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色口紅
-
2 # 獨狼映畫
到底評判一部電影的好壞的標準是什麼?是票房?是演員的演技?是劇情?還是藝術手法?
怎麼評判一部電影是佳片還是爛片?
其實,對於電影的好壞每個人見仁見智。就《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來說,雖然《阿凡達》是在卡梅隆繼《泰坦尼克號》13年之後拍攝的,各種拍攝條件相對成熟了許多。
但不僅包括我,而且絕大多數影迷都認為《泰坦尼克號》是無法超越的經典。
在1997年就能獲得巨量的票房、迄今為止仍然是居全球票房第二的《泰坦尼克號》,到底是什麼因素能使其經久不衰。
《泰坦尼克號》有人說象徵著最出色最偉大的愛情。
的確,縱觀所有表達愛情的影片,幾乎沒有一場愛情能比的上Rose和Jack的愛情:剛認識幾天就值得一輩子的銘記了,拿生命去愛的愛情,Jack對Rose說過一句話“你將長壽,子孫滿堂。”
咱們想一想現在的電影,一方苦追另一方,默默地守護著對方。而《泰坦尼克號》超越了階級、超越了生死,就現在來說,它仍然是一場經典又偉大的愛情。
再者,《泰坦尼克號》作為1997年上映的電影,其特效可謂是鴻篇鉅製,還獲得過奧斯卡大獎特效獎,就當時來說它的特效給觀眾一場盛大的視覺盛宴。
有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網上搜一下關於《泰坦尼克號》的特效,你會震驚當時的特技,同時你會疑惑為什麼依現在成熟的特效技術來說,許多電影、電視劇的特效能讓人直呼“兩毛錢特效”。
電影《泰坦尼克號》不僅是一部愛情電影,同樣也具有科學考究價值,說到底,還是因為泰坦尼克號的特效夠逼真,基本上能完全復原當時沉船的過程。
《泰坦尼克號》在2013年3D版重回銀幕,仍然有大批觀眾前去觀看,可見,作為一部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無論從各個方面來說都不失為一部能讓許多人奉為心中第一名的電影。
-
3 # 鯨魚電影
卡梅隆的《阿凡達2》即將上映,令人期待的同時,忍不住讓人好奇,他會不會再次獲得高票房呢?在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中,卡梅隆的科幻電影《阿凡達》票房累計27.88億美元穩居榜首;《泰坦尼克號》累計票房21.875億美元,居二。其“戰績”赫赫。
在介紹這兩部大片之前,有必要先說說這位偉大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出生在加拿大的卡梅隆,從小就熱愛影片,12歲就寫了一部科幻小說,後用父親的8毫米攝影機拍攝一些簡陋的影片,這可能源於他的家庭環境,父親電子工程師,母親是藝術家。既有科學知識豐富的父親,又有藝術細胞的母親,讓他從小對電影有一種特殊的感知。
大學選修物理專業的他,卻選擇輟學,一邊開卡車,一邊尋找機會,後接觸到電影製作,就開始有了做電影導演的想法。他的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影片,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終結者》,可謂一片驚人。
從此,為他開啟電影的大門。相繼完成多部電影,而《泰坦尼克號》的成功,是他電影製作的一個高峰。
當時《泰坦尼克號》讓觀眾感受到的不是僅僅是視覺的震撼,更是對真摯愛情的感動。再加上,電影場景壯觀,故事情節緊湊,畫面精美,當時,這部電影全球票房超過18億美元,簡直不可置信,與此同時,男女主角由影片中的角色,成功成為當時最紅的明星,而卡梅隆:獲得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11個獎項。
記得當年,我看這部電影時,哭得不行,恨不得將身邊人的衣服脫下來當手絹用。當然,我哭得還是很含蓄的,我身邊的人,有的人甚至哇哇大哭,那種悲傷恨不得與男女主角共生死。可能以現在人的眼光看,有點不可理喻,也認為不是一部讓人哭的電影,就是好電影。但是,早在1998年來說,這部電影讓觀眾特別喜愛,這是電影院裡,很少出現的現象。
2010年,3D片《阿凡達》上映,也為卡梅隆帶來再一次的輝煌。其主要原因是:對3D影片的好奇和對環保問題的關注。他契合當下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並且以最新科技再一次帶給觀眾視覺盛宴。
並且,在因來自《阿凡達》製作的靈感,2012年,剛好是泰坦尼克沉船100週年紀念,卡梅隆將《泰坦尼克號》以3D形式再次亮相大銀幕。
為什麼再一次選擇將《泰坦尼克號》搬上銀幕呢?除了這個特殊的紀念日,也說明在卡梅隆心裡《泰坦尼克號》的地位。
相信,無論在觀眾心裡,還是在卡梅隆自己的心裡《泰坦尼克號》地位不可動搖。作為觀眾,兩部電影沒有可比性。年代的不同,所呈現觀眾的感受自然也不同。相信2012年再次看《泰坦尼克號》時,還會感動,但至少不會想著脫人家衣服用了。有些感情屬於特定的時代,特定的環境。
而此時看《阿凡達》又不一樣,那可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阿凡達》上映是2010年,卡梅隆讓中國觀眾第一次見證3D電影的效果,見證動漫人物的神奇(有著外星人外表的他們讓觀眾不僅有著奇特的感覺,更是充滿著欣喜),尤其是人與自然界的和睦相處的宣傳,其影響力非常大,使很多人至今懷念和難忘。甚至有很多人幾次跑到影院,只是為了感受3D效果美妙。
那些不時從鏡頭裡突如其來的飛來物,讓觀眾不時發出驚叫,彷彿那些實物要碰及到自己的身上。從來,沒有想到觀影還能如此的身臨其境。
所以,在觀眾眼裡,兩部電影都是里程碑的意義,都是我們心目中的最佳電影。
回覆列表
平心而論,卡梅隆的這兩部作品都是經典,不分伯仲。
我身邊大部分人都喜歡《泰坦尼克號》,不是很喜歡《阿凡達》,在我看來,卡梅隆在《阿凡達》這部電影中影射的反侵略主題,暗諷了軍事強國對資源的無序掠奪,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下面簡要聊聊這兩部電影:
《泰坦尼克號》是1997年由老牌電影公司二十世紀FOCUS和派拉蒙聯合出品的鉅作。
之所以用“鉅作”兩字是因為這部電影前期投資2億多美元,是當時製作成本最高的影片,整個拍攝時間歷時五年。
全球眾多的觀眾將這部電影定性為愛情片,其實卡梅隆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是完成他“深海探險”的夢想。
詹姆斯.卡梅隆,加拿大籍導演,天性喜歡冒險和科幻,最早因為看《星球大戰》愛上電影製作,從而開始涉足這個行業。
卡梅隆性格追求絕對完美,他對於泰坦尼克號沉船特技效果的製作精益求精,為觀眾打造了震撼的視覺感受,至今我也無法忘記,在觀影現場,巨輪攔腰而斷沉入水中時,帶來巨大漩渦,在彷彿間就將一切吸入腹中。
對於深海的恐懼,撲面而來,讓人感如身受。
《泰坦尼克號》成為經典,是因為在上映的1997年,它無與倫比的科技特效,將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完全的呈現在觀眾眼前,這是沒有先例的,再穿插著跨越階級的愛情絕唱,橫掃18億票房也並非“奇蹟”,卡梅隆也因此片登上世界商業影片的最高峰。
而卡梅隆因《泰坦尼克號》獲得11項奧斯卡獎之後,突然消失不見,直到2002年傳出,他開始製作另一部3D科Phantom片《阿凡達》。
《阿凡達》的出世打破了卡梅隆製作《泰坦尼克號》時的多項記錄,它的拍攝歷時六年,花費了五億美元,2009年上映,橫掃全球28億票房。
《阿凡達》的上映對於卡梅隆的意義是,實現了他高二時期“創造一個星球”的夢想。他偉大的原因,是能將他天馬行空的幻想能力在電影中實現!
《阿凡達》在電影裡創造了一個星球,這個星球的一切都是地球上不存在的,只有非凡的想象力才能創造。
整部電影中無與倫比、美輪美奐的外星場景和光影交錯的處理手段,加上震撼視覺的3D效果,呈現給觀眾從沒體驗過的視覺感受。
如果探討電影所表現的立意,我感覺《阿凡達》要大於《泰坦尼克號》。
記得曾經有位網友戲言,《阿凡達》是“釘子戶抵抗暴力強拆最終勝利”。
現代文明到底帶來的是什麼?是經濟的發展、財富的聚集,還是對自然、對環境的侵略,對地球資源無限制的破壞和利用?
影片以宇宙間各星球為寓意影射,當強國的國內資源不能滿足發展,它們粗暴的侵略方式對其他國家帶來的災難和毀滅。
從立意上來講,《阿凡達》更深刻。
但是!《泰坦尼克號》裡畢竟有萊昂納多,哪個是第一,不好確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