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篷篷

    首先《西廂記》《牡丹亭》是兩個不同的故事,雖然都講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描寫的重點不一樣。

    古本《西廂記》有張生與崔鶯鶯幽會的詳細描寫,這對當時的社會倫理男、女有別需大防是背道而馳,在當時被當作黃書禁書不準閱讀。

    《牡丹亭》是個崑曲摺子戲,講的是杜麗娘在春天逛花園讚美春光的戲。

    所以,牡丹亭當然是正大光明的看。

  • 2 # 亮月半

    這兩本戲劇講的都是愛情,一個是私訂終身。一個是由單相思而致生死之戀而成的感情。一個未經社會挫折即私門成終身。一個是因相思不得而亡。亡魂與活人之間的挫折愛情。

    人同情有挫折遭遇的,而不同情未經挫折而衝破禮教的。《牡丹亭》借夢說情,其實是兩個有情人不得成婚一個而亡。透過死亡引起人們同情,以另類畫魂而成的故事,較婉轉。是人們婉約表達禮教的吃人。是礙於禮教。被拍成戲的基本是允許公開上演的,封建統治者不想讓自己被社會說成沒人性,禁錮人性。側面反映自由戀愛社會上已有苗頭。而《西廂記》遭禁錮是人性在禮教上還沒有完全突破。

    人們同情弱者,反抗成功者。突破禮教成功者。是正處於社會轉變時期持傳統禮教人對沖破禮教新思想的懼怕,雖同情不能完全接受。對持新思想人仍存打擊心態。

  • 3 # 一抒己見

    看戲和讀書是兩碼事。

    看戲可以,讀書就不行了,我好像記得寶姐姐對林妹妹說過。

    看戲是上流社會的文化活動,陶冶情操,閒來取樂,一種文雅的藝術活動。若是去讀這些故事,就成了讀雜書、不知羞恥、不學無術。什麼“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啊、“紗窗也沒有紅娘報”啊,聽聽戲就行了,左耳進,右耳出,不必在意的。所以,當黛玉情急之下說出了《西廂記》的內容,大家也並沒有吃驚什麼的,不是什麼大忌,可能就是因為戲目也有這出吧,所以黛玉看過這齣戲並且記住了裡面的戲詞,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元宵節家宴,賈府請來女先兒說書,像《鳳求凰》這種風花雪月之事,大家並不反感,就是娛樂一下嘛!大家只是節日裡樂呵樂呵,但絕不會私下去關注這個、讀這個書的,否則就不成體統了。

    還有一點就是,《西廂記》比《牡丹亭》更大膽。

    崔鶯鶯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竟然在紅娘的幫助下私會張生,這種行為在束縛嚴酷的封建社會是萬萬不允許的,嚴重違背當時的倫理道德,崔小姐的這種行為是富貴人家最忌諱的、最害怕發生的。

    而《牡丹亭》就不一樣了,官宦千金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並沒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不過是做了場夢嘛,儘管夢中的舉動出了格,又不能代表實際怎麼樣,人鬼情未了、起死回生大團圓反而成為了一段佳話、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為人津津樂道。

  • 4 # 萍風竹雨123

    封建時代,《西廂記》《牡丹亭》因赤裸裸的宣揚人性解放,追求自由愛情,屬於“誨淫”之書。不但禁讀,而且禁演。

    據說《牡丹亭》一面世,就有少女深為感動,“忿惋而死”,杭州一女伶演到“尋夢”時也因感情投入,卒於臺上。它們的影響太大了,讓封建朝廷感到害怕。

    但《紅樓夢》裡,賈寶玉和林黛玉不但能偷偷摸摸的讀《西廂記》和《牡丹亭》,賈母還可以光明正大的聽,第54回,賈府年夜宴,當官的《尋夢》,魁官的《惠明下書》就是出自《牡丹亭》和《西廂記》,賈母還回憶自己孃家爹的一班小戲也是常唱《西廂》《鳳求凰》中的摺子。

    雖然書中借賈母的口,批判了那些才子佳人,風花雪月的故事,給了聽《西廂》《牡丹亭》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我們這原是隨便的玩意兒,又不出去做買賣,所以竟不大合時。

    但聽這類的故事,畢竟與森嚴的封建禮教格格不入,背道而馳的,具有很強的反封建意識,況且,一面批判這類的書籍,一面享受這裡書籍所帶來的愉悅,也諷刺了封建貴族階級的虛偽。難怪《紅樓夢》也一度被列為禁書之一。

  • 5 # 阿丹151014015

    簡單的說就是看舞臺表演的效果,和閱讀劇本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距。崑曲是一種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而在老老小小的家庭聚會中點戲一般都是東點一出、西點一出就如一臺晚會節目一樣是各種劇目的大雜燴,很少在家庭聚會這種歡宴場合會演出整本連續而完整的故事,《牡丹亭》這種愛情戲同樣看起來情緒和故事都是不連貫、不完整的。而劇本的閱讀不但可以做到情緒上的連貫和故事情節上的完整理解,並且可以停留在某個段落反覆體會劇中人物的情緒和故事的含義。

    中國戲曲的舞臺表演形式是含蓄而概括的,尤其崑曲中的愛情戲是婉轉悠揚速度緩慢一字三嘆的細膩水磨腔加上妙曼身姿的水䄂男女雙人舞。一般未經世事的孩子們看了,只會感覺極其無聊、不知所云、漫長難耐。然而對於會讀書識字,並且開始真正進入了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看劇本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閱讀對劇本中男女愛情關係的描寫盡收眼裡,領悟起來就直接和容易多了,還可以反覆細緻的去體會其中滋味。

    所以林黛玉在與賈寶玉“共讀西廂”之後,再聽到梨香院的小戲子唱崑曲《牡丹亭》的“遊園驚夢”時,感覺與之前看戲就大為不同了。

    《牡丹亭》中“夢中書生”柳夢梅向官宦小姐表達愛情的唱段立即將黛玉感動得落下淚來,“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尤其《西廂記》《牡丹亭》男女主角的唱詞文字優美而雅緻、情感細膩回味悠長,然而也有部分較為直白的愛情表達。劇本中的某些段落,更是相當通俗直指男女性關係的實質。這樣的段落在現代的戲曲舞臺上也是被刪除掉的,在賈府的家庭聚會中應該也是絕對不會有這種太過暴露的這段落可以供點戲的。

    所以少男少女們如果閱讀《西廂記》《牡丹亭》等完整劇本,基本上可以達到幾乎接近於讀《金瓶梅》的效果。當較《西廂記》《牡丹亭》的文字相較於《金瓶挴》的直白描寫,仍然可以說是“蜻蜓點水”了。基本上《西廂記》《牡丹亭》劇本中關於實質男女關係的描寫尺寸,跟《紅樓夢》中賈璉和多姑娘“私通”的描寫差不多類似吧!對於寶釵黛玉這樣的閨閣小姐來說,足以達到初步的“性啟蒙”作用了。

    所以《西廂記》《牡丹亭》這種劇本會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時代與外傳、野史之類的書籍一起被稱為“雜書”,禁止孩子們閱讀。而看《牡丹亭》摺子戲卻被允許,因為古老的傳統戲劇崑曲中關於男女愛情的那種的完全類似現代“舞臺音樂歌舞劇”的表現方式,實在是“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的形式大於內容的表演。

  • 6 # 大洲文苑

    《西廂記》是《紅樓夢》的一個特殊情節道具,也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甚至也可以說是曹雪芹情有獨鍾的人物形象刻劃塑造的秘籍法寶。 所以《紅樓夢》中頻率很高的出現了《西廂記》的書名與劇名,出現多次劇中的唱詞。

    如第二十三回茗煙給寶玉買的野書禁書中,就有《西廂記》,茗煙還特意叮囑寶玉千萬不可拿進園子裡,去讀,否則會惹下大禍。寶玉給黛玉看《西廂記》時,也是煞有介事一再強調不許告訴了別人。顯然,賈府這樣的大家族中是禁止看《西廂記》的,特別是公子小姐,更是嚴禁,怕受其影響,傷風敗俗。這,有當時,也應該是一種普遍的社會道徳規範。

    正因為如此,在第四十四回的宴席上行酒令,黛玉就說了一句《西廂記》的詞兒,寶釵馬上規勸黛玉作為女孩兒不該看這樣的書,但顯然寶釵也看過,而且爛熟於心,所以這情節也見出寶釵的虛偽。

    後來寶琴作的《蒲東寺懷古》一詩中,也提到《西廂記》故事情節。麝月笑芳官時提到《西廂記》“拷紅”。當然,丫環知道《西廂記》,不可能從閱讀劇本中得來,而只能是看戲曲得來。而賈母更是西廂迷,但她迷的也只能是演出的戲劇《西廂記》。

    因此可以斷言,賈府中上至賈母,下至丫環,都很熟悉西廂故事,他們瞭解、熟悉西廂故事的主要渠道只能是戲曲。 那麼,為什麼可以看《西廂記》演出,而不能讀劇本《西廂記》呢? 原來戲曲西廂與劇本西廂,內容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內容上存在很大差異。賈府裡經常演出的是李日華的南曲《西廂記》,而寶黛讀的則是王實甫或關漢卿的北曲《西廂記》。

    改編後的南曲《西廂記》將劇本中的所謂不雅臺詞與情節,都一概減去,是一種可為世俗所接受的符合禮教規範的潔本,從而大大降低了鶯鶯與張生私定終生的愛情故事的驚世駭俗反禮教份量,成為一般的才子佳人婚戀故事。 這就是《西廂記》為何能公開演出,而寶黛看劇本卻只能偷偷摸摸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周杰倫在世界流行音樂發展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