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9榮耀
-
2 # 黑驢p股
小時候家裡很窮,我還記得電燈第一次進村時的情景,我一晚上沒怎麼睡覺,不知道為什麼,每逢十五就和村裡幾個要好的小夥伴去村南頭的果園旁邊點火,果園是集體的,因為過完十五就要開學了,所以我們幾個小夥伴會玩的很晚。雖然沒有像樣的玩具以及網路,但從心裡感覺那時候的孩子很幸福!謝謝
-
3 # 大浪淘石
年味,小時候過年,從臘月23日起,年味就來了!童謠有“臘月23,灶君爺爺上了天”,灶君神仙和各路神仙去天庭開會去了!孤魂野鬼們沒人管理,小孩子晚上就不讓亂跑了,擔心受驚嚇!從這日開始,人們開始打掃院子,我這邊是黃土高原,住的窯洞,就需要剪紙,貼窗花,用白麵粉自己製作漿糊一層層貼上上去,用到各色的彩紙貼窗欞!大功告成後,窗戶上特別好看,剩餘的彩紙,讓孩子們做成大風車,一個個跑起來,看誰的風車最好,轉的最快!等到臘月27,就要滷豬頭,滷豬蹄!大鐵鍋那麼一燉,香味四散在院子裡,孩子們趴在鍋沿上迫不及待的等長輩給提前賞一口豬頭肉,最喜歡的莫過於豬耳朵了,脆中帶韌,有嚼勁兒!二十九夜裡,村裡人總會來我家讓我父親為大夥兒寫春聯,因為父親是讀書人,毛筆字也好,這對於我來講是極有面子的事兒!大年三十上午,各家貼春聯,下午,院子裡要用煤炭壘起一個圓柱體,稱之為“火籠”,也叫“旺火”,大年夜要點燃,火勢越大越好,嘴裡還唸唸有詞“旺火沖天,年年興旺”用來預示日子紅紅火火,到了這時候,只見那家家院子裡火勢旺盛,孩子們的盛宴來了,穿著新衣服,一手拿炮仗,一手拿火香,點燃一個後,“嗖”的趕緊扔出去!“啪”的一聲,伴隨著男孩子狡黠得意的笑聲,還有女孩子受到驚嚇的喊聲,喜樂融融,好不快活!晚上多數人家是早早吃了餃子,玩撲克牌!少數人家家裡才有黑白色電視機,但往往只能收到兩三個電影片道,中央一臺,山東臺等,訊號還不穩定,畫面經常一跳一跳的,現在想來,那個年代雖然物質匱乏,但精神生活著實滿足!除夕過後,大年初一拜年,那時候的拜年是要磕頭的,孩子們領上幾元壓歲錢,攥在衣兜裡,被手心裡的汗液浸潤的溼溼的,也不捨得放開,生怕弄丟了,總是在沒人的地方展開來,數了又數!哎!那時候一袋“唐僧肉”才1毛錢,瓜子2毛,大大牌泡泡糖2毛。初二出門走親戚,要點“出門炮仗”,三聲震天的“麻雷雙響炮”,別處好像叫做“二踢腳”?炮聲過後,舉家出動,喜氣洋洋串親戚!少不得又是三幾天。初五要“送窮,迎新神”,貌似每年財神還換人!輪值財神?哈哈,其實就是老百姓對新年的一種美好向往! 上香儀式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看花燈!吃元宵,但那時候還沒有這個概念,只是吃一頓好的就罷了!一直到“二月二,點燈盞兒”或是“二月二,龍抬頭”後,積累了一個多月的頭髮,就該拾掇拾掇了,正月裡是不準理髮的。這進二月了,理髮的理髮,燙頭的燙頭,記得那時理髮還是用手工推子!燙頭是用火鉗,真的是爐子裡提出來的燒紅的火夾子,在女人們的頭髮上,上下舞動一番,得,成了!那是真功夫!待儀表整理好,年味也就逐漸淡去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
4 # 大大大大戚
這個就有的回憶了!
我是正好90年的,還在小學的時候,還沒有年三十我們就開始買那種擦炮,魚雷,雙響,各種草地裡鑽。玩的老歡了。
到了年三十,就特別興奮。那天我們新年的新衣服是掛在床邊,晚上聽著四面八方響不停的鞭炮聲,聞著鞭炮燃燒的味道,那時候那種味道對我來說就是年味!
還有興奮的是年初一可以出去拜年,不知道有沒有其他小夥伴有種體驗,這種拜年就是天不亮早早起來,領個包村子上挨家挨戶的拜年說漂亮話,這樣不管認識不認識的都會給糖,我們路上遇到同學都競爭的,好玩的不得了,現在長大了想想自己就像個小乞丐,不過那時候每家每戶都特別歡喜我們這樣的小孩去家裡拜年。
然後初二開始就是走親戚拜年,相互之間的走,平時見得不多的姑姑舅媽舅舅都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有紅包,中午還有酒席,今天你家明天他家這樣吃春喜酒。一直能玩到年初十的。
不得不說那時候生活條件沒有現在的好,每年的過年都是能在食物,和衣服上得到最大的滿足的時候,那時候的幸福感很強。
現在社會進步不少了,這樣的情景應該都在回憶中了。但想想依舊開心
-
5 # 小凡的奮鬥生活
小時候都是八九十年代,那時過年雖然貧窮但很有民俗味,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做糖瓜、吃糖瓜上供灶王爺,二十四打掃家、拆拆洗洗衣物等,二十五、六蒸年糕、買一些簡單的年貨、水果糖、葵花籽、花生、紅棗等.二十七、八買魚、買肉數量很少的,還要蒸各種各樣的饅頭,那是過年小孩子們穿新衣、有的舊衣服洗洗就是了.過年是也很緊張的三十晚前、要貼上好年華、窗花、春聯,有的還要在院裡磊上旺火,(代表一年到頭新旺發達)三十這天大人們最忙午飯後就叮叮噹噹剁陷包餃子了,孩子們最高興、整夜圍在旺火旁嬉鬧追打、放炮一夜不睡覺,這也許就叫守夜吧.初一早上孩子們第一件事就是給長輩拜年.長輩們拿出早已備好的壓歲錢(2角、3角、有錢人給5角)交給下一代,然後隨大人串門奔走給親戚朋友拜年.
-
6 # 秋了個風
小時候進入臘月就是年,過了元宵才算過完年!家裡玩獅子老虎!敲鑼打鼓!每家大門口點上紅蠟燭,下雪了拿雪球砸別的小朋友的紙燈籠!挨家挨戶磕頭要核桃,發個5毛的壓歲錢高興半天!那時候1毛錢能買10個糖塊,摺疊的紙燈籠也兩毛錢一個。小時候年味很足,可以吃上餃子,還有湯圓,炸油條,蒸饃。全村殺豬、磨豆腐!炒個豆腐渣,吃個芝麻鹽熱豆腐,簡直爽翻天。
走親串門坐在二八車上,後邊幫上幾個竹籃子,裝滿油條、果子,蓋上新花紋毛巾,一路自信!那時走親戚還流行回籃,再回半籃子油條果子!
-
7 # 潮陽奇幻戀緣
小時候元宵夜,爸爸總是會給我們小孩一人買支紙燈(用紙做成裡面點支小蠟燭的那種),然後拿著燈籠到處逛逛,去親戚朋友們家串門,然後買些小鞭炮來玩,童年總是無憂無慮。現在國家變富強了,家鄉也每年都會舉辦花燈會展,放煙花表演,晚飯沒事就陪家人出來逛花燈賞煙花。
-
8 # 大兵遇見秀才
因為我是90年出生在農村的,所以小時候對“年”的味道記憶特別深刻,在我們那裡,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爺要上天”,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會放鞭炮,將家裡貼的灶王像燒點,送他迴歸天宮,一家人還會坐在一起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臘月二十七是我們那裡趕大集的日子,那時候,除了初一,最盼望的就是臘月二十七了,因為那天爸爸媽媽會領著我們去集市上給我們買新衣服和玩具。集市上還有迎新年的舞龍舞獅表演,非常熱鬧。到了除夕,我們會一大群孩子在外邊一塊放鞭炮,玩“摔炮”、“滴滴筋”-長長的像細細的繩子一樣,各種顏色都有,點著一頭會呲呲的響。等過了除夕,就到初一初二拜年了,那時候初一拜訪家族長輩,一大早需要去給他們磕頭,磕完頭會有壓歲錢,不磕頭不給。初二拜訪朋友鄰里。初三去走親戚,那時候走親戚也是我們盼望的,因為可以見到和自己差不多大的表哥表弟,還能收到壓歲錢。等到了十五,我們會去地裡拔胡蘿蔔或者買點胡蘿蔔做胡蘿蔔燈,做完後還要去山上祖墳上燈,放煙花,晚上從山下看非常漂亮。過了十五,年就算過完了,現在年味已經越來越淡了。
-
9 # 星座命理風水
元宵節到來了,年就要過去了,回想起兒時過
年,心裡總是甜絲絲的,共樂無窮。我童年時
是在建國初期,那時
期,百廢待興,人民的生活是相當困難的,溫飽都難觧決。但再困難過年了,家裡大人小孩
都要買一套新衣服,買點肉類,更重要的是買
一些鞭炮。大年初一,與我同齡的小夥伴,人人
穿新衣,個個氣昂昂,那家先放炮就往那家跑,那家中的老人就每人給兩個自家做的米
餅。於是就分散去撿啞炮,每戶必到,天亮
後集中大曬場,來個大比賽,看誰撿得多,誰
放的炮響,其樂融融。早飯後比拼打砣螺,誰輸了罰兩個餅。初二晚就跟大人舞獅隊挨家挨
戶拜年,這些活動一直搞到初四才告一個段
落。總之那個時候,從除夕晚開始,村村屯
屯年味濃濃,作為小孩既玩得快樂,又收入
幾個紅包,到開學又能和同學拼拼誰的紅包
多,幾十年過去了,回憶起那些過年的往事
心中還有一種甜絲絲加感覺。
回覆列表
小時候,奶奶早早的準備好了吃的,過年放鞭炮,初一穿新衣,去拜年,有壓歲錢,去公園,買小糖,當然最後壓歲錢上交。