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追光俠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相傳戰國時秦國欲將成都平原做成除關中之外的糧食基地,然成都平原常發旱澇,遂授善治水者李冰為蜀郡太守。所以,第一目的就是排洪保灌。岷江為季風江,水量有周期。成都平原為岷怒衝擊而成,所以,岷江含沙量必定很多。所以,沙成為一個關鍵(可類比黃河)。此為背景。

    第二重點,引水口。岷江從成都平原旁邊流過,欲灌溉必引水。以前的引水口並不理想,詳情見思維導圖裡面的分析。引水口的確定是李冰的第一個成果,也是最彰顯智慧的地方,利用彎道凹岸沙少凸岸拋沙特性,實為橫向環流機制,捨棄了原有的引水口,選定了最佳引水口。開鑿山岩妙在其引水口硬度,千年不潰。都江堰附近位於山區和平原交界處,開鑿最短最可靠。

    第三重點,分流機制。分流的目的很簡單,保證引水口位置的流量恆定。這個比較好理解,相應的解釋也比較多,在此不多說。分流的難點就在於江心州。江心州建在哪裡,該怎麼建。建在哪裡不用多少,細想便知。怎麼建著實難。李冰充分發揮了才智,網裹石解決了這個難題,其實最開始穩住了,後面沙子會自然而然沉積成江心州的。在分流機制裡李冰還有一個很大的貢獻~水則。

    第四重點,歲修。其實就是挖沙修壩。

    第五重點,離堆加強環流。其實還是利用環流來拋沙,只是,這是人工的促進拋沙,排沙能力更強了。

    寶瓶口為最智慧之處。

    江心州為最難施工之處。

    仔細的想一想,都江堰的位置幾乎是唯一的合適位置,引水口(寶瓶口)確定之後,分流(魚嘴江心州)也就隨之確定,再之後由於歲修要求,排沙(飛沙堰)、(離堆)也相應確定。如果讓我們來修建都江堰,我們也會這樣做,所以,都江堰工程的存在是歷史的偶然也是歷史的必然。

  • 2 # 永恆回望

    多年來,因各種原因先後到都江堰十餘次。第一次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會議後,幾個人邀約起盡興暢遊了古堰,尤其是在二王廟裡還整了個以古堰為背景的布質人頭像,以為遊都江堰的紀念。後來的每次出發,雖不象最早的幾次那樣有獵奇的意味,但也都是興趣盎然。

    都江堰是岷江的一個截面一段流域,岷江的上游乃至發源地,我也都曾先後涉足過。要說都江堰是什麼?我感觸就是歷史,每一次到堰上,就是在漫漫吟讀一段早已遠去卻又陪伴於身旁的厚重而深沉的歷史。不是嗎,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古堰,至今還造福著川人造福著成都平原上三十餘區縣的老百姓,千里良田沃野,都是都江堰之水為之潤浸,真是生生不息澤潤千秋。今人享受著華夏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能不祭祀李冰父子?能不祭奠我們華夏祖先以生命修堰的英靈?二王廟香火盛,那是傳承著我們的感恩民族的一腔至誠情懷。到都江堰看飛沙堰,看分水魚嘴與寶瓶口,你能透過都江堰兩岸的輕紗般薄霧,穿越歷史的煙雲,看到我們的祖先們古銅色的臉,裸露的胳膊肩膀,雖衣衫襤褸,日出而作,或操作刀具破竹製簍,撬動巨石,裝填竹簍之中,緩緩推簍入江;或利斧斬木于山崖,萬千古木成支架,以寸以尺九九為功,截流滾滾岷江,終得制伏水龍王,讓一河清流千載不斷,源源不斷流向古堰的遠方。都江堰寫著李冰父子的睿智,寫著華夏先祖的勤勞,勇敢與犧牲的精神……走在堰上,見萬千遊人指指點點,評古道今,其間不乏國外遊客拿了照相機,對鏡選景,忙得不亦樂乎。尤是,民族自豪感在胸膛間油然而生:岷江上的都江堰,你是這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歷史最久遠的無壩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這個堪稱世界一絕的奇蹟是我華夏民族的祖先創造的哇!

  • 3 # 超級奶舅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縣)境內,是世界現存的年代最久、唯一留存、至今仍在一直使用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水利工程。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由秦蜀守李冰主持修建,距今已有兩千二百餘年。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都江堰的修建背景及過程。

    修建背景

    被譽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卻是一個旱災重地。詩人李白在蜀地之行後有感而發寫下了《蜀道難》,其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便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然而造成這些的原因,與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地理條件是有密切關係的。

    岷江是長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它發源於四川與甘肅交界的岷山山麓,流經多雨的四川盆地西部。在古代每當岷江洪水氾濫,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災,就是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岷江水患長期禍及西川,鯨吞良田,侵擾民生,成為古蜀國發展的一大障礙。再說當時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的改革一時名君賢相輩出,國勢日盛。他們正確認識到巴、蜀在統一中國中特殊的戰略地位,“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戰國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識地理、隱居岷峨的李冰為蜀國郡守。李冰上任後,首先提出要根治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造福成都平原,於是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了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

    修建過程

    都江堰由寶瓶口、分水魚嘴和飛沙堰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下面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一下修建過程。

    修建寶瓶口

    李冰父子邀請許多治水經驗豐富的農民對地形和水情做了詳細地實地勘察,決定鑿穿玉壘山引水。但當時火藥並未問世,他們便以火燒石,是岩石爆裂,最終在山上鑿了個山口,因為形狀酷似瓶口,故命名為“寶瓶口”。寶瓶口的修建使岷江水能夠向東暢流,解決了東邊地區的乾旱問題,同時減少了西邊的流量,使西江水不再氾濫。這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修建分水魚嘴

    寶瓶口雖然起到了分洪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為了能夠使寶瓶口充分發揮作用,在開鑿完寶瓶口後,又在岷江中修築分水堰。把江水分為兩支,一支順江而下稱為外江,另一支被迫流入寶瓶口稱為內江。由於分水堰前端的形狀好像一條魚的頭部,所以被稱為“魚嘴”。

    修建飛沙堰

    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防止灌溉區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穩定的情況。李冰決定在魚嘴分水堤尾部,寶瓶口的附近修建了分洪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以保證內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雜的泥石流便會透過江水環流流入外江,不會淤塞內江和寶瓶口水道,故名“飛沙堰”。

    都江堰名稱由來建堰初期,都江堰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附近的玉壘山以前叫做“湔山”,而周圍的氐羌人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三國時期,都江堰地區設定都安縣,都江堰叫作“都安堰”,因縣得名。也叫“金堤”,這是以堤代堰,為了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唐朝時期,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園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就是說竹籠裝石頭,稱為楗尾。都江堰就改稱“楗尾堰”。宋朝時期,《宋史》: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的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就是都江堰的資訊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4 # 悟然不同

    大神級旅遊景點,世界文化遺產、世界灌

    溉工程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

    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都

    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始建

    於秦昭王末年(公元前251年左右)。2000

    多年來一直髮揮著巨大的防洪灌溉作用。

    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受水旱災害非常青

    睞,自然災害非常嚴重的地方,在李白的

    《蜀道難》中“人或成魚鱉”就可以知道

    當時的慘狀。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真

    正成為了天府之國,至今灌溉的區域達到

    了30多少縣市,是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

    久,且一直在使用,無壩引水為特徵的水

    利工程。

    都江堰傳說:在遠古時期,汶山郡廣柔縣

    石紐山上,一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孩,取

    名禹。成人後,身材魁梧,有驚世神力,

    是神仙下凡。那時成都平原河道不通,洪

    水一來整個平原就會成為一片汪洋,為了

    部落生存,禹帶領部落人民疏通岷江,開

    闢新河道,全部心血都用在治水上,曾三

    過家門都沒有看一眼,終制服洪水,使人

    民安居樂業。

    禹去世以後,人民為了紀念他,在汶川縣

    石紐山下午修建了大禹廟。

    都江堰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敢於天地抗爭

    的勇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參觀、敬

    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民養生,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最可行呢?1.保健品2.吃藥打針手術3.純物理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