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L世界觀

    劉伯溫是個忠臣,可惜出身貧寒的朱元璋在多年乞討的生涯中養成了堅毅果敢的性格,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對於開國大功臣劉伯溫也是多有猜忌,劉伯溫雖然不是死在朱元璋手裡,朱元璋卻難逃嫌疑,其冷漠的態度寒了劉伯溫的心,可以說劉伯溫死於朱元璋的誅心,不過劉伯溫仍然在臨死前送了一筐魚給朱元璋,勸諫朱元璋,朱元璋在當時並不明其意,到17年後才明白。

    劉伯溫有神童之稱,博通經史,什麼書都看,尤其精通天象地理、兵法數學,後來更是因緣際會得到了一本《奇門遁甲》,掌握了豐富的奇門斗數知識,時人比之諸葛亮,後世更是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說。

    劉伯溫在元朝元統元年(1333年)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這在階層固化的元朝,作為一個“南人”,其中舉的難度可想而知,只不過有治國平天下理想的劉伯溫,在元朝卻根本沒有機會施展他的抱負,因為性格過於剛直,劉伯溫的官運並不亨通,當的都是小官,不是得罪上級被穿小鞋,就是得罪豪紳被他們陷害,劉伯溫過的並不如意,期間“四隱四仕”,很想做諸葛亮的劉伯溫看到元朝實在過於黑暗,最後只能死心歸隱。

    朱元璋打下應天府,聽聞宋濂和劉伯溫等人的大名後,將他們禮聘而來,劉伯溫成了朱元璋的謀臣,終於可以大展身手,劉伯溫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先平定江南,後參與制定滅元方略,為大明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朱元璋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在大封功臣時,劉伯溫卻只封了個誠意伯,歲祿二百四十石,和朱元璋的老鄉李善長的歲祿四千石相比差的遠了。

    劉伯溫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不過他的性格過於剛直,沒多久就因為不循私情得罪了淮西領軍人物李善長,被李善長誣陷,朱元璋因此疏遠劉伯溫,劉伯溫見此只好告老還鄉,而劉伯溫還得罪了淮西集團另一個人,讓他最終被毒害,這個人就是胡惟庸,劉伯溫因為說過胡惟庸不適合當丞相,讓胡惟庸懷恨在心,胡惟庸得勢後,誣陷劉伯溫看出談洋之地有王氣,想要在那裡造墓百姓卻不同意,所以劉伯溫就想了個設立巡檢司的招來驅趕百姓,朱元璋聽後心有所想,就剝奪了劉伯溫的爵祿。

    劉伯溫看到朱元璋如此不信任他,心裡慌得很,只好跑回南京謝罪,留在了南京城不敢回鄉,心裡很鬱悶的劉伯溫因此生了病,朱元璋得知後派仇視劉伯溫的胡惟庸去探病,胡惟庸帶著御醫給劉伯溫開了藥,結果是越吃越糟糕,劉伯溫心知被胡惟庸暗算了,就找朱元璋婉轉訴說了情況,沒想到朱元璋卻不以為意,只說了些無關緊要的寬心話,劉伯溫更是心寒。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下旬,朱元璋寫了誥書賜給劉伯溫,並派使者送他回鄉,劉伯溫在長子的陪伴下回到了家鄉,回家後拒絕家人和鄉親們為他找藥的好意,不再吃藥只吃些維持正常的飲食,知道時日無多的劉伯溫開始交代後事,拿了一本天文書給長子劉璉,讓他在自己死後交給朱元璋,和這本天文書一起交給朱元璋的還有一筐魚。

    劉伯溫雖然對朱元璋有些心寒,對他卻依然忠誠,在臨死前是想以一筐魚來勸諫朱元璋,是算好了17年後的事情,這筐中的魚就象朱元璋大大小小的兒子們,而這個筐就象是南京城,一筐魚困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勢必要你爭我奪,落得你死我亡的局面,最好的辦法是將大魚放出去,而筐裡留下的小魚也可以得到保護。

    朱元璋當時並不明白劉伯溫的深意,對於天文書很感興趣,這筐魚則是被送到了御膳房,到了公元1392年,皇太子朱標離世,皇儲之位一下空了出來,朱元璋在悲痛之餘,也為選誰為繼承人愁了一段時間,這時候朱元璋想起了劉伯溫送的那筐魚,南京城裡的兒子們不正是如這筐魚一般,勢必為了皇位爭的你死我活,明白了劉伯溫深意的朱元璋,在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將自己的兒子們都放出南京城去了封地就藩,並宣佈無宣不得進京,以此來保護筐中的朱允炆。

    劉伯溫在臨死前還想著朱元璋,交代次子劉璟為官要寬柔與剛猛相濟,以仁厚之心待百姓,這樣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上天才會佑明朝永命萬年,還說本來想向皇上貢獻最後的心意和所學,只是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只好作罷,劉伯溫的忠心後來也算是得到了回報,在明世宗時期以劉伯溫的功績卓著,決議劉伯溫跟徐達等功臣一樣,配享太廟,而劉伯溫在民間的名聲更是越來越響亮。

  • 2 # 蔡哥想知道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儘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幾天之後,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迴圈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儘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儘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儘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最後於農歷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

  • 3 # 張正才中醫健康講師

    據《劉伯溫生平述略》記載,劉伯溫去世前派人快馬送給朱元璋一筐魚。劉伯溫此舉是何用意?我綜合諸多評論,認為他此舉有兩方面的用意:一是為公,希望朱元璋以德服人,施行仁政,不要以嚴苛的法律、卑劣的手段統治臣民,從而使得臣民都能夠安居樂業,心悅誠服地保護江山社稷。二是為私,魚已入筐,筐套裝在水缸裡,逃生無路,任由朱元璋處置。希望朱元璋在他死後,能放他的家人一條生路。至於有人說17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劉伯溫送魚用意,是讓他圈養皇子不可分封諸王,此意見有點離譜。

  • 4 # 郭逢鮮

    其實劉伯溫臨死送朱元璋一筐魚,其實就警醒朱元璋。不過這已經是17年後事情,朱元璋也是17年後才明白劉伯溫的第二層的意思,其實這也是劉伯溫的絕頂聰明,當時劉伯溫送了一筐魚給朱元璋,那是一筐快要死掉的魚,而朱元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李善長、胡惟庸、徐達、劉伯溫,這些一起打天下的大臣,他們就像筐中的魚。

    而劉伯溫就把自己當作是那條死魚,水缸就是朱元璋的天下,意思是希望朱元璋放過他的家人。這僅僅是第一層的意思。朱元璋也沒有太過深入的想,只認為劉伯溫做事太過有玄機,死了也不消停。17年後,太子朱標死了。為了防止子嗣互相爭鬥而自相殘殺,朱元璋就需要儘快的選出太子人選。朝中大臣和朱元璋當時心目中的人選是有勇有謀的朱棣,但是這時朱元璋突然就想起了劉伯溫的一筐魚,明白劉伯溫是想說什麼。

    當時那筐魚雖然放在水缸裡面,但是因為被竹筐限制在狹窄的空間,導致這些魚都互不相讓,互相攻擊,不出幾天就都死完了。頓時想到了,“勢有所梏,則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則大猛不能破小堅。”明白劉伯溫的真正意思,原來是讓朱元璋在被艱難的問題困擾的時候要懂得以柔克剛的道理。朱棣野心勃勃,上位後必定年年征戰,百姓就會苦不堪言。反而朱允炆有大才大德、容人之量。此時的天下更需要的是一位仁君,而不是一位暴君。朱元璋醒悟後,放棄了才學過人的朱棣,選擇朱允炆立為太孫。

    而朱允炆也不失眾望,展現出其政治的才能,執政期間嚴懲宦官,恩威並施,贏得了文武百官以及老百姓的擁戴。之後,朱棣造反奪取了天下,果然是生靈塗炭。劉伯溫其實早就預料到了天下會落到朱元璋手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歲兒童兒童學習程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