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澶淵之盟的簽定,使宋贏得了發展的機會。歷代帝王勵精圖治,使北宋經濟空前繁榮,科技發達。但也使統治者,居安忘危,沉浸在貪圖安逸的生活之中。為亡國埋下了禍根。

  • 2 # 無所事生非

    大宗前半經濟繁榮有目共睹,但其地方節度吏制度造成各地政權分割。皇權中央很難管制,才有安史之亂等多內耗。最終使大宋滅國。第一行第錯寫。陳克忠寫得不好望涼!

  • 3 # 秋蘭青青綠葉紫莖

    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經過多次戰爭後所締結的一次盟約,而且還是北宋戰爭局勢有優勢的情況下,最後還是以金錢換取和平的方式結束。

    不過這次帶著些屈辱的協議卻有著對北宋反而有利的局面。

    澶淵之盟以後,北宋在邊境上和遼國開放交易。遼宋貿易直接促進了契丹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增進了兩族人民的友誼,同時使得北宋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因為盟約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四十餘年的戰爭狀態,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必要保證。

    其次,這也為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盟約所繳納的那點歲幣真的不算什麼,沒有了戰爭,人們也就沒有了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從結果上來說,這是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極大的發展的結果。

    最後從後世子孫的角度來看待,盟約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但安逸的環境往往卻不會有好的結果,宋朝在這種環境下,沒有居安思危,最後的結局是可悲的!

  • 4 # 華豎

    澶淵之盟是當時北宋與遼國簽訂的一紙和平協議,也正是有了澶淵之盟,宋朝才能全力發展經濟,達到了發展的頂峰,也成就了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輝煌。從表面看,澶淵之盟有一些屈辱,每年都要向遼國交“歲幣”,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宋朝重文輕武,兵力堪憂,無力制衡的情況下,透過這種方式換得邊境的安寧,可能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最好選擇了。

    任何事務都有兩面性,以錢換和平可以穩定邊境,求得一時的安寧,但卻換不來長久的穩定與安寧,因為敵人的胃口只會是越來越大,這種貪婪只會助長遼國的無休無止的索取,槍桿子裡出政權這一點恰恰是宋朝皇帝沒有高瞻遠矚所關注的。當然,這和整個宋朝的建立又是相關聯的,自己的政權就是軍隊造反得來的,就特別怕別人將透過這種方式奪取了宋朝的江山,因此就造成了重文輕武,不信任軍事將領等習慣,這也就給大宋王朝埋下了衰敗的基因。

    有了澶淵之盟,後來的金國也是這種套路,但大宋國的歲幣根本滿足了金國的胃口,因為金國不僅要歲幣,更要土地、人口,然後金國就揮師南下,直殺到將汴京城下,擄走了微宗、欽宗,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北宋滅亡的教訓是深刻的,一個不尚武的國家,自身安全無法得到保證,何談穩定與發展。當然,窮兵黷武也是不可取的,兩者保持平衡才是國家發展之道,才能保證長治久安。

  • 5 # 狼居高閣

    宋朝的歷史,可以說是“悲傷的盛世”。它是中國第一次試圖放棄中原王朝傳統農業經濟模式大步向資本主義商業模式轉型的時代,它是古典中國即將終結的時代,它是至今為止中國經濟最領先世界的時代。而澶淵之盟,正是宋朝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澶淵之盟是1005年北宋政權與北面的遼(契丹)政權締結的一次盟約,宋遼之間在此之前已經僵持了近30年。

    960年宋太祖黃袍加身後,立即發動了統一戰爭,收拾了自唐末之後一百多年的動亂局面。至宋太宗979年滅了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北漢之後,宋朝開始將目標投向了後晉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從此,宋遼戰爭拉開帷幕。

    這種局面直到澶淵之盟的簽訂才算結束。從盟約的內容來看,宋朝得了名聲(宋為兄,遼為弟),遼國得了便宜(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無論怎麼說,宋遼之間自此以後沒有再出現大的戰爭,雙方都維持了100年的太平。

    此時的宋朝,富裕和危機的種子都已經種下。這兩顆種子分別是兩塊中原王朝傳統領土的丟失:一是河西走廊,此時被李元昊的西夏政權控制,二是燕雲十六州,徹底變成了契丹的領地,直到300多年後才被朱元璋收回漢人的手中。

    由於沒有了河西走廊,傳統的絲綢之路被阻斷,東西方貿易聯絡被終結。宋朝迫於無奈,只能開發海上絲綢之路,正是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業有了巨大的發展,指南針也是這一時期發明出來的。

    藉助著強大的海上貿易,宋朝將景德鎮的瓷器推向了世界,中國從“絲國”變成了“瓷國”。隨著海上貿易的不斷髮展,中國的瓷器,絲綢,香料,火藥等大量特產被銷往印度、阿拉伯和歐洲,西方的黃金和白銀不斷流進中國。據統計,宋朝貿易鼎盛時期,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世界的80%。

    此時的中國成為了一個超級出口機器,大量的出口貿易發展了生產力,也改變了生產模式和貿易模式。這一時期的中國,已經開始形成了織布作坊和瓷窯作坊,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更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會子。

    相比於宋朝令人瞠目結舌的經濟成就,它的軍事能力卻一直令人詬病。宋朝自從滅亡北漢以後,終其一世直至1276年滅亡,從未打過勝戰,甚至上演了“靖康之恥”這樣的令人心痛的悲劇。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燕雲十六州的丟失,燕雲十六州自春秋戰國以來就是中原內地的重要屏障,更是中原軍隊重要的產馬地和馬場(河西走廊也是重要的產馬地),它的失去使得宋朝始終沒有辦法組織起規模強大的騎兵與草原民族對抗,更為致命的是外族手裡的燕雲十六州從中原屏障變成了一根插在宋朝的頭頂隨時要命的釘子。澶淵之盟之後,宋朝已經從法理上徹底失去了燕雲十六州。

    當然,宋朝軍事問題的關鍵還是它的制度問題。由於唐末節度使權力的膨脹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大動亂,特別是宋朝是篡權建立的王朝。這種種因素使得宋朝政府高層對軍隊一直保持警惕,甚至刻意弱化軍隊,比如時常邊防部隊時常換將,要得就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結果,比如岳飛的“莫須有”罪名。而澶淵之盟後,來自契丹的威脅大大減少,軍隊的作用更小,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便更為偏激,最終使得強敵環伺的宋朝在軍事上始終處於被動。

    宋朝的結局還是很令人傷感的。北宋於1127年被金滅亡,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南宋於1279年崖山之之戰後徹底滅亡,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宋朝的滅亡是古典中國時代的結束,之後的元明清又重新把中國拉回到了農業模式的道路上來,這也是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的開始。

  • 6 # 靈石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盛世藏危機

    看得見摸得著的危險,並不危險,可以做相應的佈局應對,不至於崩盤。比如東晉早期面對北方諸胡,雖然戰事不利,但也能延續百年,但自從淝水之戰擊敗前秦北方崩盤不在是危機後,東晉自己也就滅了。隱藏在盛世中的危機,最為為危險,等到發作時,已經為時已晚。好比經常說的溫水煮青蛙,青蛙意識到水太燙時,已經骨軟筋酥,使不上勁了。泡過熱水澡,更想的是睡覺吧

    澶淵之盟同樣如此,溫暖了大宋遼國,也葬送了大宋遼國

    大宋有燕雲情節,大遼也窺覷南方繁華,只是互相奈何不得

    大宋打了幾次,皆失敗而歸,自此有了軍事上的懼遼思想;大遼也打了幾次,饒是侵略如火,也打不下大宋的高牆大城,彼此雙方,都是損失慘重。在這種情況下,有了1005年的檀淵之盟

    條約主要規定:宋遼為兄弟之國,以年齡論大小;宋遼邊境不增加駐軍,不修戰備;大宋每年付遼國三十萬兩軍費開支;宋遼互市……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力量經不起腐蝕

    沒有了戰爭威脅,大宋資源傾向於內部發展,造就了富宋,這是好事;沒有了戰爭威脅,大宋禁軍成了空殼,缺額嚴重,在編的也成為富貴人家的幫閒,這是壞事。史書記載:河北將兵,十無二三

    遼國同樣如此,沒了戰爭威脅的大遼官場日趨腐化;宋遼互市,皮毛換瓷器茶葉,技術性壓制,大遼境內盡皆宋幣,不得不加大對北部遊牧剝削……

    嚐到文人治國甜頭的大宋,越發陰柔,面對大遼北邊完顏阿古達的崛起,面對燕雲渴望,大宋連金滅遼……

    誰知道自家卻是銀樣鑞槍頭,靖康恥。更可怕的是,大宋習慣了歲幣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一隻證券績優股熊市買入,等幾年指數高升時賣出,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