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南方牛網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牛肉消費需求增加,特別是南方地區牛肉需求旺盛,而北方養牛效益不高,草原退化,“北牛南養”的育肥方式得到快速發展,南方肉牛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尤其是犢牛和架子牛的集中育肥,導致肉牛異地運輸非常頻繁,但由於長途運輸、飢渴、擁擠、混群、環境突變等容易誘發運輸應激綜合症,加之用藥不合理,導致較高的死亡率。肉牛運輸應激綜合症是指肉牛由於長途異地運輸所致的多種應激原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趁虛而入,引起呼吸道、消化道,乃至全身病理性反應的綜合症候群。據報道,肉牛經過30~48小時異地運輸到當地,一般在到達後15天內牛群出現較大規模的發病,發病率在30%~100%,死亡率在30%左右,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減少肉牛運輸熱的發生,主要從提高肉牛機體免疫力、改善飼養管理、減少疾病傳播、降低運輸成激等方面加以考慮,在肉牛飼養的不同階段、過程實施不同的技術措施,主要包括肉牛運輸前、運輸中與運輸結束後三個階段。

    1、臨床症狀

    ①臨床症狀 體溫升高至40~42℃;精神沉鬱、反芻遲緩;食慾減退、被毛粗亂;咳嗽、氣喘;鼻孔擴張呼氣困難,呈腹式呼氣;流黏性或膿性鼻液;嚴重者前胸下部及頸垂水腫;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胸部叩診有實音痛感,聽診時肺泡音減弱,病情嚴重出現胸水,叩診有濁音,若病情繼續惡化則呼氣極度困難,病牛呻吟俯臥伸頸,體溫下降,眼球下陷,最後窒息死亡。

    ②剖檢病變 解剖後,大部分病牛可見肺部有乾酪樣壞死灶或化膿性壞死灶,胸腔內有大量纖維性滲出液或膿性液體,有些出現肺與胸腔粘連,以及消化道潰瘍等。有的老百姓稱此病為“爛肺病”,實質為“肉牛運輸應激綜合徵”。

    2、發病原因

    ①防病意識不夠,缺乏疾病防控技術 部分養殖戶憑著熱情和資金優勢進入養牛業,有的僅有過養殖一兩頭牛經驗;有的只與牛有過長時間接觸。較大型的肉牛養殖企業則大多為轉向的新興企業,較多企業經營者對肉牛養殖業中的技術要求幾乎一無所知,對肉牛疾病的防治等缺乏技術貯備、思想和行動準備,缺乏專業人員指導,認為養肉牛是一個低技術含量的行業,飼養管理粗放。不瞭解科學養牛的專業知識,憑經驗和運氣組織生產。因此發病是不可避免的。

    ②運輸應激大,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發病 長途異地運輸所致的多種應激原有熱、冷、風、雨、飢、渴、擠壓、驚嚇、顛簸、合群、調料、體力耗費、環境改變、潛在疾病等,均可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趁虛而入,引起呼吸道、消化道,乃至全身病理性反應。

    3、治療

    “早診斷,早治療”是控制肉牛運輸應激綜合症的基本原則。牛群引進後立即進行全群治療,可明顯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牛出現病變後,首先將所有病牛隔離治療,病牛所在牛舍每天用巴氏消毒液進行消毒。

    ①抗菌藥物選擇 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表明支原體對以下抗菌素均敏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泰樂菌素、四環素、土黴素、紅黴素、支原淨,頭孢噻呋、磺胺間甲氧嘧啶;選擇以上藥物中的任何一種均可,此類藥物臨床多為長效製劑,一般2~3天用藥1次。因牛為復胃動物,瘤胃內有大量的有益菌和纖毛蟲,為防止破壞有益菌群,進而降低牛體的抵抗力,推薦肌內注射的給藥方法。

    ②抗菌藥物治療 每日1次靜脈注射四環素或土黴素2~3g;或肌肉注射鏈黴素3~6g,連用5~7天。另外,體質虛弱不食的牛,採用靜脈注射含20mg VC的15%葡萄糖500ml,連續5天。

    ③補充維生素及礦物元素 傳統的口服補液鹽:氯化鈉3.5g、氯化鉀1.5g、碳酸氫鈉2.5g、葡萄糖20g,加涼開水至1000ml。新型口服補液鹽:甘氨酸6.18g、無水檸檬酸0.48g、檸檬酸一水合物0.12g、磷酸二氫鉀4.08g、氯化鈉8.5g、一水葡萄糖44.61g,混溶2000ml涼開水。無論選用哪種藥物,都必須依據藥物的性質足量、足療程、及時應用,不能稍有好轉就停藥。臨床反饋該病的複發率高,不合理用藥是最重要原因。

    4、預防措施

    ①增強防疫意識,做好預防工作 肉牛養殖戶或養殖企業相關人員(尤其是駐場獸醫)必須加強對本病防控的認識,每個場都應有嚴格落實防疫措施。不得從疫區或發病區引進牛。對要引進牛群應提前做好口蹄疫、支原體病、牛結核等病的檢疫防疫工作,但在運牛裝車前不能注射任何疫苗,因為實踐證明注射疫苗能引起應激反應,降低牛的抵抗力;有條件的可以注射從健康牛體內提取高免血清10-20ml,能夠起到緊急預防的作用。牛群引進後應進行隔離觀察30天左右,確保無病後方可與健康牛混群。

    ②嚴格把好購牛質量養殖場調運牛隻時必須邀請專業人員陪同前往,減少不健康牛隻的購入。不得從疫區或發病區引進牛。由於國內肉牛疫苗缺乏和存在質量問題,使得部分牛隻在轉賣過程已經處於疾病潛伏期,在當地的氣候和環境下,該牛隻不會表現出臨床症狀,但經過長途運輸應激後發病率可高達100%.在選購前做,常規檢查,如體溫超過39.5℃不能購進,發現流鼻涕、咳嗽、精神沉鬱等現象的牛不能選購。

    ③ 減少運輸應激 啟運前要對隔離場、車輛、裝卸臺等用具用強力消毒靈、新吉爾滅、生石灰等徹底消毒。運輸前2-4h停喂有輕瀉性的飼料如青貯飼料、鮮草、麩皮等。少喂精料,並使保持牛半飽的狀態。運輸前選擇抗菌藥任意一種,如頭孢噻呋或氟苯尼考1.0g/頭,肌內注射。運輸途中由經驗豐富的收購人員、獸醫和押運員負責,在遠途運輸過程中,宜提供飼料和飲水。被運牛間隔6-10h提供飲用新增口服補液鹽的溶液1次。運輸過程時速不得超過60km,注意防寒保暖。車輛要有擋篷以減少風對牛隻的影響,最好把車廂內風速控制在3m/s內。車輛行駛過程要平穩,不可急剎和提速太快。

    運輸肉牛要避開惡劣的天氣,惡劣的天氣對肉牛心情、機體損失影響較大,運輸前提前關注沿途天狀況,選擇涼裹乾燥天氣運輸對肉牛應激減小。運輸車輛中要鋪上5~8cm的熱草,防止牛滑倒損傷,一旦滑倒,要停車將牛趕起,避免牛隻踩壓。

    ④加強到達場地後的飼養管理 管理比用藥治療更為重要,運牛抵達後關進徹底消毒的專用隔離場,避免暴飲暴食。牛進欄舍後先休息1.5-2h,飲用新增口服補液鹽溶液2-3L,然後限量飲水(10-15L),如此處理2-3天后可讓牛自由飲水。飲水後可飼餵適量優質禾本科乾草(不能喂豆科飼草),喂量一般4-5kg/天; 3天后可讓其自由採食;4-5天后開始逐漸增加精料和青貯料,精料開始喂量可為1kg/天,逐漸增加至正常水平。

    長途運輸後,肉牛的休息很重要,一定要給肉牛提供舒適的飼餵空間與躺臥空間,臥床墊料以沙土、乾草或鋸末等為主。

    ⑤及時處理病重患牛 在衡量經濟和飼養價值後做出治療或淘汰的處理,及時淘汰病重而治療無望的牛隻,以減少交叉傳染帶來的損失。

    綜上所述,完善上述階段的技術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肉牛運輸熱的發生,減少因肉牛運輸熱給肉牛養殖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大力發展母牛飼養與繁育,提高本地肉牛供應,轉異地育肥為自繁自育的生產模式,將是解決運輸熱等應激疾病發生的根本措施與方法。

    參考文獻:

    《山東畜牧獸醫》 , 2015 (1) :31-3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三道大轍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