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軍
-
2 # 艾伯史密斯
答: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中,描述太陽在未來即將發生氦閃,人類將地球改造成“諾亞方舟”逃離太陽系的故事,小說旨在描寫人性和人類面對危機時的態度,所以故事背景存在科學漏洞也是可以忽略的。
利用上萬座發動機把地球推離軌道,就算技術上行得通,地殼也承受不了那麼大的力量,所以像《流浪地球》中那樣撤離是行不通的。
氦閃是天文學的名詞,我們太陽大約在50億年後,會逐漸進入紅巨星時期,核心溫度逐漸升高,當溫度升至大約1億度(目前1500萬度)時,太陽內部的氦元素將被點燃。
氦元素聚變和氫元素聚變存在非常大的區別,氫元素聚變受氕核聚變速度的影響,導致氫元素向氦元素聚變的整體過程非常緩慢,我們太陽的氫元素聚變將持續110億年的時間。
而氦元素聚變過程非常快,一旦氦元素累積到一定量,氦聚變將會釋放超百萬倍能量,然後氦元素被消耗,內部能量釋放又減弱,等待氦元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再次發生高能量釋放,由於是氦元素聚變導致,所以恆星的這個現象又叫做氦閃。
恆星進入氦閃時期後,氦閃週期大約幾萬年,每次能量釋放都會把恆星外層的氣體(主要是氫)吹散出去,形成行星狀星雲或者星際塵埃,成為下一代恆星的原材料。
如果太陽發生氦閃,對太陽系內的生命都是毀滅性的,地球大氣會被吹散,太陽風高能粒子直接撞擊到地球表面,一切生命都將毀滅。
-
3 # 千辰澯海天文宇客
太陽如果真的要爆發氦閃,要到12億年以後。如果那時人類還在地球上,是撤離地球還是“帶上地球去流浪”呢?
什麼是氦閃?氦閃就是中級質量恆星的核心(或白矮星表面),堆積的氦突然開始了核聚變。當其核心的氫耗盡時,氦閃隨之而來,它是短暫的失控熱核聚變,是由氦經兩次熱核聚變後成為碳(預計主序星後12億年發生)。
目前已知的有兩個途徑:一是撤離地球;二是“帶著地球”去找尋另一個恆星。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就是帶上地球找恆星的方案。面臨太陽氦閃,人類不得已在歐美大陸裝了12000臺發動機,與地球一起進行了2000多年的驚險逃亡之路。在逃亡途中,遇到了兇險萬分的木星引力和重重難關,不過在百代人的努力下終於找到鄰近的恆星,開啟了新的星系運轉。
其實我開始也認為兩個途徑都行,但後來查閱資料後,才知道如果在地球上裝12000大型發動機,地球一定承受不起巨大的力量而發生地震。因此後來認為撤離地球應更容易,並更符合實際。
因為帶上地球,需要先讓地球停轉,而且如果真的發生氦閃,地球也來不及逃走。但如撤離地球就會顯得簡單易行。因為這個技術,現在的水平都能做的到。只要打造一個巨型太空飛船便能成功。然後找到一個宜居星球就能成功實現星際移民了。
不過太陽氦閃是幾十億年後的事,那時的地球可能是荒涼的無人區,人類早已移民到了其它宜居星球。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若太陽真快要爆發氦閃,採用《撤離地球》方案可行還是採用《流浪地球》方案可行?
如果從現階段來看明顯是《撤離地球》的方案更靠譜一些,當然撤離地球時間定位在75年之後,而《流浪地球》的時間定為是在500年之後的2500年,兩者的科技等級背景不一樣!兩者有多大的差異呢?
一、《撤離地球》的背景是一顆流浪的中子星將在75年後到達太陽系
中子星直徑也就數十千米,但它的質量下限為一個太陽質量左右,如果這顆遊蕩的“微型太陽”進入太陽系,會將太陽系鬧個天翻地覆,即使不與行星發生引力上的互動,單獨考慮對太陽的擾動即可評估出未來太陽活動的規模!但《撤離地球》中的設定是會經過地球軌道附近,它巨大的引力將會將整個地球撕碎併成為中子星的一部分!
這就將人類的所有退路都堵死了,而且時間只有75年,因此人類必須利用現有的技術製造一艘生態宇宙飛船將部分人類和地球物種撤離地球!
撤離地球所用飛船規模和動力方式,使用的是最保守的裂變彈,因為到現在為止我們只實現了這種模式,當然還有可以氫彈,也許飛船尾部的防震系統無法抵禦最低當量的氫彈導致的巨大沖擊,因此改用原子彈......但無論如何,除了飛船的規模以外,其他都是非常實在的,不過人類垂死掙扎的那一刻,也許製造出如此規模的飛船還是沒有問題的!
二、流浪地球的背景則是太陽紅巨星早期階段的氦閃
氦閃是0.8-2倍太陽質量的黃矮星所特有,恆星在聚變過程中生成的氦元素因輻射層的阻擋在恆星核心積累,但此時核心溫度並不能讓氦元素燃燒,因此不斷累積直至氫元素耗盡,外殼坍縮的高溫讓氦元素劇烈燃燒,以出現超新星爆發的效果,當然這能量遠遠比不上超新星,可以用那種方式來輔助理解!
當然處在1.5億千米外的地球無法倖免,甚至太陽系內其他行星也一樣無法倖免,如果用飛船那麼生態系統無法支撐到到達另一顆恆星的時刻,並且當時的技術可以製造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推離軌道,但仍然不夠,需要強大的木星作為引力彈弓加速!而問題就處在木星的引力彈弓上以及因絕望叛變的部分叛軍制造的行星發動機故障!
行星發動機特寫
行星發動機看起來如何,有沒有吊炸天?封面正中是艾菲爾鐵塔!
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
行星發動機熄火!
但由於木星彈弓的入軌角度與精度要求極高,而大量損壞的行星發動機導致地球正失去加速,無法逃離木星,地球將在強大的木星引力作用下撞擊木星.........後事如何就不劇透了,這麼多GIF也許能讓各位一飽眼福,當然更多的是對於中國產科幻片崛起的支援!已經定好大年初一的電影票,全家都去欣賞下中國產科幻大片!
當然與《撤離地球》比起來,《流浪地球》的場面更為宏大,兩者似乎並沒有多少可比性,儘管都存在一些硬傷,但對於科幻片我們又有多少要求呢?邏輯大致通暢,能做大大範圍的科普,這就足夠了,剩下的事情就盡情欣賞吧!
-
5 # 科學船塢
如果按照現實來看,或者按照不遠的將來的技術來看,部分人撤離地球可行。因為流浪地球的方案,是把整個地球都帶走,如何建造如此龐大的發動機?這只是科幻中的想象,無法搬到現實中來。
首先發動機的噴口要足夠高,不能像小說中那麼高,要比小說中高得多,否則只是在大氣層內部吹,只會把大氣層給吹散,另外,如此龐大的推力,大陸板塊不容易撐得住,很可能發生很嚴重的碎裂,導致全球性的地震、火山噴發頻發,這是滅頂的災難。
所以,流浪地球方案僅是科幻中的設想,現實並非可行。
撤離地球,尋找新家園,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是合適的。建造一艘龐大的星艦,每艘可搭乘10萬人,飛往遙遠的太陽系外尋找新的星球。這樣的科技現在還無法想象,但未來是肯定可以辦得到的。
-
6 # 六刀58
太陽氦閃至少還有30億年,這麼長的時間如果人類不作死弄死自己恐怕已經遍佈銀河系了吧,甚至對氦閃也有應付方法
-
7 # 飛之翼45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假設技術達到能帶著地球飛走的程度。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個,飛地球真的還是很有誘惑力的,為什麼呢?因為在茫茫宇宙中再去尋找一顆和地球類似的,能讓人生存下去的行星真的很難,可以說完全就是碰運氣的事情,但是如果帶著地球再找一顆恆星的難度就要低得多了。最重要的其實還是飛船的速度問題,如果造不出至少能達到光速百分之十的飛船的話,所謂的飛船派不過也就是個偽命題罷了,因為速度達不到的話,飛船根本就撐不到找到新地球的那一天。
回覆列表
以目前的科技,應該只能等死。
撤離地球?那麼哪個行星是我們的目標?能到達的地方大概只有木衛二和土衛六,但那裡的環境和地球差別太大,去了也是生機渺茫。其他星系的行星離我們太遠,最近也要6光年。我們不具備長距離宇航的生態系統。這條路廢了。
流浪地球?更加不可能。首先加速地球的能源哪裡來?小說中用石頭核聚變,這個技術對我們來說太夢幻了吧。加速地球產生的地面壓力能把大陸板塊壓的稀碎。就算像小說中的描寫一樣,流浪中的低溫環境早就毀滅了地球的生態系統。沒有了生態環境的地球,跟我們隨便找個行星有啥區別?
有沒有可能得方案?我到覺得,小說三體中的藏在木星後面的太空城還有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