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睡前沙雕小故事

    不是說南宋擁有了足夠的戰馬之後就可以打的過金朝與西夏。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有一個比較完整、全面的認識。

    宋朝真的缺戰馬嗎?回答是否定的。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不僅不缺戰馬,而且在戰馬的飼養技術,戰馬的種類豐富等方面都處在巔峰狀態。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並計劃進行北伐的時候,戰馬的飼養也是在準備工作當中的。

    那為什麼會提到宋朝每年要吃馬和送馬呢?

    首先說“送馬”,比較容易理解。金軍每一次南下侵宋都會佔領北宋的養馬場,也就能夠繳獲很多戰馬,而且在議和的條件當中還專門有一條:宋朝需要送給金軍一定數量的戰馬。完顏宗望在南侵的時候用了不到5天的時間,靠幾條小船就渡過了黃河,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不設防的牟駝港天駟監,2萬匹膘肥體壯的良種戰馬,一個個毛色油亮,精氣十足,輕鬆收入囊中。

    說到這裡我們需要插入一個問題,就是宋朝時期奇葩的軍事制度,以及對戰馬飼養、管理、使用的影響。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起,特別是在經歷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整個國家的軍事戰略轉為防禦,重文輕武,對軍事將領實行“猜防”制度。比如飼養數量龐大的戰馬,就不能給一線部隊使用,要留在京郊給養尊處優的禁衛軍使用。

    在中國古代,特別是在宋朝時期面對西、北方向出現的遊牧民族,他們的主要戰鬥工具都是戰馬,可以說戰馬數量的多少就代表戰鬥力的強弱。但宋朝的邊防將領想透過國家的層面來增加騎兵的部隊,擁有大量的戰馬行不通的。沒辦法就只能靠搶。岳飛明明知道自己的騎兵是抗金的利器,但擁有的10萬人馬當中只有2萬是騎兵,而且這2萬騎兵還是從偽齊政權劉豫的一個馬場裡搶來的,順帶還有2萬石糧食。

    說到吃馬,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就是看起來比較節儉的宋神宗。他一年消耗羊肉434,463斤4兩,換算起來也就是10萬多隻羊,即使按時這樣的草料供養一匹戰馬來計算,這位節儉的皇帝,一年就要吃掉1萬匹戰馬。宋朝自歷朝以來就是高度的中央集權,地方的政權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中央政權過度集中,對於財力的消耗自然就會增加。南宋王室的開支、用度非常龐大,特別是宋徽宗以後的諸皇帝,更多的是花天酒店魚肉百姓。

  • 2 # 雷哥趣味讀史

    南宋打不過金朝與西夏因缺少戰馬,宋朝為何每年吃馬還要送馬?

    實話說,這個提問讓人很困惑,不知道怎麼問答。這個提問有幾點矛盾:

    一是南宋與西夏不再是鄰國,中間隔著金國,據我所知南宋一代並未和西夏直接交戰過,也沒有聽說過西夏和南宋之間有過戰爭;

    其次,就軍事實力和將領能力來說,南宋也並非打不過金國,岳飛破金兀朮,幾近收復東京,韓世忠擊敗金軍於黃天蕩等等都說明這一點,南宋打不過金國主要是綜合軍力對比,南宋更弱些,不過更重要的是南宋統治者以及投降派不願取勝。還是防內甚於防外的思想作祟。

    其三,宋朝每年吃馬、送馬一說,不知道來自哪裡?是從何說起。

    不過,我知道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宋朝不是缺少戰馬嗎?為何吃馬,送馬,不能自用嗎?下面針對這個問題,來闡述宋朝戰馬以及馬政等發展情況。

    觀點一:澶淵之盟之前,大宋不缺戰馬,也有獲取優質戰馬的外部渠道。

    中國古代有兩大戰馬產區:一個是幽州一代,即今天河北北部;一個是西北地區,即甘州、涼州、河套一帶。宋朝立國後,燕雲十六州被遼國佔領,這只是失去了一個產馬地,西北仍在,直到宋仁宗時期,對李元昊的叛亂處置失誤,導致朝廷對西北失去控制,直到李元昊建立西夏完全獨立,北宋完全失去傳統的戰馬產區。

    在此之前,北宋對外戰爭中,透過購買、交易等手段獲得了戰爭所需的戰馬,尤其是宋真宗時期,遼國大舉攻宋,為了對付遼國的威脅,真宗想盡一切辦法獲取戰馬,走私,放牧,貿易,乃至向百姓買馬。導致宋真宗時期,成為兩宋馬匹最多的時代,最高20萬匹。為此在北方組建了一支4萬人的純騎兵部隊。公元1001年北宋以少勝多,殺死遼國鐵林軍主將鐵林相公,殺死15名遼將,斬首3萬遼軍的輝煌戰績。真宗朝是北宋軍力最強,騎兵最強的時代。

    澶淵之盟後,北宋的騎兵實力快速下滑。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遼宋達成長久和平,進攻性騎兵成本太高,當然也可能出於對軍人的警惕,朝廷對騎兵的支援下降。二是宋朝完全喪失了從外界獲取高質量戰馬的途徑。

    觀點二:澶淵之盟後,大宋依舊不缺馬,但是缺少優質的戰馬。

    為了確保有穩定的戰馬來源,真宗在1000年設定群牧司,在全國各地養馬。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宋朝的監牧已頗具規模。其中京畿地區有六大監牧區:“左右天駟監四,左右天廄坊二,統隸於騏驥院”,京畿之外有監牧區十六個:河南洛陽監、大名大名監、衛州淇水監、鄭州原武監、同州沙苑監等。當時,“凡內外坊、監及諸軍馬凡二十餘萬匹,飼馬兵校一萬六千三十八人”(《宋史》),同樣,在真宗朝,也是整個兩宋官方養馬的頂峰。

    此後,北宋的官方養馬逐步衰落,主要是戰馬飼養成本太高,而且中原地區養出的戰馬,大多嬌貴,很難達到作戰的需要,只能騎乘;其次,隨著宋遼和平,北方人口激增,養馬草場佔用大量土地,侵佔了種植糧食的空間。

    王安石變法時,實施保馬法,改官方養馬為民間養馬,到神宗1075年,北宋有馬10萬匹左右,不過,隨著對西北用兵,馬匹又得到大量消耗。

    徽宗大觀元年也就是1107年,官方統計全國戰馬僅1800匹,其中河北西路1400匹,河東路僅9匹,而開封府、京西南路、京東東路竟無一匹。北宋已經陷入了軍中無馬可用的危險境地。

    不過,由於養馬的傳統,北宋民間仍然存在大量的馬匹,根據記載,遼、金、元各代在侵入中原地區後長期徵掠馬匹數量之多看來,當時民間養馬仍很可觀。題主所說的送馬和吃馬,應該是民間養的馬,並非戰馬,因為北宋後期東京城根本沒有戰馬。

    在中原之地養的馬匹,儘管長的漂亮,只能騎乘、馱運,但是不能作為戰馬,這一原因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談及:“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養好馬。養馬又不能一匹一匹分散養,要在長山大谷,有美草,有甘泉,有曠地,才能成群養,才能為騎兵出塞長途追擊之用。”

    觀點三:北宋中後期和南宋,軍中戰馬多是走私、搶奪或者擊敗敵軍所得。

    整個兩宋,騎兵最輝煌的時期就是真宗時期,其他時期均以步兵為主,比如宋太宗趙光義就自創了“平戎萬全陣”,就是讓所有步兵排成方陣,來抵禦騎兵攻擊,太宗還親自畫成圖,作戰前分發給將領,讓其嚴格執行,呵呵,其結果大家都知道的,關鍵是北宋的帶兵文臣還封為至寶,沿用百年,不知道冤死了多少將士。

    不過,兩宋精兵中也有少量騎兵,比如北宋的西軍,秦風軍,南宋的岳家軍,他們的軍馬獲得途徑多樣,西軍長期和西夏交戰,對西夏邊境很熟悉,就利用鹽鐵和西夏商人、邊軍將領走私軍馬。岳家軍的軍馬則是擊敗金國、偽齊的戰利品,岳家軍組建的背嵬軍就是一支騎兵部隊,但總體上,岳家軍還是步兵為主,岳飛打破金兀朮的“鐵浮屠”,就是讓步兵用鐮鉤槍砍馬腿,就是因為沒有戰馬,只能用人命去對抗。

    北宋中後期,朝廷養的馬為什麼不供應邊軍作戰使用?一方面,圈養的戰馬質量不高,達不到戰爭高強度使用的標準,另一方面,朝廷處於某種原因,官方養馬使用途徑逐步發生變化。

    比如,北宋設定群牧司,管理馬政,你認為主要是為了向邊軍輸送戰馬那就大錯特錯了。宋史記載,群牧司的職責是:“掌內外廄牧之事,周知國馬之政,而察其登耗。……左右騏驥院勾當官各三人,以諸司使、副及內侍充,掌牧養國馬,以供乘輿及頒賜王公群臣、蕃夷,給騎軍廄置之用。”

    北宋養馬第一個目的是供皇帝乘輿,第二是頒賜王公大臣和蕃夷,第三才是給騎軍廄置之用,注意了,這裡的騎軍還是東京的禁軍,還不是邊軍。

    綜上所述,兩宋缺乏戰馬是從真宗以後開始的,由於官方和民間養馬的習慣,整個宋朝並不缺乏馬匹(當然與西夏、遼、金數十萬、百萬沒法比,但總體保持在5萬到10萬的樣子),真正缺乏的是能長途作戰使用的戰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w以內,有什麼車系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