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喵喵的午後時光

    脾氣不好說明孩子在生活中已經習慣了撫養人的寵溺,用哭鬧扔東西打人來獲得家人的妥協。對孩子而言,這招總是很管用,對家人而言,除了感覺到精疲力盡,還會焦慮。

    因為孩子不久以後就會進入幼兒園了,他會習慣性的採用“任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會成為他適應新環境最大的障礙,他無法和老師,同學正常的交流,而老師要照顧一個班的小朋友,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來照顧。

    所以,三歲前跟孩子說“不”,很重要。

    因為沒有被拒絕的經歷,就無法克服任性。

    克服任性,需要家人保持一致,保持耐心,需要技巧,需要訓練。

  • 2 # 醉餘堂主人

    默默地陪伴他。前面把規則講清楚了,到這時候就不必講大道理了,看他哭,看他鬧。哭累了,鬧夠了,安靜下來了,那餐巾紙給他擦擦眼淚、鼻涕,摸摸他的頭,給他喝口水。陪伴他,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關心他;看他哭鬧而不立刻滿足他,是讓他知道,光用這招不靈的,別希望透過苦惱就能夠解決問題;哭鬧完了以後,給他輕輕擦擦,讓他喝口水,讓他知道,你愛他的。

    接下來,在平靜的時候,你們可以聊聊,雖然兩歲的孩子不一定能夠很流暢的溝通,但是你們之間輕輕地聊天還是必要的,你告訴他這件事情為什麼不能做,做了有什麼不好,所以我們不能做。

    而這樣的情況如果發生過幾次,那麼一般我們可以遵循這樣一個原則:不合理的事情,大部分不能給予滿足;少部分事情可以有條件滿足,比如說他能夠牙牙學語努力講清楚某些詞彙,某種情況(有沒有講清楚,以你的理解為準,因為這時候的小孩語言能力還處於培養期),你表示理解了,認可了,開心了,允許了,這個時候,可以在你的指導下,陪他一塊兒做那件事情。

    這種處理方法,給小孩幾個資訊:1,不是你一哭鬧,什麼事情就都能解決的。2,解決事情,還是要溝通,要說話,要表達,某些相對合理的事情,爸爸媽媽是允許你做的。3,有些事情,你想做,你得要先努力做好一件事後(比如嘗試著學對這件事的表達,或完成一個力所能及的小小任務),才能做。

    對於小孩來說,延遲滿足的訓練,非常重要。“延遲滿足”並不是單純地讓孩子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願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這個時期進行這樣的訓練,效果是最好的。到了以後大了,再做這樣的訓練,效果就不彰了。

    讓孩子學會剋制、期待、感激、珍惜、奮鬥,這樣他以後才能更好地體驗成功的快樂和人生的幸福。

  • 3 # 家庭幸福密碼說

    孩子不聽話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比如看見啥都想買,不買就倒地撒潑打滾。

    電視,手機看不夠,不給看就號啕大哭。

    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發脾氣,摔東西。

    簡直就是個活脫脫的小惡魔。能不能一直做個天使寶寶?能不能做個別家的孩子?能不能聽話點?

    要想有個天使寶寶,就要從小訓練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能讓孩子更好的扛住誘惑,更能扛得住挫折和壓力,也更能堅持達到目標。

    那怎麼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呢?我們先要了解孩子的自控力。

    瞭解孩子的自控力

    相信很多家長頭腦中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比如,孩子早上去幼兒園前,無論是起床,還是做其他事情,都特別慢;有時也表現得很任性,如果家長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開始胡鬧。有時還會說話不算數,說好了看一會兒手機,結果怎麼玩也停不下來。其實這一系列情況是孩子自控力發展的影響。

    第一,自控力定義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自控力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

    自控力,是指一個人在一個環境中,根據環境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做出調整和平衡,從而達到恰當的結果。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需要,他才會對家長有所表達,同時,他也會進行思考,要如何對家長表達才會恰當。如果家長滿足不了自己,那需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爭取。這個過程,自控力在不停地發展。

    第二,自控力對孩子的影響

    自控力,可以幫助培養孩子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對於6歲前的孩子來說,自控力發展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一段持久發展的過程。

    首先,在孩子幼兒園、小學學習階段,自控力發展的好壞對其有一定影響。

    當孩子上了幼兒園,就進入了一個有約束的環境,當做一些有自我想法的行為時,都需要去跟老師講,或者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也要遵循一定規則,這些都需要孩子有一項基本的能力。如果孩子的自控力沒有發展到相應的水平,那在幼兒園階段,孩子將會遇到非常大的挑戰。 或者,當孩子做一件事情不能堅持,不能專注時,比如上課聽老師講課,短時間內容易走神;上課坐不住,打斷其他小朋友等。這些看似是一種行為層面的問題,其實都與孩子的自控力和自我管理有關。

    其次,在同伴同學交往中,孩子之間難免會遇到一些衝突,這時也需要孩子學會自我調節,來規避其引發的矛盾。

    甚至當孩子長大進入社會,他也需要遵守某種社會規則,來適應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所以,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需要從小培養。

    第三,不同年齡段孩子自控力的發展情況

    一歲半前。在一歲半以前,孩子的自控力要將近到一歲左右才開始出現萌芽。家長可以透過孩子的行為表現,來判斷自控力有無出現。比如,在他想要吃東西時,一哭就馬上要有人迴應,他才能夠停止;或睡覺時,一定要家長反覆去哄才會睡等。

    一歲半到三歲左右。這時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他知道家長有要求,同時知道家長對自己也有要求。這階段,家長可以觀察,比如,孩子等待的時間。他要吃冰淇淋,但媽媽讓他吃完飯再吃,如果他不能較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慾望和需求,執意要去做,那家長需要對孩子自控力有所關注。再如,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能夠及時停止活動的時間。比如,孩子看動畫片等。

    三歲到六歲。孩子有了更高的思考問題能力和理解別人的能力。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能做到說話算數,在做某一件事時,是否能夠按照約定時間自我調控好;然後,除了哭鬧,觀察孩子是否有自己的表達方式

    後續我會針對孩子自控力,培養天使寶寶出個專題,請關注!

  • 4 # 寶媽操盤日記

    第一,十月懷胎,孩子已經習慣了在母體內的生活,並要依賴母體才得以生存。此時孩子的意識也是混沌的,以為萬物是渾然一體的,他們會感覺自己與母體是同一個世界,是沒有獨立的意識的。

    孩子自出生時起,他們的身體雖然與母體已經脫離,但是在思想意識上還沒有分離,嚴格來說孩子還不算是個獨立的個體。因此,剛出生的小孩總是那麼天真無邪討人喜歡,此時孩子哭沒有什麼目的性,無非就是餓了或身體哪裡不舒服。

    但隨著孩子大腦發育逐漸完整,孩子會慢慢發現原來自己與外界不是連線在一起的,原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發現會讓孩子像發現新大陸般,對外界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慾望(表現在孩子在某個階段喜歡亂觸碰東西),此時,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萌發,他們開始脫離父母的掌控,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自我意識萌發階段大概從兩歲左右開始,所以家裡的小孩會突然變成了“小魔王”,這不是孩子故意與大人作對,只是孩子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意識。

    第二,家長這個階段要怎麼做呢?

    首先要理解

    理解孩子為什麼會突然變了個人,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此時大人越叫小孩不做什麼,小孩有時偏越愛做,大人如果此時被氣得嗷嗷叫,小孩則會樂得手舞足蹈,在宣告自己的“勝利”,感覺自己“長大了”,成功掙脫了父母的控制。

    其實要順勢而為

    舉個栗子,孩子喜歡玩大人手機,怎麼說都不聽。大人可以找個合適的時機,坐下來認真地對孩子說:"想不想打電話給爸爸?”孩子如果說想,繼續問他:“那寶寶會不會打啊?”孩子肯定說不會,這時繼續說:“來,媽媽教你!”認真地演示給他看,然後讓孩子接聽。孩子的心理得到了滿足,此時再告訴他:“寶寶記住了,手機是用來打電話給爸爸的,你不能亂拿來玩哦”。這樣子試了幾次之後,孩子不但學會了打電話,也明白了不能亂玩手機。

    最後,如果遇到孩子過火的行為,也要學會堅決說不,比如小孩玩火,玩電,玩刀等一些危險性的行為。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危險的東西不亂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0後的男人自己都夠有壓力的了,可是老婆總是埋怨抱怨你,這種婚姻該維持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