地,交通的不便,動亂的影響,又有那個文人墨客來這裡採訪記載留存史冊呢?
當然,穆桂英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某一群體,經過文人筆下或口頭的塑造,慢慢才成了今天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我想,幾百年過去了,我們應該把這看作是一種文化,一種頌揚中華民族英雄群體的文化。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溶入時代的潮流之中。
回覆列表
歷史上確實有花木蘭這個人,中學課本上《木蘭辭》敘述了她的事蹟:邊關戰事不斷,朝廷徵兵,“三丁抽一”,木蘭家父親年老,她沒有哥哥,有個小弟弟,也就是說家中沒有壯男丁,這樣朝廷要徵其父充軍,木蘭以一個弱女子的肩膀挑起了重擔,那就是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我們都知道,《木蘭辭》屬於南北朝時期“詩歌類”作品,拿來做歷史證據有點底氣不足,有沒有旁證證明有這個人呢?
(花木蘭)
令人遺憾的是,歷史上沒有花木蘭的姓名、籍貫等個人資料記載,我認為是過去女人社會地位很低造成的,即便花木蘭這樣的奇女子也夠不上大書特書,反而是後世對她有了更深層次的宣傳和研究。
比如明代徐渭的文學作品對她的事蹟有渲染,說她20年後解甲歸田,眾人都傻眼了,不知道她原來是女扮男裝的人,皇上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封她為尚書,但木蘭堅辭不受,決定回家贍養父母。
徐渭還給木蘭父親起名叫花弧、弟弟叫花雄、姐姐叫花木蓮、母親是花袁氏。
依我判斷,花木蘭應該不姓“花”,百家姓上沒有姓“花”的吧。持我這觀點的大有人在,比如有的人說花木蘭不姓“花”,說她姓“魏”,有的說姓“任”,有的說姓“韓”,並且給出了一些所謂的證據,可惜這些都沒得到史學家的認可,到現在依然爭論不休。不知道親們有沒有這方面的資料給大家分享?
(電影花木蘭)
沒有文字記載,史學家透過研究唐代修建的“木蘭廟”遺址碑文得出結論,花木蘭出生地是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為何?這是因為唐代修建的木蘭廟遺址就在這個地方,並且碑文記的清清楚楚,現在虞城縣斥巨資重修了木蘭廟,“木蘭廟”已經成了虞城縣的地域名片。
《商丘縣誌·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冑箭囊。操戈躍馬而往,歷年一紀,閱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據考證,花木蘭生於北魏412年,死於502年,享年90歲,這在那個時代絕對是高壽。死後被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花木蘭從此成了代父從軍擊敗外族侵略的巾幗英雄。
(穆桂英)
歷史上的穆桂英是《楊家將演義》書中虛構的人物,真實歷史上沒有這個人。書中她是楊宗保的夫人,據說是穆柯寨穆羽之女,她陣前生擒楊宗保,後傾慕楊家忠烈,毅然退婚嫁給了楊宗保,然後幫著夫君大破“天門陣”。楊宗保以身殉國後,她五十多歲做先鋒,婆婆百歲掛帥,率領“十二寡婦”徵西……
說實話,北宋再窩囊也犯不著讓寡婦們上前線衝鋒陷陣,“戰爭讓女人走開”這是古往今來的道理,“讓寡婦徵西”這讓皇帝顏面何存?所以說穆桂英是虛擬的人物,是人們心中完美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