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昔日農夫
-
2 # 小朵MM
張作霖在北洋政府擔任要職,後來軍閥割據,從直隸到東北,張作霖乘著軍事真空時期迅速壯大,而南方軍閥一直處於混戰狀態,且交錯縱橫,互相蠶食,東北一直處於穩定狀態
-
3 # 德國移民專案方
東北偏居一地,本身與中原相距較遠,內地軍閥來往不便,一般很少發生戰爭,適合修生養息,所以張作霖容易做大,成為當時軍閥實力最強的一方。
-
4 # 不沉的經遠
軍閥混戰時期各個軍閥的勢力大小根據時間不同其大小是不一樣的,張作霖勢力最大的時候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後到北伐戰爭這一段時間,一度出任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行國家元首職權。
張作霖能從民國初年一個師長做到東三省巡閱使,並一度入主關內,其自身的能力也是不錯的。他會拉攏人心,注重部隊建設,善於把握機會,對於地方建設也比較重視,這些都對自身勢力的壯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除了張作霖自身能力之外,還要歸功於東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日本人的支援。
在軍閥混戰時期,沒有一個軍閥能做到有絕對優勢,通常誰太強大了,就可能遭到其他軍閥的聯手抵制,從這點來說東北的地理位置很不錯,遠離其他軍閥,只要守住山海關,就能擋住大部分的威脅,和戰國時的秦國有點類似。
當然,東北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日本在東北的勢力很大,其次就是俄國。特別是日本,利用控制的南滿鐵路對東北滲透很深,想控制東北必須得到日本人的認可和支援。應該說雖然後來張作霖對於日本的野心有所警惕,但是在初期為了擊敗其他競爭對手統治東北,張作霖還是選擇了和日本合作,尋求日本的支援。
而日本不僅支援張作霖控制了東北,還為他提供保護。在第一次直奉大戰失敗以後,直系不進兵東北,也有顧忌日本的因素。而郭松齡起兵反奉,也是因為日本的干涉而失敗。
在日本的支援下,張作霖得以在東北建立起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不受其他軍閥的威脅,立於不敗之地。這使得他一方面可以安心建設自己的勢力,一方面尋找機會介入關內事務,並最終抓住機會入主關內。
不過也正因為張作霖過於依賴日本人,一旦和日本人翻臉,其勢力也就將面臨巨大的危險,他本人也因此而死。
-
5 # 歷史軍魂
民國存在的38年之中,難道只有三大軍閥?不知道提問者所說的三大軍閥是指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還是皖系、直系、奉系。
第一種情況: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這三大軍閥正好是國民革命軍北伐的物件,其中吳佩孚的勢力主要在湖南、湖北、河南及直隸南部、陝西東部,並控制京漢地區,吳佩孚自稱“十四省討賊軍總司令”,擁兵20萬;孫傳芳的勢力在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以及上海,控制了長江下游和津浦鐵路南段,擁兵20萬;張作霖佔據東三省和關內的北京、天津、直隸及山東的一部,控制著京奉路、津浦路、京漢路北段,擁兵35萬。從控制的地盤來看,三軍閥都差不多,張作霖唯有軍隊人數佔優。
第二種情況:當張作霖還是東三省巡閱使的時候,他的地盤只有東三省。僅僅佔有東三省還不能滿足張作霖的野心,他還想佔有關內的地盤。關內的地盤屬於直系,最終爆發了第一次直奉大戰,張作霖退回關外。回到關外後,張作霖整軍備武,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大敗直軍,張作霖的勢力深入到關內,此時張作霖的勢力達到頂峰。
-
6 # 浚浚1169
最大原因是因為地理位置,東北懸在關外,當時基本上處於一個獨立的地盤,誰佔有了它,誰就等於擁有了一個獨立的王國,誰就可以在這個自已擁有的獨立大舞臺上任意表演,相反中原這個大舞臺就不同,它有很多省份,大家都想逐鹿中原稱霸天下,所以群雄打來打去,互相消耗,結果導致了東北的張作霖獨大於關外。地理是決定的因素,其次才是人為的因素。
-
7 # 阿魯恩佐
1912年至1928年,是中國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這一時期,軍閥林立,互相征戰,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這眾多的軍閥勢力中,奉系軍閥張作霖為什麼相較其他軍閥實力更強一些呢?
一、奉系軍閥統治地區政治相對比較穩定。
奉系軍閥統治地區主要是關外東北三省地區,這一地區在歷史上相對關內來說,氣候較為惡劣,地區比較偏僻閉塞。在北洋軍閥時期,各路軍閥搶奪的重點主要是關內歷史上經濟水平發展較高的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及西南地區。張作霖在東北地區,並沒有其他軍閥爭奪,政治相較關內比較穩定。
二、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較好。
東北地區面積廣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因直隸、山東等地人多地少,很多人去闖關東,形成一股人口遷徙的大浪潮。這些闖關東的人都十分具有奮鬥精神,能吃苦耐勞,在東北開荒、經商、開工廠等,使得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環境相較關內比較穩定,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三、戰亂較少。
因為其他軍閥在關內相互征戰,搶奪地盤。而張作霖基本一直守著東北地區,很少入關。奉系軍隊的數量有30萬之眾,在眾多軍閥中軍事實力較強。奉系參加的比較大的戰爭是和直系爆發的直奉戰爭,而且戰場基本上也在關內,並沒有因為戰爭對關外造成比較大的動亂,保證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穩定。
四、列強競爭較少。
北洋軍閥時期,西方列強雖然也透過各種手段對中國進行掠奪,但對東北染指較少。東北自1905年日俄戰爭之後,一直是日本獨佔的殖民勢力範圍。張作霖一方面依附日本,獲得大量日本對張作霖統治東北地區的支援。另一方面,張作霖也沒有完全泯滅一個華人的良心,在力所能及的方面與日本想對抗,儘量保護華人的利益。因為東北地區其他列強的競爭較少,也是奉系張作霖的勢力較大的原因之一。
因為以上幾方面原因,在張作霖統治之下,使得東北地區政治相對穩定,人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對較好,張作霖也算在那個軍閥混戰的亂世,為東北地區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貢獻。
-
8 # 驚了誰的眼汽車剪輯
吳佩孚:鎮壓京漢工人大罷工,雙手沾滿工人的鮮血。不但如此,他還排斥異己。
孫傳芳:前期還好,後來一直兵敗。
張作霖:日本人送大禮,讓他做漢奸。對於這份大禮他收到了手裡,卻不幫日本人做事,還藉著日本人的手控制了遼吉黑三省。
從這來看,張作霖不強大起來也說不過去。
-
9 # 歷史小白談歷史
我認為張作霖勢力最大是當時環境的必然的結果。為何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張作霖個人因素
張作霖從1901年失敗後失之東隅得之桑榆的巧合成了保險隊團練長,從此開始了他從黑到白,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家歷程。1902年用計謀得到了盛京將軍曾祺的信任,進行招安成為了清政府的正規軍。他不同於宋江式的招安,他眼光遠大,知人善用,網路大量人才為己用,如楊宇霆、王永江、常蔭槐等等,常說的話也是“吾此位得自馬上,然不可馬上治之,地方賢俊,如不我棄,當不辭卑詞厚幣招之。”
而且還很能夠安撫人心,維護關係,從郭松齡的事件就可以看的到,他當著眾人的面把手下人與郭松齡溝通的秘密信件燒燬,這一手就籠絡了大批的人心。他還特別注重教育,曾對主管經濟的王永江說“我寧可少養五萬陸軍,東北大學非辦不可。”他的治下東北大學的教學裝置全國一流,教職工工資全國第一。一個軍閥能夠投錢辦教育實在讓人刮目相看的。
二、東北獨有的地理位置因素
東北的地理位置在當時來說確實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就和戰國時期秦國一樣函谷關一樣,扼住山海關就能抵擋大部分外界的威脅。而且東北平原地大物博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人民生活好。和其他的軍閥離得遠,彼此摩擦的機會小。
三、資源和支援的因素
在東北如果僅靠張作霖一人的力量還是不足以發展如此的。他深知日本人對東北的滲透很厲害,所以要控制東北就得假借日本人之手,得到日本人的認可和支援。所以他為了在競爭中通知東北選擇了和日本的合作獲得支援,這包括了武器裝備和軍事訓練,當時東北軍中有很多日軍教官的。再就是東北的礦產資源較國內其他地方豐富,這也是軍事力量發展的必要因素。
所以說張作霖的勢力最大和他個人的原因外部原因緊密聯絡的,也是當時的必然產物。
回覆列表
不是皖系、直系鬥得兩敗俱傷,哪能輪到張作霖奉系?北洋諸派直、皖是嫡系,奉系是旁支。張氏父子偏安尚可,統一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