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史趣聞

    趙普有勇有謀,打仗的時候他是趙匡胤最得力的干將,治國的時候他是趙匡胤最得力的助手,這樣文武兼備的臣子,趙匡胤怎麼可能會罷免他。

    恰恰相反,趙匡胤不旦不罷免他的官職,還要重用他。

    趙普是趙匡胤朝最有能力的一個宰相,歷史上傳說的那個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就是這個趙普。

    這麼有才能的人,趙匡胤不可能不重用的。

  • 2 # 伊耆角木

    題主搞錯了兩個問題。第一,趙匡胤罷黜的都是武將和藩鎮割據勢力,而趙普是內部的文臣;第二,最後趙匡胤還是罷黜了趙普,只是趙光義繼位後又啟用了而已。

    趙匡胤為什麼要罷黜大臣?那是因為認識到了藩鎮割據對中央的威脅。唐朝末年以來,藩鎮割據情況日益猖獗,各路武將手握重兵,隨時威脅中央。趙匡胤自己更是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所以,他擔心武將們仿效,也透過兵變奪走自己的皇位。所以才有了杯酒釋兵權。趙匡胤用高超的政治手段,逼迫石守信、王審琦等頗有威望的武將交出禁軍兵權,放他們外任節度使,自己完全掌握禁軍,再限制各節度使的行政權,收歸中央。改革軍制,兵將分離,徹底解決了將領尾大不掉的問題。

    所以說,趙匡胤罷黜趙普幹什麼?趙普就是一介文臣,一直充當謀士的工作,從來不會自己帶兵。趙匡胤要防範的是石守信這些征戰多年的宿將。如果他們掌握禁軍,則振臂一呼,立時對趙匡胤的皇權造成威脅。而趙普,不僅不會帶兵,更擁有很高的政治才能,替趙匡胤設立了各種制度,甚至軍事方略。對趙匡胤完成北宋區域性統一作出了很大貢獻。另外,趙普深懂帝王之心,明白相權一直是皇權最大威脅,所以他主動降低自己的地位。就是從趙普開始,宰相在皇帝面前只能站立,沒有了座位。

    而即使這樣,趙匡胤在為後期,趙普還是失寵了。因為趙普以權謀私,收受大臣賄賂,在明令禁止買賣的專案上縱容親屬臣僚暗地裡施行。甚至還私自換取皇家菜地營造府邸、經營買賣等。這些都觸動了趙匡胤的神經。所以,趙匡胤啟用其他大臣分了趙普的權,最後還將他外放出京,遠離權力中樞。

    趙普的時來運轉還是在趙匡胤駕崩後,趙光義繼位。因為趙匡胤有兒子而弟弟繼位名不正言不順,於是趙光義提出了“金匱之盟”的說法,號稱當年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與趙匡胤訂立盟約,趙匡胤死後傳位弟弟趙光義,避免五代十國因為幼主無助時去江山的事情再度發生。而此時死無對證,唯一的認證就是當年作為見證人的趙普。於是趙普被召回京師,重新拜相。因為趙光義繼位的不明不白和趙普的奇蹟般重新拜相,及之後趙匡胤之子趙德昭、三弟趙廷美的離奇死亡,越發讓人懷疑金匱之盟的真實性。故有趙光義趙普各取所需達成同盟之嫌。

  • 3 # 鳶飛九天2018

    題主說的趙匡胤稱帝后,罷免很多大臣指的是“杯酒釋兵權”吧?

    趙匡胤趁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幼子繼位,掌握了軍權,後又假借邊關軍情,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稱帝建立了宋朝。

    建立大宋登基稱帝后,趙匡胤日夜不安。他深知自己能被部將推上皇位,黃袍加身,那麼一旦手下握有兵權的將領有誰對他不滿或者有了野心,自然也可以向他學習,再次黃袍加身。而事實上,趙匡胤也並不是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被他取代的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

    五代十國期間,藩鎮割據,軍閥混戰。這些掌握著兵權的軍頭們甚至喊出了“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的口號,皇帝已經沒有了自身的光環和神聖性。因此,趙匡胤的擔心自然十分必要,因此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將掌握兵權的大將和藩鎮們解除兵權,讓他們回家做富家翁。

    而趙普從始至終一直屬於文臣謀士,既無軍事職位更無兵權。因此,他完全不屬於趙匡胤忌憚的範圍,自然也更不需要罷免他。當然,後來趙匡胤罷免趙普,是因為趙普貪汙受賄,跟杯酒釋兵權就毫無關係了。

  • 4 # 今時明月照古ren

    趙普從始至終一直屬於文臣謀士,既無軍事職位更無兵權。因此,他完全不屬於趙匡胤忌憚的範圍,自然也更不需要罷免他。當然,後來趙匡胤罷免趙普,是因為趙普貪汙受賄,跟杯酒釋兵權就毫無關係了。

  • 5 # 奕天讀歷史

    趙匡胤稱帝后,並沒有罷黜很多大臣,相反,倒是新任命了很多大臣。

    看了這句話,估計會奇怪了,不是有“杯酒釋兵權”,罷黜了很多人麼。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子的,我們來看一下當時趙匡胤是怎麼做的。

    趙匡胤因為自己是“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他為了防止此類事件重演,精心為宋朝設計了一整套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套制度的核心是“中央獨大,官員權利分散,相互制衡”,具體措施有四個特點,“強幹弱枝”,“揚文抑武”,“內外相制”,“官、差、職分離”。

    “強幹弱枝”,就是地方的所有權力收歸中央,在中央又實行“二府三司制”,軍事、行政、財政分離,將宰相的權力分散。

    “揚文抑武”,就是在地方以文官為主,武將只是輔助治安。武將領軍打仗,也要派文職的監軍,隨軍監督。

    “內外相制”,就是京師和地方的駐軍數量基本相同,皇帝直接掌控京師禁軍,對地方駐軍進行挾制。

    “官、差、職分離”,所謂的官和職都是榮譽頭銜,只是用來確定官員級別,俸祿和封賞的等級標準,沒有實際權力。官員在被放“差”後,才擁有做某一項工作的實際權力。“差”確保了皇帝可以隨時更換一個官員,但並不影響官員的級別、俸祿,削權的同時,還減少了矛盾。

    看到這裡應該明白了,所謂的“杯酒釋兵權”,也就是趙匡胤在實施自己設計的制度,不存在“罷黜”,而是加官職,收權力。

    加上之前被收兵權的兩員大將,總共也就是六位,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張光翰、趙彥徽,但是趙匡胤又任命了14位將領,去分別駐防這六位將領以前駐防的區域。此後,趙匡胤又用類似的方法,收了王彥超等十數位節度使和異姓藩王的實際權力。

    至於趙普,趙匡胤收兵權的策略都是他出的,趙匡胤還要用他,不會拿他開刀。等到趙普自己官拜宰相時,趙普給自己挖的坑也已經完工了,“二府三司”,權力已經被分散了。

    趙普還是被趙匡胤收過相權的,被調往地方任節度使,但是官職沒有變小,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還是一品大員。

    趙匡胤死後,趙普又被趙光義兩次啟用為宰相。

    趙普有才能,還對趙家忠心耿耿。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病重時,趙普親自侍奉左右。趙弘殷病故後,趙普又護送靈車歸鄉安葬,被趙匡胤視為宗族親人。

    趙匡胤“黃袍加身”,趙光義的“金匱之盟”,都是趙普的傑作,對於這麼有才能的人,趙匡胤兄弟是捨不得的,自然就不會完全把趙普擱置不用。

  • 6 # 聽濤軒書法

    這就像劉邦為何要收拾韓信而不收拾蕭何一樣。趙匡胤罷除的是像石守信這樣的武將,像趙普這樣的文臣他還比較放心的。

    趙普受趙匡胤父親“託孤”,對趙家忠心耿耿。趙匡胤的父親生病時趙普就像親兒子一樣侍奉他。

    後來趙普一直隨趙匡胤南征北戰。他和趙光義一手策劃了“陳橋兵變”,使趙匡胤龍袍加身。當趙匡胤登基後,每次趙匡胤出征,他總是做為留守總理後方。他在趙匡胤集團中的角色就像劉邦集團中的蕭何。

    明哲保身,退居二線。

    趙匡胤後期也開始收趙普的權利 ,並不是像答主所說的沒有罷除趙普。這可能是趙普明哲保身的計謀,也可能是趙匡胤真的怕趙普權利過大。我們無從而知,只是猜測,我覺得趙普像蕭何那樣明哲保身的意味更濃。

    太宗朝趙普再次翻身

    趙匡胤去世後,他弟弟宋太宗的皇帝身份一直受人的質疑。此時趙普又受到政敵打壓,鬱鬱寡歡。這時兩個人的利益有了高度的重合。宋太宗需要趙普這樣的老臣來擺平反對者;趙普需要宋太宗的權利來對付政敵。這樣宋太宗的皇位合法化了,趙普也搬倒了政敵,這時趙普再次得到重用。

    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等屬於武職,即使是開國功臣也被罷免

    趙匡胤針對的主要是武職官員。與他最親密的石守信位列開國功臣第一,結果在趙普的勸說下,趙匡胤仍然將他罷免了,其他人更不用說。趙匡胤也是看透了唐末以來五代政權更換如此頻繁的病根,就是藩鎮割據。所以他下了大力氣解除了這一隱患。

    可以看出,趙匡胤主要針對武將,並沒有大規模罷免文官,但趙普也是有一段時期處於被罷免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癌症的檢測,有可能像驗孕一樣方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