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吳sir書法

    但現實中,不能玩、不敢玩、不會玩是很多孩子的一種典型現象。一些反對孩子玩的父母認為“玩物喪志”,孩子玩得太多了可能會沒心思學習了,比如一到假期結束,孩子就明顯沒有學習狀態。

    還有一些心存憂慮的父母不敢放手讓孩子去玩,特別是冒險的遊戲和活動,生怕孩子磕碰受傷。

    更有一些家長很迷惑,不知該如何帶孩子玩。採訪中,讀者張先生困惑地說:“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該和他們玩什麼了。”讀者蔡女士也無奈地表示:“放學後想帶孩子去公園玩會兒,但同學們都趕著上培訓班,沒人和他一起玩兒。”

    9月13日,歷時三年《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正式對外發布。有一些專家迴應:“未來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會玩是一種素養和能力。”

    未來社會,機器取代很多人的很多工作,夠有創意夠會玩的人才能脫穎而出。立足當下,我們該如何做會玩的父母,和孩子更好地互動?又如何讓孩子擁有“會玩”這種軟實力?

    玩:成人的學問、孩子的功課

    特邀觀察員:陳鳳偉(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衚衕小學副校長)記得一次聽課,上課的名師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最愛什麼?”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學習!”名師微笑著繼續問:“你們愛玩嗎?”學生又異口同聲地回答:“不愛!”聽到這個回答,名師笑了,聽課的老師也都笑了,孩子們自己呢?也笑了。名師幽默地說:“玩兒都不愛了,那還不傻了!”所有的人都發出了善意的、輕鬆的笑聲……

    愛玩,無疑是孩子們的天性!玩中可以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品格、意識和能力。比如專注、合作、選擇、取捨、謙讓、堅持、創造等等,都可以在個體的玩、群體的玩中獲得。

    遊戲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可以超越他的年齡特點;遊戲中的孩子為了取得成功,可以積極思考,註定調整操作的方法和策略,讓意志品格得到磨練;遊戲中的孩子為了獲得夥伴的支援,必須表達出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必須去交流去合作去協助,甚至做出某些取捨……所以,玩是綜合素養、身心兼備的發展過程。

    但是玩是有學問的,這個學問家長要學習、研究,並在陪伴和管理孩子時正確、有效地加以運用。比如對玩的內容、形式、時間的選擇,對玩的規則的制定和遵守,對玩的過程的參與和監控等等。不能完全限制,也不能過度放任,任何時候都要在關注孩子的健康發展上有度地把握。

    為什麼前面上課的孩子會說出“不愛玩”,這恰恰表明成人不適當的管教給予了孩子負影響,不但壓制孩子的天性,還誘導孩子違心的迎合。

    所以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要對玩有個正確的看待,真的以孩子視角迴歸童年,感受玩的快樂和智慧。以發展的眼光利用好玩給孩子帶來的益處,以理性的方法預防和干預玩中的某些負面效應。

    完善人格、增長智慧地玩,是成人的學問,是孩子的功課。

    玩中將好奇心變成信念和目標

    特邀觀察員:董麗燕(北京市豐臺區教科院高階教師、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少年代代相傳的傳統教育,使很多人習慣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地學習、補習、複習狀態。很多家長“捨不得”讓孩子玩,別人家的孩子都把課餘時間用於學習,自己的孩子玩,不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其實從人類學的角度看,人類的學習與工作,就像動物世界中狩獵一樣,一為生存,二為生存得更好,三就類似於快樂的玩耍了。這是學習與工作最原始的動力。因此,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託尼·瓦格納教授認為,對學習的真正激勵,主要是來自內心的激動。這種內心的激動包含三方面的因素:玩耍、激情、信念。

    玩耍是一種基於探索的學習,它可以導致青少年產生激情並孜孜以求,並將激情轉化為更為深層的信念。即透過玩耍將好奇心、興趣變成激情,併成為一種信念和目標。他認為,有意義的玩耍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只有鼓勵玩耍,才能造就創新者。

    至於怎麼玩?當然最好是同齡人一起玩。在假期、休息日為孩子創造條件,與同伴們一起玩耍。親子之間的互動也很重要。家長既可以像同齡人一樣饒有興趣地關注,與孩子討論玩的過程、矛盾處理方式,分享他的快樂和心得;也可以透過平時的觀察和與孩子的交流,分析他的真正興趣、優勢所在。同時,為孩子針對性地提供多種選擇及可能性,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只專注學習而缺乏個人愛好,將來在發展興趣、報考專業、選擇職業方面能有的放矢。

    越會玩兒的孩子越能與未來接軌

    特邀觀察員:益孟德 (師大附二外劍橋雙語部執行校長)在很多中國家長心中總認為“玩”會浪費時間,妨礙學習。我曾經在美國做過二十多年的校長,說說美國學校和家長對玩的態度吧。

    大家都非常仰慕美國加州的斯坦福大學吧。五年前,我在美國舊金山的洛威爾高中學校擔任副校長時,曾帶學校的一個小組去參加斯坦福組織的“挑戰成功”大會。

    按我們的想象,像斯坦福這樣著名的學府,應該是清晨四點圖書館裡還是燈火通明,更不用說白天了。可我們在星期六下午到達時,斯坦福的校園簡直就像是一個正在過“嘉年華”的大馬戲場。美式足球場上正在比賽,觀眾的呼聲驚天動地。不遠處,一個遊行樂隊正在訓練,那喇叭聲和看球的呼聲有得一比。邊上的空地,還有人在玩抽陀螺,其技巧可算是職業等級的。

    其實,美國孩子會玩,是從小就被培養出來的。很多小孩收到的第一件大件禮物,可能就是一輛三輪腳踏車。在賽季,每週末午,舊金山的各個公共體育場地,孩子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比賽。

    學生在運動季的訓練每天都是從三點開始,一直要到七點多。有些孩子還參加了兩項以上,他們在運動上花費大量時間,可學習成績似乎不受影響。

    除了學校正規的運動隊,美國學生可以“玩”的實在太多。我們高中有大約100個左右登記過的俱樂部,從玩魔方到程式設計,從跳街舞到特技腳踏車,應有盡有。一年裡面,舞會就有八次,音樂會又五六場,還有話劇、音樂劇,都是學生會自己聯絡、安排、組織的,我們只是到場保證學生的安全而已。

    有這麼多的“玩”的機會,我們學校的AP(美國大學預修課程)考試成績幾乎年年都保持在全世界前三名。所以,我認為玩和學習根本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

    運動和活動,其實不但不會妨礙學習,相反可以從小就訓練一個人的生理、心理和體質上的不少良好的品質,包括個人的自信、克服困難的信心、團隊精神,對集體的歸屬感和榮譽感。當然,在身體發育上的好處就更不用說了。對於那些學習感到有壓力的同學,運動和活動更能幫助減壓。實踐證明,越會玩兒的孩子,思維也更靈活,更能與未來社會接軌。

    同時,會玩還有一個潛在的好處,那就是在各種運動、活動場合,很多名校的“球探”“學探”可能就在孩子身邊。

    資深“玩家”迴應:會玩讓我更熱愛生活

    龐振(華僑大學學生,目前正申請留學日本):我擔任過學校學生會主席,在省市級設計大賽中得過一、二等獎,在電子商務類挑戰杯中獲得優秀獎,同時在網上開辦水彩課教程,也是短跑、登山和音樂愛好者……玩大的人生,讓我感覺生活是那麼有趣,有無限可能性。現在正在構想著明年畢業後,去日本留學時怎麼邊學邊玩,打工實現財務自立。

    我覺得玩帶來的東西非常多。首先是能夠充分發掘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很多東西,包括如何堅持做完一件事,特別投入到一件事獲得的快樂、成功後的喜悅等等。玩還能夠培養髮散思維,並且玩的時候,遇到了問題,自己可以嘗試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解決。玩還幫助我交到了很多的朋友,變得更加開朗。

    對於家長,我覺得還是不要有功利心,不要去比較玩能帶來的收益或考慮各種跟前途掛鉤的東西之後,才決定孩子要不要玩、玩什麼、怎麼玩的。玩只是孩子的天性。只要玩的不太“過”,不用太過操心。

    另外,家長有時間應多跟孩子玩。當然同齡人最理想,跟玩伴的關係,有時候會比與父母的關係更好。

  • 2 # dadazhu2

    改變觀念: 你可以把學習當作玩耍啊~ 在學習吸取知識時,把所獲所得作為一種收穫,就當你玩的時候得到的獎勵!~ 其實只要你真正鑽到學習你去的時候,你就會自然有種渴求欲,把學到的東西當成興奮劑。。 如此,魚與熊掌兼得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熱板的安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