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才21

    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

    比如:舉世公認唐朝是中國詩最繁榮的時期,因為不搞以詩言罪。杜甫的:《兵車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白居易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為地衣;李白的:美人卷珠簾,深坐顰峨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等譏諷統治階級荒淫無道,社會不公平的現象。

    後來,統治者為了一己之私,以詩治罪。如:宋朝有什麼烏臺詩案,搞文字獄,後朝也效之。從此,每朝被誅殺的文人不計其數。有才能有理想的文人,紛紛減筆。以致於龔自珍說:萬馬齊喑究可哀。

    試想一個人寫詩詞顧慮重重,不能盡興而寫,能寫出好詩嗎?

    因此大文豪魯迅都說過,好詩被唐朝都寫完了。

    甚至到最後,中國的文化超強地位被西方所取代。所以,詩詞的興衰是外部環境因素大於自身能力和技巧因素的。

  • 2 # 白色黑鬼

    詩詞發展的興衰,這個話題,本身就是整體而言的,作為整體而言,這個命題已經包涵了有一定創作基礎的詩人和受眾,即詩詞寫作者和詩詞愛好者。

    就整體而言,受外部刺激的影響要大一些的。

    一個好的詩詞名家,比如納蘭容若,他所寫的詞,並非每一首都被人傳頌的,也因受眾個體的性情的差異和境遇的轉變,他們最喜歡的納蘭的詞也不盡相同,也就是說,我今天可能覺得這更好,明天又覺得那個最好,第三天,我全不喜歡了。這都有可能發生的。

    兩個人有兩個的答案,是吧!十個人可能有八九個答案,一百個人,可能有七八十個答案,一萬個人可能就不是因人數的增加而有幾千個答案了,大機率的是幾百個,十四億個人可能也不會超出一千個,有人喜歡李白的《蜀道難》,有人喜歡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人喜歡《古詩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這裡的答案很多,也很雜亂,但是重複性大的肯定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其中肯定有我們都最最最最最喜歡的!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考慮有很多很多居心不良的人為了這次考察失敗而故意把非常生僻的詩拿出來做樣本。

    就整體而言,詩詞語意淺顯易懂,朗朗上口,大機率的豪放派,也即正能量的居多!

    當你瞭解外部影響詩詞發展更大時,你還會說《詩經》的詩不如夏承燾的嗎,畢竟夏承燾是詩詞專家,幾千年的詩詞他了然於胸的,但是幾個人會記得夏承燾的詞呢。

  • 3 # 文化故事會

    中國最早的詩歌是3000多年前的(詩經),分風,雅,頌三個部分,是四言句。繼詩經之後,又出現了一種新詩體,叫楚辭,創始人是屈原,是五言句和七言句。到了漢代,出現了樂府詩,是配合音樂歌唱的詩歌,是五言句。到了魏晉時期詩歌要有平仄,韻律,形成了格律詩主體。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分為律詩和絕句。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也叫長短句。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一種新體詩叫散曲,近代出現了新文化的現代詩。

    從詩歌的發展歷史來看,詩歌的發展興衰與發展環境關係很大,詩歌發展越來越市場化。當初的詩歌是心靈情感的噴發,楚辭是愛華人士情緒的噴發。漢樂府是唱給達官貴人消遣的,如果沒有唱的功能,就發展不起來。魏晉時期,作詩是身份的象徵,也就講究平仄對仗和韻律。要有意境,有思想,有追求。唐代的詩歌是詩的全盛時期,出現了一大批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等。唐代詩歌發展與當時科舉考試有關,舉子要把自己作的詩拿給有名望的詩人簽名,然後到了考場才能得到考官的提攜。所以,凡是要透過科舉做官的人,都必須會作詩。宋詞之所以發達,主要是經濟發展快,達官貴人消遣需求高,在秦淮河形成了歌妓天堂。在開封形成了文化娛樂中心,文化人為了生活就投身詞的創作,流傳下來的宋詞作者有1400多人,出現了蘇軾,歐陽修等出名物。元明兩代雜曲興盛與國力強大和達官貴人娛樂消遣需求是分不開的。於是文化人就綜合流傳的話本,小說寫作雜曲,供城市人群消遣,以達到養家餬口的目的。現代人對過去的詩歌都不感興趣了,要創造一種新的詩歌表達方式,於是就有了現代詩。

    詩歌之所以在發展中發達,是與經濟發展,社會變革的大環境有關係的,與詩人的才能和寫作技巧沒有多少關係。

  • 4 # 自樂堂主

    詩詞發展興衰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從客觀因素來講,國家命運,人民的生活狀況,文學傳統的推陳出新的演變等諸因素,都影響著詩詞發展的興衰。從主觀因素來講,作者個人的天才稟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詩詞發展的興衰。而且,這諸多因素是相依相附,相輔相成,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但其中,起主導決定作用的是社會客觀因素,而不是個人的天才主觀因素。

    【1】客觀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

    文學是人學,是寫人的。詩詞作為文學的形式之一,必然會反映詩人生活的時代的國家命運,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個人的命運和感情的悲喜哀樂。而這些情況的一切變化,是由當時社會的階級鬥爭、民族鬥爭和政治鬥爭所決定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客觀社會歷史條件,決定了詩詞發展的興哀。

    清代詩人趙翼曾有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便是工”。

    楚國的衰敗滅亡,催生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誕生了《離騷》等光輝詩篇。

    安史之亂,使杜甫寫出了《三吏》、《三別》,吟出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蘇東坡九次遭貶謫,方以曠達之豪情,寫出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磅礴的詞句。

    南宋的偏安,才有了岳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壯志肌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才使陸游留下了《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李煜做了階下囚,方以血淚寫出了“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們還可以舉出一些來。它都告訴我們,是社會的客觀現實,主導影響著詩詞的發展興衰。

    當然,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事情的另一個方面,是國家層面的制度、政策的引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詩詞發展的興衰。以唐朝為例。唐朝推行科舉,以聲律取士。這就從根本上打破了幾百年來的門閥制度,使大批原來沉淪下層,飽受壓抑的寒門文士,在政治上、文學上有了發展機會。於是,在唐代湧現出了王勃、陳子昂、王之煥、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杜牧……一大批群星燦爛的詩人。

    【2】文學傳統的推陳出新的促進作用。

    內容決定形式,需要激發創新。中國詩詞從《詩經》、《離騷》、漢魏樂府一路走來,走的是一條在學習中繼承,在繼承中推陳出新。李白、李賀之於楚騷,杜甫、白居易之於《國風》、樂府,無論形式與內容,都顯示出他們在學習繼承中,推陳出新,有所創新發展。

    正是在文學傳統的學習繼承中,中國詩詞在形式上,由《詩經》,而《離騷》,而樂府,而古體詩,而格律詩,而詞,而曲,而現代詩。在內容上,各種體式,都有佳作迭出,流傳千古。

    【3】詩人個人的天才稟賦的影響與作用。

    這裡,我們應當明確指出。詩人個人的天才稟賦,對詩詞的興衰是有一定影響的。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甚至是巨大的影響。比如屈原的騷體詩,對後世的詩詞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直到現在,仍對中國詩歌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前面我們說到,影響詩詞興衰的諸因素是相依相附,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詩人個人的天才,只有在和客觀的因素相契合的時候,才會迸發發光輝。比如李煜,他無疑是有詩詞天賦的。但是,在他沒有當亡國之君之前,寫的那些風花雪月之詞,實在是沒什麼味道。可是,一旦他做了階下囚,詩人的才華才正正顯露出來。

    反過來看,即使有客觀因素的契合,如果你沒有詩詞天賦,也還是不行。比如宋徽宗趙佶,他也同樣當了亡國之君。但是,他寫的詞,比李煜差了一大截。因為趙佶的天才,不在詩詞,而在繪畫和書法。

    天才是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的。所以,我們承認詩人個人的天才稟賦,對詩詞的興衰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不應當將這種影響過分誇大。

  • 5 # Q駟哥佬

    詩詞是時代產物,反映時代的生活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風格不應與古代一致,但形式是傳統的,可以突破傳統與時並進。這是我的看法。偶有靈感得一首,如下:蝶兒成對燕雙飛,菜園花香入心扉,山間樹林鑲翡翠,遙想伊人幾時歸,影隨人單心欲淚,汝在他鄉累不累?我願卑微溶你貴,月圓之時候你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的驚奇隊長和dc的神奇女俠你們更喜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