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甲乙丙丁戊

    蔡京可以稱的上奸臣,而章惇就要打個問號了,蔡京在王安石變法時期,見變法派得勢便投靠王安石,積極支援變法,而王安石變法遭到很多名臣的反對,王安石為了推行變法也只好任用一些支援自己變法的人,而這些有很多就是道德有缺陷或者就是存在私利的人,蔡京為了討好王安石,積極推行變法,得到王安石的重用,職位不斷向上提升,但王安石失勢,反對派司馬光上臺後強力廢黜變法,蔡京又為了自己的前途,直接投靠司馬光,為了表示支援司馬光,在一週之內便廢黜王安石變法所有政策,可見他就是一個兩面派,投機分子,因為黨爭的關係他被貶謫到地方,他為了上位直接討好徽宗寵臣宦官童貫,又憑著自己的藝術才華,官運亨通,最終成為徽宗的寵臣,積極討好宋徽宗,排除異己,貪汙腐敗,北宋王朝日薄西山,後來因為自己的貪婪得罪了宋徽宗,被宋徽宗貶黜,後來死在潭州,幾年後北宋被金所滅。

    章惇是不是奸臣這個是要打很大的問好,章惇的所無所為來看不是奸臣,章惇堅持變法,對王安石變法的弊端盡力改善,並認真貫徹落實,取得很大的效果,他是看到變法所帶來的好處,章惇潔身自好,為官廉潔自律,他從不因為自己的權勢為自己謀利,也不因為自己的緣故去提拔自己的親屬,也從來不為他們謀取官職,章惇直言善諫,對不對的事情敢於直言相諫,在烏臺詩案他敢於同宰相為蘇軾辯白,這也是他不斷遭到打擊的緣故,最後最早就是看出宋徽宗不堪大任,輕兆,反對擁立宋徽宗,還是不幸言中,北宋王朝最後覆滅在宋徽宗手裡。就從這幾點上來說章惇這個擔著奸臣的名聲實在有點冤。章惇做上宰相後確實也做過一些不好的事情,如對反對派進行殘酷打擊,把反對派子孫後來全部貶黜,甚至把自己的好友蘇軾都貶到海南島上,進一步激化兩黨的矛盾,但他對西夏強硬,不斷髮動對西夏戰爭,並取得勝利,極大拓展北宋疆土,甚至一度控制隴右地區,在宋哲宗的支援下,對內繼續推行新政,糾正新政弊端,使的北宋王朝國勢復振。從整體上來看歷史對他有很大的誤解。

  • 2 # 70後大叔講歷史

    章惇,字子厚,公元103夕年建州蒲城生人,青年時期博學多聞,擅長文辭,書法也是剛勁有力,世人評價其雖不如唐人寫的工巧,不過氣勢早已遠邁。章惇為人性格豪爽耿直,眼裡容不得沙子,是北宋年間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只看宋史記錄,我們只會看到章惇是個急功近利,不顧百姓安危,造成民不聊生的一個大奸臣形象。章惇之所以不被那些皇親貴族和身居高位大臣們待見,是因為他堅定的支援王安石的變法,後期更是變法的主持人。觸動以及損害了大多數權貴的利益,這使得那些既得利益者無法忍受,故而極力地貶低章惇。更至命的是章惇性格太剛烈,即便是曾經對他提拔有加有知遇之恩的王安石也鬧翻了,這也讓那些討厭他的人給他扣了個忘恩負義的帽子。後來哲宗駕崩,冊立新君之際,章淳又帶頭反對過性格輕佻的宋徽宗。所以新君上任後一起排擠貶低章淳,甚至連他不給自己兒子走後門升遷這樣的無私行為都成了他的罪過。由此可見,宋史對章惇的評價如此之低,被列入奸臣表裡也情有可原。

    我們再來談談史上最有名的"奸相"蔡京。文獻記載:蔡京,字元長,興化仙遊人。北宋熙寧三年進士,調錢塘尉,舒州推官,累遷起居郎,曾出使遼邦,回朝後拜中書舍人。後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北宋宰相,大書法家。從上可見,蔡京具有真才實學,不是靠裙帶關係當的官,也無深厚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全憑他自己的能力與才幹,歷經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元老",四任宰相,長達十七年之久。是王安石變法的得力干將。蔡京在執政前期忠心事君,冶國有方。積極推行變法,實行改革,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關心民生,設定居養院,安濟坊等,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也使得當時的北宋富甲世界,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中心。但為什麼史書確說他是個大大的奸臣呢?秉公而論,蔡京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也有諸班的缺點和不足。如史料記載:蔡京在任時設應奉局和造作局,大興花石崗之役,為彌補財政虧空,他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做了不少勞民傷財的事情。在他主政後期,已年進耄耋,垂垂老已,幹事情也力不從心了,豈能不犯錯?這不僅是他本人貪戀功名利祿的過錯,朝廷用人不當,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後來發生了宋欽宗改弦易撤,金兵攻陷東京,打砸搶燒,擄走徽欽二帝……這正是蔡京被詬病的主要原因。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在政局危難,社會動盪不安時,為擺脫自已的罪責,往往拿他的臣子作為"替罪羊"!章惇,蔡京即是此例。當他們被貶官,流放,垂暮之際,那些反對者和勢力者們必然會落井下石,進行詆譭與打擊,加之野史,小說之類的誇張描述,混淆視聽,才使得後人對其誤會頗深。至與忠奸是非,還有待客觀評價。

  • 3 # 拾年酒肆

    《宋史》把章惇列入“奸臣傳”,給他定的主要“罪狀”是,盡復熙豐舊法,黜逐元祐朝臣;肆開邊隙,詆誣宣仁後。個性豪俊,美姿容,博學善文。宋哲宗去世後,朝廷內部就發生激烈的繼位之爭。章惇堅持禮律,要立簡王或申王,皇太后則要立端王。章惇堅決反對,並一針見血地指出:“輕佻不可君天下!”最後,端王還是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花花公子似的徽宗皇帝。再加上守舊派的人對其誹謗,對於史書本就由勝利者來書寫,章惇的失敗再於其政治鬥爭的對手太過於強大。

    蔡京當政,最大的貢獻該是將社會救濟活動規模化、制度化。但其舞弄權術,為人臣卻不行人臣之事,告訴宋徽宗不必拘泥流俗,應該竭盡全力四海九州之財力來滿足享樂,單憑這點,就足以名列奸臣之榜。遭貶死於路途,然百性仍以沒處死他為憾。這點也足以證明奸臣名副其實。

  • 4 # 史盲球盲過濾器

    章惇和蔡京雖然都是元豐黨(王安石改革派)的主要成員,但這兩人有本質區別:章惇是著名的改革家,並非奸臣;蔡京是典型的投機政客,奸臣無疑。

    評判一個人是不是奸臣,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行為才是檢驗忠奸的唯一標準。我們來看章惇和蔡京的所作所為。一、章惇其人其事

    章惇是兩宋歷史上有名的“鐵血宰相”,他一生所做所為,均是為了富國強兵。主要政績有:一是在中央與王安石共同推行熙寧變法。章惇主持完成財政改革,廢除三司,將其職能分屬戶部、工部。王安石被貶、新法廢除後,章惇鬥敗元祐黨(司馬光保守派),恢復了被廢除的新法。宋徽宗繼位後,章惇被貶死,新法再次被廢除。二是在地方治理水道募民屯田發展經濟。章惇平定湖北民亂,大規模開發湖南,在杭州設市易司開展海外貿易,為後來南宋穩居江南打好了基礎。三是在邊疆築城聯防打敗西夏入侵。司馬光執政沿用“花錢買平安”的綏靖政策,把宋軍奪回的金明四寨送給西夏,還賠了一大筆銀子。章惇上臺後,廢除司馬光綏靖政策,採取步步為營、慢慢蠶食策略,命章楶打敗西夏和吐蕃的聯合進攻,穩定了西北邊疆。西夏為了自保,請求遼國干涉,遼國遣使威嚇宋朝撤軍,被章惇拒絕,遼國威嚇無效,只好停止干涉。章惇打服西夏、硬扛大遼,贏得了“鐵血宰相”美譽。章惇一心為國,怎麼被列為奸臣了呢?從史料看,有三個原因:一是章惇推行新法觸動了貴族、官僚、地主三個階層的利益,再加上新法用人不當,給舊勢力抹黑章惇提供了藉口。二是章惇引領元豐黨人鬥敗元祐黨人,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司馬光大規模貶斥元豐黨重用元祐黨,我章惇就大規模貶斥元祐黨重用元豐黨!於是,歐陽修、蘇軾、蘇轍等文豪紛紛被貶黜。章惇此舉,激怒了文人士大夫階層,他們也極力抹黑章惇。三是章惇得罪了皇帝、太后。章惇為了恢復新法,追貶高太皇太后,兩次廢掉哲宗孟皇后,反對宋徽宗繼位,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但宋徽宗當上了皇帝,更讓他想不到的是,竟然是孟皇后冊封趙構繼承帝位,成為南宋開國皇太后!章惇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人,誰敢為他正名?二、蔡京其人其事

    蔡京為相、乏善可陳、結黨營私、禍亂大宋,他和宋徽宗都是導致北宋滅亡、漢人遭受“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被後世公認為“六賊”之首,他的奸臣之名,實至名歸,世人毫無異議。蔡京的種種劣跡,世人皆知,根本無需贅述。

    蔡京唯一令人稱道的是他的書法,與蘇軾、米芇、黃庭堅齊名,世稱“蘇黃米蔡”四大家。無獨有偶,南宋頭號奸相秦檜也寫得一手好字,完全可與蔡京比肩。至於網路上瘋傳的“秦檜創造宋體字”,不過是網路謠言,純屬無稽之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朝歷史上有名的武將有哪些,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