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醬

    可能這二十多年你一直阻止著自己去想,以為這麼久就真的忘了,沒想到一旦不阻止放鬆下來她就出現在自己的腦海裡了!

  • 2 # 絕情劍無情刀

    這是你心中的執念,你自己以為已經放下了,其實在你的內心最深處,記憶塵封的某個角落它還在那裡,也許是白天看到了什麼可以觸發一段記憶,執念的景象,人物事,晚上的夢境更多是你的潛意識凸顯出來的時候。

    這段執念,你需要的是正面它,釋放它,化解它,這就是佛家說的執念太深,紅塵未了!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

  • 3 # 成長玫瑰園

    一、關於夢的最早研究

    中國是最早對夢進行研究的國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我們就有一本關於夢的專著——《周公解夢》。但《周公解夢》裡對於夢的解釋並非是從科學的角度進行的。基於當時的社會科學技術條件,這本書對於夢的解釋具有相當大的歷史侷限性。其中將夢賦予能夠解析人的未來禍福的能力,

    但是基於現今人類對於夢的認識逐漸科學,人們發現夢並不能預測人的未來禍福。這一觀點最早出於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一書。人在做夢時生理表現為眼球快速運動以及伴有夢話等。被人們廣泛認同的是夢發生在人睡眠狀態的淺睡眠狀態。夢,既真實,又虛幻,這屬於心理,還是想象,人們至今還不能解釋。

    已知的做夢的解釋有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但即使是在人類已知的這兩方面。

    二、夢的生理學解釋

    《線上漢語字典》對夢的生理學解釋為睡眠時身體內外各種刺激或殘留在大腦裡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動。根據這個基本解釋可知,夢境中出現的人物、發生的事件及不同的場景均來自於人們已有的認知或記憶,這種記憶所包含的內容有視覺、聽覺、觸覺、感覺。人們夢境中所出現的所有這些元素都是基於記憶基礎的。

    三、夢的心理學解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夢是有意識看無意識的一扇窗子。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夢解析的開山鼻祖。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慾望的滿足,人在清醒的狀態中可以有效地壓抑潛意識,使那些違背道德習俗的慾望不能為所欲為。但當人進入睡眠狀態或放鬆狀態時,有些慾望就會避開潛意識的檢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識層面,以各種各樣的形象表現自己,這就是夢的形成。夢是人的慾望的替代物,它是釋放壓抑的主要途徑,以一種幻想的形式,體驗到這種夢寐以求的本能的滿足。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慾望之火由於現實的原因遭受壓抑不能滿足,而潛意識中的衝動與壓抑不斷鬥爭,形成一對矛盾,進而形成一種動力。這種動力使慾望尋找另外一種途徑或滿足,這就是夢。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認為,夢在某些情況下是心理衝突的顯現。郝濱先生在其著作《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中闡述:“夢中會出現慾望、情緒等各種感受,雖然這些都是你的神經系統產生的,但並不能完全代表你,不能說夢中出現的需求就是你的本質所在。很多的時候理性需求與感受類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他們並存在你的意識中,並相互爭鬥伴隨你的一生。這些需求之間的衝突可能使你無所適從,而導致心理障礙。但是,假如你擁有了足夠強大的自我功能而很好的協調這些衝突,他們反而會使你獲得更好的成長。其實這也就是很多人接受釋夢、催眠等技術手段進行心理治療獲得個人成長的主要目的之一。”

    也有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做夢是大腦在虛擬環境中對如何處置危險情況的預演。尤其是噩夢,人類每年要做300到1000次噩夢。人類正是在噩夢中進行安全訓練。

    四、夢的成因

    學術界對夢的成因與目的仍無定論,普遍的看法是:夢是腦在作資訊處理與鞏固長期記憶時所釋出的一些神經脈衝(就像打掃時揚起的灰塵或正被處理中的資訊流),被意識腦解讀成光怪陸離的視、聽覺所造成的。

    首先是Hobson與McCarley在1977年提出“活化-合成”理論:腦幹中的橋腦即使在睡眠中也會不斷髮出訊號(PGO波),這些訊號刺激、活化了腦的意識部份,使它合成一段有意義的夢。

    但後來Solms發現腦幹受傷的病人仍舊有夢,而頂葉(負責軀體感覺與感覺整合的顱頂皮質)受傷的病人則沒有夢,或許腦幹只與REM夢有關,頂葉與REM夢和NREM夢都有關。Jie Zhang在2004年提出“連續活化”理論:睡眠的功用之一是把臨時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快速動眼睡眠(REM)階段處理無意識的“程式性記憶”,而非動眼(NREM)階段處理有意識的“陳述性記憶”。在REM階段,腦的無意識部份正在處理程式性記憶,而有意識部份的活動則因感覺被切斷而降至最低,此時自記憶庫流出的資訊脈衝會活化有意識部份而使它藉由聯想編織出一段夢。而當另一脈衝到達時,則又編出另一段夢,夢境乃突然改變。

    另外還有認為夢的成因或功能是:(1)經由任意突變、以“達爾文過程”來產生新觀念、新策略;(2)清除腦中的垃圾,夢是對垃圾的最後一瞥;(3)長期記憶的持續激發,睡眠時夢的詭異來自長期記憶的儲存格式,但清醒時的腦則能給它作正確的詮釋;(4)把遙遠但相關的記憶連結起來並強化成一故事體;(5)把外來刺激轉化成夢境以防止被驚醒;(6)自我滿足、降低心理壓力;(7)藉由眼球運動提供氧氣給角膜等等許多看法。但臺灣有人提出一個夢的“心身作用說”:做夢時,幻想與自我分離,人不會察覺是自己在幻想。“幻想”自感覺記憶取出資料拼湊後再送回感覺區而成幻覺,目的是在以模擬的感覺訊號取代真實訊號,驅動自律神經進行心身作用。痛覺、壓覺會驅動自律神經中的“修補神經”,修補神經在腦與脊椎中排列成許多會連鎖反應的經絡,而做夢的功用之一就是在生長激素升高時,模擬極密集的運動壓揉訊號,驅動經絡修補身體。

    五、夢的意義(含義)

    卡耐基梅隆大學泰珀商學院副教授凱利·摩爾韋奇(Carey K. Morewedge)和哈佛商學院副教授邁克爾·諾頓(Michael I. Norton)在2009年所做的一個研究對夢的意義以及夢對人們行為的影響進行探討。研究者給美國、南韓和印度的學生提供了4種已有的夢的理論進行選擇,看他們對每種理論的接受程度。

    理論1:弗洛伊德理論:夢體現著深埋在潛意識裡的情感,而那些被回憶起來的夢的碎片則能幫助我們揭露這些深藏的情感。

    理論2:問題解決理論:夢主要是用來處理與生存法則有關的資訊。因此,夢能給我們提供有關如何解決問題的深刻見地。

    理論3:學習理論:夢是大腦處理白天所接觸到的資訊的過程,它幫助我們清理掉沒用的資訊從而避免大腦資訊混亂。

    理論4:副產品理論:夢是一種沒有涵義的幻象。是大腦在處理感覺輸入的隨機脈衝時所產生的一種幻象。

    結果顯示,不管在哪個國家,人們對弗洛伊德理論的認同度都是最高的,認為夢具有深層涵義。(美國56%,南韓64.9%,印度73.8%。也許東方文化更加相信夢的潛意識涵義。這個研究還證實了夢對人的行為會產生影響,可能的原因是由於夢沒有明顯的外源性原因,個體會更傾向於認為是自己內在想法的來源。而認為夢有意義的個體會更容易受到夢的影響,並且個體會削弱和現實發生衝突的夢的意義,對夢的解釋出現了自我服務偏見(Morewedge, C. K., & Norton, M. I.,2009) 。

    六、結論

    依據以往的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是“她”是你以往記憶的一部分,白天有可能遇見與“她”有關的記憶中熟悉的場景、心理活動等,從而激發了你對“她”記憶的深層次思維;二是夢見“她”是你深埋在潛意識裡的情感的體現,這種體現的強烈程度和好壞區分與夢中的情節所表達的含義相關。

    https://www.toutiao.com/c/user/12824145302152/#mid=1646919017807885

  • 4 # 馬猴燒酒拉克絲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過去的事情在回憶的時候總會加上濾鏡,其實都已經物是人非啦。不用想那麼多,好好享受現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知道需要男朋友包容她,卻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對錯。有什麼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